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貼)MP3跟WMA,AAC,ATRAC3plus/ATARC3音質比較

  • 主題發起人 主題發起人 Kyro
  • 開始日期 開始日期
為什麼

我把MP3 轉成AAC檔aac??

之後 不能放進去我的NANO裡面啊.......????
試試看先把iTunes資料庫清空,重新匯入AAC檔案後再試試,
可是MP3轉成AAC並不會變好聽喔。
 
>"< 耶是喔

那如果 我把原來是 128 kbps 的MP3

用轉檔方式 提高到192 kbps

這樣有助於音質的提升嗎??
 
>"< 耶是喔

那如果 我把原來是 128 kbps 的MP3

用轉檔方式 提高到192 kbps

這樣有助於音質的提升嗎??
前面已經討論過了喔,使用破壞性壓縮格式﹝MP3、AAC與WMA﹞,
就算把他們變回wave甚至CD,已經失去的細節也不會變回來,;oq;
 
所以 我要回去重抓

那些音質不好的歌了....XD
 
雖然日本測試看起來對高流量MP3以及自己的ATRAC3有正面評價,
可是後來想想,以最高響應頻率作為音質基準是不是有問題呀?

首先「人類」不一定聽得到超過20KHz的聲音,
再來是「器材」也不一定有這個水準,
像先前有人在其他區分享16KHz的音訊,就有人聽不到了,
所以測試超過20KHz,就變得以爽度成分居多了。;x;

最後則是老生常談,破壞性壓縮格式是不可能達到CD音質的,
否則就不會有非破壞壓縮格式的出現,但還是感謝樓主的分享。:D

聽不到不一定感覺不到啊^^
 
重點是24bit的Hungarian Rhapsody聽起來可以感動到想哭.

小弟是用RD-300SX + audigy2 用24bit錄音
聽起來感覺比CD好很多倒是真的.

抱歉小弟對專業音效這領域不太懂;rr;

是因為....加了雜訊嗎???
哈哈~~~我來亂的>"<

不懂不懂為什麼^^
不過
剛剛~看了你的設備大概知道了
有可以分享的片段嗎?
 
聽不到不一定感覺不到啊^^

在極高頻的部分.
低階系統和高階系統的著眼點是完全不一樣的.

小弟比較懷疑的是.
128K的MP3會輸同流量的WMA.
這和經驗相反. 也和一般的說法不符.
MP3在高頻輸掉. 應該並不能反映整體的音質表現.

AAC就不知道了. 沒用來聽過.
 
其實可以推薦大家在轉mp3時用VBR
這是變動位元率,在無聲或是在音樂較單調時用低的位元
在音樂表現較多的地方就會用高位元
這樣音質跟檔案大小取得平衡,都有兼顧到
而傳統的CBR,設320kbps,在音樂淡出或是無聲的時候,仍是用320kbps取樣
這樣就浪費了不需要不空間嘍~~
 
ATRAC3plus~352kbps我最愛用比起來人聲~空間感~樂器表現都是一等一
mp3我比較不愛用vbr有時聲音會上不去cbr的引響不會那麼大
aac個人聽過比起來不錯整體比mp3好
建議mp3最好不要壓低於192k聲音都不會太差
我的看法聽出來是
ATRAC3plus > aac >mp3>ATRAC3(LP模式)
ATRAC3是早期開發出來的比起新開發的ATRAC3plus當然是差瞞多的
現在SONY的HI-MD系列都主打強推ATRAC3plus格式舊的ATRAC3模式就被淡忘了
不過都有支援到
如果以錯請糾正@@
 
最後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