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SP VITA PM 1000W MIT 開箱, ATX 3.1、白金、全模組、台灣製造

soothepain

full loading
已加入
9/17/03
訊息
22,289
互動分數
1,981
點數
113
網站
www.coolaler.com
FSP 近期推出全新的 VITA PM 系列電源供應器,相較於先前的 VITA GM,最大差異在於效率等級的提升。VITA PM 通過 80 Plus 白金認證,在能源轉換效率上更進一步,同時維持 全模組化設計,線材管理更為靈活;而 VITA GM 則為金牌等級全模組版本。由於效率等級與用料升級,PM 系列的定位與售價自然也略高於金牌版本。

在規格設計上,FSP VITA PM 系列延續了 VITA GM 的基礎,在轉換效率的部分通過了 80Plus 白金以及 Cybenetics 雙重認證,典型負載下可以達到 92% 的轉換效率。另外也符合最新的 ATX 3.1 與 PCIe 5.1 規範,有原生的 12V-2x6 接頭,支援新的 RTX 50 或是用上了 12V-2x6 的 AMD 顯卡。

入手開箱的是 VITA PM 1000W 的版本,目前同時推出的還有 750W、850W 兩種供玩家選擇。VITA PM 目前皆為 MIT 台灣製造的版本,在外包裝上有標示可辨別。用料的部分採用了日本頂級電容,並搭配12公分 FDB 液態軸承風扇。另外在保固的部分則是長達10年,並有2年的快速換新服務。
01.jpg



外盒背部有標示電源規格,保護的部分則提供 OCP、OVP、SCP、OPP、UVP、OTP、SIP、NLO 完整機制 。
02.jpg



配件有模組化線材、保固說明、說明書、2條魔鬼氈束帶、快速啟動接頭、安裝螺絲、電源線。
03.jpg



VITA PM 外觀上採用新的設計,其實與先前推出的 VITA GM 感覺上並沒有甚麼差異化,在側邊有個立體凹痕設計,撇除了大家都用的標籤貼紙,右側邊 FSP VITA 字樣是採用印刷,簡約有質感。
04.jpg



在風扇上下側邊有斜切邊角度設計,主要是增加一些變化。其機身長度是標準的14公分,並不影響到機殼相容性。
05.jpg



風扇為12公分 FDB 液態軸承風扇,風扇框架則是與外殼一體化,採用六邊形元素設計,內部則以類似迷宮的線條構成支撐結構,整體造型富有層次感與設計感。
06.jpg



另一側也是相同元素設計,並在螺絲位上貼了保固貼紙。
07.jpg



後方採用細格的蜂巢狀通風孔,電源接口旁帶有電源開關,下方也有 FSP 電源的企業口號,POWER NEVER ENDS。
08.jpg



電源規格,單路 12V 83.33A。
09.jpg



全模組化設計,3個周邊、2個 CPU、2個 PCIe、1個 12V-2×6、1組 MB。這配置也與 VITA GM 相同。
10.jpg



全模組化線材,除了 12V-2x6 為編織包覆,其餘為扁線設計。
11.jpg



主線為 24+4pin,2條 CPU 4+4pin。
12.jpg



1條 12V-2×6。2條 PCI-E,1條提供2個 6+2pin,共4個。
13.jpg



周邊的部分提供3條,1條全 SATA,提供4個接頭,其餘2條為 SATA 與大 4pin 混合,各提供2個 SATA、2個大 4pin。
14.jpg


15.jpg


測試平台
CPU: AMD Ryzen 7 9800X3D
CPU Cooler: MSI MAG CORELIQUID E360 AIO
RAM: ADATA LANCER RGB DDR5-8000 16GBx2
MB: GIGABYTE X870E AORUS PRO ICE
VGA: GIGABYTE RTX 4080 GAMING OC
SSD: GIGABYTE AORUS Gen4 SSD 1TB
PSU: FSP VITA PM 1000W MIT
OS: Windows 11

測試以 OCCT 軟體為燒機測試使用,不過並不使用 OCCT 內建所測得的數值,而是直接使用三用電錶監測 5V 及 12V 的數據變化,並透過 USB 傳輸記錄數值輸出圖表。

整機平台待機的功耗及電壓如下,待機時輕載功耗約 91W 左右。

5V 待機輕載時約在 5.098~5.1V 之間。
21.jpg



12 待機輕載時約在 12.117~12.123V 之間。
22.jpg



CPU 負載測試15分鐘
以 OCCT 為功耗的測試,直接使用三用電錶將測得的數據輸出,設定每2秒記錄一次,全程15分鐘,前一分鐘與最後一分鐘為待機狀態。

CPU 測試時整機的最高峰值功耗約在 268W 左右。

5V 的部份在 CPU 負載輕微的上升一些,但幾乎是不明顯。測試時的範圍在 5.098~5.108V 之間。
23.jpg


5V 的測試結果,最低為 5.098V,最高為 5.108V,波動 0.01V,負載時輕微上升一些,負載區段在 5.105~5.108V 之間,波動幅度很小。
x1.png



12V 的部分單 CPU 負載時是些微下降,測試時範圍在 12.113~12.123V 之間。
24.jpg


12V 的測試結果,最低為 12.113V,最高為 12.123V,波動 0.01V。負載時些微下降,但幾乎沒有甚麼波動,在 12.113~12.123V 之間。
x2.png



CPU+GPU 負載測試15分鐘
CPU+GPU 測試時整機的最高峰值功耗約落在 577W 左右。

5V 雙負載時反倒稍微下降一些,不過幅度也算很小,測試時範圍在 5.091~5.1V 之間。
25.jpg


5V 的測試結果,最低為 5.091V,最高為 5.1V,波動為 0.009V,負載區段在 5.091~5.097V 之間,波幅很小,僅 0.006V。
x3.png



12V 的部份在雙負載時反倒稍微上升一些,測試時範圍在 12.117~12.132V 之間。
26.jpg


12V 的測試結果,最低為 12.117V,最高為 12.132V,波動 0.015V。負載時些微上升,範圍在 12.122~12.132V,波幅也是很小。
x4.png



小結
測試結果來看 VITA PM 1000W 的輸出相當穩定,最大變化 5V 約 0.2%,12V 約 0.1%。12V 幾乎維持在標準值附近,5V 則呈現相當輕微上升或下降,整體穩定度佳,無明顯波動或掉壓情況。

FSP VITA PM 與先前開箱過的 VITA GM 在整體表現上同樣穩定,外觀設計與線材配置幾乎一致,差異在於轉換效率等級,以及搭配風扇不同(PM 為 FDB 軸承, GM 為 HYB 軸承),這些是兩者主要價差的原因。值得一提的是,GM 系列目前也都是品質保證的 MIT 台灣製造,另外 GM 有提供 650W 入門瓦數,以及白色版本可供挑選。以下為兩系列目前的市場售價,提供給有興趣的玩家參考。

VITA PM MIT 系列 (白金牌全模組)
1000W:NT$5,290
850W:NT$4,390
750W:NT$3,890

VITA GM MIT 系列 (金牌全模組)
1000W:NT$4,790
1000W 白色版:NT$4,890
850W:NT$3,890
850W 白色版:NT$3,990
750W:NT$3,390
750W 白色版:NT$3,490
650W:NT$2,990
650W 白色版:NT$3,090
 
最後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