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96通長是聲音原本的錄製設定 壓制成CD的時候壓低成為16/44
所以現在才開始有很多24bit的下載服務 因為就是知道對於CD已經不能滿足的人多了
HDCD SACD XRCD 等等有的沒的東西也才一直出現
"有些數位檔,取樣很高,是用運算,去把頻譜給推算出來,塞滿資料" 您這句話 有一部分說錯了
有些音檔不是透過反運算 而是本來就有高碼律的聲音 Sony PCM D50就具有錄製24/96的能力
但是 像是Fubar 4 Plus這種DAC 會在DAC內進行升碼 這種升碼有沒有比較好聽就不知道了
而聲音數位化後就被是破壞,這種論點是黑膠使用者的想法 (類比錄製vs數位錄製)
就是因為不知道哪裡半路殺出來的數碼味 搞的很多人跳槽去黑膠
MP3跟CD直接rip的取樣差太多了 1411vs320差了一堆 更不用說這個320還不一定真的有
達到320的標準
而所謂無損音樂則是把一些小細節壓縮所產生的結果 理論上可以成功的反運算回去成為CD音質
而如果不在播放的當下也可以成功的運算 可是目前無損的音質仍然小輸.wav
最後 不要只會伸手
讓小弟再來詳解一下:D
一般所謂看到的44.1KHz 16bit是它的採樣率跟採樣點,44.1KHz就是所謂的採樣頻率,為每秒幾次
16bit就是所謂的採樣點,就是一次抓16個點進行採樣
所以同理,44.1K 24bit抓出來的音質會更好
如果採樣重採再拉高(一定要成倍數,不然點會偏掉),應該是能獲得些許的音質提升,不過我個人是聽不出來:PPP:
無損的音質,主要還是看codec怎麼寫的:PPP:
不過跟WAV是可以反轉的,因為就像.7z跟.rar等無損壓縮格式
當然大家要多支持CD音源啦~不然都被MP3的市場蠶食了...
是BANANA~ !!
採樣重新採 有一個大問題 那就是你生不出來本來就沒有的聲音
像是拿MP3重新取樣 那只會拿到一堆空氣 ;x; ( 所以我說 不見得是全部都有提升)
而美國有些人很不信這東西 就拿Schiit Audio的這一段FAQ
"Sample rate conversion destroys all the original samples. What goes in isn’t what comes out."
他們認為進去的東西等於是被打散了 所以轉出來的東西 他們看到了都會 ;ng;
codec的壓縮問題真的很奇妙 而這點是軟體的問題
不過 撥放的當下 wav跟所有的無損檔案 聽起來還是有差別 (差別不大)
可能是因為轉換的速度沒辦法達到即時 還有傳送的速度的問題
不過 在不是很敏感的系統 我就算知道有差別 一樣聽不出來
最後 大家還是支持一下CD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