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 Wccftech 整理了 AMD 下一代顯卡 GPU 架構的一些資訊。預計命名為 RDNA 5(或稱 UDNA),將在策略上與以往有明顯不同。根據目前已知資訊,AMD 並不打算直接挑戰 NVIDIA 的高階 90 系列,而是延續上一代的方向,專注在中高階與主流市場,藉此擴大用戶基礎並提高整體銷售量。
旗艦級晶片將擁有比 Navi 48 多 50% 的運算單元,可能達到 96 CU (12288核心),並使用 384-bit 或更寬的記憶體匯流排,搭配 GDDR7 記憶體,VRAM 容量可望達到 24 至 32 GB,整體目標明顯瞄準 NVIDIA 80 系列等級的產品。
中階產品預計提供 40 CU(5120 核心) 與 24 CU(3072 核心) 版本,採 256-bit 記憶體匯流排,定位與 RX 9070 XT 相近,是 AMD 在主流市場的主力系列。入門款則可能為 12 CU(1536 核心),搭配 128-bit 匯流排,雖然配置看似保守,但憑藉架構與製程的進步,效能仍可望明顯提升。
RDNA 4 奠定基礎,RDNA 5 延續策略
Radeon RX 9000 系列代表了 AMD GPU 策略的一次重大轉變。該系列放棄了與 NVIDIA 旗艦卡正面交鋒的路線,改以主打性價比與普及度為核心目標。RX 9070 與 RX 9070 XT 在市場上需求強勁,不僅價格吸引,也因穩定供貨與優異的效能比而獲得好評。從這個角度來看,RDNA 5 很可能延續相似的定位。RDNA 5 架構變革:運算單元大幅增加、全新設計
根據早期傳聞,RDNA 5 將採用 TSMC N3E 製程,可能在 2026 年第二季量產。架構上,AMD 預計放棄傳統單晶設計,改採 chiplet 模組化設計,並將每個運算單元(CU)內的核心數提升至 128 個,是 RDNA 4 的兩倍。旗艦級晶片將擁有比 Navi 48 多 50% 的運算單元,可能達到 96 CU (12288核心),並使用 384-bit 或更寬的記憶體匯流排,搭配 GDDR7 記憶體,VRAM 容量可望達到 24 至 32 GB,整體目標明顯瞄準 NVIDIA 80 系列等級的產品。
中階產品預計提供 40 CU(5120 核心) 與 24 CU(3072 核心) 版本,採 256-bit 記憶體匯流排,定位與 RX 9070 XT 相近,是 AMD 在主流市場的主力系列。入門款則可能為 12 CU(1536 核心),搭配 128-bit 匯流排,雖然配置看似保守,但憑藉架構與製程的進步,效能仍可望明顯提升。
| GPU Die | 定位 | 最大運算單元 | 記憶體匯流排 | VRAM 容量 |
|---|---|---|---|---|
| Navi 5X | 旗艦級 | 96 CU(12288 核心) | 512–384 bit | 24–32 GB |
| Navi 5X | 中階 | 40 CU(5120 核心) | 384–192 bit | 12–24 GB |
| Navi 5X | 主流 | 24 CU(3072 核心) | 256–128 bit | 8–16 GB |
| Navi 5X | 入門 | 12 CU(1536 核心) | 128–64 bit | 8–16 GB |
三項全新技術:Radiance Core、Neural Array、Universal Compression
RDNA 5 將引入三大新技術模組:- Neural Array:以多組運算單元構成的 AI 計算模組,用於神經網格運算與影像升級。
- Radiance Core:專用光線追蹤核心,提升即時光追與路徑追蹤效能。
- Universal Compression:統一資料壓縮技術,可大幅降低記憶體頻寬占用,提升整體運算效率。
「變形金剛」式開發代號
有趣的是,AMD 為 RDNA 5 系列選用了三個內部代號,靈感來自《變形金剛》角色:- Alpha Trion:對應消費級顯示卡產品。
- Ultra Magnus:對應 Xbox Next SoC。
- Orion Pax:對應 PlayStation Next 晶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