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熱器網友開箱

VRM 風扇到底有沒有用?TRYX 創氪星系 PANORAMA ARGB 360 展域一體式水冷開箱評測

TRYX-PANORAMA-ARGB-360-41.jpg


來自中國的 TRYX 創氪星系 PANORAMA ARGB 360 展域一體式水冷,有著 G2 曲率圓角的 6.67 吋 OLED 曲面螢幕,是全球首款 AMOLED 曲面螢幕一體式水冷,內建 6 cm VRM 風扇並使用 Asetek Gen8 V2 水泵方案,且有著 30 mm 厚冷排、微凸水冷頭、Intel 200s 系列最佳化偏移設計扣具、以及專用控制軟體可以自定義水冷等特色,而今年開始則有台灣代理鋪貨提供六年漏液賠償保固,本次也會實測一體式水冷上的 VRM 風扇到底是否有用。

本文章同步發表於無廣告開箱評測網站 PC Unboxing 上,請參考超連結。

TRYX PANORAMA ARGB 360 一體式水冷規格:
相容安裝 Intel 腳位:LGA 1851/1700/1200/115X
相容安裝 AMD 腳位:AM5 / AM4
水泵使用方案:Asetek Gen8 V2(8.5)_代號 Emma V2
水泵最大轉速:3600 ±10% RPM
水冷頭尺寸:118 x 92 x 92 mm
水冷頭接觸面:銅
冷頭供電:PWM 4-Pin、USB 2.0 9-Pin
水冷排尺寸:399.5 x 120 x 30 mm
水冷排材質:鋁
水冷管長度:410 mm
使用風扇:TRYX ROTA SL ARGB
風扇尺寸:120 x 120 x 25 mm
風扇最大轉速:1850 ±10% RPM
風扇最大風量:65.64 CFM
風扇最大風壓:2.49 mmH₂O
風扇供電:PWM 4-Pin、5V 3-Pin ARGB
附贈散熱膏:水冷頭預塗、配件額外附贈 α-01 散熱膏 2 g
保固:6 年漏液賠償、螢幕 2 年保固

Asetek Gen8 V2 水泵方案 TRYX PANORAMA ARGB 360 一體式水冷開箱

來自中國的 TRYX 創氪星系是新水冷品牌,去年 2024 年推出並量產販售第一款帶有曲面 3D 螢幕的一體式水冷之後引發討論,曲面螢幕水冷這個特色後續也讓共碩 ROG、利民、TT 等品牌效仿致敬與學習(抄作業?),各品牌都開始推出曲面螢幕水冷了。

TRYX 原先僅在中國與歐美通路進行販售,今年開始由立光科技代理使消費者可以在台灣通路購買,且享有完整 6 年保固與 2 年螢幕保固,並支援漏液賠償服務。

現行有販售三款型號 PANORAMA ARGB(旗艦有光版)、PANORAMA(旗艦無光版)、PANORAMA SE ARGB(性價比款),前面兩款PANORAMA ARGB(旗艦有光版)、PANORAMA(旗艦無光版)旗艦款使用的是 Asetek Gen8 V2(8.5)_代號 Emma V2 水泵方案;價格較為便宜沒有設置 VRM 風扇的 PANORAMA SE ARGB(性價比款)則是使用前一版 Asetek Gen8 水泵方案。

三款型號各自都有 240 mm / 360 mm、黑色與白色等,不同冷排尺寸和顏色等 SKU 可以選購,價格部分最高的是 PANORAMA ARGB 360 黑白 11490;最便宜則是 PANORAMA SE ARGB 240 黑白 7690,考量到旗艦款的價格與曲面螢幕特色,在台灣則是直接對標共碩抄襲版本龍王四 ROG Ryuo IV SLC 360 ARGB(10990 元),但龍王四沒有 VRM 風扇,考量到這部分好像更適合以 PANORAMA SE ARGB 360 的 8990 元來比較?

另外筆者發現先前其他人的開箱文在一些細節上與筆者手上不太一樣,推估應該是所謂的 V1 / V2 版本差異,筆者手上的應該是 V2 更新過版本,例如更新為線材白化等小細節處有些許不同。


△ TRYX PANORAMA ARGB 360。


△ 水冷規格。


△ TRYX PANORAMA ARGB 360 V2 白色旗艦款一體式水冷。

TRYX PANORAMA ARGB 水冷是全球首款內建 AMOLED 曲面螢幕的一體式水冷,磁吸式可拆的 6.67 吋 OLED 螢幕有著 2K 解析度、60 Hz 更新率、400 cd/m² 亮度等顯示規格,小螢幕內透過 USB 2.0 9-Pin 連接 PC 系統,再藉由 KANALI 軟體內進行螢幕顯示自定義設定,以 G2 曲率圓角和三重組層螢幕工藝,達成 3D 立體動畫顯示效果。

曲面螢幕本體使用磁吸式固定搭配金屬觸點,因此安裝在水冷頭上是固定方向無法變換螢幕安裝方向的,若有特殊使用需求則建議搭配軟體來調整顯示畫面進行自定義配合安裝。

包含螢幕安裝後的水冷頭整體尺寸為 118 x 92 x 92 mm,水冷頭整個高度將近會有 12 cm,對於 ITX 小機殼來說屬實非常緊繃了。


△ AMOLED 曲面螢幕。


△ 螢幕表面使用霧面塗層,標榜著有較低的反射率,因此實際使用上多少還是會反射記憶體燈光。


△ 螢幕本身使用 USB 2.0 9-Pin 進行資訊傳輸和供電,需要搭配 TRYX 自家 KANALI 軟體內進行螢幕顯示自定義設定。


△ 螢幕內 PCB 設置,考量到強力磁鐵與金屬觸點設置位置是固定的,因此螢幕放置於冷頭上的方向是固定。

水冷頭 PUMP 與螢幕中間設置有直徑 Ø 6 cm 的 VRM 風扇,透過往下的風流導引協助主機板上 VRM(Voltage Regulator Module) 供電晶片散熱,倘若主機板本身的散熱片規格較差,則可以透過 TRYX PANORAMA ARGB 360 上面的這個 VRM 風扇,來獲得更多散熱風流以穩定處理器多核心性能發揮空間。

但筆者於去年有在國外論壇看到有使用者回報,該水冷 VRM 風扇使用一陣子過後會有噴油的情況發生,筆者不確定這個問題原廠後續是否有改善,但倘若有發生類似的狀況,建議可以尋求販售代理商客服回報處理。

VRM 風扇直接透過 Asetek Gen8 V2(8.5)_代號 Emma V2 水泵的 PWM 4-Pin 供電,僅需與水泵 PUMP 共用一條供電線材即可,無需額外另接線材進行供電。


△ 直徑 Ø 6 cm 的 VRM 風扇,為主機板供電區塊進行散熱,並與水泵共用供電線材無需額外占用供電插槽。


△ 去年國外有幾起 VRM 風扇噴油狀況,也許新批次已經改善,若有問題請隨時洽詢售後客服(網友提供圖片)。

風扇風流方向從機殼後方排風風扇安裝位置方向,黑色網孔處進風(白色箭頭處),接著從同方向下方的斜角開孔處以及機殼上方處出風(深藍色箭頭處),為常規主機板的「ㄏ」字形 VRM 設置區塊進行主動式散熱,但進風跟機殼常見後方排風扇設置位置同一個區塊,VRM 風扇是否能夠搶風搶贏風量規格更強的後方風扇呢?這就留給其他人去驗證了。

礙於水冷管與螢幕設置所帶來的方向限制,所以出風方向無法達成三向或是全方位出風,只能留給主機板 VRM 設置區塊獨佔此福利,DDR5 記憶體與 SSD 默默流淚。


△ VRM 風扇風流方向,白色為進風;深藍色為出風方向。


△ 通常主機板實際安裝於機殼上的風流示範,感謝「巴哈姆特達人_杜甫」提供裝機照片使用,他也寫了一篇開箱大家可以同步參考。


△ 在水冷管朝下安裝,面對水冷頭 VRM 風扇的視角下,水冷頭的左邊與上方設有出風風流坡道。


△ 水冷頭下方與右側礙於水冷管與螢幕設置所帶來的方向限制,因此沒有出風規劃。

TRYX PANORAMA ARGB 360 使用 Asetek Gen8 V2(8.5)_代號 Emma V2 水冷方案,水泵最大轉速為 3600 ±10% RPM,透過 PWM 4-Pin 接口供電線材為水泵 PUMP 供電,該水冷相容安裝 Intel 平台的 LGA 1851/1700/1200/115X 腳位主機板安裝,以及 AMD 的 AM5 / AM4 腳位平台安裝。

若是全新狀態下,TRYX PANORAMA ARGB 360 水冷頭銅底接觸面會有預塗 α-01 散熱膏,但因為筆者拿到是別人已經開箱過的,所以已經被別人用掉了。

Asetek Gen8 V2(8.5)_代號 Emma V2 水冷方案的扣具,有針對 Intel Core Ultra 200 系列處理器 (Series 2) 的發熱點偏移狀況去規劃扣具偏移設計,能在不更換扣具情況下,讓 Core Ultra 200 系列處理器平台使用上散熱效果略好一點。


△ 微凸水冷頭銅底接觸面,全新狀態下會有預塗散熱膏,但筆者的已經被別人使用過了,畫面中為非全新狀態。

水冷預裝的三個水冷排風扇為 TRYX ROTA SL ARGB 風扇,風扇燈珠為 ARGB Gen 2 版本,可以在軟體內設定個別燈珠的燈光效果,風扇本身尺寸為 120 x 120 x 25 mm,最大轉速可達 1850 RPM ± 10%,標榜最大風量為 65.64 CFM;最大風壓則是 2.49 mmH₂O,最大噪音值標榜為 ≤28.87 dB(A)。

風扇透過單根磁吸線材轉出的 5V 3-Pin ARGB 以及 PWM 4-Pin 完成燈控供電與風扇轉速供電,三個風扇本身透過特規插槽觸點與附贈特規線材直接實現一線三接完成供電和控制,實際使用下來磁吸式線材安裝非常方便而且手感很有趣。


△ 三個水冷排風扇為 TRYX ROTA SL ARGB 風扇。


△ 特規磁吸式線材安裝區塊。


△ 磁吸式線材轉出一公一母 5V 3-Pin ARGB 以及 PWM 4-Pin 接頭,連接主機板完成供電。

水冷管長度為 410 mm 並可以使用配件盒中的魔鬼氈束線帶,協助走管整理提升美觀分數,而水冷排尺寸為 399.5 x 120 x 30 mm,水冷排使用較厚的 30 mm 在安裝相容性需要注意整體厚度使用空間。


△ 水冷排尺寸為 399.5 x 120 x 30 mm,冷排加上風扇的總厚度為 52 mm。


△ 單波水冷排。

配件和分成兩盒分裝,其中一盒水冷盒內配件附贈了:Intel 扣具安裝背板、AMD 安裝扣具組、α-01 散熱膏 2 g、水冷排短螺絲十二根、魔鬼氈束線帶。


△ 水冷配件分兩盒包裝。


△ 第一盒配件一覽。


△ AMD 平台安裝扣具,要注意箭頭要朝 CPU 擺放。


△ Intel 平台安裝扣具組以及套筒。


△ 額外附贈 α-01 散熱膏 2 g。

另一盒水冷盒內配件附贈了:控制器、控制器連接主機板線材、風扇磁吸式線材、控制器背膠貼片。

實際使用上水冷可以直接把相關線材直接連接到主機板上使用,並非一定要使用控制器才能使用,根據使用需求再來決定是否要搭配控制器即可。


△ 另一盒內容物一覽。


△ 控制器需要兩個 SATA 供電接頭。


△ 控制器一邊有著兩組 PWM 4-Pin、5V 3-Pin ARGB 插槽。


△ 另一邊則是 USB 連接線材埠與主機板連接線材埠。


△ 控制器連接主機板相關線材的接頭。

TRYX PANORAMA ARGB 360 一體式水冷燈光效果展示

接著上機通電展示 TRYX PANORAMA ARGB 360 一體式水冷的燈光效果給大家參考。


△ 風扇燈效展示。


△ TRYX PANORAMA ARGB 360 一體水冷整體燈效展示。


△ 曲面水冷頭的 G2 曲率圓角展示。

TRYX 創氪星系 PANORAMA ARGB 360 展域一體式水冷散熱性能實測



這次將 TRYX PANORAMA ARGB 360 一體式水冷安裝在 STREACOM BC1 Benchtable V2 裸測架上,搭配 AMD Ryzen 9 9950X3D 處理器與 GIGABYTE X870 AORUS TACHYON ICE 主機板進行測試,在測試過程中於主板 BIOS 內將全部的風扇插槽轉速設定於全速運轉,僅開啟記憶體 Profile 1 其餘皆保持預設,不額外進行處理器超頻,測試場景為 26 °C 台北密閉冷氣房間內進行實際測試,因普通房間的環境溫度難以控制所以僅供參考。



測試軟體我們使用 AIDA64 FPU 測試,來模擬極限負載狀態下的溫度數據,而數據收集則使用 HWiNFO64 收集並紀錄 CPU Package 的最高溫度以及功耗。

測試平台
處理器:AMD Ryzen 9 9950X3D(PBO AUTO)
散熱器:TRYX PANORAMA ARGB 360 (水泵與風扇全速)
散熱膏:coolermaster Ice Fusion V2(導熱係數 5W/m-k)
主機板:GIGABYTE X870 AORUS TACHYON ICE (BIOS 版本:F5d)
記憶體:Kingston FURY Renegade DDR5 RGB 7200 MT/s 16GBx2 CL38-44-44-105 1.45V
顯示卡:NVIDIA GeForce RTX 4060 Ti Founders Edition 8GB
作業系統:Windows 11 專業版 24H2
電源供應器:MONTECH TITAN PLA 1000W
機殼:STREACOM BC1 Benchtable V2
筆者將主機板的 BIOS 版本更新至 F5d 版本,並以這張主機板預設設定來進行測試,其餘設定:Profile 1_on、風扇轉速_全速,測試場景為 26 °C 密閉房間內進行實際測試,因普通房間的環境溫度難以控制所以僅供參考。

在處理器超頻相關設定為 AUTO 情況下,AMD Ryzen 9 9950X3D 於三十分鐘的 AIDA64 FPU 中,CPU 溫度最高溫度來到 71 °C;CPU (Tctl/Tdie) 最高溫度來到 71.5 °C、CPU 封裝最大功耗為 174 W。

  • AIDA64 FPU_30 Minute
  • CPU 溫度是由插槽中的二極體測量內部(核心)或外部(外殼)溫度,但無法準確知道測量到的是內部還是外部溫度,大多數監控軟體都是以該項目來顯示 CPU 溫度。
  • CPU (Tctl/Tdie) 溫度是晶片中 CPU 感測器的實際最高溫度。

△ AIDA64 FPU 測試截圖。

一體式水冷水冷頭上 VRM 風扇散熱性能測試



筆者一直都很好奇,各家旗艦一體式水冷型號有許多都會搭載 VRM 風扇,標榜可以透過主動式散熱風扇來協助主機板端 VRM 配置區塊散熱,這種一體式水冷上的 VRM 風扇到底是否真的有用?

在處理器多核心負載使用下主機板 VRM 晶片發熱量會較高,若主機板本身的 VRM 散熱片散熱性能較差,會導致在長時間高負載使用下 CPU 多核心性能較弱無法發揮全力,例如筆者以前使用 Intel Core Ultra 9 285K 處理器搭配小蜥蜴 PRO Z890-S WIFI 這種較便宜主機板時,就曾有在 Cinebench 2024 多核心長時間測試中死當與性能不佳的問題發生,後續發現是主機板本身配置 VRM 散熱片散熱性能較差所導致。

而較高階的主機板除了配置有厚重 VRM 散熱片之外,也會透過追加導熱管串聯散熱片來加強散熱性能,例如本次使用的 GIGABYTE X870 AORUS TACHYON ICE 主機板就有內含一根鍍鎳熱導管,而旗艦型號的主機板則通常會內建 VRM 風扇在散熱片之內,例如 ASRock Z890 Taichi OCF 主機板就有設置。

而筆者本次則是使用 GIGABYTE X870 AORUS TACHYON ICE 主機板進行實測,帶大家看看在搭配普通沒有內建 VRM 風扇的 LIAN LI GA II Trinity SL-INF 360 一體式水冷,與有著 VRM 風扇的 TRYX PANORAMA ARGB 360 一體式水冷,在裸測平台平放且沒有額外風扇輔助的情況下,散熱效果與性能是否會有所差異。

但考量到水冷頭上內建 VRM 風扇的設置邏輯,其 VRM 風扇最有效的使用環境,應該是散熱片散熱性能較差的主機板型號以及安裝於機殼內,在各方面散熱都較差的情況下,才能體現出一體式水冷 VRM 風扇最大效用,但礙於筆者沒有習慣用那麼入門的主機板,而且想使用熱成像儀觀察,因此使用的是次旗艦主機板與裸測平台進行實測。

測試過程統一於 BIOS 內將全部的風扇插槽轉速設定於全速運轉,且額外將 PBO(Precision Boost Overdrive) 設定為 Enable 啟用,並將 Precision Boost Overdrive Enhancement 設定為 90 Level 1,來加強處理器負載能力以此對 VRM 施加壓力。

另外 GIGABYTE X870 AORUS TACHYON ICE 主機板因為把 CPU 插槽區塊、記憶體插槽、VRM 供電區塊都向左旋轉 90°,與 99% 常見消費級主機板設置方向不同,所以若是依照 TRYX 官方的「水管朝下朝顯示卡」方式安裝,其 VRM 風扇在這張主機板上,風流會吹到的是左邊 VRM 供電區塊與上面 DDR5 記憶體插槽區塊,因為主機板特殊所以僅供參考。



測試平台

處理器:AMD Ryzen 9 9950X3D(PBO_Enable/PBO Enhancement_90 Level 1)
散熱器:TRYX PANORAMA ARGB 360 (水泵與風扇全速)
散熱膏:coolermaster Ice Fusion V2(導熱係數 5W/m-k)
主機板:GIGABYTE X870 AORUS TACHYON ICE (BIOS 版本:F5d)
記憶體:Kingston FURY Renegade DDR5 RGB 7200 MT/s 16GBx2 CL38-44-44-105 1.45V
顯示卡:NVIDIA GeForce RTX 4060 Ti Founders Edition 8GB
作業系統:Windows 11 專業版 24H2
電源供應器:MONTECH TITAN PLA 1000W
機殼:STREACOM BC1 Benchtable V2
額外對照組散熱器:LIAN LI GA II Trinity SL-INF 360(全速)
額外對照組水冷風扇:3x XPG VENTO PRO 120 PWM(全速)

首先進行三十分鐘的 Cinebench 2024 多核心測試,並透過 HWiNFO64 收集並紀錄測試過程中主機板 VRM MOS 與 DDR5 記憶體 SPD 的最高溫度。

使用沒有 VRM 風扇的 LIAN LI GA II Trinity SL-INF 360 在軟體中,記錄到的 VRM MOS 最高溫度為 57 °C;兩根 DDR5 記憶體 SPD Hub 最高溫度為 59 °C。

自帶有 VRM 風扇的 TRYX PANORAMA ARGB 360 在軟體中,記錄到的 VRM MOS 最高溫度為 56 °C;兩根 DDR5 記憶體 SPD Hub 最高溫度為 58.2 °C。


△ 普通 360 水冷進行三十分鐘的壓力測試後的溫度截圖。


△ 自帶有 VRM 風扇的 TRYX PANORAMA ARGB 360 水冷進行三十分鐘的壓力測試後的溫度截圖。

在進行上述的三十分鐘 Cinebench 2024 多核心測試時,使用 FLIR ONE PRO 熱像儀,來觀看主機板 VRM 和 DDR5 記憶體散熱片的表面溫度,來看看 TRYX PANORAMA ARGB 360 一體式水冷上的 VRM 風扇是否有用,在測試前有先將主機板上的磁吸式飾片移除確保不受影響。

在安裝沒有 VRM 風扇的 LIAN LI GA II Trinity SL-INF 360 進行測試時,最靠近水冷頭的 DDR5 記憶體背面最高溫度為 48 °C,而畫面左半邊的 VRM 散熱片表面溫度為 46.4 °C,下半部沒有吃到冷頭風流的 VRM 散熱片表面溫度為 51.1 °C。

而有著 VRM 風扇的 PANORAMA ARGB 360 展域一體式水冷,畫面左半邊的 VRM 散熱片表面溫度為 43 °C,下半部沒有吃到冷頭風流的 VRM 散熱片表面溫度為 49.5 °C,DDR5 記憶體部分則因為被螢幕擋住無法觀測到。

接著暫時移除螢幕讓熱像儀比較好觀測,最靠近水冷頭的 DDR5 記憶體背面最高溫度為 42.4 °C,而畫面左半邊的 VRM 散熱片表面溫度為 40.4 °C,下半部沒有吃到冷頭風流的 VRM 散熱片表面溫度為 47.2 °C,暫時移除螢幕的時候散熱效果似乎較好一些。


△ 搭配普通 LIAN LI 一體式水冷進行測試時,使用 FLIR ONE PRO 熱像儀來觀看散熱片的表面溫度。


△ TRYX 創氪星系 PANORAMA ARGB 360 展域一體式水冷,包含有螢幕安裝時的觀測畫面。


△ 短暫移除螢幕,以利於觀看 DDR5 記憶體的散熱效果。

總結



這次實測來自 TRYX 創氪星系首款 AMOLED 曲面螢幕一體式水冷 PANORAMA ARGB 360 展域白色版本,現在有台灣代理處理售後相關並於銷售通路鋪貨,不再需要購買無保水貨來體驗了,售價的部分對標的競品是共碩龍王四 ROG Ryuo IV SLC 360 ARGB,但 PANORAMA ARGB 360 則有 VRM 風扇且使用 Asetek Gen8 V2(8.5)_代號 Emma V2 水泵方案;而共碩龍王四則沒有 VRM 風扇,PUMP 水泵方案則也不明。

實測搭配 AMD Ryzen 9 9950X3D 處理器進行測試於三十分鐘的 AIDA64 FPU 中,CPU 溫度最高溫度為 71 °C 左右(最大功耗為 174 W),搭配多核心 AMD 處理器使用無需擔心過熱降頻。



本次也實測了內建的 VRM 風扇到底是否實用,搭配了散熱規模較好的次旗艦等級主機板,以及對於被動風流較友善的裸測架進行實測,在各項散熱規劃都較好的情況下,有著內建 VRM 風扇的 TRYX PANORAMA ARGB 360 一體式水冷於軟體中記錄到最高溫度確實好一點,但也就一點,總結下來筆者認為水冷內建的 VRM 風扇,更適合入門等級主機板搭配使用能帶來更好的散熱效益,因此裝機配單更適合想要摳一點在主機板上但要酷酷水冷的玩家去安排,而預算充足的頂板俠來說則直接依靠高階主機板,其本身充足的散熱規劃就足以使用了。

測試過程中筆者有發現內建的 VRM 風扇使用聲噪有點明顯,若使用上無法接受,建議在 KANALI 軟體內進行 VRM 風扇的轉速曲線設定去調整,軟體預設內建四檔可以去做調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