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Win A5 開箱, 小巧的 E-ATX 機殼

soothepain

full loading
已加入
9/17/03
訊息
20,704
互動分數
1,914
點數
113
網站
www.coolaler.com
InWin 迎廣最近推出了新款 A 系列機殼,有 A5 以及 A3 兩款,主要是尺寸支援度不同,A5 是可以安裝 E-ATX 主機板,而 A3 則是 Micro-ATX,這兩款最近都有入手,不過此次是以 A5 做為開箱。

InWin A 系列為簡約優雅外觀為主要設計,在面板上是看不到孔洞,採用垂直風道的散熱設計,也之所以如此,在內部的架構有那麼一點點不一樣常見樣式,InWin A5 的體積比標準中直立式機殼還要少 37%,但在主機板的部分卻可以支援到 E-ATX 尺寸,勢必是有甚麼過人之處。

InWin A5,以包裝外箱來看大概是一般 M-ATX 的尺寸,真的看不出來這是一咖可以裝 E-ATX 主機板的機殼。
01.jpg



主要規格,支援 E-ATX 以及以下尺寸主機板,有7個擴充卡槽,顯卡長度支援34公分,CPU 散熱器高度16.2公分,電源供應器長度20公分(如超過17公分,只能使用28公分以下顯卡),有1個 USB 3.2 Gen 2x2 Type-C、2個 USB 3.2 Gen 1,2個 3.5 / 2.5 吋、2個2.5吋,散熱風扇支援頂部2顆12公分,下方2顆12公分,後方1顆12公分(預裝1顆 Mercury AM120S 風扇),水冷排支援頂部24公分。
02.jpg



配件有顯卡支架、燈效延長線、風扇電源延長線、螺絲包、QR Code 說明書、束帶。
03.jpg



隨機殼附的 Mercury AM120S 薄型風扇的接線比較短,所以也隨附上了延長接線,燈效的部分因針腳細而常脫落的關係,也設計了一個小卡扣,可以防止脫落。
04.jpg



InWin A5 的體積是 399 x 215 x 407 mm(長寬高),大概就是一般 M-ATX 尺寸或大一些而已。
05.jpg



InWin A5 整體為黑色,簡約優雅質感路線,左側板為玻璃透測,面板金屬材質,兩側邊緣弧修飾,頂部為通風孔。
06.jpg



頂部採用大面積通風孔,這部分採模組化,可快速拆卸。不同常見磁吸式濾網是要好上許多。
07.jpg



IO 在右側邊,1個 USB 3.2 Gen 2x2 Type-C、Combo 耳麥孔、2個 USB 3.2 Gen 1、電源鍵。
08.jpg



在頂部前緣位置有金色邊條綴飾,左側邊有 InWin 字樣,質感不錯!
09.jpg



正面沒有任何孔洞,中間上方位置有 InWin 的 Logo。
10.jpg



右側板與左側玻璃板採用相同的快拆方式。上方缺口位置往外拉出即可。
11.jpg



後方,大概就能看得出與其他 E-ATX 機殼的差異性。
12.jpg



兩側板都是採用上方往外拉出快拆的方式設計。
13.jpg



內部架構與一般常見機殼有所不同,一般下方會是電源位、硬碟位有遮罩,而 InWin A5 則是把電源移到了右上的位置。右側則有一塊遮罩,主要用來遮線以及支撐電源與顯卡用。
14.jpg



頂部濾網模組支援快拆,框架往玻璃側板方向推就可以拿起來。
15.jpg


16.jpg



頂部支援2顆12公分風扇,或24公分水冷。
17.jpg



後方預裝1顆12公分風扇,擴充卡槽有7個,前面2個檔板可重複使用,後面5個則是一次性拆卸。
18.jpg



附上的這顆風扇是 InWin 新產品 Mercury AM120S,主要是靜音、薄型、大風量。
31.jpg



風扇外緣是連在一起的。
32.jpg



底部有大面積的通風孔設計,InWin A5 是採用垂直風道散熱,底部進氣,上方廢熱帶出。底部可以安裝2顆12公分風扇。
19.jpg



前緣的這塊遮罩可拆,上下有螺絲固定。
20.jpg



電源安裝在面板內側上方位置。
21.jpg



下方右側可以安裝1顆3.5吋或2.5吋硬碟,底部螺絲固定。
22.jpg


23.jpg


24.jpg



連接線比較特別的是 IO 簡化了,接頭上標示 EAD015,對於電源開關、電源燈、硬碟燈連接有障礙的玩家有福了,畢竟現在大多數主機板都是採用相同位置設計,本來就應該如此。
25.jpg



背部,主板相對應後方位置有三個硬碟支架。
26.jpg



大的可以安裝3.5吋或2.5吋,小的支援2.5吋。加上前面底部硬碟安裝位,最多可以裝2顆3.5吋+2顆2.5吋,或4顆2.5吋。
27.jpg


28.jpg



底部,腳墊的部分有刻意高一些,主要增加底部進風量,另外通風孔對應的外側有大面積的抽取式濾網。
29.jpg



這濾網是可以從前面抽出,這相對於後面抽是要方便得多。
30.jpg



實際試裝一下,電源位置在內側,所以有一條電源延長線延伸到機殼後方,裝好後記得把電源供應器上的開關打開。
33.jpg



主機板使用標準的 ATX,支援到 E-ATX 是沒甚麼問題,側邊還有空間,不過應該是很剛好就是。
34.jpg



上方有預留不少空間,可以走線、安裝水冷排。
35.jpg



底部可以安裝兩顆12公分風扇,使用的是 Mercury AM120S 薄型風扇,一般不是薄型也可以,只是應該會影響到擴充卡槽的使用。
36.jpg



主板下方的 IO 可以先插好再裝上風扇會比較順手。
37.jpg



如果電源供應器超過17公分,會干涉到顯卡,顯卡長度限制於28公分以下。
38.jpg



右遮板側邊有支架設計,可用來支撐電源供應器,另外也支援顯卡支撐。
39.jpg



右側板主要遮蔽線材。
40.jpg



後方,個人是懶得整線,反正蓋板蓋起來就看不到了XD。
41.jpg



這邊得提醒一下,原廠只有後方1顆風扇,下方兩顆是個人加裝。
42.jpg



後方的 Mercury AM120S 有支援 RGB 燈效,也可與主機板或其他燈效控制器同步。
43.jpg


44.jpg



小結
InWin A5 整體做工細節都有相當水準,兩側板採用卡榫快拆,頂部有模組化濾網,底部也有前方可快抽的濾網,外觀上面板沒有孔洞看起來質感就有所提升,是否相對犧牲到散熱,應該或多或少,畢竟靠底部進風,比直接面板多孔洞裸露還是有差,而且最多只支援24公分水冷,這大概會限制了一些高階平台選擇的意願。出廠只有後面一顆風扇,雖然很誠意的給了新的 Mercury AM120S,但一顆對於中高階平台來說是絕對不夠,起碼還要上下各一顆會比較好。另外,底部如果有安裝風扇可能會影響到主板最下方的擴充卡槽的使用。

InWin A3 開箱可參考:InWin A3 M-ATX 機殼開箱
 
最後編輯:

123klm

進階會員
已加入
11/5/08
訊息
257
互動分數
2
點數
18
講實話.....
下進風,上出風是我很喜歡的設計,
但是我喜歡將水冷排裝在正下方,

可是我的水冷排是360的...
這設計師是看不到現在水冷排流行360的嗎?
 

play1990330

進階會員
已加入
12/7/11
訊息
234
互動分數
1
點數
18
InWin a5 pcie 檔板 居然2個是 可重複使用
下面全部 都是 一次性
傻眼 奇怪的設計
 

kiwifish

一般般會員
已加入
12/24/09
訊息
102
互動分數
0
點數
16
其實蠻像進化版的Jonsbo U5:cool: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