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天來了!這樣的水冷排應該沒問題吧?

  • 主題發起人 主題發起人 allen_ni
  • 開始日期 開始日期
應該是這東東吧:D

i3092_xoxide2053216432856.jpg

噗~用這個吸熱效果可能會很搞笑喔 , usb輸出的電流太低了 , 用製冷片玩水冷小弟猜測最少要200w起跳 :lkl:
 
其實很多人都是用吸的, 很奇怪嗎? 沒事用google去爬爬文吧.

以下是吸與吹的分別, 看不慣枯燥理論的就不要再看下去.

吹:

優點是氣流的背壓就在冷排的鰭片上, 用較少cfm的風扇就可以, 因為新鮮空氣(未經過熱交換的空氣)就直接在風扇的進氣口上. 缺點是風扇葉片與冷排鰭片的間距太短, 無法產生完整的渦流, 導致熱交換的效率降低.

吸:

優缺點與吹相反, 完整的渦流直接與鰭片接觸, 熱交換的效率較高. 缺點是冷排的鰭片上沒有氣流的背壓, 需要靠較大風量的風扇來彌補.

冷排與風扇的氣密度也會影響吸或吹的效率, 借張圖來用用.

i2842_fanshroudtest138mm2000az7.png


這樣應該看得出不同吧.

真是學海無涯啊......
不過我也是想....前後各一個,一吸一吹不是很好?

看CPU燒機溫度表現....可能有點慘,效果好像沒出來,畢竟是6D...
真羨慕啊...我甚麼時候才有這樣的錢來玩水冷...
 
這個猛了
話說咱還沒使用過銅油...
都是用清洗不鏽鋼的藥劑去弄...
一開始很乾淨 之後就囧掉了~
 
真是學海無涯啊......
不過我也是想....前後各一個,一吸一吹不是很好?

看CPU燒機溫度表現....可能有點慘,效果好像沒出來,畢竟是6D...
真羨慕啊...我甚麼時候才有這樣的錢來玩水冷...

cpu的溫度確實差強人意
可能是連同甜甜圈一起燒的結果吧
這樣的燒機環境逼近750W

改天再單獨燒CPU看看
 
為什麼沒有人發現在加了shroud(提高風扇與冷牌的氣密度)後, 不管是用吸或吹, 最多只差攝氏0.95度? 在不同時間, 不同季節測自己系統的溫度, 可能差了不止0.95度.

沒錯, 純學術討論下吸和吹是不同的, 但是應用在電腦上的分別幾乎可以忽略的, 因為規模實在太小.

其實我當初寫了那些, 只是希望大家能有開放的思想, 不要因為別人和我不同, 小至風扇的裝法, 大至膚色和信仰, 淺意識就把別人否決了. 太多的水冷討論站上為了吸或吹吵翻天, 癥結就是無法接受別人和我不同.

至於一吹一吸, 我在Allen大的另一篇文中有提到, 去找找吧.

可能是民情不同吧, 在這冷排裝38mm的風扇是很普見的. 事實上, 好像是水冷漸漸普及後, 38mm風扇的能見度才逐漸提升的.

6D裝12個38mm的風扇, 來冷卻這個,
i3187_xeon.jpg

應該綽綽有餘吧!
 
是吹是西都沒關係
只要溫度下降
怎樣都行

畢竟還要看現場環境來定啦
我是用吸的
因為我裝窗檯上
平常就有風灌進來
所以用吸的

講點別的










不管"吹"或"吸"出來可都是要付錢喔:PPP:
 
其實吹跟吸都沒差.....重點是風扇跟散熱排之間的氣密度.能把中間距離的氣密搞好.吹跟吸其實都一樣了.象小弟的散熱風扇就是用吸的.中鍵用鐵片跟熱融膠把縫隙都封死.這樣吹跟吸其實沒差了吧
 
正負壓使用散熱排真的是有趣問題
小弟自己實驗的結果...
一般性的使用幾乎是沒差呢....
選擇適合的安裝方式就可以了吧...
 
140×5的水冷排;nq;
 
其實吹跟吸都沒差.....重點是風扇跟散熱排之間的氣密度.能把中間距離的氣密搞好.吹跟吸其實都一樣了.象小弟的散熱風扇就是用吸的.中鍵用鐵片跟熱融膠把縫隙都封死.這樣吹跟吸其實沒差了吧

這倒是真的
沒錯

為了這個
我時常在散熱排那裡抽煙
順便做一下風洞測試看看:P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