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加入
 - 12/1/21
 
- 訊息
 - 219
 
- 互動分數
 - 16
 
- 點數
 - 18
 

【前言】
近幾年,電腦機殼界無疑是「海景房」的天下!左右分艙、雙面玻璃的設計,讓心愛的零組件與水路規劃一覽無遺,滿足了所有 DIY 玩家展示心血結晶的渴望,然而,當市場上充斥著各式各樣的海景房時,你是否也曾感到一絲審美疲勞?
親愛的電腦玩家們,是時候問自己一個問題了:你對你現在機殼的視野,還滿意嗎?是的!海景房很美,但看久了總覺得少了點什麼?是不是偶爾會擔心前面板的進氣量?或是覺得玻璃側板的角度還不夠「霸道」?
如果說「海景房」機殼是為你的電腦打造了一面觀景窗,那麼 Thermaltake View 390 Air 所做的,就是為它蓋了一座「玻璃星頂」,你不再只是從側面欣賞硬體,而是能從一個更宏觀、更無死角的視角,俯瞰整張主機板、顯示卡與散熱器的壯闊風景~
與其平行眺望海景,不如抬頭仰望整片天空!View 390 Air,它用一片巨大的全景玻璃,打造了前所未有的「天景」視覺,不僅如此,它更將「Air」流動的空氣融入設計核心,承諾在絕美外觀之下,不犧牲任何一絲散熱性能!
這款機殼究竟是曇花一現的設計,還是真正能兼顧美感與實用的優質選擇?就讓我們透過這次的開箱,一起來體驗這場從「海景」到「天景」的視覺與散熱革新~

▲從外箱上可以看得出來,維持著曜越科技自家的特色,仍然設計了多種多樣的顏色款式提供選擇,除了基本的黑白雙色之外,還有 Future Dusk 暮光紫以及 Butter Caramel 奶油焦糖

▲從內部包材採用 EPE 珍珠棉的選擇來看,該機殼屬於高階定位,本次開箱的款式是最大眾的黑色款~

▲機殼的塊頭可還真不小!從架構上來看是左右雙艙架構的海景房,只不過從前面與側面的玻璃改成了從上面到側面的一體式曲面玻璃~

▲在前方的部分設計了大面積的造型網孔,可以支援兩個 20 公分的超大風扇,或是常規的兩個 14 或是 三個 12 公分風扇

▲一體式的曲面玻璃,厚度是標準的 4mm,在黑色款做了燻黑的處理,讓整體看起來更有質感~

▲在後方用了三個手轉螺絲來進行固定,在玻璃內側的周邊都有鐵條加固以及泡棉防護,給人滿滿的安全感~

▲其實這手轉螺絲是有做防脫落設計的,只不過為了呈現細節所以我把它拆下來,可以看到內側有加入了一層透明的墊片,保護鐵件的漆面不會刮傷,這點還挺細心的~

▲在後方預先安裝了兩個 CT 120 PWM 無光風扇進行排風,電源安裝位正落於主板背面,下方的 PCIe 是模塊化設計,可以拆下來旋轉九十度,自備 PCIe 延長線就可以實現顯示卡直立安裝的呈現~

▲在 PCIe 模塊的部分區分成兩塊,主要旋轉的部分是左邊這一大塊,右邊主要是作為遮擋,防止有不妙的小動物或昆蟲趁虛而入,但這樣需要拆裝的螺絲有點多,感覺這部分未來還有一些改善的空間

▲在右側背板的部分,採用球型卡扣固定,開設了兩區對稱的網孔,造型跟前面板一致,主要用來讓主板側邊的風扇位以及電源做散熱

▲網孔的內側額外附了一層緻密的尼龍防塵濾網,採用磁吸方式固定著,方便日後的清潔維護~

▲打開側板後,中間這塊是硬碟架,身兼遮線檔板,上下可裝 3.5 吋硬碟,中間則是 2.5 吋硬碟,只不過對於電源本體的長度有些小限制,超過 20 公分的話就沒辦法裝

▲在上下各有一顆小螺絲固定著,將螺絲卸下之後就可以像門一樣打開,硬碟是安裝在內側

▲配件的部分是預先跟線材固定在一起,雖然走線的方式看似都集中在左側,不過因為左右雙艙的架構設計,整個深度是非常足夠的,不一定要都往左邊塞

▲配件的螺絲數量與應用可以參照說明書,除了提供一次性束帶之外,還有帶 TT 字樣的魔鬼氈一綑,長度就依需求來自行裁切~

▲在主機板側邊的風扇位只支援 12 公分的大小,可以安裝三個 12 公分風扇或是 360 冷排

▲在風扇位的上下一角各有一個螺絲來固定著前面板

▲在前面板的部分同樣也有附上緻密的尼龍防塵濾網,只不過在拆裝上稍嫌不便,對於日後的清潔維護所需要的步驟也較為繁瑣

▲機殼的 I/O 位置有點巧妙,設置在主板的上方,整體的位置較為靠後,標準 2A1C 的配置,有獨立的耳機與麥克風孔以及開機與重啟鍵,全都整合在一起的 F_PANEL

▲後方的兩個風扇線材本身自帶子母串接設計,不過因為長度較短所以額外附帶了一條 PWM 延長線,而且也帶有子母串接設計

▲後方預裝的兩個 CT 120 PWM 風扇為無光版本,最高轉速為 2000 RPM,整體的噪音表現還可以不會覺得吵~

▲支援 ATX 與 M-ATX 的背插式主機板,從空間上來看如果想要裝到 E-ATX 也可以,只不過側邊就沒辦法裝水冷了

▲在下方靠左的位置有設計一個固定座,主要是給 PCIe 延長線進行固定,且有多檔調節的功能,沒有打算直立顯卡的話也可以拆下

▲底部的風扇位也附了一個緻密的尼龍防塵濾網,並且是從側邊就能取出,在日後清潔上相當便利,到這裡也可以看的出來,整體的防塵措施是做得非常到位的,值得好評!

▲底部同樣只能夠安裝 12 公分的風扇,最多安裝三個,沒有額外開設獨立的安裝支架,需要翻倒機殼直接從底部進行鎖固

▲在靠近玻璃這一側還有附了一個顯卡支撐架,有泡棉作為支撐墊,並且長度上明顯長了不少,為的是讓顯卡無論直立安裝還是一般安裝都能夠發揮作用~

▲側面的風扇位建議做進風,做為冷排安裝的話較適合排風,不過風扇需要穿過冷排再越過濾網,整體阻抗較高,想要有好的效果可以把濾網移除

▲前方的風扇位支持兩個 20 或 14 公分或三個 12 公分風扇,這部分是沒有預附的,如果想要一步到位,可以考慮加購曜越自家的 CT 200

▲在這邊我是選擇拿了手邊的 ARCTIC P14 MAX 做為搭配,裝的時候也發現了個小問題,前方距離主板稍遠,在線材長度上需要注意一下,可以多備一條分接線或延長線
依照國際慣例,簡單列出本次測試平台與設定參數:
測試環境:室溫 28 度,濕度 50% 左右
開箱主角:Thermaltake View 390 Air
散熱器:Thermaltake MAGFloe 360 Ultra ARGB Sync
處理器:AMD Ryzen 9 9900X
主機板:ASRock X870E Nova WiFi
散熱膏:Arctic MX-4
記憶體:Acer Predator Vesta2
顯示卡:NVIDIA GeForce RTX 5080 Founders Edition
電源供應器:NZXT C1000

▲曜越的這組 MAGFloe 360 Ultra 水冷的管線長度是較長的 46 公分,看起來相對充裕一些,但如果是它牌的常規水冷通常都是在 40 公分左右,那就可能會比較緊繃了!

▲即使側邊安裝水冷也不會干涉到側邊的穿線孔,在安裝時不用擔心會有順序問題~

▲因為扣具設計與使用平台的關係,在 AMD 的部分只能選擇冷頭的水冷管出入口朝左或朝右,而安裝位置只能選擇朝右,遮到記憶體是必然的

▲如果是採用 Intel 平台,或許就能夠讓水冷管出入口朝上或朝下,整體看起來會更有協調性,而這裡我也用了水冷管扣來讓整體美觀度增加一些~

▲這次的裝機走的是比較低調的風格,由於整咖機殼的體積較大,加上 I/O 的接口在上方,感覺放在桌下是比較適合的~

▲從上方往下來欣賞機殼的內部硬體也是目前較稀有的設計!

▲因為適合從上方欣賞,所以在主機板上方還有一個區塊一直沒提到,其實這咖機殼還有個 DLC 的選購配件可以搭配使用!

▲熟悉曜越機殼的老朋友們相信都有點概念了,過往有許多機殼同樣有開設一些位置留給小螢幕來增加亮點,不過這一次可以說是大升級,一舉躍升到了六吋小螢幕~

▲整體尺寸是 165 x 75 x 14 mm,採用六吋的 TFT-LCD,解析度為 1480 x 720,接口型式也總算擺脫了老舊的 Micro USB 改用當今成熟的 Type-C

▲內容物很簡單,就螢幕本體、線材、固定螺絲以及說明書之外就沒別的了,整體的包裝防護還是相當不錯的~

▲安裝的位置就在 View 390 Air 上面 I/O 的正下方,需要拆掉四個固定螺絲先將原本的遮擋飾蓋給拆下!

▲不過飾蓋的上方有兩個固定螺絲拆不到,必須要先將頂上的 I/O 模塊給拆掉才有空間可以繼續操作,步驟上是稍微繁瑣了點

▲螢幕上的 Type-C 接口位置在內側有點刁鑽,需要配合 90 度的線材接口才行!

▲剛開機時還會跑一小段動畫,在操作上同樣是用最新的 TT RGB Plus 軟體進行調整,內建了六種的預設背景風格,也可以自訂上傳最多 20 張圖像,除此之外,螢幕也能顯示時間與天氣資訊,增添主機內更豐富的視覺效果與個人化風格~

▲如果說一個螢幕只能顯示兩個硬體資訊你覺得不太夠,那麼再加裝一個螢幕你覺得怎麼樣呢~

▲確實也在加裝之後呈現出來的感覺有點不一樣了!甚至你也可以搞怪玩點迷因,像是女人吼貓之類的,只不過這個選配的小螢幕要價 $2590,超過半個機殼的售價,如果你願意的話,或許可以嘗試看看,我覺得還挺有趣的~

▲老規矩,依照慣例,每次機殼的開箱,詩人都會再次整理出更加詳細的相關規格給大家參考,記得點讚收藏一下,回去慢慢看,希望對大家都能有所「收貨」!
「總結」
經過一輪的開箱與實際安裝,Thermaltake View 390 Air 可以說是一款在「散熱效能」、「擴充能力」與「外觀質感」之間取得了絕佳平衡的產品,精準掌握當前 DIY 市場兩大趨勢:「全景展示」與「高效氣流」的中塔式機殼,它最引人注目的,莫過於那片 4mm 曲面強化玻璃側板,提供了無縫的寬廣視野,讓內部的精心配置的硬體與 RGB 燈效一覽無遺,完美滿足了現代玩家的「展機」需求!
整體質感出色,採用上、側一體式曲面玻璃,與常見的 270 度海景房設計有所不同,能從上方清楚看到內部硬體,帶來獨特的視覺展示效果,散熱部分具備相當高的擴充彈性,前面板支援安裝兩顆 20 公分風扇是少見配置,不過目前市面上要找到零售的 20 風扇選擇並不多,出廠僅預裝兩顆 12 公分風扇,且無燈效版本,對於重視燈效或風量的使用者可能仍需自行添加!
View 390 Air 並未為了美觀而犧牲效能,其「Air」之名體現在大面積的網孔前面板,搭配機殼強大的散熱潛力,最多可安裝達 11 顆 120mm 風扇,並在前方或主板側支援 360mm AIO 水冷排,確保了即便是高階硬體也能獲得充足的冷空氣~
在空間與相容性方面,View 390 Air 的表現也相當充裕,側邊即使安裝一體式水冷仍不會干涉走線區域,下方風扇採下沉式設計,避免與主機板干涉,背部由於支援背插式主機板,因此理線空間相當寬敞,即使使用傳統主機板也能輕鬆整理~
在組裝體驗上,View 390 Air 展現了對新世代硬體的絕佳相容性,它不僅支援最新的「背插式主機板」,讓正面理線達到前所未有的簡潔,同時也內建了顯卡支架與可旋轉的 PCIe 插槽,無論是傳統橫插還是垂直安裝,都能有效防止高階顯卡彎曲!
上方可選購的 6 吋 LCD 模組為產品增添了更多可玩性,裝與沒裝的差異性還是挺明顯的,若沒安裝,該區域就略顯空白了點,官方或許可以設計個小型展示架,讓玩家可以擺放收藏公仔,也能為整體視覺增添些個人風格~
總體而言,曜越 View 390 Air 是一款功能全面、設計到位的機殼!它尤其適合追求極致簡潔視覺,特別是想嘗試背插主機板,同時又不想在散熱性能上妥協的玩家,雖然原廠僅標配兩顆後置 CT120 風扇,意味著玩家需額外配置風扇才能發揮其最大散熱潛力,但考量到它所提供的強大擴充性、未來感十足的設計,以及可選配的 6 吋 LCD 螢幕套件所帶來的個性化潛力,View 390 Air 絕對是 2025 年打造高效能美型主機的絕佳選擇!
以上就是我對
【「看膩了海景,不妨試試天景~」
Thermaltake 曜越 View 390 Air 機殼】的開箱心得
有問題的話歡迎在下方留言告訴我!
報告完畢,感謝大家耐心收看~
我是杜甫,我們下次見,掰掰~
我是杜甫,我們下次見,掰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