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VIDIA 近日宣布,首批 Blackwell 晶圓 已成功在美國生產,象徵美國製造在高階晶片領域邁出重要一步。不過,這項成就背後也揭露了美國半導體供應鏈的一個關鍵缺口,缺乏先進封裝能力。

這批由黃仁勳在亞利桑那州展示的 Blackwell 晶圓,雖然是在美國台積電(TSMC Arizona)廠完成生產,但仍必須被運回台灣,才能完成最後的封裝與整合程序,也就是晶圓切割、接合、堆疊與互連的階段。這部分目前仍仰賴台積電的 CoWoS(Chip-on-Wafer-on-Substrate) 或英特爾的 EMIB 等先進封裝技術。
在 AI 晶片的時代,封裝技術已成為提升效能的關鍵環節。它不只是把晶片包起來,而是透過更短的訊號互連與多晶粒整合,讓 AI 晶片能在功耗與效能上達到新高度。如今,美國雖能生產先進晶圓,但由於缺乏後段封裝產能,這些晶圓仍得送往海外加工,導致供應鏈延長、成本上升,也讓完全美國製造的理想暫時難以實現。
針對此問題,台積電已宣布,未來將在美國建立先進封裝產線,作為其數十億美元投資計畫的一部分。不過,這類設施從零開始建設,預計需要數年時間才能投產。為加速進程,台積電也正與美國封裝與測試服務商 Amkor 合作,引進 CoWoS 等封裝技術,期望能在美國本地提供一條龍的封裝與測試服務。
美國政府與企業已開始推動更完整的半導體供應鏈,從前段製造到後段封裝都納入在地化目標。隨著台積電與其他夥伴的投資落地,美國在高效能 AI 晶片的製造上,正逐步邁向真正的從晶圓到成品全程國產化。
來源

這批由黃仁勳在亞利桑那州展示的 Blackwell 晶圓,雖然是在美國台積電(TSMC Arizona)廠完成生產,但仍必須被運回台灣,才能完成最後的封裝與整合程序,也就是晶圓切割、接合、堆疊與互連的階段。這部分目前仍仰賴台積電的 CoWoS(Chip-on-Wafer-on-Substrate) 或英特爾的 EMIB 等先進封裝技術。
在 AI 晶片的時代,封裝技術已成為提升效能的關鍵環節。它不只是把晶片包起來,而是透過更短的訊號互連與多晶粒整合,讓 AI 晶片能在功耗與效能上達到新高度。如今,美國雖能生產先進晶圓,但由於缺乏後段封裝產能,這些晶圓仍得送往海外加工,導致供應鏈延長、成本上升,也讓完全美國製造的理想暫時難以實現。
針對此問題,台積電已宣布,未來將在美國建立先進封裝產線,作為其數十億美元投資計畫的一部分。不過,這類設施從零開始建設,預計需要數年時間才能投產。為加速進程,台積電也正與美國封裝與測試服務商 Amkor 合作,引進 CoWoS 等封裝技術,期望能在美國本地提供一條龍的封裝與測試服務。
美國政府與企業已開始推動更完整的半導體供應鏈,從前段製造到後段封裝都納入在地化目標。隨著台積電與其他夥伴的投資落地,美國在高效能 AI 晶片的製造上,正逐步邁向真正的從晶圓到成品全程國產化。
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