SanDisk WD Blue SN5100 2TB Gen4 SSD 開箱測試

soothepain

full loading
已加入
9/17/03
訊息
22,375
互動分數
1,983
點數
113
網站
www.coolaler.com
隨著 WD 正式完成 NAND 事業群的拆分,未來 NAND 與 SSD 產品線將統一以 SanDisk 品牌推出,而 WD 本身則專注於 HDD 機械式硬碟領域。近期上市的 WD Blue SN5100 已經掛上全新的 SanDisk 品牌識別,從外盒包裝到產品 Logo 都能看到明顯的轉變。

此次開箱的是 SN5100 2TB 容量。
01.jpg



WD Blue SN5100 身為藍標就是主流市場取向,採用 Gne4(PCIe 4.0)介面搭載 SanDisk Polaris 3 控制器、自家 QLC 3D CBA NAND,並加入 nCache 4.0 加速機制,在容量、效能與成本之間取得兼顧。容量選項包含 500GB、1TB、2TB 以及 4TB,其中 1TB 與 2TB 型號具備最高 7,100MB/s 讀取、6,700MB/s 寫入的順序傳輸能力,4K 隨機存取的部分,讀取最高 1,000,000 IOPS、寫入 1,300,000 IOPS,在眾多 Gen4 SSD 產品中有著較高的效能數據。相較前一代 SN5000 系列整體提升約 30% 效能。
02.jpg



耐寫度部分依容量而不同:500GB 為 300 TBW、1TB 為 600 TBW、2TB 為 900 TBW、4TB 則為 1200 TBW,並提供五年保固。

以下為 WD Blue SN5100 的規格表
sp.png



立面除了 SSD 本體之外,還有一張支援與保固說明。
03.jpg



WD Blue SN5100 並沒有自帶散熱片,這應該也是考量到現在主機板上多數都有散熱片,建議還是要搭散熱片使用會比較好。
05.jpg



SN5100 2TB 為單面設計,採用 DRAM-less 架構,搭配 nCache 4.0 技術。考量到顆粒大多會貼在散熱片導熱墊上,序號型號貼紙貼在 PCB 空白處,這張如直接貼在顆粒、控制器上多少影響到導熱。
04.jpg



Sandisk 自家 QLC 3D CBA NAND ( 028657 2T00 ),單顆 2TB。
06.jpg



SanDisk Polaris 3 控制器,型號 A101-000103-A1。
07.jpg



背面則無任何顆粒。
08.jpg



Sandisk Dashboard
測試之前先來看看支援的控制面板軟體 Sandisk Dashboard(需於官網下載),原本為 Western Digital Dashboard ,現在也直接改名,不過整體介面沒有太多改變。可用於檢測自家 SSD 狀態、容量、介面速度、溫度、即時效能等。
31.jpg



工具,可用於檢查韌體更新,支援 S.M.A.R.T 診斷、最佳化 TRIM、啟用寫入快取、停用寫入快取緩衝區排清等。如有需要轉移或備份資料/系統也可透過連結下載 Acronis True Image for Sandisk 來使用。
32.jpg


33.jpg



測試平台
CPU: AMD Ryzen 7 9800X3D
CPU Cooler: MSI CORELIQUID E360
RAM: ADATA LANCER BLADE DDR5-6000 16GBx2
MB: GIGABYTE X870E AORUS PRO ICE
VGA: GIGABYTE RTX 5060 GAMING OC
SSD: Sandisk WD Blue SN5100 2TB、GIGABYTE AORUS Gen4 SSD 1TB (OS)
PSU: FSP MEGA Ti 1650W
OS: Windows 11

CrystalDiskInfo 相關資訊
11.jpg



WD Blue SN5100 2TB 效能測試
AS SSD Benchmark
讀取:6144.85 MB/s
寫入:5946.07 MB/s
12.jpg


IOPS 顯示
4K-64Thrd 讀取:1009763 IOPS
4K-64Thrd 寫入:1238410 IOPS
13.jpg


Copy-Benchmark
14.jpg


Compression-Benchmark
15.jpg



ATTO Disk Benchmark
QD4
讀取最大 6.84 GB/s,寫入最大 6.28 GB/s。
16.jpg


17.jpg



QD1
讀取最大 6.14 GB/s,寫入最大 5.94 GB/s。
18.jpg


19.jpg



ezIOmeter
128K QD32 寫入:5572 MB/s
128K QD32 讀取:6952 MB/s
4K QD32 寫入:935051 IOPS
4K QD32 讀取:289320 IOPS
20.jpg



CrystalDiskMark x64
預設+Mix
Seq 讀取最大 7237.15 MB/s,寫入最大 6364.88 MB/s,混合讀寫 6273.06 MB/s 。
21.jpg


4K Q32T16 IOPS 讀取為 1205161 IOPS,寫入 937873 IOPS。
22.jpg


真實世界效能 + Mix
Seq 讀取最大 5352.18 MB/s,寫入最大 5785.06 MB/s,混合讀寫 3297.63 MB/s。
23.jpg



DirectStorage feature test
DirectStorage 開啟可達到 145.7%
6.13 GB/s -> 15.06 GB/s
25.jpg



Storage Benchmark:4272
平均:731.18 MB/s
讀取《戰地風雲5》:1364.26 MB/s
讀取《決勝時刻:黑色行動4》:1218.06 MB/s
讀取《鬥陣特攻》:621.30 MB/s
錄製遊戲:242.77 MB/s
安裝遊戲:403.95 MB/s
儲存遊戲:331.08 MB/s
搬移遊戲:3333.13 MB/s
24.jpg



SN5100 2TB 溫度表現
以上整體測試下來,最低溫25度,最高溫55度,使用的是主機板 GIGABYTE X870E AORUS PRO ICE 的 M.2 散熱片。
26.jpg


主機板 M.2 散熱片的樣式如下,第二組的 Gen5 插槽,在 PCIe 之間,屬於較為扁平化的散熱片。
21.jpg



小結
整體實測下來,SanDisk WD Blue SN5100 2TB 在 CrystalDiskMark x64 的表現最高,讀取達 7237.15 MB/s、寫入 6364.88 MB/s。讀取部分甚至略高於官方標示的 7100MB/s,寫入雖稍低於規格 6700MB/s,但也還不錯,整體來看大多最高也都有超過 6000MB/s 以上。這部分可能因測試平台、晶片組不同而有差異。

溫度的部分建議搭配主機板原廠的散熱片使用,實測連續跑完整輪後最高僅約 55°C;若無散熱片,溫度則可能飆到 80°C 以上,如無散熱片在夏季或長時間高負載使用時有機會因溫度保護而出現掉速。

WD Blue 藍標系列是主流市場為取向,而這次推出的 WD Blue SN5100 則是延續這個定位的新款 Gen4 SSD。雖然目前市場焦點多放在動輒 12GB/s 的 PCIe Gen5 旗艦型號,但實際上多數一般玩家、文書機種、甚至不少創作者的電腦可能沒有支援 PCIe 5.0 介面,選擇 Gen4 反而仍是最穩妥、最具 CP 值的選擇,雖說現在因記憶體缺貨,導致 SSD 也跟漲,好像也不那麼 CP ,但跟 Gen5 相比是相對便宜。
 
Blue系列改用QLC,看來要再考慮很久囉。。。懷念以前的Blue TLC系列(不奓求ML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