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卡 Intel Arc B390 內顯效能 Time Spy 輕鬆超越 Radeon 890M 與 Arc 140T

soothepain

full loading
已加入
9/17/03
訊息
22,379
互動分數
1,983
點數
113
網站
www.coolaler.com
根據新的爆料,Intel 下世代 Panther Lake 平台所搭載的 Xe3 架構整合顯示器(iGPU)表現驚人。其中的旗艦款 Intel Arc B390(12 Xe3 核心) 在 3DMark Time Spy 測試中途形成績據稱可達到約 7,000 分。

Xe3.jpg


Time Spy 圖形分數:是 Radeon 890M 的 2 倍、比桌機 RTX 3050 還快​

儘管 3DMark 基準測試分數不一定等同遊戲效能,但這次的數據仍相當具有參考性:
  • Arc B390:約 7,000 分
  • 比 RDNA 3.5 的 Radeon 890M 快約兩倍
  • 大幅領先 Arrow Lake-H 的 Arc 140T
  • 甚至略高於桌機版 GeForce RTX 3050
先前其他跑分也顯示 B390 表現逼近 RTX 3050 Ti 移動版 GPU,而這次的數據更是把它推向桌機 RTX 3050 的水準以上。不過,爆料者沒有提供截圖,且測試使用的仍是早期工程樣品,資訊仍需保留一定彈性。


與高階整合 GPU 的比較​

雖然 Arc B390 在同級中相當突出,但遇到更大的 APU,如 Radeon 8050S / 8060S(Strix Halo 系列) 時仍屬下風。但需要注意的是,Panther Lake 本來就不是為了正面競爭這類大型 APU 而設計。


Steel Nomad Light 表現也亮眼​

除了 Time Spy,B390 在較新的 Steel Nomad Light 測試中據稱也能拿到約 6,000 分:
  • 比 Radeon 890M 高出近 90%
  • 比 Arc 140T 快約 80%
意味著 Panther Lake 在 iGPU 方面有明顯跨代提升。


可能成為高階掌機的理想平台?​

如果最終量產版本接近這樣的表現,那麼 Panther Lake iGPU 的遊戲效能將明顯優於現有主流整合顯卡,並可能應用於:
  • 中高階 Windows 遊戲掌機
  • 輕量電競筆電
整體看來或許有機會提供比 Strix Halo 平台更具價格優勢的選擇。
 
至少要開源LINUX的驅動才有機會成為遊戲機的關鍵零組件=APU
 
最後編輯:
NV也沒有開源,不也是遊戲機的關鍵零組件?
這顆的GPU性能最多就是掌機,目前的掌機... 除了SteamDeck是Linux外,剩下的就是中國一堆小廠用低價的ARM SoC做的模擬器掌機有用Linux... 剩下就是Android、Windows掌機和任天堂自製的OS,好像也跟開源沒啥關係...

ARM Mail GPU的driver也不是開源
 
  • Like
Reactions: laudmankimo
NV也沒有開源,不也是遊戲機的關鍵零組件?
這顆的GPU性能最多就是掌機,目前的掌機... 除了SteamDeck是Linux外,剩下的就是中國一堆小廠用低價的ARM SoC做的模擬器掌機有用Linux... 剩下就是Android、Windows掌機和任天堂自製的OS,好像也跟開源沒啥關係...

ARM Mail GPU的driver也不是開源
那是因為AMD的GPU有"戰未來"的特殊性 所謂"戰未來"就是發售初期軟體/驅動優化差 所以開源可以白嫖 開源社群的免費勞動力來幫AMD做優化 而根據INTEL最近的獨立顯示卡ARC B580的表現來看 上市初期對CPU占用率高 也是優化差的表現 但最近透過INTEL自家驅動工程師的努力已經解決了CPU占用率高的問題了(或者說要發揮GPU遊戲性能需要較高等級的CPU) 開不開源要看你的產品有沒有"戰未來"的傾向 有的話那就最好開源 否則消費者不會買單 畢竟大家都知道INTEL已經在垂死邊緣了 稍早前靠著美國政府川普政府的資金支持著苟延殘喘 後來才釣到NVIDIA的資金繼續苟延殘喘 天曉得你會不會率先砍掉驅動程式工程師的崗位來減少開銷

另外broadcom=博通的自家wifi晶片解決方案的無線網卡驅動也沒開源 不阻止我購買他們家的無線路由器(缺點是linux kernel版本號鎖定 因為只有一個閉源的wifi驅動程式其引用的linux kernel header file綁定了linux kernel的版本號) 畢竟有第三方韌體開源社群:梅林 會發行第三方韌體 這樣我就不用擔心華碩在共匪的施壓與強迫下強行植入木馬功能

以上希望能解答你的疑惑
 
最後編輯:
尊重你的想法
但我並不認為Intel叫做垂死邊緣,而我也不認為開源驅動程式可以讓社群為其做出多大的貢獻
事實上,如果IC的暫存器描述、行為等技術資料如果不在你手邊,根本沒辦法為其做甚麼改動
很多時候,就算你有原廠提供的技術手冊和範例程式碼,但你會發現裏頭描述的跟屎一樣,有些有描述跟沒描述差不多
在沒有服務窗口的情況下,你做不了什麼事情的...
 
尊重你的想法
但我並不認為Intel叫做垂死邊緣,而我也不認為開源驅動程式可以讓社群為其做出多大的貢獻
事實上,如果IC的暫存器描述、行為等技術資料如果不在你手邊,根本沒辦法為其做甚麼改動
很多時候,就算你有原廠提供的技術手冊和範例程式碼,但你會發現裏頭描述的跟屎一樣,有些有描述跟沒描述差不多
在沒有服務窗口的情況下,你做不了什麼事情的...
開源了 就有一份基礎 需要改進的是API的turn around time 也就是執行效率 出函數後的時間減去進入函數前的時間所消耗的CPU周期數就是單一函數的執行效率 所以紀載IO端口暫存器的每一個bit的功能描述的工程規格並不是很需要 更何況通常C語言的struct的每一個bit旁邊都會有工程師的註釋 沒人想要一天到晚翻技術手冊的啦 至於描述的跟屎一樣要看工程師的水準與想法 如果是中國大陸的工程師 為了保住自己的飯碗 寫得讓別人看不懂是家常便飯 我們能做的就是開除中國大陸籍的工程師 對他好他當應該的 信任他 他當成捲款跑路的那一天快到來了 你讓他寫一份代碼 他在註釋裡加密讓別人看不懂 到處都是心機

你不擅長寫程式沒關係 有的是擅長的人 當主機銷售量體量小的時候 做這件事的效率不高 但當體量越大 就越有動力吸引開源社群加入 這與你的個人意志與偏好無關 是單純的市場規律
 
最後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