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pg?psid=1)
此次敗家品大集合
.jpg?psid=1)
這次的委託人對於電腦的要求大概就是文書處理加上影音播放,不過考慮到預算及日後可能會有升級需求,CPU選用平價的AMD AthlonII X4 635,顯示卡則是ATI的HD5450跟主機板的880G組成CrossFireX
這次的主角Aero Cool VS-9,登場~
.jpg?psid=1)
開箱!
.jpg?psid=1)
有了上次CM 690II PLUS的經驗後,這次絕對不會閃到腰了
機殼正面
.jpg?psid=1)
VS-9的銘牌
.jpg?psid=1)
機殼的上方,全部打空透氣,而且這種打孔的方式還可以隨意安裝風扇,相當便利
.jpg?psid=1)
控制面板及前置插座位於機身左側,上方比較大顆的是電源鍵,下方的是重置鍵,電源燈(藍色)及硬碟讀取燈(紅色)分別與電源鍵和重置鍵整合
.jpg?psid=1)
側版也與採用機殼上方一樣的打孔方式,方便使用者安裝風扇。
側版的後放附有一個拉環方便使用者拆卸側版,不過不知道是每一個vs-9都是這樣還是我買的是特殊狀況,側版卡的超緊.....
.jpg?psid=1)
另一邊的側版
.jpg?psid=1)
機殼的後方,有水冷孔,原廠預先安裝一顆12公分的風扇,也可以安裝9/8公分的風扇
.jpg?psid=1)
採用下置式電源
.jpg?psid=1)
內部一覽
.jpg?psid=1)
cpu後方有做開口,放便日後拆裝散熱器的強化背版
.jpg?psid=1)
9大設計,附有6組快拆
.jpg?psid=1)
機殼的底部同樣也有打孔,強化散熱
.jpg?psid=1)
貼心的附有整線扣,方便使用者整線,加分!
.jpg?psid=1)
整線扣特寫
.jpg?psid=1)
從另一邊看入,後方的位置過小無法將線材走背版,所以才會有整線扣的設計吧
.jpg?psid=1)
從機殼正下方看
.jpg?psid=1)
機殼的腳座可以展開,增加穩定性
.jpg?psid=1)
拆下來的前置面板(這張有一點晃到....
.jpg?psid=1)
前置面板附有海綿阻擋灰塵(又晃到....
.jpg?psid=1)
配件包的零件一覽,4個硬碟轉接架、3.5吋裝置的擋版、蜂鳴器、螺絲包及說明書
.jpg?psid=1)
硬碟轉接架安裝硬碟的方式
.jpg?psid=1)
背面可以鎖上12公分風扇加強散熱
.jpg?psid=1)
拆掉前置面板後的樣子,你沒看錯,那個硬碟轉接架還可以當作系統風扇用的支架!原廠已經先將一組以螺絲鎖上
.jpg?psid=1)
如果沒有這麼多硬碟可以選擇將轉接架裝上風扇增加散熱性能
.jpg?psid=1)
後方檔版也採用快拆的方式
.jpg?psid=1)
後置風扇及水冷口
.jpg?psid=1)
這次的主機板採用技嘉的880gm-usb3
.jpg?psid=1)
主機板的2個usb3.0插槽採用nec的晶片
.jpg?psid=1)
PCB板為中國製造......
.jpg?psid=1)
顯示卡用的是微星的r5450-1g的版本,採用大型散熱片的靜音設計
.jpg?psid=1)
有D-SUB、HDMI與DVI三種輸出,附蓋子防止氧化
較短的檔版是給如HTPC使用
.jpg?psid=1)
power使用的是益衡的400w 具有80plus的白牌證明
.jpg?psid=1)
這顆power採用的是20+4pin與6+2pin的方式,可以依使用者需求做變動
.jpg?psid=1)
最後的定裝照,線材感覺整的還不夠整齊
散熱功力實測
測試平台:
CPU:AthlonII x4 635 2.9GHZ C3版
MB:GA-880GM-USB3
RAM :KINGSTONE DDRIII 1333 金士頓自家顆粒 2GB *2
VGA:MSI R5450MDIGH/D2
HDD:WD 10EALS 1.0TB
PSU:Enhance ATX-0240G 400W
Cooler:AMD原廠風扇
OS:Windows 7 Ultimate x64
Windows XP Professional SP3 x86
測試用軟體:
EVEREST Ultimate Edition 5.02.1821
EVEREST Ultimate Edition 5.50.2169
CPU-Z 1.55
OCCT v3.1.0
CPUID Hardware Monitor
CPUID Hardware Monitor PRO
LINUX 0.64
Final Fantasy XIV Benchmark
PCMARK VANTAGE
3DMARK VANTAGE
室溫:33度
使用OCCT v3.1.0測試
測試項目選擇CPU:OCCT,Large Data Set以及優先權"高"的設定
時間設定為10分鐘
.png?psid=1)
CPU1從26直衝到62度...
.png?psid=1)
CPU2同樣是從26升高至62度
.png?psid=1)
CPU3一樣,26度->62度
.png?psid=1)
CPU4 直接看圖吧......
.png?psid=1)
GPU由44度逐步升至66度
.png?psid=1)
主機板的溫度變化......看起來似乎有點問題~"~
再來是效能測試,首先使用windows 7內建的windows體驗指數作測試
不過測試的時候卻發生了一段插曲,連帶影響後面的3DMARK與PCMARK的測試= =
在windows體驗指數評測到了尾聲時,螢幕突然變成黑屏.....可是有螢幕是訊號的狀態........
更玄的是,叫出工作管理員的那個畫面是正常的.....一切回去就變回黑屏.....
後來重灌一次,先跳過體驗指數的測試去測3DMARK跟PCMARK
3DMARK VANTAGE測試出來的結果......分數低到十分詭異......
接著PCMARK VANTAGE測試出來,顯示卡那欄居然是GENERIC VGA?!
接著再測一次體驗指數......還是殘念= ="
後來乾脆把hybrid crossfirex拆了,單用5450,重跑上面3個測試
3DMARK VANTAGE分數......看起來正常多了
PCMARK VANTAGE
windows體驗指數,終於沒有黑屏啦~;0a155537;
再來使用媲美IBT的LINUX來進行燒機測試,雖然這次沒有超頻就是了(茶
最後以最近還滿夯的FFXIV BENCHMARK作為結尾~(委託人指定要灌XP,結果format掉之後才想FF還沒測="=)
下圖為測試FF時的溫度紀錄
測試溫度表
-----------------------------------------------------------------------------
OCCT
-----------------------------------------------------------------------------
CPU1溫度 62度
CPU2溫度 62度
CPU2溫度 62度
CPU2溫度 62度
VGA溫度 66度
MB溫度 72度(?
------------------------------------------------------------------------------
Final Fantasy XIV Benchmark(以CPUID的溫度作為參考)
------------------------------------------------------------------------------
CPU1溫度 48.0度
CPU2溫度 48.0度
CPU2溫度 48.1度
CPU2溫度 48.4度
VGA溫度 66度
MB溫度 53度
------------------------------------------------------------------------------
LINUX燒機(以CPUID的溫度作為參考)
-------------------------------------------------------------------------------
CPU1溫度 65度
CPU2溫度 65度
CPU2溫度 65度
CPU2溫度 65度
VGA溫度 58度
MB溫度 51度
HDD溫度 51度
心得:
這次裝機又被顯示卡的問題搞死= =,感覺我顯示卡有仇......不過VS-9在這個價位C/P值還不錯,鋼板厚度也不差
,安裝風扇的自由度又高,電源也採用下置式電源,連水冷口都有了,又有9大的設計。
題外話,有一陣子沒有裝AMD的電腦了(一年左右),感覺他的原廠風扇有稍微改過,在溫度測試的時候都沒出現超過5500轉
過......不過還是很吵就是了= =
(這次的開箱文其實早在7月底就完成了只是一直懶的PO上來......;x;
總結
優點
1.全黑化設計,增添質感
2.採用較高階機殼才有的下置式電源
3.風扇安裝自由,方便配置
4.6組快拆設計,後方擋版也採用快拆,9大設計,彈性大
5.特殊2用的硬碟轉接架,創意十足
6.具有水冷口的設計
7.CPU背後有開口方便散熱器拆裝
8.內付整線扣,十分貼心
缺點
1.側版卡的非常緊,要拆卸的時候要多花點力
2.前置面板也不易拆卸,花了點功夫才拆下來
3.僅內附後方系統風扇一顆
4.無法走背版,不然C/P值就更高了
5.電源供應器下方沒有附濾網,要自行加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