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熱器評測

SAMA Q70 WH 360 水冷開箱, 磁吸式 2.8 吋大螢幕自由擺放

SAMA 最近推出了 L50 以及 Q70 系列 AIO 一體式水冷散熱器。L50 以中階入門市場為主,採用無限鏡面水冷頭,提供 240、360 兩種尺寸,並有黑、白兩種顏色可選;而 Q70 則是高階路線,搭配了 2.8 吋大螢幕,可用於顯示硬體資訊或動畫圖片等,尺寸的部分只有 360 一種,不過一樣提供黑、白兩色,方便玩家依組裝風格選擇搭配。此篇是介紹 SAMA Q70 ,之後會另外一篇介紹 L50 。

這次開箱的是 Q70 WH 白色版本。其核心特色在於搭載耐用穩定的三相六極陶瓷軸承水泵,確保長時間運作的可靠性。水冷頭整合了一塊 2.8 吋圓形螢幕,可用來顯示系統資訊或自訂圖像,比較不同於一般整合於水冷頭上的螢幕,這塊螢幕為模組設計,是可以拆下自由擺放。水冷排則配備 XT120 28mm 高風壓、高風量風扇,採用 LCP 扇葉材質以降低震動,同時在風扇邊框與側邊皆支援 ARGB 燈效,兼顧效能與視覺效果。
01.jpg


SAMA Q70 規格
冷排尺寸:397 x 120 x 27 mm
水泵轉速:2800 RPM
風扇尺寸:120 x 120 x 28mm
風扇軸承:FDB
風扇轉速:500~2600 RPM
風扇風量:86 CFM
風扇風壓:3.7 mmH2O
風扇噪音:30 dBA
支援平台:Intel LGA 20xx / 1851 / 1700 / 1200 / 115x、AMD AM5 / AM4
02.jpg


配件有說明書、2個螢幕轉接架、水冷頭外蓋(替換螢幕用)、安裝螺絲、扣具、散熱膏、2個水管夾、2條螢幕接線。
03.jpg


Q70 配備的2.8吋螢幕可以分離並自由放置,附贈的轉接架中有兩種,一種是直立式有個腳架(下圖右),可以放置在桌面上監看使用。另外一種則是安裝在12公分風扇框架上(下圖左),吸附在框架上。實際上螢幕本身就自帶磁鐵,可以吸附在任何鐵製材質上,例如吸在機殼鐵材質任一處。
04.jpg


當然螢幕如果選擇放在別處分離使用,原本水冷頭位置就會空著,廠商也想到給一個外蓋裝飾用,避免接點裸露,中間有 SAMA 字樣,這部分蓋上通電時會有白色燈效。
05.jpg


底部有對應的燈效電源接點。
06.jpg


兩條螢幕接線,如果放在內部則可以使用連接於主板的 USB 2.0 接線,外部使用則可以透過 USB Type-A。
07.jpg


水管夾,美觀用。
08.jpg


SAMA Q70 的散熱風扇已經裝在水冷排上面。
09.jpg


水冷頭上面為2.8吋圓形顯示器,可以拆卸,可獨立使用。水冷頭內部則採用了3相6極陶瓷軸承水泵。螢幕為2.8吋,解析度 480×480,在螢幕側邊有一個 USB Type-C 埠,如果分離使用就需要連接訊號線。
10.jpg


水冷頭有兩條連接線,水泵電源以及 USB 2.0 螢幕訊號。
11.jpg


螢幕採用磁吸式設計,另外可以看到有 4pin 接點連接訊號。
12.jpg


水冷頭上連接的水管可以依水冷排安裝方向調整角度。
13.jpg


底部為大面積銅材質。
14.jpg


水冷排上面預裝了風扇,也簡化了安裝步驟,另外可以看到風扇之間並沒有外露的連接線,內部是採用 Type-C 串接。
15.jpg


風扇為 SAMA XT120 ,FDB 軸承,轉速 500~2600 RPM,風量 86 CFM,風壓 3.7 mmH2O,噪音值 30 dBA。扇葉材質為 LCP 液晶高分子,在高轉速時可以減少震動,並有高強度避免熱脹變形。
16.jpg


風扇上下邊為銀色鏡面,這部分有 ARGB 燈效。
17.jpg


側邊有一個連接點,採用 USB Type-C 接頭。
18.jpg


19.jpg


水冷排有分出燈效與風扇電源兩條接線
20.jpg


採用高效能12水道水冷排。
21.jpg


AM5 平台安裝,先拆下主機板原本左右兩側扣具,裝上 AMD 平台支架。
22.jpg


CPU 上點散熱膏後套入水冷頭,四邊螺帽固定。
23.jpg


連接接線,水冷頭上有一條 USB 記得要連到主板內建的 USB 2.0 上。
24.jpg


SAMA Q70 軟體簡介
當然有支援螢幕顯示,就得需要軟體配合。軟體的部分可以從視博通官網下載。螢幕可以用來顯示 CPU 、GPU 溫度負載,以及自訂文字、時間、影像等。

系統資訊,這邊可以即時監看,包括 CPU、GPU、RAM、磁碟使用、功耗、電壓、網路用量。
41.jpg


設定,硬體識別以及地區設定。選擇城市是可以用於顯示氣象相關資訊。
42.jpg


21/28inch,這部分是用於調整螢幕設定,右側有許多主題可以供玩家直接套用,例如顯示時間、日期、甚至天氣。當然也支援螢幕旋轉,可配合安裝方向。
43.jpg


套用主題後也可以進行設定上的變更,如字體顏色、背景、亮度等。
44.jpg


另外也支援自訂主題,這部分可以選擇既有的主題風格來變更,或是自創也沒問題。左側邊可選擇支援動畫、文字、數據、狀態條、弧形條、圖片、時鐘、表格模式。並且可設定顯示圖層、座標位置、外觀等,能客製化的部分很多,功能強悍。辛苦花時間做好的主題也可以保存主題儲存成檔案。
45.jpg


測試之前先來看看燈效以及螢幕顯示。
33.jpg


風扇的部分只在邊框以及上下外側,還頗為低調。
25.jpg


並不是無限鏡面效果,低調。
26.jpg


開機後會有 SAMA 的 Logo。實際上如果你沒有安裝軟體,也只會顯示這個 Logo。
28.jpg


SAMA 控制軟體已有不少風格可以套用,可以選擇自己喜歡的應用,或是微調更改,當然也能夠支援完全自定義圖片、動畫、顯示資訊。
29.jpg


水冷頭上的螢幕可以自由放置,可以透過腳架放置在桌面上變成一個小型監控面板。
30.jpg


因為背部是磁鐵的關係,也可以吸在機殼上,或是其他鐵材質的地方。
31.jpg


至於原本水冷頭的位置則可以套上附贈的外蓋,這部分上面 SAMA 字樣則有白色燈效。
27.jpg


內建的風格有相當多種,且部分還有動畫顯示。像下面這個時鐘是真的會動。
32.jpg


也有弧形條狀顯示資訊。
34.jpg


或單純顯示時間、CPU 、GPU 溫度。
35.jpg


測試平台
CPU: AMD Ryzen 7 9800X3D
CPU Cooler: SAMA Q70 WH 360
RAM: ADATA LANCER RGB DDR5-8000 16GBx2
MB: GIGABYTE X870E AORUS PRO ICE
VGA: GIGABYTE RTX 5060 GAMING OC
SSD: GIGABYTE AORUS Gen4 SSD 1TB
PSU: InWin 1065W
OS: Windows 11

處理器使用 Ryzen 7 9800X3D,測試 CINEBENCH 在多工負載的效能,主要用於判斷有無因溫控而掉速。平台除了記憶體套用 EXPO 之外,其餘皆為預設。

CINEBENCH R23
CPU Multi:23138 pts
最高溫:82度
51.jpg


CINEBENCH 2024
CPU Multi:1394 pts
最高溫:82度
52.jpg


FPU 10分鐘燒機測試
最高溫:82度
53.jpg


小結
SAMA Q70 主要特色在於水冷頭上那顆2.8吋的大螢幕,可以自由放置,有腳架可以放在桌面上,也可以磁吸在機殼上。搭配專屬軟體,內建多種風格主題可即時套用,也能自由微調顯示資訊,或者自己建造風格,靈活度與支援度相當高。

安裝方面相當簡單,風扇已預先安裝完成,線材配置也很精簡,整線更為便利。安裝到主機板的步驟不多,在 AM5 平台上只需更換支架並鎖上水冷頭即可完成。

效能的部分,上面實測 Ryzen 7 9800X3D 在 CINEBENCH R23、2024 單趟最高約控制在82度,並沒有掉速,且 FPU 10分鐘燒機一樣是82度,表現優異,相比近期測試的 AIO 360 都還要低一些,手心手背都是肉我就不好拿出來比較。不過,由於 SAMA Q70 採用高風壓、高風量風扇,在全速運轉時噪音較為明顯,對聲音敏感的玩家建議可透過主機板或軟體調整風扇曲線,以在效能與靜音間取得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