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決勝時刻:黑色行動7》為首款支援 AMD FSR Ray Regeneration(光線再生)的遊戲,而這項技術本身也是 AMD 在 COMPUTEX 發布的 FSR Redstone 套件中首個正式實裝的功能。FSR Ray Regeneration 採用機器學習模型取代傳統光追降噪方式,能在處理反射與陰影時呈現更清晰銳利的細節、減少常見偽影,再交由升級與幀生成流程處理,最終輸出更接近電影級質感的光追效果。本篇也將實測 RX 9070 XT 開啟後的效能與畫質差異。

至於 FSR Redstone,是 AMD 為開發者準備的一整套機器學習(ML)神經渲染工具,專門給 Radeon RX 9000 系列發揮。主要目的是讓光追更快、畫面更趨於真實、效能更高、遊戲更順。整套技術大概分成四部分:
- Neural Radiance Cache(神經輻射快取):用機器學習去「猜」光線在場景裡怎麼跑,不用傳統那種超吃效能的做法,也能做出像全域光照那樣的效果。
- ML Ray Regeneration(機器學習光線再生):這次《決勝時刻:黑色行動7》率先用到的重點技術,簡單說就是幫光追畫面做聰明降噪,把原本雜點很多的影格修乾淨,細節也更清楚。
- ML Super Resolution(機器學習超解析度):把低解析度的畫面重新建構成高解析,看起來就更銳利。
- ML Frame Generation(機器學習插幀):在兩個真實影格中間補假影格,提升 FPS,讓畫面跑起來更滑順。

談完技術背景,再來看《決勝時刻:黑色行動7》本身的硬體需求。整體來說,遊戲的最低入門門檻不高,老一點的 Ryzen 5 1400、Core i5-6600 搭配 RX 470 或 GTX 970、1060 這類的顯卡都能跑,只是畫質設定會受限。若要好一點,官方建議 Ryzen 5 1600X 或 Core i7-6700K,搭配 RX 6600 XT、RTX 3060 這級距的顯卡。
不過如果你目標是高畫質甚至 4K,官方給的參考是 Ryzen 5 5600X 或 Core i7-10700K,顯卡需要 RX 9070 XT 或 NVIDIA RTX 4080 / 5070 等級,這算是現在的高階規格了。官方硬體需求列表可以參考下圖。

需要注意的是,FSR Ray Regeneration 只有 Radeon RX 9000 系列才能開啟。
《決勝時刻:黑色行動7》圖像選項
整體來看與前一代幾乎是相同的配置,顯示的部分可以選擇螢幕、顯卡、解析度、幀數上限等。

品質,圖像預設可以直接套用幾個預設的設定,包括低、中、高、最高,另外也支援細節與材質等可自行調高或低。

在提升/銳化這部分可以選擇 AMD FSR 4、FSR 3、FSR 1、FIDELITYFX CAS、NVIDIA Image Scaling、Intel XeSS 等,如果使用 NVIDIA 的顯卡則會有 DLSS 選項。

在 FSR 4 項目裡面的細項,可以選擇倍率提升,包括原始、品質、平衡、效能、超高效能,這裡也說明了提升的比例,以及效能增益帶來的品質影響。

支援光線追蹤,可關閉、低、高三種可調整設定,另外在細節裡面有光線追蹤降噪器,這部分有預設以及 FSR 光線再生,而如用 NVIDIA 顯卡則會有 DLSS Ray Reconstruction 類似的選項(需 DLSS 3.5 以上)。

測試平台
CPU: AMD Ryzen 7 9800X3D
CPU Cooler: MSI MAG CORELIQUID E360 AIO
RAM: ADATA LANCER RGB DDR5-8000 16GBx2
MB: GIGABYTE X870E AORUS PRO ICE
VGA: ASRock RX 9070 XT Taichi
SSD: GIGABYTE AORUS Gen4 SSD 1TB
PSU: FSP MEGA Ti 1650W
OS: Windows 11
平台如上,顯卡使用的是 ASRock RX 9070 XT Taichi 進行測試,使用遊戲內自帶的 Benchmark。測試的場景為多人連線地圖以及模擬對戰,所以對於多人遊戲的效能準確度應該是有一定的參考價值。
遊戲效能測試
在畫質的部分是套用最高,分別測試 1920×1080、2560×1440 以及 3840×2160 三種解析度,另外細項包括:
光追關閉
光追開啟最高 / 降噪 預設
光追開啟最高 / 降噪 FSR4 RR 光線再生
光追開啟最高 / 降噪 FSR4 RR 光線再生 + FSR 3 畫格生成 (原始)
光追開啟最高 / 降噪 FSR4 RR 光線再生 + FSR 3 畫格生成 (品質)
1920×1080 解析度,《決勝時刻:黑色行動7》原生最高畫質可跑到 231 FPS。開啟光追後會大幅掉到 93 FPS,而啟用 FSR Ray Regeneration 的成本也很明顯,僅剩 66 FPS。不過加上 Frame Generation 後,幀數在原始設定(1倍提升)可以回升到 131 FPS,品質設定(1.5倍提升)下則可達到 187 FPS。

2560×1440 解析度,1440p 下原生無光追為 181 FPS,開啟光追後下降到 64 FPS,而 RR 進一步降到 41 FPS。但 FG 的補幀效果相當明顯,原始模式提升到 79 FPS,品質模式甚至可達到 143 FPS。

3840×2160,在 4K 下原生無光追 116 FPS,光追開啟最高後拉低到 35 FPS;RR 啟用更只剩 20 FPS,幾乎無法遊玩的情況。不過 FG 補幀仍可救回,原始模式能提升一倍 40 FPS,但要更流暢得開到品質模式,能有 70 FPS,要更高幀數則可以開效能或超高效能模式。

| 設定 | 1080p | 1440p | 4K |
|---|---|---|---|
| 最高 / 無光追 | 231 | 181 | 116 |
| 光追 高 / 降噪 預設 | 93 | 64 | 35 |
| 光追 高 / 降噪 FSR4 RR | 66 | 41 | 20 |
| 光追 高 / 降噪 FSR4 RR FG:原始 | 131 | 79 | 40 |
| 光追 高 / 降噪 FSR4 RR FG:品質 | 187 | 143 | 70 |
畫質差異
以 Benchmark 內的遊戲畫面為截圖進行比較,左至右分別為,光追關閉、光追開啟最高、光追最高+RR FSR4 無補幀、光追最高+RR FG 品質(1.5倍提升)、光追+RR FG 超高效能(3倍提升)。
場景1

在開啟光追最高後,反倒水波紋、地板紋理變得模糊,這部分似乎處理的不是很好,但開 Ray Regeneration(光線再生)FSR4 無補幀時變得清晰許多,這也是這技術帶來的優點,但效能會比開光追時要再降低一點,這部分則可以靠畫格生成來補足,在 FG 品質設定下的犧牲並不多,但能帶來近1.5倍的效能提升。


場景2

遠處的水面光影看得出來在光追開啟有較多的細節,還有就是右邊戶外暖爐金屬上的光影呈現差異。較近的人物手上的皮革紋理右側可看出較多光追區別,開 RR(光線再生)FSR4 的清晰度可與無光追時原生畫質差不多精細,至於畫格生成帶來的效能提升,是會相對犧牲一些畫質,但個人認為在品質設定下已經相當不錯。

小結
《決勝時刻:黑色行動7》作為首款支援 AMD FSR Ray Regeneration 的遊戲,確實展現出這項技術的優點。從測試結果來看,RR 能有效改善光追畫面本身的細節與乾淨度,尤其反射、金屬、陰影邊緣的表現都比傳統降噪清晰許多。不過相對的,RR 的效能開銷也不小,開啟後的 FPS 會比純光追再低 30~43%,依解析度不同有異。
開啟 RR 光線再生暢玩還是得靠畫格生成 Frame Generation 補回效能,在開啟畫格生成下原始模式可以直接提升一倍,2K 解析度可以從41提升到79張;4K 下從20提升到40張,但 4K 若要流暢還是得開到品質模式以上倍數。
至於畫質表現,直接開光追感覺是比不開還慘,雖然光影明顯差異,但實際上部分紋理模糊,不知道是遊戲原生降噪太爛還是怎樣,要開光追、清晰還是得啟用 FSR Ray Regeneration 光線再生,若要同時保持高 FPS ,美觀兼顧流暢 RR + FG 還是必須的,只是要開到幾倍甚麼模式,就端看個人對於畫質的感受以及對於流暢度的取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