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87253 進階會員 已加入 1/22/09 訊息 478 互動分數 0 點數 0 11/13/10 #1 請問一下在I5和I7還沒推出之前INTEL的CPU外頻單位都是以Mhz來標示的 而自從新I5和I7推出後外頻單位就換以GT來標示了 請問如I5 760的外頻是2.5GT 那換算成Mhz是不是就代表2500Mhz啊 ??? 還有請問為什麼I5和I7的外頻要改以GT來命名啊 ? 謝謝解答
請問一下在I5和I7還沒推出之前INTEL的CPU外頻單位都是以Mhz來標示的 而自從新I5和I7推出後外頻單位就換以GT來標示了 請問如I5 760的外頻是2.5GT 那換算成Mhz是不是就代表2500Mhz啊 ??? 還有請問為什麼I5和I7的外頻要改以GT來命名啊 ? 謝謝解答
eLove 榮譽會員 已加入 4/5/08 訊息 1,394 互動分數 8 點數 38 11/13/10 #3 w87253 說: 請問一下在I5和I7還沒推出之前INTEL的CPU外頻單位都是以Mhz來標示的 而自從新I5和I7推出後外頻單位就換以GT來標示了 請問如I5 760的外頻是2.5GT 那換算成Mhz是不是就代表2500Mhz啊 ??? 還有請問為什麼I5和I7的外頻要改以GT來命名啊 ? 謝謝解答 按一下展開…… i5-760的外頻不是2.5GT/s,這個是指 DMI (Direct Media Interface) 它的作用是負責通道傳輸: — PCH 與 PCI-e — PCH 與 記憶體 — PCH 與 處理器 — 處理器 與 PCH 圖示如下:(PCH 指 Intel P55 Express Chipset) DMI 共有四個通道,一個通道是 250MB/s 合起來就是 1GB/s,雙向傳輸就是 2GB/s 至於為何有 GT/s 的單位出現,可以參考這篇 --> http://www.tmworld.com/article/318759-What_does_GT_s_mean_anyway_.php GT/s stands for gigatransfers per second,這是 GT/s 所代表的含意 跟一般常見的 Gbps 有什麼不同 ? 最大差別在於 GT/s 是包含對資料編碼後的速度表示 那又為什麼要對傳輸的資料做編碼 ? 由於 PCIe 是以串列匯流排方來傳輸,它在每個時脈週期中包含欲傳輸的資料 為了確保在傳輸過程中能明確的辨別 "0 to 1" , "1 to 0",把 8 bits 編碼成 10 bits 也就是說每傳輸 10 bits 當中就包含了 8 bits 的資料 由於 DMI 採用類似於 PCIe 使用點對點的傳輸方式也會對資料做編碼 因此也採用此種表示方式 ---- 原文 GT/s 要表達的含意 it was referring to raw data rate. the number of bps that the bus can move, or transfer. ----
w87253 說: 請問一下在I5和I7還沒推出之前INTEL的CPU外頻單位都是以Mhz來標示的 而自從新I5和I7推出後外頻單位就換以GT來標示了 請問如I5 760的外頻是2.5GT 那換算成Mhz是不是就代表2500Mhz啊 ??? 還有請問為什麼I5和I7的外頻要改以GT來命名啊 ? 謝謝解答 按一下展開…… i5-760的外頻不是2.5GT/s,這個是指 DMI (Direct Media Interface) 它的作用是負責通道傳輸: — PCH 與 PCI-e — PCH 與 記憶體 — PCH 與 處理器 — 處理器 與 PCH 圖示如下:(PCH 指 Intel P55 Express Chipset) DMI 共有四個通道,一個通道是 250MB/s 合起來就是 1GB/s,雙向傳輸就是 2GB/s 至於為何有 GT/s 的單位出現,可以參考這篇 --> http://www.tmworld.com/article/318759-What_does_GT_s_mean_anyway_.php GT/s stands for gigatransfers per second,這是 GT/s 所代表的含意 跟一般常見的 Gbps 有什麼不同 ? 最大差別在於 GT/s 是包含對資料編碼後的速度表示 那又為什麼要對傳輸的資料做編碼 ? 由於 PCIe 是以串列匯流排方來傳輸,它在每個時脈週期中包含欲傳輸的資料 為了確保在傳輸過程中能明確的辨別 "0 to 1" , "1 to 0",把 8 bits 編碼成 10 bits 也就是說每傳輸 10 bits 當中就包含了 8 bits 的資料 由於 DMI 採用類似於 PCIe 使用點對點的傳輸方式也會對資料做編碼 因此也採用此種表示方式 ---- 原文 GT/s 要表達的含意 it was referring to raw data rate. the number of bps that the bus can move, or transfer. ----
eLove 榮譽會員 已加入 4/5/08 訊息 1,394 互動分數 8 點數 38 11/13/10 #5 w87253 說: 嗯 那所以如果像i5 760 外頻換算成Mhz的話應該是多少??? 按一下展開…… Core i 系列已經沒有過去的 FSB 改為 QPI(或者說DMI也行) 外頻即指 BCLK,如 133MHz i5-760 官方規格表:133.3333(BCLK) x 21(Bus/Core Ratio) = 2.8 GHz 所有的頻率對應關係可以參考下列算式及圖示: * [CPU frequency] = BCLK x [CPU multiplier]. * [Uncore frequency] = BCLK x [Uncore multiplier]. * [Memory frequency] = BCLK x [Memory multiplier]. * [QPI frequency] = BCLK x [QPI multiplier]. 最後編輯: 11/13/10
w87253 說: 嗯 那所以如果像i5 760 外頻換算成Mhz的話應該是多少??? 按一下展開…… Core i 系列已經沒有過去的 FSB 改為 QPI(或者說DMI也行) 外頻即指 BCLK,如 133MHz i5-760 官方規格表:133.3333(BCLK) x 21(Bus/Core Ratio) = 2.8 GHz 所有的頻率對應關係可以參考下列算式及圖示: * [CPU frequency] = BCLK x [CPU multiplier]. * [Uncore frequency] = BCLK x [Uncore multiplier]. * [Memory frequency] = BCLK x [Memory multiplier]. * [QPI frequency] = BCLK x [QPI multiplier].
w87253 進階會員 已加入 1/22/09 訊息 478 互動分數 0 點數 0 11/13/10 #6 eLove 說: Core i 系列已經沒有過去的 FSB 改為 QPI(或者說DMI也行) 外頻即指 BCLK,如 133MHz i5-760 官方規格表:133.3333(BCLK) x 21(Bus/Core Ratio) = 2.8 GHz 嗯 謝謝解答 那所以是2800Mhz 這下我知道i系列會這麼強的原因了 雖然這只是一部份 按一下展開……
eLove 說: Core i 系列已經沒有過去的 FSB 改為 QPI(或者說DMI也行) 外頻即指 BCLK,如 133MHz i5-760 官方規格表:133.3333(BCLK) x 21(Bus/Core Ratio) = 2.8 GHz 嗯 謝謝解答 那所以是2800Mhz 這下我知道i系列會這麼強的原因了 雖然這只是一部份 按一下展開……
H heli 一般般會員 已加入 4/19/10 訊息 177 互動分數 0 點數 0 11/14/10 #7 假如你說的外頻是同於之前FSB的概念(例如C2D E8200的FSB是1333MHz),也就是傳統來說CPU跟北橋之間的速度,那i5 760是4.8GT/s,實際GHz是2.4GHz(133x18),也同於GT/s的數字除以2。 但P55的結構圖上不會看到像是X58的QPI是因為LGA 1156是簡化的架構,X58有支援多個CPU的考慮,所以需要有"外在"的QPI,但LGA 1156的CPU沒有這種考慮,所以CPU跟北橋(MCH)合而為一,所以才會看到PCIe2.0 x16(或雙PCIe 2.0 x8)直接連CPU。但LGA 1156 CPU內部一樣也有QPI,做為跟PCIe之間的橋樑。 DMI比較像是傳統的北橋(1366:X58 1156:MCH)跟南橋(1366:ICH10 1156:PCH)之間的傳輸,屬於較低速度的傳輸,所以不是QPI或FSB的概念。因為P55沒有"外在"的北橋,所以DMI看起來像是LGA 1156的"FSB"。至於DMI 2.5GT/s的實際GHz我就從來沒看過。
假如你說的外頻是同於之前FSB的概念(例如C2D E8200的FSB是1333MHz),也就是傳統來說CPU跟北橋之間的速度,那i5 760是4.8GT/s,實際GHz是2.4GHz(133x18),也同於GT/s的數字除以2。 但P55的結構圖上不會看到像是X58的QPI是因為LGA 1156是簡化的架構,X58有支援多個CPU的考慮,所以需要有"外在"的QPI,但LGA 1156的CPU沒有這種考慮,所以CPU跟北橋(MCH)合而為一,所以才會看到PCIe2.0 x16(或雙PCIe 2.0 x8)直接連CPU。但LGA 1156 CPU內部一樣也有QPI,做為跟PCIe之間的橋樑。 DMI比較像是傳統的北橋(1366:X58 1156:MCH)跟南橋(1366:ICH10 1156:PCH)之間的傳輸,屬於較低速度的傳輸,所以不是QPI或FSB的概念。因為P55沒有"外在"的北橋,所以DMI看起來像是LGA 1156的"FSB"。至於DMI 2.5GT/s的實際GHz我就從來沒看過。
w87253 進階會員 已加入 1/22/09 訊息 478 互動分數 0 點數 0 11/18/10 #8 heli 說: 假如你說的外頻是同於之前FSB的概念(例如C2D E8200的FSB是1333MHz),也就是傳統來說CPU跟北橋之間的速度,那i5 760是4.8GT/s,實際GHz是2.4GHz(133x18),也同於GT/s的數字除以2。 但P55的結構圖上不會看到像是X58的QPI是因為LGA 1156是簡化的架構,X58有支援多個CPU的考慮,所以需要有"外在"的QPI,但LGA 1156的CPU沒有這種考慮,所以CPU跟北橋(MCH)合而為一,所以才會看到PCIe2.0 x16(或雙PCIe 2.0 x8)直接連CPU。但LGA 1156 CPU內部一樣也有QPI,做為跟PCIe之間的橋樑。 DMI比較像是傳統的北橋(1366:X58 1156:MCH)跟南橋(1366:ICH10 1156:PCH)之間的傳輸,屬於較低速度的傳輸,所以不是QPI或FSB的概念。因為P55沒有"外在"的北橋,所以DMI看起來像是LGA 1156的"FSB"。至於DMI 2.5GT/s的實際GHz我就從來沒看過。 按一下展開…… 謝謝解說 又讓我多了解i5了
heli 說: 假如你說的外頻是同於之前FSB的概念(例如C2D E8200的FSB是1333MHz),也就是傳統來說CPU跟北橋之間的速度,那i5 760是4.8GT/s,實際GHz是2.4GHz(133x18),也同於GT/s的數字除以2。 但P55的結構圖上不會看到像是X58的QPI是因為LGA 1156是簡化的架構,X58有支援多個CPU的考慮,所以需要有"外在"的QPI,但LGA 1156的CPU沒有這種考慮,所以CPU跟北橋(MCH)合而為一,所以才會看到PCIe2.0 x16(或雙PCIe 2.0 x8)直接連CPU。但LGA 1156 CPU內部一樣也有QPI,做為跟PCIe之間的橋樑。 DMI比較像是傳統的北橋(1366:X58 1156:MCH)跟南橋(1366:ICH10 1156:PCH)之間的傳輸,屬於較低速度的傳輸,所以不是QPI或FSB的概念。因為P55沒有"外在"的北橋,所以DMI看起來像是LGA 1156的"FSB"。至於DMI 2.5GT/s的實際GHz我就從來沒看過。 按一下展開…… 謝謝解說 又讓我多了解i5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