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加入
- 1/17/13
- 訊息
- 2
- 互動分數
- 0
- 點數
- 0
[開箱]SSI奇磊Wi-Fi & USB3.0硬碟座開箱測試
SSI奇磊Wi-Fi & USB3.0硬碟座開箱測試
在資訊爆炸的時代,使用資訊產品的人們隨處都是,稍微有點經濟能力的人們開始收集從各種媒體擷取而來的資料,而這些資料也許是你的作業、公司的資料、與親朋好友或是遊山玩水所拍下的照片,隨著網路速度越來越快,下載視訊影片所占用的硬碟容量尤以為最,人們越來越習慣在網路上下載動態化的資訊...。
↓儲存媒體的需求是永無止境的
這個時代,擁有智慧型手機一點也不奇怪,這種使用手指滑來滑去的東西改變了人們以往只能透過實體鍵盤按鈕操作手機,讓使用手機的體驗更有自由感,也正因為這些智慧型手機沒有一部不配備照像功能,或許應該說沒有照相功能就等於賣不出去了,於是人們走到哪拍到哪也成為智慧手機使用者的習慣之一,但是拍照拍的多了,手機的電源也會急遽下降,此時會需要準備一些行動電源增加續航力之外,更需要一個龐大的儲存空間滿足存放收集得來的影像資料,此時又懶的拆記憶卡、也不想接USB傳輸線,於是SSI奇磊Wi-Fi硬碟外接座這樣的產品出現了。
其實我想要這樣的東西很久了
↓產品外包裝正面
外包裝的標示只是個裝飾,內容才是真的XD
↓內包裝有USB3.0傳輸線、電源供應器、硬碟座本體(由左至右)
↓硬碟座本體正面
↓硬碟座本體背面,電源開關、電源插孔、USB3.0插孔、重置鈕(由左至右)
↓硬碟座上視圖
↓底座四個角落有防滑橡膠墊
↓左右兩個螺絲孔激起了我動手拆卸的好奇心(嘿嘿),讓我們繼續看下去...
↓拆下兩顆螺絲,取下底盤可以看到電路板以及黑黑的配重鐵片
↓取下鐵片可以看見完整的電路板以及硬碟座內部構造
↓電路板左下方那些電線是連接硬碟座上蓋的按鈕還有燈號,右邊的小塊子板是WI-FI模組,同時連著一條訊號導線黏貼在硬碟座外殼內側
↓將電路板整個從硬碟座分離並且翻面之後可以看見WI-FI模組使用的晶片,其實我在拆的時候不小心把訊號導線跟天線分離了XD
↓不過沒關係,黏回去就好= =+
↓WI-FI處理晶片使用Ralink的RT5350F
↓磁碟控制器使用asmedia的ASM1053
介紹完硬碟座內部構造之後,接著介紹測試環境
↓在擁有硬碟座以前,我是如此地克難,使用舊POWER、連接方式為e-SATA
↓擁有硬碟座之後,清爽很多(其實快過年了可以丟一些東西)
↓此次測試特定請來技嘉USB3.0擴充卡(NEC晶片)
↓還請來了筆電,其實這筆電的USB3也是NEC晶片...
也不小心曝光了我溫暖的小窩>///<
↓插上電源、硬碟、打開背後的開關,藍色的硬碟燈號亮起並且閃爍,表示正在運作中,等同電腦機殼上的HDD燈號(測試硬碟使用WD640G)
↓按下橢圓形的開關可以切換WI-FI功能是否開啟,開啟WI-FI時右邊綠燈亮起
說到這裡,其實不是所有硬碟都能夠插上去正常使用,尤其要使用WI-FI功能的時候,此硬碟座的嵌入式OS並不支援NTFS...
↓所以只好把硬碟格式化為FAT32,為了保險起見使用虛擬機器對測試硬碟做處理,
但是在磁碟分割及格式化的過程中,發現最多只能切割200GB大小的分區,然而此硬碟座只會讀取第一個FAT32的分割區,也就是說後面還剩下440G無法使用,據說有這樣的大小限制是M$搞出來的。
↓不過沒關係,拜請GOOGLE大神的協助下,我找到了FAT32Format 這樣的小工具,可以讓我在WINDOWS底下將所有容量格式化為FAT32(極限為2TB)
成功的格式化硬碟之後,我先用USB模式塞了一些東西進去然後使用筆電測試WI-FI功能
↓按下硬碟座上蓋按鈕(綠燈亮起)打開WI-FI功能之後幾秒鐘時間,筆電抓取到以Wi-Cool_02C為名稱的AP
↓輸入密碼12345678連線,可以從硬碟座取得IP,無線功能可以正常運作,代表天線我黏的很好...
↓為什麼我堅持用筆電測試的原因,是因為我就是那個沒有智慧手機的怪咖...,也許未來的某個日子會敗下去...
↓跟網路芳鄰一樣的開啟方式,此硬碟座唯一只會分享的標籤為"disk1",能夠被WI-FI模組成功辨識的磁區會被分享出來。
接著測試USB3.0的相容性,小弟測試了使用NEC晶片的筆電,還有DELL_U2713HM的USB3.0 HUB皆能正常使用
↓華碩的筆電
↓螢幕上的USB3.0 HUB,HUB也是從上面那塊USB3.0擴充卡接上的
結語:
小弟開箱測試的時候,發現一個問題,就是在筆電WI-FI連上硬碟座之後如果切斷硬碟座端的WI-FI或是關閉電源,我的筆電卻假死當機,只有強制重開筆電一途,幸好我的筆電用SSD...比較不會怕,如果要關閉硬碟座的使用時,可以先將筆電切斷連線或連線至另一個AP就可以避免。
因為此硬碟座嵌入式OS不支援NTFS,所以對WI-FI使用同時為了能夠被其他非M$系統讀取的相容性,會有限制在FAT32上,而FAT32最大可以切割2TB,單一檔案大小最高只有4GB,對很多重度使用者(狂下迷片?)來說還是會擁抱NTFS或是更高階的檔案系統,此時僅能使用USB傳輸了,故使用者必須要了解當前需求選擇正確的檔案系統格式,如果使用的硬碟大於2TB又要使用WI-FI的時候,要注意此硬碟座WI-FI功能只能辨識第一個主要分區,就算第一個分區為NTFS第二為FAT32同樣也是看不到資料的。
雖然此硬碟座的WI-FI功能對我來說並不是迫切的必需品,但是對某些人來說相當於撲滿一樣的存在,只是把銅板換成了相片,而USB3.0的產品比起thunder bolt這樣的高貴產品擁有相容性以及價格上的優勢,甚至是再過一陣子即將升級為10Gbps與thunder bolt站在了同一起跑線上,對重度依賴高速傳輸的使用者來說是個福音。
SSI奇磊Wi-Fi & USB3.0硬碟座開箱測試
在資訊爆炸的時代,使用資訊產品的人們隨處都是,稍微有點經濟能力的人們開始收集從各種媒體擷取而來的資料,而這些資料也許是你的作業、公司的資料、與親朋好友或是遊山玩水所拍下的照片,隨著網路速度越來越快,下載視訊影片所占用的硬碟容量尤以為最,人們越來越習慣在網路上下載動態化的資訊...。
↓儲存媒體的需求是永無止境的

這個時代,擁有智慧型手機一點也不奇怪,這種使用手指滑來滑去的東西改變了人們以往只能透過實體鍵盤按鈕操作手機,讓使用手機的體驗更有自由感,也正因為這些智慧型手機沒有一部不配備照像功能,或許應該說沒有照相功能就等於賣不出去了,於是人們走到哪拍到哪也成為智慧手機使用者的習慣之一,但是拍照拍的多了,手機的電源也會急遽下降,此時會需要準備一些行動電源增加續航力之外,更需要一個龐大的儲存空間滿足存放收集得來的影像資料,此時又懶的拆記憶卡、也不想接USB傳輸線,於是SSI奇磊Wi-Fi硬碟外接座這樣的產品出現了。
其實我想要這樣的東西很久了
↓產品外包裝正面

外包裝的標示只是個裝飾,內容才是真的XD
↓內包裝有USB3.0傳輸線、電源供應器、硬碟座本體(由左至右)

↓硬碟座本體正面

↓硬碟座本體背面,電源開關、電源插孔、USB3.0插孔、重置鈕(由左至右)

↓硬碟座上視圖

↓底座四個角落有防滑橡膠墊

↓左右兩個螺絲孔激起了我動手拆卸的好奇心(嘿嘿),讓我們繼續看下去...

↓拆下兩顆螺絲,取下底盤可以看到電路板以及黑黑的配重鐵片

↓取下鐵片可以看見完整的電路板以及硬碟座內部構造

↓電路板左下方那些電線是連接硬碟座上蓋的按鈕還有燈號,右邊的小塊子板是WI-FI模組,同時連著一條訊號導線黏貼在硬碟座外殼內側

↓將電路板整個從硬碟座分離並且翻面之後可以看見WI-FI模組使用的晶片,其實我在拆的時候不小心把訊號導線跟天線分離了XD

↓不過沒關係,黏回去就好= =+

↓WI-FI處理晶片使用Ralink的RT5350F

↓磁碟控制器使用asmedia的ASM1053

介紹完硬碟座內部構造之後,接著介紹測試環境
↓在擁有硬碟座以前,我是如此地克難,使用舊POWER、連接方式為e-SATA

↓擁有硬碟座之後,清爽很多(其實快過年了可以丟一些東西)

↓此次測試特定請來技嘉USB3.0擴充卡(NEC晶片)

↓還請來了筆電,其實這筆電的USB3也是NEC晶片...

也不小心曝光了我溫暖的小窩>///<
↓插上電源、硬碟、打開背後的開關,藍色的硬碟燈號亮起並且閃爍,表示正在運作中,等同電腦機殼上的HDD燈號(測試硬碟使用WD640G)

↓按下橢圓形的開關可以切換WI-FI功能是否開啟,開啟WI-FI時右邊綠燈亮起

說到這裡,其實不是所有硬碟都能夠插上去正常使用,尤其要使用WI-FI功能的時候,此硬碟座的嵌入式OS並不支援NTFS...
↓所以只好把硬碟格式化為FAT32,為了保險起見使用虛擬機器對測試硬碟做處理,

但是在磁碟分割及格式化的過程中,發現最多只能切割200GB大小的分區,然而此硬碟座只會讀取第一個FAT32的分割區,也就是說後面還剩下440G無法使用,據說有這樣的大小限制是M$搞出來的。
↓不過沒關係,拜請GOOGLE大神的協助下,我找到了FAT32Format 這樣的小工具,可以讓我在WINDOWS底下將所有容量格式化為FAT32(極限為2TB)

成功的格式化硬碟之後,我先用USB模式塞了一些東西進去然後使用筆電測試WI-FI功能
↓按下硬碟座上蓋按鈕(綠燈亮起)打開WI-FI功能之後幾秒鐘時間,筆電抓取到以Wi-Cool_02C為名稱的AP

↓輸入密碼12345678連線,可以從硬碟座取得IP,無線功能可以正常運作,代表天線我黏的很好...

↓為什麼我堅持用筆電測試的原因,是因為我就是那個沒有智慧手機的怪咖...,也許未來的某個日子會敗下去...

↓跟網路芳鄰一樣的開啟方式,此硬碟座唯一只會分享的標籤為"disk1",能夠被WI-FI模組成功辨識的磁區會被分享出來。

接著測試USB3.0的相容性,小弟測試了使用NEC晶片的筆電,還有DELL_U2713HM的USB3.0 HUB皆能正常使用
↓華碩的筆電

↓螢幕上的USB3.0 HUB,HUB也是從上面那塊USB3.0擴充卡接上的

結語:
小弟開箱測試的時候,發現一個問題,就是在筆電WI-FI連上硬碟座之後如果切斷硬碟座端的WI-FI或是關閉電源,我的筆電卻假死當機,只有強制重開筆電一途,幸好我的筆電用SSD...比較不會怕,如果要關閉硬碟座的使用時,可以先將筆電切斷連線或連線至另一個AP就可以避免。
因為此硬碟座嵌入式OS不支援NTFS,所以對WI-FI使用同時為了能夠被其他非M$系統讀取的相容性,會有限制在FAT32上,而FAT32最大可以切割2TB,單一檔案大小最高只有4GB,對很多重度使用者(狂下迷片?)來說還是會擁抱NTFS或是更高階的檔案系統,此時僅能使用USB傳輸了,故使用者必須要了解當前需求選擇正確的檔案系統格式,如果使用的硬碟大於2TB又要使用WI-FI的時候,要注意此硬碟座WI-FI功能只能辨識第一個主要分區,就算第一個分區為NTFS第二為FAT32同樣也是看不到資料的。
雖然此硬碟座的WI-FI功能對我來說並不是迫切的必需品,但是對某些人來說相當於撲滿一樣的存在,只是把銅板換成了相片,而USB3.0的產品比起thunder bolt這樣的高貴產品擁有相容性以及價格上的優勢,甚至是再過一陣子即將升級為10Gbps與thunder bolt站在了同一起跑線上,對重度依賴高速傳輸的使用者來說是個福音。
最後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