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eForce 高級會員 已加入 9/23/03 訊息 608 互動分數 5 點數 18 年齡 45 網站 www.ntut.edu.tw 1/9/12 #22 最近更動了管路的配置,CPU冷頭也換成Koolance CPU-340。 之前的規劃是打算裝進主機,不過幾個月過去了一直沒進展。 仍然維持在之前測漏的情況,也就是一直放在桌上裸機使用。 新年的到來家裡都會大掃除整理一番,放在桌上裸機的水冷管路感覺很雜亂。 所以才打算動手整理一下,重新配置過管路。 請參考下列圖片! 循環的方式為:馬達(含水箱) > CPU > 分流進2個GPU > 冷排 > 馬達 圖中進水管為有橘色開關球閥。 管路整理過後對於把整套水冷裝進主機又有新的點子。 相比較之前管路接法的雜亂,整理之後對於整個水冷配置方式就更簡單明瞭。 最後編輯: 1/9/12
最近更動了管路的配置,CPU冷頭也換成Koolance CPU-340。 之前的規劃是打算裝進主機,不過幾個月過去了一直沒進展。 仍然維持在之前測漏的情況,也就是一直放在桌上裸機使用。 新年的到來家裡都會大掃除整理一番,放在桌上裸機的水冷管路感覺很雜亂。 所以才打算動手整理一下,重新配置過管路。 請參考下列圖片! 循環的方式為:馬達(含水箱) > CPU > 分流進2個GPU > 冷排 > 馬達 圖中進水管為有橘色開關球閥。 管路整理過後對於把整套水冷裝進主機又有新的點子。 相比較之前管路接法的雜亂,整理之後對於整個水冷配置方式就更簡單明瞭。
GeForce 高級會員 已加入 9/23/03 訊息 608 互動分數 5 點數 18 年齡 45 網站 www.ntut.edu.tw 1/10/12 #24 歸零時刻 說: 有考慮過自製機殼嗎? 按一下展開…… 目前是沒有打算自已做機殼,最多可能就是用現成的機殼做改裝。 之前由於個人的興趣在於加工,所以水冷頭有自已DIY過。 但目前我都是買現成的產品加以改裝,比較快也比較省事。
歸零時刻 說: 有考慮過自製機殼嗎? 按一下展開…… 目前是沒有打算自已做機殼,最多可能就是用現成的機殼做改裝。 之前由於個人的興趣在於加工,所以水冷頭有自已DIY過。 但目前我都是買現成的產品加以改裝,比較快也比較省事。
歸 歸零時刻 進階會員 已加入 10/19/11 訊息 423 互動分數 0 點數 0 1/10/12 #25 GeForce 說: 目前是沒有打算自已做機殼,最多可能就是用現成的機殼做改裝。 之前由於個人的興趣在於加工,所以水冷頭有自已DIY過。 但目前我都是買現成的產品加以改裝,比較快也比較省事。 按一下展開…… 現成的機殼阿 要放目前下水冷實在不容易 自己DIY 鋼板厚度是個大問題 建議找品牌機的機殼來惡搞XD 厚度絕對不成問題...
GeForce 說: 目前是沒有打算自已做機殼,最多可能就是用現成的機殼做改裝。 之前由於個人的興趣在於加工,所以水冷頭有自已DIY過。 但目前我都是買現成的產品加以改裝,比較快也比較省事。 按一下展開…… 現成的機殼阿 要放目前下水冷實在不容易 自己DIY 鋼板厚度是個大問題 建議找品牌機的機殼來惡搞XD 厚度絕對不成問題...
GeForce 高級會員 已加入 9/23/03 訊息 608 互動分數 5 點數 18 年齡 45 網站 www.ntut.edu.tw 1/12/12 #26 前一陣子常常拆裝水冷,覺得只要動一樣零件就要把整個系統的水放光, 感覺很費時費力,水冷液也消耗蠻快的,即時有把部份水冷液回收。 參考了水冷版綱友們所分享的文章後,決定把水冷系統加入快速接頭。 構想是水冷頭一組,另一組為冷排+馬達及水箱。 USPS的包裹,1月3號寄件,12號才收到。 2組為4個零件,型號為VL4N。 組合方式。 水冷頭部份,與電腦零件為一組。 馬達、冷排部份。 不論是更換冷頭、電腦零件,或是保養馬達、清洗冷排。 只要把兩者分開之後,就可以很方便的工作。 整個系統連接的情況。 由於快速接頭是用在主要的管路上,為了減少流量的損失。 所以才堅持採用VL4N高流量的快速接頭。 在裝機前有實測過,水流的損失也很少。 不過缺點是接頭蠻大一顆的,尤其是在接頭分開後。 晃來晃去的,對顯卡或主機板上的元件應該有殺傷力,要注意一下。 如果說水冷系統有分流的話,其實用VL3N的接頭即可。 其實我原本的構想是顯示卡、CPU能獨力拆裝。 1個CPU、2張顯卡一共為3個部份。 這樣的話需要6組快速接頭(公母頭合計12個零件)。 由於花費太高而做罷,最後才精簡為2組。
前一陣子常常拆裝水冷,覺得只要動一樣零件就要把整個系統的水放光, 感覺很費時費力,水冷液也消耗蠻快的,即時有把部份水冷液回收。 參考了水冷版綱友們所分享的文章後,決定把水冷系統加入快速接頭。 構想是水冷頭一組,另一組為冷排+馬達及水箱。 USPS的包裹,1月3號寄件,12號才收到。 2組為4個零件,型號為VL4N。 組合方式。 水冷頭部份,與電腦零件為一組。 馬達、冷排部份。 不論是更換冷頭、電腦零件,或是保養馬達、清洗冷排。 只要把兩者分開之後,就可以很方便的工作。 整個系統連接的情況。 由於快速接頭是用在主要的管路上,為了減少流量的損失。 所以才堅持採用VL4N高流量的快速接頭。 在裝機前有實測過,水流的損失也很少。 不過缺點是接頭蠻大一顆的,尤其是在接頭分開後。 晃來晃去的,對顯卡或主機板上的元件應該有殺傷力,要注意一下。 如果說水冷系統有分流的話,其實用VL3N的接頭即可。 其實我原本的構想是顯示卡、CPU能獨力拆裝。 1個CPU、2張顯卡一共為3個部份。 這樣的話需要6組快速接頭(公母頭合計12個零件)。 由於花費太高而做罷,最後才精簡為2組。
歸 歸零時刻 進階會員 已加入 10/19/11 訊息 423 互動分數 0 點數 0 1/12/12 #27 快速接頭阿 好用是好用 XD..不知道水壓會不會像氣壓式的依樣 大概拆裝個50-60次就掛點會漏氣
野 野口隆史 高級會員 已加入 9/18/03 訊息 615 互動分數 0 點數 16 年齡 42 網站 203.204.60.16 6/6/13 #30 不好意思挖個舊聞 想請問樓主,我的水冷頭也是Swiftech storm G4 但已經不清楚詳細版本了,目前用在LGA775的板子上 想請教如果換1155的板子,硬上是怎樣的硬上? 會不會有問題? 謝謝!
不好意思挖個舊聞 想請問樓主,我的水冷頭也是Swiftech storm G4 但已經不清楚詳細版本了,目前用在LGA775的板子上 想請教如果換1155的板子,硬上是怎樣的硬上? 會不會有問題? 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