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C Power & Cooling」是一家廠商的名字,對於台灣的玩家而言應該相當陌生,它是屬於美國的一個老牌子,產品路線大家應該不難聯想,畢竟品牌名稱已經這麼直白的告訴你,就是以電源供應器為主。「PC Power & Cooling」在07年的時候被OCZ收購,正式納入自家集團,不過並沒有因此改名,仍然是以「PC Power & Cooling」這個品牌推出產品,只是老闆換人了,因此隨著OCZ的腳步,「PC Power & Cooling」也踏進了台灣電源供應器的市場。
PC Power & Cooling Silencer MKIII 600W(不知道為何看到這個MKIII我一直想到Volkswagen的Golf),純白色的外盒其實和本體顏色是有關聯,這並不是常看到的深色電源供應器。
PC Power & Cooling的品牌字樣下方有一段字,說明這是屬於OCZ旗下集團。
Silencer MKIII 系列有400、500以及600W三款,皆通過80Plus銅牌認證,並且享有五年的保固期。
盒子背面可以比較清楚的看到電源本體為白黑搭配,採模組化線材設計。
盒側有清楚標示線材的種類以及長度。
開箱!
配件的部份,線材包、整線束帶、螺絲、LOGO貼紙、說明書。
電源本體採用白色的袋子包裝,比起塑膠袋有質感很多。
Silencer MKIII 系列本體為白色搭配部分黑色設計,有別於一般常見到的深色或黑色的電源。目前也有一些廠商專為看膩黑色機殼的玩家推出白色款,拿來搭其實還蠻相配的。
採用12公分雙滾珠散熱風扇。
看膩了深色系,黑白配其實也蠻好看。
左右兩側有Silencer MKIII 的型號大標。
背後則是細小型的蜂槽式散熱孔。
Silencer MKIII 600W規格標籤。採用12V單路設計,12V為46A 552W。
模組化接口的部份一字排開,六孔的部份有四個為周邊使用,八孔的部份有兩個為CPU及PCI-E使用。
主線的出線孔有塑膠套保護著,可避免刮到。
主線材的部份,電源為20+4PIN,CPU為4+4PIN,另外有一條6+2PIN的PCI-E電源。
模組化線材的部份跟電源本體一樣採用同材質的收納袋。週邊線材採用扁平化設計,而CPU及PCI-E線材則是使用蛇網包覆,可利於整線。
週邊線材的部份有三條,一條為三個大4PIN及一個小4PIN,另外兩條則是各有3個SATA接頭(共六個SATA)。
另外兩條則是CPU 4+4PIN以及PCI-E 6+2PIN電源。
接上線準備測試!
測試平台
CPU: Intel Core i7-2600K (4.7GHz@1.5V)
CPU Cooler: CoolerMaster V6GT
RAM: GSKILL DDR3 2000 2GBx2
MB: GIGABYTE GA-Z68XP-UD3P
VGA: AMD Radeon HD6970
HDD: Seagate Barracuda 7200.12 1TB
PSU: PC Power & Cooling Silencer MKIII 600W
OS: Windows 7 64bit
測試平台如上列表,CPU電壓設定1.5V跑4.7GHz,顯示卡搭配HD6970,除了上述周邊,並未使用光碟機及其他風扇。
測試仍以OCCT進行燒機使用,直接使用電錶監測5V及12V的波動變化,並輸出圖表。
整機平台待機的功耗及電壓如下
待機時的最低功耗約113W左右,5V的部份測得在5.018V左右。
12V的部份測得12.094V。
OCCT燒機CPU測試20分鐘
以OCCT作為功耗的測試,直接使用三用電錶將測得的數據輸出,設定每兩秒記錄一次,全程20分鐘,前一分鐘與最後五分鐘為待機狀態。
CPU測試時整機的最高功耗約在265W左右。5V的部份在負載時稍微上升一些。
12V的部份在負載時是稍微下降。
5V的測試結果,最低為5.013V,最高為5.031V,最大波動為0.018V,若以負載區段來看是0.014V。
12V的部份,最低為12.058V,最高為12.101V,最大波動0.043V,負載區段為0.030V。
OCCT燒機CPU+GPU測試20分鐘
CPU+GPU測試時整機的最高功耗約落在510W左右。5V負載時比單CPU負載測試時波動要明顯許多。
12V也是下降趨於明顯。
5V測試的部份,最低為5.016V,最高為5.07V,最大波動為0.054V,若以負載區段來看是0.016V。
12V的部份,最低為11.946V,最高為12.098,最大波動0.152V,負載區段為0.026V。
波動範圍
Silencer MKIII 600W 在5V及12V高負載(CPU+GPU)的測試下,整體幅度增大,明顯比中負載(CPU)要高出許多,不過以負載區間的幅度來看並不是很大,整體表現都在穩定的範圍之內,12V的最大幅度約在1.2%。
雖然PC Power & Cooling可能對台灣玩家不那麼熟悉,不過這顆電源屬於海韻代工,在品質上應該會有一定的水準。
PC Power & Cooling Silencer MKIII 600W(不知道為何看到這個MKIII我一直想到Volkswagen的Golf),純白色的外盒其實和本體顏色是有關聯,這並不是常看到的深色電源供應器。

PC Power & Cooling的品牌字樣下方有一段字,說明這是屬於OCZ旗下集團。

Silencer MKIII 系列有400、500以及600W三款,皆通過80Plus銅牌認證,並且享有五年的保固期。

盒子背面可以比較清楚的看到電源本體為白黑搭配,採模組化線材設計。

盒側有清楚標示線材的種類以及長度。

開箱!

配件的部份,線材包、整線束帶、螺絲、LOGO貼紙、說明書。

電源本體採用白色的袋子包裝,比起塑膠袋有質感很多。

Silencer MKIII 系列本體為白色搭配部分黑色設計,有別於一般常見到的深色或黑色的電源。目前也有一些廠商專為看膩黑色機殼的玩家推出白色款,拿來搭其實還蠻相配的。

採用12公分雙滾珠散熱風扇。

看膩了深色系,黑白配其實也蠻好看。

左右兩側有Silencer MKIII 的型號大標。

背後則是細小型的蜂槽式散熱孔。

Silencer MKIII 600W規格標籤。採用12V單路設計,12V為46A 552W。

模組化接口的部份一字排開,六孔的部份有四個為周邊使用,八孔的部份有兩個為CPU及PCI-E使用。

主線的出線孔有塑膠套保護著,可避免刮到。

主線材的部份,電源為20+4PIN,CPU為4+4PIN,另外有一條6+2PIN的PCI-E電源。

模組化線材的部份跟電源本體一樣採用同材質的收納袋。週邊線材採用扁平化設計,而CPU及PCI-E線材則是使用蛇網包覆,可利於整線。

週邊線材的部份有三條,一條為三個大4PIN及一個小4PIN,另外兩條則是各有3個SATA接頭(共六個SATA)。

另外兩條則是CPU 4+4PIN以及PCI-E 6+2PIN電源。

接上線準備測試!

測試平台
CPU: Intel Core i7-2600K (4.7GHz@1.5V)
CPU Cooler: CoolerMaster V6GT
RAM: GSKILL DDR3 2000 2GBx2
MB: GIGABYTE GA-Z68XP-UD3P
VGA: AMD Radeon HD6970
HDD: Seagate Barracuda 7200.12 1TB
PSU: PC Power & Cooling Silencer MKIII 600W
OS: Windows 7 64bit
測試平台如上列表,CPU電壓設定1.5V跑4.7GHz,顯示卡搭配HD6970,除了上述周邊,並未使用光碟機及其他風扇。
測試仍以OCCT進行燒機使用,直接使用電錶監測5V及12V的波動變化,並輸出圖表。
整機平台待機的功耗及電壓如下
待機時的最低功耗約113W左右,5V的部份測得在5.018V左右。

12V的部份測得12.094V。

OCCT燒機CPU測試20分鐘
以OCCT作為功耗的測試,直接使用三用電錶將測得的數據輸出,設定每兩秒記錄一次,全程20分鐘,前一分鐘與最後五分鐘為待機狀態。
CPU測試時整機的最高功耗約在265W左右。5V的部份在負載時稍微上升一些。

12V的部份在負載時是稍微下降。

5V的測試結果,最低為5.013V,最高為5.031V,最大波動為0.018V,若以負載區段來看是0.014V。

12V的部份,最低為12.058V,最高為12.101V,最大波動0.043V,負載區段為0.030V。

OCCT燒機CPU+GPU測試20分鐘
CPU+GPU測試時整機的最高功耗約落在510W左右。5V負載時比單CPU負載測試時波動要明顯許多。

12V也是下降趨於明顯。

5V測試的部份,最低為5.016V,最高為5.07V,最大波動為0.054V,若以負載區段來看是0.016V。

12V的部份,最低為11.946V,最高為12.098,最大波動0.152V,負載區段為0.026V。

波動範圍

Silencer MKIII 600W 在5V及12V高負載(CPU+GPU)的測試下,整體幅度增大,明顯比中負載(CPU)要高出許多,不過以負載區間的幅度來看並不是很大,整體表現都在穩定的範圍之內,12V的最大幅度約在1.2%。
雖然PC Power & Cooling可能對台灣玩家不那麼熟悉,不過這顆電源屬於海韻代工,在品質上應該會有一定的水準。
最後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