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訊評測

MSI X99A TOMAHAWK 開箱與測試

MSI 最近將會有一張新的 Intel X99 主機板開賣,型號 X99A TOMAHAWK,

它可以視為是 X99A SLI (非Plus)的 Gaming 強化版,

這兩張板子的板型 Layout 差不多,X99A TOMAHAWK 的差異與主要特色

有RGB LED燈條的支援、裝甲防護、Intel 雙網路、軍武風格,

另外 X99A TOMAHAWK 針對 CPU 支援 PCI-E 通道數不同進行優化,

使用 i7-5820K、i7-6800K 28條通道的處理器,可以同時使用 M.2 以及 U.2,

而40條通道的處理器如 i7-6850K 以上,可以同時使用 M.2、U.2 以及 SATA-Express。





MSI X99A TOMAHAWK 應該指的是戰斧飛彈,不過也有網友表示,

盒子外面的那一發並不是戰斧飛彈,而是小牛飛彈。

01.jpg






外盒背面有特色說明,下方詳述。

02.jpg






配件有6條SATA、燈條延長接線、前置IO連接座、

橋接器、檔板、軟體光碟、標籤貼紙、說明書。

03.jpg






主機板採用標準的ATX尺寸,板型其實與 X99A SLI 一樣,

但背部IO多了護蓋延伸到音效區域,PCI-E x16 的部分多了鋼鐵護甲,

另外護蓋與散熱片也增添了一些迷彩元素。

04.jpg






背部IO護蓋,裝飾成份居多,不太有甚麼作用,

這部分可以從底部拆卸,螺絲固定。

05.jpg






上面有 TOMAHAWK 字樣,以及一些迷彩元素。

06.jpg






CPU 8pin。

07.jpg






供電上面的散熱片也是迷彩風格。

08.jpg






記憶體有8條 DDR4 插槽,支援4通道,最高可擴充至128GB。

09.jpg






LGA2011-3 腳座。

10.jpg






主供電。

11.jpg






側邊有6個 SATA、1個 U.2 儲存設備接口。

12.jpg






角落有4個 SATA,並支援一組 SATA-Express。

13.jpg




14.jpg






有DeBug燈、快速電源、重置鍵。另外在DeBug燈旁有LED燈條的接口。

15.jpg






3個PCI-E x16、2個PCI-E x1。

x16插槽的部分有強化護甲。

16.jpg






1個 M.2 插槽,也有強化護甲。

17.jpg






簡潔的晶片組散熱片。

18.jpg






背部IO,PS/2鍵盤滑鼠接口、4個USB2.0、Clr CMOS鍵、

1個USB3.1 Type-A、1個USB3.1 Type-C、4個USB3.0、

2個網路埠、5個音源輸出入、S/PIDF輸出。

19.jpg






底部。

20.jpg






音效採隔離區域設計,這應該也是這幾年來的趨勢。

底部LED有燈效。

21.jpg






AUDIO BOOST 3 音效技術,搭配日系 Chemi-Con 音效電容、雙重功率放大晶片。

22.jpg






ALC1150 晶片。

23.jpg








測試前先來看看BIOS的部分。



BIOS 的部分與近期其他板算是大同小異,有直覺化的 EZ Mode。

31.jpg






這個簡單模式對於初學者或是對於BIOS不熟的玩家而言是相當便利,可直覺化的調整。

32.jpg






進階模式,中間主畫面變成了軍武風格。

其餘設定的部分也是差不多相同,有GAME BOOST(簡易超頻)、XMP 快速調整、

設定、超頻、M-Flash、OC Profile、Hardware Monitor、Board Explorer。

33.jpg






超頻選單內有完整的功能開關、倍外頻調整、電壓等選項。

34.jpg




35.jpg






Hardware Monitor,監控溫度、電壓、風扇轉速等,也可以設定風扇轉速對應溫度。

36.jpg






Board Explorer,板上周邊瀏覽,主要可以用來偵錯,

如果連這裡都沒抓到的,應該作業系統裡面也不會看到。

37.jpg






測試平台

CPU: Intel Core i7-6950X ES

CPU Cooler: Tt Water 3.0 Ultimate

RAM: GSKILL DDR4 2133 4GBx4

MB: MSI X99A Gaming Pro Carbon

VGA: GALAX GTX 970 EXOC Sniper

HDD: OCZ TRION 150 480GB + Intel 750 SSD 400GB U.2

PSU: FSP 皇鈦極 AURUM PT 1000W 全模組化

OS: Windows 10 64bit





預設值測試

SuperPI 1M:10.696s

CPUmark99:606

41.jpg






SuperPI 8M:1m55.503s

42.jpg






Memory Benchmark

Read:56153 MB/s

Write:57814 MB/s

Copy:52609 MB/s

43.jpg






X264 FHD Benchmark:48

44.jpg






CINEBENCH R10

1 CPU:7217

x CPU:50772

OpenGL:6800

45.jpg






CINEBENCH R11.5

OpenGL:68.05 fps

CPU:18.92 pts

46.jpg






CINEBENCH R15

OpenGL:160.14 fps

CPU:1775 cb

47.jpg






3DMark Fire Strike Extreme:5541

Graphics Score:5630

Physics Score:20380

48.jpg






3DMark Fire Strike Ultra:2836

Graphics Score:2719

Physics Score:21351

49.jpg






3DMark Fire Time Sky:4001

Graphics Score:3655

CPU test:8640

50.jpg






超頻4.3GHz測試

MSI X99A TOMAHAWK 支援 Game Boost 超頻,也就是BIOS內可以直接單鍵超頻,

對於不是很懂超頻與入門的新手來說比較便利,可以容易的得到原本以外的效能,

不過可以看到,下面是 Game Boost 開啟,頻率提升到3.6GHz,

比原本預設的3.4GHz高出200Hz,超頻幅度約5.8%,

保守但絕對是可用,當然這對於超頻玩家而言當然是不能夠滿足。

72.jpg




直接手動超頻一下,手上這顆處理器 Core i7-6950X ES 在別張板子可以穩超4.3GHz,

先前大概是在1.38V的電壓下達成,這張 MSI X99A TOMAHAWK 可以更低電壓,

經測試大概 1.36V 下跑完上面全餐。測試僅調整倍頻至43,電壓1.36V。

下面括弧裡的是預設值成績。



SuperPI 1M:8.804s(10.696s)

CPUmark99:750(606)

51.jpg






SuperPI 8M:1m34.949s(1m55.503s)

52.jpg






Memory Benchmark

Read:56649 MB/s(56153 MB/s)

Write:57267 MB/s(57814 MB/s)

Copy:52402 MB/s(52609 MB/s)

53.jpg






X264 FHD Benchmark:59(48)

54.jpg






CINEBENCH R10

1 CPU:8725(7217)

x CPU:60397(50772)

OpenGL:6817(6800)

55.jpg






CINEBENCH R11.5

OpenGL:82.82(68.05 fps)

CPU:23.86(18.92 pts)

56.jpg






CINEBENCH R15

OpenGL:189.67(160.14 fps)

CPU:2169(1775 cb)

57.jpg






3DMark Fire Strike Extreme:5605(5541)

Graphics Score:5649(5630)

Physics Score:26438(20380)

58.jpg






3DMark Fire Strike Ultra:2893(2836)

Graphics Score:2773(2719)

Physics Score:26528(21351)

59.jpg






3DMark Fire Time Sky:4031(4001)

Graphics Score:3635(3655)

CPU test:10567(8640)

60.jpg








Intel 750 SSD 400GB U.2效能測試

既然有U.2介面,順便測試一下Intel 750 SSD 400GB。

HD Tune Pro

平均寫入:923.0 MB/s

61.jpg






平均讀取:1890.9 MB/s

62.jpg






檔案效能測試,最快讀取1710 MB/s左右,寫入約955 MB/s左右。

63.jpg






AS SSD Benchmark

讀取:2079.49 MB/s

寫入:947.42 MB/s

64.jpg






IOPS顯示

4K-64Thrd 讀取:361,409 IOPS

4K-64Thrd 寫入:216,003 IOPS

65.jpg






複製效能

ISO:1556.48 MB/s

Program:515.90 MB/s

Game:1215.34 MB/s

66.jpg






壓縮效能

67.jpg






ATTO Disk Benchmark

讀取最大2319 MB/s,寫入最大973 MB/s。

68.jpg








CrystalDiskMark x64

隨機讀寫測試,Seq讀取最大2379 MB/s,寫入最大990.9 MB/s。

4K Q32換算成IOPS讀取為212,173 IOPS,寫入193,792 IOPS。

69.jpg






0Fill,Seq讀取最大2375 MB/s,寫入最大992.2 MB/s。

4K Q32換算成IOPS讀取為211,712 IOPS,寫入195,482 IOPS。

70.jpg








Anvil's Storage Utilities

讀取最快為1956.06 MB/s,寫入最快為949.91 MB/s。

4K QD16 讀取為152,613 IOPS,寫入為217,904 IOPS。

71.jpg








小結

MSI X99A TOMAHAWK 截稿前還未看到有鋪貨,

應該在過不久就會上架,至於價格的部分未確定,

剛參考了一下國外Amazon的售價,

X99A TOMAHAWK 是低於 X99A MPOWER 一些,

以台灣目前售價參考,應該也會在一萬元上下。

與目前低於一萬的 X99A SLI PLUS 相較,

少了一隻PCI-E x16、多了U.2介面、有後IO護蓋飾板、有強化護甲、有雙網路。

以上供各位入手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