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真是小弟的偶像...像您一拜Originally posted by Sander@Aug 9 2004, 04:00 PM
個人覺得funyelin大講的很多是對的
不過我認為AMD在0.13製程之下生不出更高的CPU是可以預料的事
AMD的0.13製程可以說是一點也不差
甚至可以說比Intel的還好
AMD的半導體製程本來就很不錯
0.18使用銅製程...0.13使用SOI
T-bred B版甚至還用到9 Layer Metal..
並不是AMD製程不好啊!
應該說是CPU架構的問題
因為Intel和AMD兩家公司所走的路是分道揚鏢的
個人認為這是一種trade off
想要CPU的效率高,時脈也高
在不增加execution pipelines和同樣的製程下
可以說是很困難的
所以AMD選擇了以高效率彌補低時脈的不足
Intel則選擇了以高頻率來彌補低效率
雖然自己也是AMD Fans
不過每次看到有人說同時脈下P4被K7巴假的
還是會替P4抱不平
P4本來就是要設計拉高時脈來補足效能的
20 stage的pipeline在產生hazard的時候
overhead可是非常大的
因此才要高頻率來彌補
反觀K7...印象中才10或12個stage
良好的架構使其效能強勁
不過過短的pipeline stage卻使其拉不高時脈
所以才可以看到K7拉到2.2GHz後已是極限了
P3 Tualatin註定是要被淘汰的
以P6架構想要再拉時脈是很難的
可以看到即使從0.18轉進0.13
Tualatin也只能到1.5GHz左右
剛轉進P4的效能當然很差
但是這只是過渡期
當P4時脈可以拉起來的時候
才是P4大放光芒的時候
這次Prescott就做的非常漂亮
雖然pipeline再增加到31個stage
不過利用更大的Cache和SSE3來彌補其不足
讓同時脈的Prescott"在很多效能測試軟體中"不會輸Northwood太多
但如果看看舊一點的測試軟體..像是沒有支援SSE3的CPUMark99
就可以看的出來..Prescott的效能沒有想像中強勁
不過這次Intel是失誤了
沒有想到90nm就已經遇到嚴重的leakage current問題
所以自知再提升時脈下去是一條死路
因為leakage current的高熱量再加上高時脈
die又繼續小下去
以這樣的energy density大概往後沒有東西可以穩定的散熱了
因此Tejas計畫的取消可以看出Intel的路線慢慢回歸"提高效率"一路了
雙核心是一個不錯的路..AMD和Intel這點又一致了
我只是想說
"新產品效能卻開倒車"這樣的情況
也只有改朝換代的時候會短暫的出現
以現在P4的效能..也不會有人取笑它了
以同樣時脈去比較P4和K7是不太公平的
以上是小弟的一些拙見
若有說錯請各位大大不吝指正!
leakage current...Originally posted by 小v@Aug 12 2004, 10:39 AM
不過這次Intel是失誤了
沒有想到90nm就已經遇到嚴重的leakage current問題
所以自知再提升時脈下去是一條死路
因為leakage current的高熱量再加上高時脈
die又繼續小下去
以這樣的energy density大概往後沒有東西可以穩定的散熱了
因此Tejas計畫的取消可以看出Intel的路線慢慢回歸"提高效率"一路了
雙核心是一個不錯的路..AMD和Intel這點又一致了
這個討論區真的不錯Originally posted by plove+Aug 11 2004, 08:39 PM--></div><table border='0' align='center' width='95%' cellpadding='3' cellspacing='1'><tr><td>QUOTE (plove @ Aug 11 2004, 08:39 PM)</td></tr><tr><td id='QUOTE'> <!--QuoteBegin-funyelin@Aug 11 2004, 05:43 PM
哈哈哈 , 只是教學相長 , 各有所長罷了 . 在下是對 P5 發展到現在的 P4 EE 演變史稍有研究罷了
, 不然 San 大來的深奧 ( 說實話 , 有些真的在下也看不懂... 惡補中 ~~ :ph34r: ) .
比起小白天堂或 XXDVD 的 , 這種只有討論沒有爭論的還真是不多 . 真的像某版大的名言 : 討論
區的良好風氣靠你我共同維持 ! :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