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以速度為名 220MB/S極速傳輸! Backup Plus Fast 4TB 2.5吋隨身硬碟

  • 主題發起人 主題發起人 ST-15K.3
  • 開始日期 開始日期
這種商品變成就只是單純追求讀寫的速度而已吧,
不太可能連資料的安全性都有考量到,
真要備份資料,這種方式還是不推薦就是了!
 
小弟還堅守eSATA,但兼用USB 3.0....偶也算是消費應用囉.

至於USB 3.0 UASP這段期間小弟一直在測一些外接盒,說真的感覺不太到加速模式,的確
速率是快點,但是多工嘛..有時候反而會頓一下,過陣子數據整理完就PO個PK篇.

應該說大廠不再提供eSATA相關規格 反而FireWire 800還有賣
http://www.wdc.com/ch/products/catalog/?segment=2
我家也有一台eSATA和USB 3.0 RAID外接盒 不過那是三年前買的PRORAID
USB3.0沒測過 那時候主機板沒內建 只用eSATA測試
效能沒想像中好 RAID5效能還輸內建主機板ICH10R 看官網才知道用Jmicron晶片 我對這廠牌的低效能不感到意外
我認為不光是介面問題 使用的晶片才是關鍵
 
最後編輯:
應該說大廠不再提供eSATA相關規格 反而FireWire 800還有賣
http://www.wdc.com/ch/products/catalog/?segment=2
我家也有一台eSATA和USB 3.0 RAID外接盒 不過那是三年前買的PRORAID
USB3.0沒測過 那時候主機板沒內建 只用eSATA測試
效能沒想像中好 RAID5效能還輸內建主機板ICH10R 看官網才知道用Jmicron晶片 我對這廠牌的低效能不感到意外
我認為不光是介面問題 使用的晶片才是關鍵

RAID 5...有壞過HDD才會知道...重建速度也是很重要的一環
 
您說到重點了,三年前的JMicron效能,只能說... 唉,也許當時它們的發展遇到瓶頸吧.

應該說大廠不再提供eSATA相關規格 那時候主機板沒內建 只用eSATA測試
效能沒想像中好 RAID5效能還輸內建主機板ICH10R 看官網才知道用Jmicron晶片 我對這廠牌的低效能不感到意外
我認為不光是介面問題 使用的晶片才是關鍵
 
大大們的見解都值得參考,這裡也提供台灣熊接觸過的使用族群經驗跟大家分享!
之前就有移動工作者會特別買RAID 0的外接盒來是提高讀寫的速度,原因無非SSD快(除非低階SSD)但價高且容量低,所以2.5" 7200RPM抓來組RAID 0就成了價格、速度、容量與移動性等指標上的最佳選擇,像這一篇「多項效能贏過SSD尤其是容量讓SSD望塵莫及的組合ST2-WBS3與SJ20-X8開箱實測」測試文的應用情境可參考!當然也有擔心SSD說掛點就掛點的不安全感,所以像這篇測試的情境一樣組RAID 1使用
所以SEAGATE推出FAST這一款是有它的是用族群的市場基礎,同時如果是拿來進行多重備份或是多層次備份中的一員「如本篇由備份觀念聊起到完成多層式資料備份的完整過程分享,包含簡單的Step by Step操作。」,善用他的高速與可移動與中繼媒體特色,也是可以發揮容量與速度的優點與特性,當然價格會是部分使用者覺得窘一點的地方,但是以以前的例子「另外買硬體RAID-0的外接硬碟盒」再加上2TB硬碟兩個...這價格應該沒有比SEAGATE來的便宜...XD,而且還需要外接電源,所以相形之下SEAGATE BACKUP PLUS FAST就呈現出優點了!
不過不管如何,一定建議大家要養成多重或是多層次(當然兩者兼具最安全)備份的習慣,因為硬體有價、資料無價啊!
以上提供大家參考! ^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