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廠牌,中國製造。我買的是無光版的。


不開箱,直接進重點。這是它的扣具。橫軸鎖點明顯的偏移在上方。

上機前,模擬一下。水冷頭不是覆蓋整顆CPU。


再上散熱膏來證實一下。水冷頭確實沒有覆蓋整顆CPU。




CPU下方並沒有被水冷頭覆蓋到

來上機實測一下溫度表現。1851角位,285K。

AIDA64待機,溫度在34-38之間。
AIDA64 先燒CPU,再燒FPU。

R32 全核心,溫度大概在74-76度間。

有問過廠商,廠商表示:
1851的CPU熱源是偏上方,
AC的水冷頭,設計上對準熱源,散熱效能會有所提升
故下方蓋不到是沒有影響的,
此狀況屬正常,可以安心使用喔!
其實CPU開蓋後看到會發熱的地方就中間那個區塊。
現在的水冷頭大多都是全覆蓋式,如果要針對CPU某個點散熱,
大多就是從水冷頭的水道上做設計。
從扣具上做熱偏移,我還第一次看到。


不開箱,直接進重點。這是它的扣具。橫軸鎖點明顯的偏移在上方。

上機前,模擬一下。水冷頭不是覆蓋整顆CPU。


再上散熱膏來證實一下。水冷頭確實沒有覆蓋整顆CPU。




CPU下方並沒有被水冷頭覆蓋到

來上機實測一下溫度表現。1851角位,285K。

AIDA64待機,溫度在34-38之間。

AIDA64 先燒CPU,再燒FPU。

R32 全核心,溫度大概在74-76度間。

有問過廠商,廠商表示:
1851的CPU熱源是偏上方,
AC的水冷頭,設計上對準熱源,散熱效能會有所提升
故下方蓋不到是沒有影響的,
此狀況屬正常,可以安心使用喔!
其實CPU開蓋後看到會發熱的地方就中間那個區塊。
現在的水冷頭大多都是全覆蓋式,如果要針對CPU某個點散熱,
大多就是從水冷頭的水道上做設計。
從扣具上做熱偏移,我還第一次看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