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說, 在AMD便宜大碗又性能強勁的內顯表現上, 自然是最適合組HTPC的平台, 加上便宜卻效能依然不差的低階CPU, 於是就順手組了台來搭配家裡的26" LCD TV囉...
以便宜及個人喜好為導向, 主機板採用技嘉出品的GA-MA785GMT-US2H, 搭載2oz純銅電路板內層設計, 但沒有全日系固態電容及SidePort Memory的搭載.
CPU則選用最便宜的Athlon II X2 240, 主要考慮低功耗及低發熱, 在HTPC效能需求比較不重要的情況下, 搭配2MB的L2 Cache, 2.8GHz的運作時脈其實相當夠用了, 加上CNQ的加持, 一般情況下整機都可以保持"冷靜", 充分達到了HTPC的基本要求.
顯示部分就是依靠內顯了, 785G用來播放各式影像檔甚至高清檔都措措有餘, 主機板內建HDMI輸出, 剛好配合我家的26" LCD TV.
說了這麼多, 還是進入主題吧... 這種廉價的系統, 在超頻表現上能達到怎樣的境界呢? 我們來看看稍後的測試.
主機板: GA-MA785GMT-US2H (BIOS版本F3)
CPU: AMD Athlon II X2 240
FAN: CoolerMaster TX3 (散熱膏AS5)
RAM: V-Color DDR3 1333 2GB
SPS: be quiet 350W (自行改裝全日系及部份固態電容版)
3.5GHz達成, 通過ibt燒機, 250MHz外頻, HT達2.5GHz (ACC設AUTO)
CPU核心預設電壓為1.350V, 加壓超頻不算什麼, CPU核心電壓及VID都調降0.075V才算猛.
NB一樣達到2.5GHz
CNQ功能一樣打開
低階平台這樣的表現實在相當強猛;nq;
本次純粹超頻測試.
當然, 平常運作都是CPU核心電壓降0.2V, VID降0.15V跑預設時脈... 真是非常冷靜啊;em03;
以便宜及個人喜好為導向, 主機板採用技嘉出品的GA-MA785GMT-US2H, 搭載2oz純銅電路板內層設計, 但沒有全日系固態電容及SidePort Memory的搭載.
CPU則選用最便宜的Athlon II X2 240, 主要考慮低功耗及低發熱, 在HTPC效能需求比較不重要的情況下, 搭配2MB的L2 Cache, 2.8GHz的運作時脈其實相當夠用了, 加上CNQ的加持, 一般情況下整機都可以保持"冷靜", 充分達到了HTPC的基本要求.
顯示部分就是依靠內顯了, 785G用來播放各式影像檔甚至高清檔都措措有餘, 主機板內建HDMI輸出, 剛好配合我家的26" LCD TV.
說了這麼多, 還是進入主題吧... 這種廉價的系統, 在超頻表現上能達到怎樣的境界呢? 我們來看看稍後的測試.
主機板: GA-MA785GMT-US2H (BIOS版本F3)
CPU: AMD Athlon II X2 240
FAN: CoolerMaster TX3 (散熱膏AS5)
RAM: V-Color DDR3 1333 2GB
SPS: be quiet 350W (自行改裝全日系及部份固態電容版)
3.5GHz達成, 通過ibt燒機, 250MHz外頻, HT達2.5GHz (ACC設AUTO)

CPU核心預設電壓為1.350V, 加壓超頻不算什麼, CPU核心電壓及VID都調降0.075V才算猛.
NB一樣達到2.5GHz

CNQ功能一樣打開

低階平台這樣的表現實在相當強猛;nq;
本次純粹超頻測試.
當然, 平常運作都是CPU核心電壓降0.2V, VID降0.15V跑預設時脈... 真是非常冷靜啊;em03;
最後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