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箱簡測】 AGI 亞奇雷 AI818 1TB PCIe 4.0 NVMe M.2 SSD 效能簡測 (圖多)

Day_knight

進階會員
已加入
9/23/03
訊息
3,552
互動分數
122
點數
63
一直以來都有關注這個品牌的產品,從SATA SSD到PCIe Gen3世代用
的不少,當初它強調的是採用Intel原廠NAND Flash為其主訴特色。

進入Gen4世代,它們先推出的是採取英韌IG5236主控的AI838型號,
當作它們的高階主打商品,不過我比較有興趣的是它們新推出的HMB
PCIe 4.0x4的SSD,整個規格看起來不太像常見SMI(慧榮)或Phison
(群聯)主控的規格。因此吸引了我的注意,手滑之餘就下單購入。


根據官網規格,AI818目前推出512GB及1TB兩款容量,作為入門級產
品。512GB寫入速率僅僅只有1TB容量的一半,雖然只有三年保固,
但這間公司蠻大器的,沒有額外加上TBW的保固限制。
1258969539_x.jpg



以下利用手機簡單拍照,若有傷眼處,敬請見諒。

外包裝似乎有重新設計風格,採白底風格,不再延用過去的黑色系,
給人較清新的感覺。右下角標示Gen4x4規格及容量貼紙。
1258969270_x.jpg



外紙盒背面標示產品基本規格,保固廠商的基本資訊,產地為中國
大陸,型號為AGI1T0G44AI818。
1258969355_x.jpg



採透明內膠盒包裝。
1258969356_x.jpg



除了SSD說明書外,還附上印有廠商LOGO的薄型散熱器,散熱器內部
還黏上3M導熱墊。
1258969838_x.jpg


1258969271_x.jpg


1258969540_x.jpg



SSD正面黏上廠商名稱貼紙,為標準M.2 2280長度。
1258969441_x.jpg



SSD採單面布局設計,背面無NAND Flash。
1258969541_x.jpg



將標籤貼紙小心移除,可以看到SSD的布局。採HMB架構,無DRAM快
取設計,除了主控外單面配置四顆NAND Flash。
1258969442_x.jpg



SSD主控型號為MAXIO MAP1602A,網路一查目前採用MAXIO MAP1602
組合,可以找到的除了AGI AI818、七彩虹CN700及海康C4000ECO相
關SSD,都是屬於5000/4500讀寫產品。
1258969162_x.jpg



聯芸科技(MAXIO)據傳聞前身是JMicron,針對個人電腦應用推出一
系列消費級PCIe介面固態硬碟DRAM-less NVMe主控,目前有兩款型
號,對應於Gen3x4的主控是MAP1202-C。對應於Gen4x4的主控就是這
顆MAP1602。採用4通道無外置記憶體設計,12nm工藝,支援PCIe 4.0
NVMe 2.0介面技術標準,ARM R5高性能CPU製程,不需要DRAM記憶體
就能釋放PCIe 4.0速度,功耗和發熱控制上表現不差。
1258969737_x.jpg


1258969443_x.jpg


1258969839_x.jpg



最讓人驚豔的是Acer掠奪者GM7,採用的是最新款MAP1602-C,順序
讀取速7200MB/s、順序寫入6300MB/s;隨機讀寫:900K和700K IOPS,
已經直逼挑戰DRAM架構的Gen4x4 SSD之姿,看網路測試文約在
7100/6300 MB/s,很可惜目前似乎買不到,因NAND問題,未來能否在
台上市可能還要問廠商。


NAND Flash為長江存儲的第三代3D TLC快閃記憶體晶片(YMTC X2-9060),
採用了長江存儲自主研發的Xtacking 2.0架構和128層堆疊工藝,單
顆容量256GB,四顆合組成1TB容量。
1258969738_x.jpg


1258969542_x.jpg



開箱結束,上機去。


測試環境簡述:

M/B: ASUS MAXIMUS Z790 Hero BIOS 1202
CPU: i7-13700K oc 5.3G
RAM: G.SKILL Trident Z5 RGB DDR5-6400 16Gx2
OS SSD: Samsung 990 PRO 2TB
測試碟: AGI AI818 1TB Gen4x4 NVMe SSD (CPU專屬通道M.2插槽)
SSD散熱器: RADIATOR HDM2280-FT 附渦輪扇固態硬碟散熱器
Case: Corsair Airflow 7000D
OS: Windows 11 Enterprise 22H2 64-bit
Driver: Windows Default NVMe Driver


CrystalDiskinfo標示採用NVMe 1.4協定,傳輸模式為PCIe 4.0 x4,
剛上機溫度為攝氏41度。
1258969840_x.jpg



密閉機殼內連續高度負載測試,最高溫度為攝氏47度。
1258969644_x.jpg



HWiNFO64測到的無風扇下最高溫達攝氏47度,SSD主控溫度最高至53度。
1258969751_x.jpg



AIDA64 Read Test Suite,設定檔案容量為1MB及8MB測試。

隨機讀取速率約4968~5335MB/s。
1258969272_x.jpg


AIDA64 線性讀寫測試,設定檔案容量為8MB。

線性讀取曲線小幅波動但算平穩,平均讀取速率4713MB/s;線性寫
入曲線分成三階段,前段在SLC Cache輔助下還能維持約3500MB/s以
上的速率。容量約17%後少了SLC Cache協助後,降速至約1200MB/s,
到了容量值約77%再受到HMB架構限至,降速至約500MB/s,平均寫入
速率1476MB/s。
1258969841_x.jpg


1258969843_x.jpg



AIDA64 隨機讀寫測試,設定檔案容量為8MB。

隨機讀取曲線抖動幅度就偏大,平均讀取速率2595MB/s;寫入曲線
的波幅也大,平均寫入速率2157MB/s。
1258969739_x.jpg


1258969163_x.jpg



AJA 設定影片格式為3840*2160 4K RED HD解析度,編碼為16bit RGB,
從256MB~64GB全測一輪,抓取幾項結果。

讀取速率3984~4535MB/s、寫入速率3877~4069MB/s。
1258969445_x.jpg


1258969846_x.jpg


1258969740_x.jpg


1258969742_x.jpg



Anvil's Storage Utilities設為Compress 0Fill或Compress 100%
(Incompressible模式),測試皆勾選Write-Thru選項,從1GB~32GB
全測一輪,抓取幾項結果。

Compress 0Fill 模式。
1258969544_x.jpg


1258969446_x.jpg


1258969277_x.jpg



Compress 100% 模式。
1258969547_x.jpg


1258969359_x.jpg


1258969549_x.jpg



AS SSD設定檔案大小為1GB及10GB,並測試Copy及Compress Benchmark。

1GB容量,循序讀寫速率4464及3807 MB/s,4K-64Thrd讀取417965iops,
4K-64Thrd寫入761059iops。
1258969449_x.jpg


1258969361_x.jpg



10GB容量,循序讀寫速率4503及4115 MB/s,4K-64Thrd讀取409984iops,
4K-64Thrd寫入283040iops。
1258969450_x.jpg


1258969550_x.jpg



Copy Benchmark 測試項目

1GB容量,ISO讀取速率1302MB/s、程式載入速率1044MB/s。
1258969448_x.jpg


10GB容量,ISO讀取速率3788MB/s、程式載入速率1337MB/s。
1258969362_x.jpg



Compress Benchmark 測試項目

1GB的讀取曲線較穩定些,寫入曲線較為混亂。
1258969744_x.jpg


10GB的讀取曲線較穩定些,寫入曲線仍較不穩定。
1258969848_x.jpg



ATTO Disk benchmark設定檔案長度為64K、64MB、256MB、512MB、
1GB、2GB、4GB及32GB,對Overlapped I/O、0Fill模式進行測試。

Overlapped I/O,佇列深度4 (QD4)模式:讀取速率最快4.78GB/s、
寫入速率最快4.13GB/s,讀寫速率都算穩定。
1258969452_x.jpg


1258969451_x.jpg



0-Fill模式,佇列深度1 (QD1)模式:讀取速率最快3.68GB/s、寫入
速率最快4.1GB/s。儘管多數讀/寫速率還算穩定,32GB大檔讀取測
試略有不穩定現象。
1258969363_x.jpg


1258969551_x.jpg



CrystalDiskMmark v8.0.4,選取NVMe SSD測試,測試Default及
0Fill兩種模式,並測試64MiB、512MiB、1GiB、2Gib、4GiB、8GiB、
16GiB及64GiB不同容量。

Default (Random)模式:
Seq Q8T1循序讀取速率落在5021~5083MB/s、寫入速率4257~4423MB/s。
4K Q1T1讀取速率49~86MB/s、寫入速率238~404MB/s。
1258969852_x.jpg


0Fill模式:
Seq Q8T1循序讀取速率落在5706~6131MB/s、寫入速率4407~5833MB/s。
4K Q1T1讀取速率149~310MB/s、寫入速率232~397MB/s。
1258969645_x.jpg


選取Default模式,測試讀70%寫30%的混合模式。
1258969851_x.jpg


選取Default模式,測試真實世界(Real World)混合模式。
1258969746_x.jpg



NetworkDLS - DiskMark採預設封包值64K,檔案容量為2.5G測試結果。

平均讀取速率1.29GB/s、寫入速率2.71GB/s。
1258969646_x.jpg



ezIOmeter設為乾淨的全碟環境測試,循序讀取速率平均約4800MB/s、
平均寫入速率約4156MB/s;4K QD32隨機讀取最快可達455952 IOPS、
隨機寫入最快為309173 IOPS。
1258969554_x.jpg



HDTune v5.75設定檔案容量為8MB,各測試選項結果如下圖。

循序讀寫測試項目:
讀取曲線小抖動但還算穩定,平均讀取速率5416MB/s;寫入曲線意
外的平緩未有任何波動,平均寫入速率5332MB/s。
1258969750_x.jpg


1258969454_x.jpg



隨機讀寫測試項目
1258969453_x.jpg


1258969647_x.jpg



額外讀寫測試項目
1258969366_x.jpg


1258969367_x.jpg



File Benchmark選項以Block Size 512MB檔案長度為基準,設定50MB、
500MB、2000MB及4000MB。

Mixed型態結果。
1258969854_x.jpg


Zero型態結果。
1258969748_x.jpg


將檔案設為250GB,180G以前寫入曲線都呈平穩,SLC Cache
設定約莫205GB左右。
1258969853_x.jpg



HD-Tach RW 讀寫效能測試,針對8mb(Quick Zone)及32mb(Long Zone)測試。

8mb(Quick Zone):平均讀取速率2216MB/s、平均寫入速率1302MB/s。
1258969456_x.jpg


32mb(Long Zone):平均讀取速率2194MB/s、平均寫入速率1927MB/s。
1258969455_x.jpg



Inhouse Diskbench讀寫測試:循序讀取/寫入速率為3996/4128 MB/s。
1258969648_x.jpg



Parkdale v3.06設定Block Size 1MB,把檔案大小從250MB~10000MB
全測過一輪,只抓其中幾項結果。
1258969279_x.jpg


1258969281_x.jpg


1258969458_x.jpg



PCMark 8測試:分數5103,頻寬為834MB/s。
1258969369_x.jpg



PCMark 10測試,分為系統碟及資料碟兩種模式測試。

系統碟分數為2912、頻寬為461MB/s。
1258969649_x.jpg


資料碟分數為3506、頻寬528MB/s。
1258969559_x.jpg



3DMark Storage Benchmark得到3690分,為意外的高分。
1258969283_x.jpg



TxBench設定檔案長度64MB、512MB、4GB及32GB,測試隨機及0Fill資料方式的結果。

0Fill資料模式
1258969370_x.jpg


1258969562_x.jpg


1258969560_x.jpg


1258969561_x.jpg


隨機模式
1258969752_x.jpg


1258969460_x.jpg


1258969650_x.jpg


1258969651_x.jpg



將一個隨機檔案格式(80G)從Samsung 990傳至AI818,觀察寫入的速率變化。
1258969461_x.jpg


1258969284_x.jpg


1258969462_x.jpg


1258969753_x.jpg


將一個壓縮檔案格式(80G)從Samsung 990傳至AI818,觀察寫入的速率變化。
1258969285_x.jpg


1258969286_x.jpg


1258969371_x.jpg


1258969372_x.jpg



官方的保固條件雖僅3年保固,未像其它品牌還限制TWB保固值。測試
寫入約11.5TB時,健康度掉了1%,推測總耐寫度應該超過1150TBW,
讓人對長江儲存NAND耐寫度有點刮目相看。
1258969849_x.jpg



因為沒有玩GAME或PS5等,就沒有後續相關的遊戲效能測試,請見諒。


測試至此,作個簡單的測試結論:


優點
1. 採用HMB架構,壓縮環境的循環讀/寫速預超過官方標示。
2. 非壓縮環境的循序讀取速率有達到官方標示。
3. SLC Cache設定值算相對大,有助於提供較穩定的使用速率。
4. 運作溫度相對偏低,有利於特殊無法提供額外散熱週邊環境使用。
5. 耐寫度較預期的高,若以1TB容量使用經驗,應該是長壽款SSD。
6. 官方不特別強調TBW保固值,算是有誠意的保固。


缺點
1. 非壓縮環境的循序寫入速率多未能達到官方標示值。
2. 與其它HMB架構SSD一樣,難逃SLC Cache耗盡後降速可能低於傳統硬碟速率。
3. 目前尚未提供2TB以上有點可惜,期望日後可以推出。
4. 官方僅提供三年保固,未像陸廠或其它採HMB架構國內廠商提供五年保固。



以上不專業之簡單測試到此結束,下台一鞠躬,一切的批評希望
廠商能見諒,本文不作筆戰用,若有指教歡迎大家一起來討論。
 
最後編輯: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