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朝換代的時間到了?SATA3 6Gbps – Seagate 2TB 評測

joychen0517

初級會員
已加入
7/28/09
訊息
3
互動分數
0
點數
0
打從高中開始玩電腦開始,每隔一段時間就會看到新的CPU還是新的記憶體、顯卡、硬碟出來!這就像是一種魔咒一樣!而且是很可怕的魔咒啊…
(每天晚上跟你說,該升級啦、該更新啦…Orz…)

看起來就像是科技掌握了人性(不是來自人性?)!
不過還好我們人都還有一種自我控制,會在合理的需求下才會選定目標、下好離手!(真的嗎?…XD)

從有電腦開始到286→386→486→Pentium,改變了處理器的運作頻率愈來愈快,然而這樣的改變被當成新產品就能滿足嗎?其實不盡然,近幾年來在處理器的發展來說並不再是速度上的競爭,而是轉成多核心的架構,從雙核心到四核心一直到現在的多核心,再來是多執行緒的概念,在愈來愈新的製程技術,在同樣時間下讓處理器能處理更多的工作所帶來的效果與當初在頻率上的競爭其實也蠻相近的。不過在處理器發展愈來愈先進之外,在整個資訊生活來說,當然也要周邊能搭上處理器以及其他平台的速度,

例如:網路速度愈來愈快、上網費用也慢慢的合理化,當然週邊的設備也要跟著搭上這班列車,因而接續著有USB 3.0、802.11N、SATA 3.0…等一些愈來愈高的規格出現,所以這次因緣際會、龍虎交會@@,有幸入手一張技嘉最新的GA-790XTA-UD4主機版,這是現在技嘉主打的333系列的其中一張版子!也就是打著USB3.0(625MB/s) 、USB3 倍供電、SATA3(6Gbps)這三個3加起來的口號啦!不過,啥時會有777的口號..Orz..

(我看八成是吃角子老虎玩太多了 >_<),為了這333口號,至少我也要有一項新配備有個3吧?所以在使用率較高而且比較方便提升系統性能的我想應該是SATA3,而且容量也要大一點,一次就攻頂爽度100!

只是目前市面上買的到最大容量而且又是SATA 3.0的應該就是Seagate Barracuda XT 2TB硬碟!

這顆算是目前SATA3的唯一選擇!所以接下來就和大家分享一下,SATA3 6Gbps真的有那麼神嗎?不過可惜的是我沒手邊沒USB3的外接盒,所以也就沒辦法測到USB3囉!

不過在開始評測之前,我先簡單介紹一下評測的配備,也好讓大家有個比較的基準!

  • CPU:AMD Phenom II X4 925 2.8G
  • MB:技嘉 GA-790XTA-UD4
  • RAM:Samung DDR3 1G * 2
  • VGA:Nvidia 8400GS
  • HD1:WD1600JS(OS碟)
  • HD2:Seagate Barracuda XT 2TB

這是今天的主角,技嘉出的不管是I家的P55還是AMD的790系列,都打出了333的口號!
4304936789_b8b12ba28e.jpg


其中雖然我們今天沒測到USB3的效能,但我還是找了一下資料看了一下USB的發展史…
4308325430_9252165351_o.jpg


另外一個號稱的3倍供電,我也簡單測了一下是否真的有其作用?結論是有的!
我拿了一個以前要用Y型接頭且二個都要插上才能穩定使用的T牌2.5 40G外接HD,現在我拿一般單接頭的線來插就可以穩定驅動使用!
4305286503_6eb9226365.jpg


技嘉很貼心的將SATA2跟SATA3在主機板上的插座以顏色區分,白色為SATA3;
目前只有2Port可以使用!(使用的是Marvell SE9128晶片)
4305665226_b7c723b447.jpg


今天的主角,Seagate Barracuda XT 2TB……………….
image-thumb24.png

來源:官網介紹

開始賞圖之前,先說明一下!此次測試的的目的有三個!

一、SATA3在傳統式硬碟的效能瓶頸?64MB的快取是否有發揮作用?
二、此顆硬碟以AHCI模式跟IDE模式的效能比較!
三、Windows 7及XP對這顆硬碟的存取效能是否會有所影響?

測試之已更新技嘉這張版子到最新的BIOS F2版本!
另外將Turn off Windows Write-Cache buffer flushing打勾
(中文為關閉裝置的Windows寫入快取緩衝區排清)
4305309421_1ecdcdf99e.jpg


另外還有一點就是,在測試時不知是否是W7跟HD Tune相容性的問題,在某些測試用最新的4.01版本時會發生錯誤!而且百試不爽~~!

所以我只好另外補上以3.5版抓的圖!但要注意一點,HD Tune 3.5跟4.01版在測試時跑出來的數值會有所差異,一般情況下3.5版跑出來的效能會較好!所以如果你是要跟舊的3.5版跑出來的數值做比較的話,你可以拿此次測試的3.5版數值來做比較,但一般情況下我會較相信較新版本測出來的數值。

賞圖開始:
Windows 7 AHCI mode – HD Tune Pro 4.01 讀取測試
4304931427_668d63ba52.jpg


Windows XP AHCI mode – HD Tune Pro 4.01讀取測試
4305674006_3ae953e3b9.jpg


Windows 7 IDE Mode – HD Tune Pro 3.5 讀取測試
4304936471_1e04e140d5.jpg


Windows XP IDE Mode – HD Tune Pro 4.01 讀取測試
4305677734_8f6d173706.jpg


整理一下表格 – HD Tune 讀取測試比較表
4306243070_0b04134e6f.jpg


Windows 7 AHCI mode – HD Tune Pro 4.01 寫入測試
4304932075_bd404e8dfc.jpg


Windows XP AHCI mode – HD Tune Pro 4.01寫入測試
4304932635_9e069e5c89.jpg


Windows 7 IDE Mode – HD Tune Pro 3.5 寫入測試
4305678014_c65d5bf912.jpg


Windows XP IDE Mode – HD Tune Pro 4.01 寫入測試
4305678406_c2d969eb9d.jpg


HD Tune 寫入比較表
4305498801_567c33bca9.jpg


Windows 7 AHCI mode – HD Tune 4.01 隨機存取讀取測試
4304930141_4b919a5d70.jpg


Windows XP AHCI mode – HD Tune 4.01 隨機存取讀取測試
4304930511_00d12622b2.jpg


Windows 7 IDE mode – HD Tune 3.5 隨機存取讀取測試
4304934441_c1937d86a0.jpg


Windows XP IDE mode – HD Tune 4.01 隨機存取讀取測試
4305677184_f40e07dd6e.jpg


HD Tune 隨機讀取比較表
4305498969_131aba9528.jpg


Windows 7 AHCI mode – HD Tune 4.01 隨機存取寫入測試
4304930799_1b11a50a6b.jpg


Windows XP AHCI mode – HD Tune 4.01 隨機存取寫入測試
4305673436_32abb0f384.jpg


Windows 7 IDE mode – HD Tune 3.5 隨機存取寫入測試
4305678754_1e31b75d35.jpg


Windows XP IDE mode – HD Tune 4.01 隨機存取寫入測試
4305677404_4043678850.jpg


HD Tune 隨機寫入比較表
4305499095_0a0aca1c27.jpg


Windows 7 AHCI mode - HD Tune 4.01 額外測試(讀取)
4304928947_17bbeaba9d.jpg


Windows XP AHCI mode - HD Tune 4.01 額外測試(讀取)
4305671414_d7b32d67eb.jpg


Windows 7 AHCI mode - HD Tune 4.01 額外測試(寫入)
4304929511_e6fef1bc62.jpg


Windows 7 AHCI mode - HD Tune 4.01 額外測試(寫入)
4305672108_e3fd42a6ea.jpg


Windows XP IDE mode - HD Tune 4.01 額外測試(讀取)
4304933659_e42e53724a.jpg


Windows XP IDE mode - HD Tune 4.01 額外測試(寫入)
4304934097_3ba01e075d.jpg


接下來換CrystalDiskMark來做測試
Windows 7 AHCI Mode - CrystalDiskMark 100MB
4304926445_2115550ff1.jpg


Windows XP AHCI Mode - CrystalDiskMark 100MB
4305669116_15209f9717.jpg


Windows 7 AHCI Mode - CrystalDiskMark 1000MB
4304927395_305d2581f7.jpg


Windows XP AHCI Mode - CrystalDiskMark 1000MB
4304927603_943c7b8e8e.jpg


Windows 7 IDE Mode - CrystalDiskMark 100MB
4304932953_2223bfea9f.jpg


Windows 7 IDE Mode - CrystalDiskMark 1000MB
4305675612


接下來換EVEREST Disk Benchmark 5來做測試
Windows 7 AHCI mode
4305670560_3059339267_o.jpg


Windows XP AHCI Mode
4305670826_6042ddfcce_o.jpg


話說,客官啊!看了這麼多圖,應該眼睛都花掉了吧!沒辦法,俗話說的好,沒圖沒真相啊!但我們還是簡單一點來下個結論吧!相信您也等很久啦。

結論一.
現階段SATA3 6Gbps的效能應比較適合SSD固態硬碟的發揮,至少在傳統硬碟上提升的效能有限!但別忘了SATA3提供的是一種傳輸介面,換個角度想如果日後有廠商推出外接磁碟陣列的解決方案,那應該就是個不錯的Solution!(PS. SATA3目前尚無正式的ESATA的介面,自己拿內接式的接頭接出來的不算)

結論二.
Windows 7 和XP的磁碟效能比較,還是XP佔了上風,但其實嚴格來講差異不大!
(如果你不計較處理器使用率的話)但如果你是SSD固態硬碟,我想W7這時就會倒過來說我才是王道了!

結論三.
Seagate Barracuda XT 2TB做為市面上目前最早推出的SATA3硬碟,擁有64MB的傲人本錢(@_@)!撇開目前的市場價格來說的話!其實是有其指標性的!由其是在快取上,在目前單檔愈來愈大的情況下(如某些高畫質愛情動作片)傳輸所提升的效能,在我使用期間效果是顯著的!
但應該是NCQ模式尚未最佳化,所以在原生AHCI模式反而輸給IDE模式!

最後感謝您耐心看到最後囉!希望對您有所幫助^^
 
剛剛看了一下~這顆1W多個兩三張小朋友
這個價錢蠻難下手的@@
等跳水在買好了~~
謝謝大大的測試~~;cheer2;;cheer2;
 
SATA3和USB3.0應該是今年發展重點
快點普及吧
 
哇...2T的硬碟現在不是新加坡做的呀
 
不難想見會有這樣的成積.... 目前碟盤式硬碟連 SATA2 都餵不飽,更何況是 SATA3 ....
但就如樓主説的... 畢竟在介面規格上確實是一大進展!
不過我想 USB 3.0 的發展會比 SATA3 更顯得重要且影響更勝 SATA3 ....
 
大CACHE對大檔有優勢嗎? 我覺得反而是比較看不出來

另外我記得WD的2T比較便宜也比較快....SG還是靠LP吧
 
這顆售價不便宜阿...

不過SATA3感覺還是應用在SSD上...效能會比較顯著

至於傳統硬碟..感覺看起來不是那麼驚艷

而USB3.0感覺速度跟USB2.0就差很多了
 
感謝樓主辛苦的測試及分享
但何時能普及就要看主機板上什麼時候全面導入SATA3了
再加上硬碟廠商後續出的容量愈來愈大 所以 不用SATA3 也是不可能的事
SATA3 不過真的是可以讓SSD有更高效能表現的介面 -- 理論上是的
現在入手價一定不便宜 但先買先享受 晚點買就省錢
 
sata3以目前來說好像只對ssd才可以發揮效率 usb3.0就比較實用囉接個外接盒速度可以趕上saat2了
謝大大的測試
 
最後編輯:
總覺得SATA3 是給SSD 玩的....
再來一種就是轉 E SATA 用外接陣列盒 去滿足其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