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殼網友開箱

「牛頓看了都訝異,即刻告別地心引力!」COUGAR 美洲獅 CFV235 真.懸浮式機殼開箱



【前言】

還記得第一次牛頓被蘋果砸中了腦袋,是對於「地心引力」那無法抗拒的認知,但在今天的電腦世界裡,我們似乎總想用設計與美學,對這條物理法則發起一點點溫柔的挑戰~

當你第一眼看到 COUGAR 美洲獅 CFV235 機殼時,那種視覺上的錯位感,會讓你瞬間理解我在說什麼,它的架構設計,彷彿擺脫了傳統機殼的沉重與框架,不再那麼「接地氣」,而是以一種優雅的姿態「懸浮」於主體結構之上,是什麼魔力讓它如此令人著迷呢?

這次,我們要來開箱這咖「真.懸浮式機殼」,看看美洲獅是如何在大玩視覺創意!它不僅僅是外觀上的革新,更企圖將側透玻璃、良好的散熱風道布局與 ARGB 燈效一次打包通通給你啦~

蛤!你問說為什麼是「真」?前段日子華碩推出了 AP202,其實也是有異曲同工之妙,但至於為什麼我說這才是真懸浮,接著看下去你就會知道!


▲外箱依然保持著 Cougar 自家風格,在紙箱外貼上彩色貼紙來易於判別版本與款式!


▲CFV 的由來是採用創新的中空懸浮氣流 Central Floating Ventilation 架構,再加上寬度剛好 235mm,採用上下分艙的設計,相較於左右分艙來說減少了寬度,有效減少佔地面積,讓擺放在桌面上的空間更加簡潔~


▲打開機殼的第一眼就有驚喜,內部包材採用 EPE 珍珠棉保護著,由此可以看得出來廠商願意下成本來重視這一系列的機殼,給予旗艦級的水準緩衝~


▲在最上層可以看到附件盒與說明書,再往裡面拿可以找到還有一盒大的配件!內容可以說是相當豐富~


▲在附件盒裡給了一些對應的螺絲、魔鬼氈、背膠泡棉墊,大盒配件裡則是給了電源艙的防塵網與 Aurora RGB 燈條~


▲透過說明書可以核對一下螺絲的數量與用途,風扇安裝在下方所需要用到的長螺絲也一同附贈了,非常貼心!只不過需要對應常規的 25mm 風扇厚度,要是特規的話就得自己想辦法囉~


▲本次開箱的是白色款!可以看到在出廠時,擔心機殼在運輸過程當中出現不必要的意外,在中間懸浮的區域當中先塞進塑膠檔塊在邊角處,防止因為暴力運輸而發生嚴重變形!


▲在日常使用過程當中就不需要這兩塊了,直接取出即可,不過還是可以留一下,在日後搬家的時候有個防護~


▲在底下中間這一層是真的「懸浮」!不需要有額外的銅柱來協助支撐,可見得這板材用料與厚度是完全不馬虎~


▲在側面玻璃的左上角有靜電貼標示著各個面板的拆卸說明,兩面玻璃的內外側都有貼膜,實測玻璃厚度均為 3mm


▲側邊的玻璃採用球型卡扣固定著,下方的卡榫並沒有防脫落設計,在拆卸時需要多加留意一些,而前方的玻璃在上下邊角處有螺絲固定著,裝機的時候並不影響,可以不用特別拆下來~


▲從後面看,在左右兩側以及上方都有個便於施力的小凹槽,大部分的側板都是採用球型卡扣或是磁吸的方式固定,在裝機時或是日後清潔維護都很方便~


▲由於目前的海景房機殼都早已採用 270 度無立柱的設計,再加上底下的懸浮結構,因此在物理層面上,兩片玻璃的銜接處就是最脆弱的邊緣,所以也在這的地方貼上警語,如果家裡是養「以大橘為重」的毛小孩,喜歡跳上這裡取暖就需要特別注意一下了!


▲頂蓋採用一體成形、相當細緻的沖孔網板,利用球型卡扣固定,內側沒有額外濾網,機殼上方可以安裝三個 12 或 14 公分風扇,但如果是 Mesh 版本的話則是略受影響,在 14 公分的風扇位只能安裝兩個~


▲下方的 I/O 給的是開機鍵、燈光控制鍵、複合式的音源孔以及標準的 2A1C,但是機殼都做到這價位了,肯定不能隨便,Type-C 的內部同樣跟 USB-A 一樣做了自家代表色:橘色的點綴,並且速率是高速的 20Gbps(USB 3.2 Gen 2×2 Type-C)


▲在中間的這行開口處的後面有個小尾巴,可以方便施力拆掉下面的磁吸濾網!


▲濾網在前後共有三個對應的定位孔,可以牢牢的吸附在下方,對於日後清潔維護來說相當方便~


▲在主機板側邊與風扇之間設計了一個顯示卡支撐架,從正面就可以透過手轉螺絲來調整非常方便!如果墊的位置剛好會卡到顯卡風扇,你可以把它拆下來換到隔壁的溝槽,也可以透過附件中的背膠泡棉墊來喬一下位置~


▲在後方預裝了一顆 12 公分帶 ARGB 的 PWM 風扇,轉速為 500-1400 ± 10% RPM,在官網上有特別標示出來,這點非常不錯~


▲在後方的七個 PCIe 槽都是重複式的檔板,可以額外選購直立式顯示卡套件,不過顯卡改裝成直立之後,會去影響到下方的風扇安裝或發揮,反而失去了這咖機殼的特色,或許這也是為何不是設計成可直接旋轉的模塊化方式了~


▲右邊側板就僅在主機板旁的風扇位做了沖孔,同樣因為孔洞足夠細密,所以裡面沒有額外再附濾網


▲因為支持背插式主機板,所以背後的理線深度非常充裕,有多達 38mm 的空間,再加上中間三條與右邊兩條的魔鬼氈,再加上配件盒裡面的束帶,輕鬆就能蓋上側板~


▲在電源艙的部分特別與眾不同!下方是沒有開孔封得死死的,所以電源的風扇開孔必須「朝上」,這機殼要是早個好幾年出現,再搭配上側邊的開孔觀景窗,跟初代雷神電源簡直絕配~


▲實測電源艙的空間有 28 公分,即便是旗艦級的 21 公分電源長度都能輕鬆應付!並且電源位置靠近玻璃那一側,在安裝順序上就不用太過顧慮,無須擔心音源線或是其他需要接在主板底下的線材會跟電源起衝突~


▲主機板背面有個硬碟架,可以安裝兩個 2.5 吋 SSD


▲下方靠前的位置還有個硬碟架,提供兩個安裝位,主要是以安裝 3.5 吋的 HDD 為主,不過也有對應的孔位可以安裝 2.5 吋 SSD,要安裝硬碟架上方的位置的話,就必須先將硬碟架拆下來


▲固定螺絲在機殼的底部,必須要將整個機殼給倒放下來,由於電源風扇不是朝下,所以在底部就沒有需要特別墊高,因此只有黏貼四個止滑腳墊~


▲在背面的風扇位上方提供了一個風扇控制器,上面有六組的 4-Pin PWM 與 5V 3-Pin ARGB 接口,預裝的風扇佔用了兩組,還有四組可以使用,但別忘了還有配件盒裡面的 Aurora LED 燈條,得再留一個接口給它~


▲在 HUB 上延伸出三條線,風扇轉速線接到主機板上並且在 BIOS 中該接口要調整成 PWM 或 Auto 才能進行調整,否則就會滿速運行,燈光控制線接到主機板上,長按開機鍵旁邊的控制鈕就能切換到由主機板軟體控制燈光同步,SATA 供電則是必接,否則以上都不能夠運作


▲在前置接口的 F_PANEL 做成了一體式,Type-C 與 USB 3.0 線材都採用扁線,整理起來更方便,也搭配著白色機殼做了白化處理~


▲很快的在轉眼之間就已經安裝完成!整體的過程沒有什麼難度,不過或許有一些小地方可以來跟你聊一下~


依照國際慣例,簡單列出本次測試平台與設定參數:
測試環境:室溫 27.2 度,濕度 66% 左右
開箱主角:Cougar CFV235 白色
散熱器:Cougar Poseidon Vistek Pro ARGB 360 白色
處理器:Intel Core Ultra 7 265K
主機板:Z890 AORUS ELITE WIFI7 ICE
散熱膏:Arctic MX-4
記憶體:芝奇 皇家戟 16GBx2 DDR5 6000 C28
顯示卡:Msi RTX 4070 Ti GAMING X TRIO WHITE 12G
電源供應器:MONTECH 君主 TITAN PLA 1200W



▲如果可以的話,主機板要盡量挑選 USB 3.0 接口不在側邊的類型,或者就直接採用背插式主板更好一些,不然可能就會跟顯示卡支撐架擋到!


▲後面用來固定 CPU 供電線的魔鬼氈,其實也可以再往外拉出來,順便固定一下主機板後面的接口線材!不知道設計的原意是不是這樣,但也發現了這個方法,提供給你們~


▲側邊預裝的風扇是最近新推出的 Unity 240 ARGB PWM 反葉風扇,是從外面對裡面進風,轉速 700-1600 RPM ±10%,從前面來看在側邊還有燈條點綴,看起來很有質感~


▲裝機完成了之後可別忘了,配件盒裡面還有兩個東西可以裝上!


▲由於電源的風扇朝上,比起一般朝下的方式更容易積累灰塵,雖然有了濾網,不過清潔的頻率建議高一些!(上下皆有防塵濾網)或是盡量採用更高轉換效率的電源,來降低電源溫度與風扇轉速~


▲在側面風扇的下方你可以找到一個小洞,四四方方的正好讓加裝燈條的 5V 3-Pin ARGB 接口通過,連接到後方的 HUB 上~


▲你可以稍微跟上面還沒裝燈條的狀態下比一比,整體的氛圍感提升蠻多的!燈條的方向主要朝下,也沒有那麼亮,起到了一個點綴不搶眼的效果~


▲在加裝了 Aurora RGB 光條之後,讓整個懸浮空間增添了許多層次~


▲即便是不加裝下方的風扇,整體看起來還是相當不錯的!尤其是 Cougar Poseidon Vistek Pro ARGB 360 水冷跟側邊風扇都採用了一體式的 Unity 風扇,燈條彼此互相搭配~


▲不知道這樣的懸浮機殼有沒有符合你的審美呢~


▲簡單測試一下噪音,在顯卡風扇與電源風扇停轉下,上方的水冷風扇維持在最低的 700 RPM 左右,預裝風扇在滿速狀態下也只不過約 43 分貝左右而已,完全可以接受的程度~


▲在進行模擬遊戲狀態下的 3DMARK Steel Nomad 壓力測試中,將水冷風扇進一步調整到 50% 的 1200 RPM 左右,並加入了顯卡與電源的風扇後,整機噪音來到約 47 分貝左右,其實也不算吵~


▲在顯卡的平均溫度為 71 度,處理器也僅僅只有大約 50 度左右,即便是在準備迎向冬天,不開冷氣情況下也沒什麼問題~


▲接著我們再來測試對比一下,底下有沒有安裝風扇的情況,對於顯卡的溫度來說會多少差異,這樣新型態的懸浮式架構是不是真的對於散熱有很大的幫助~


▲將顯示卡風扇固定在 70% 的狀態下進行 FurMark 2 燒機測試,跑 20 分鐘擷取後 10 分鐘的平均數據來做對比,顯卡的核心平均溫度 72.3 度、記憶體平均 60.4 度、熱點最高 91.9 度


▲簡單拿了手邊的 NZXT 風扇,跟 Unity 同樣是一體扇,但是在燈光效果上有著天壤之別,甚至它還沒有反向版本,該怎麼選相信大家高下立判了吧~


▲加裝風扇後再次進行測試,顯卡的核心平均溫度 70.7 度(下降了 1.6 度)、記憶體平均 57.2 度(下降了 3.2 度) 、熱點最高 90.3 度(下降了 1.6 度),雖然是在沒有冷氣房的狀態下開窗測試,僅供簡單的參考,不過整體下降的幅度還是相當有感的!


▲從測試對比來看,這個 Central Floating Ventilation 中空懸浮氣流架構是真的有料!這讓原本多數機殼下方的風扇安裝位都是裝飾效果居多的情況發生了變化,有條件的話我會很希望大家在底部加裝風扇~


▲老規矩,依照慣例,每次機殼的開箱,詩人都會再次整理出更加詳細的相關規格給大家參考,記得點讚收藏一下,回去慢慢看,希望對大家都能有所「收貨」!



「總結」

在 COUGAR CFV235 中有切分成許多版本,除了本次開箱的海景房之外,還額外提供了散熱型風道設計的 Mesh 版,差別在於將側面的風扇位加上了導流遮罩,並將前方玻璃面板更換成網孔面板,透過兩個 16 公分風扇來強化氣流,Mesh 的售價會再小加個 200 元~

除此之外,甚至也推出了 Vision 的高階版本,售價為 $6,990,在電源側邊加入了一塊 9.16 吋的 IPS TFT LCD 螢幕,擁有 1920 x 462 的解析度與 60Hz 的刷新率,可以時時刻刻監控著數據!

不同於左右分艙架構的海景房,CFV235 採用了上下分艙的結構,並且將中間分艙的空間給真正的隔離開來,讓底下額外安裝的風扇可以有充足的新鮮空氣進入機殼內部,電源的風扇位也朝上,充分利用了這個架構的優勢,少了額外腳墊的高度,讓機殼看起來比例更合適,也讓視覺完全聚焦在懸浮架構上~

底部建議加裝風扇,加上預裝的顯示卡支撐架設計,整體而言會更加建議採用背插式主機板來搭配使用,既不用擔心接線問題,背後的理線深度也非常充裕,更不用擔心顯卡支撐架出現干涉!

現在,是時候像牛頓一樣,勇敢擁抱那個讓人「訝異」的發現,用 CFV235 打造一座專屬於你、掙脫框架的懸浮主機了!它不只是外觀看起來在浮,風道表現也真的帶著你的硬體一起「離開地心引力」,若你正在找一款散熱架構清晰、外型獨特、安装體驗友善的機殼,CFV235 絕對值得排進候選名單的前幾名!下一台主機,或許就能真的讓你感受到什麼叫「懸浮的涼快」


以上就是我對
【「牛頓看了都訝異,即刻告別地心引力!」
COUGAR 美洲獅 CFV235 真.懸浮式機殼】的開箱心得
有問題的話歡迎在下方留言告訴我!



報告完畢,感謝大家耐心收看~
我是杜甫,我們下次見,掰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