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常SSD的主流規格都是以PC專用的2280為主,但近年來因為Steam Deck與ROG Ally的發售,使得2230這個規格的硬碟也進入了百家爭鳴的狀態,雖然在重量上,比起Nintendo Switch來說真的重了不少,體積也龐大許多,但由於這兩台在效能上都比起Switch來說都優異許多,相同遊戲在讀取速度以及畫面表現上都贏過Switch,也能夠跑更多的3A大作,諸如艾爾登法環、碧血狂殺2、柏德之門3等等的遊戲,並且相對自由的系統也能夠支援主機串流使用,使得在掌機上玩PS5以及XBX的遊戲也不再只是夢想,因此也成為了遊戲掌機的熱門選擇,而在這裡也想跟大家分享一下新購入的Seagate FireCuda 520N以及Steam Deck的硬碟安裝過程,來展現一下Steam Deck在擴充部分上的優勢。
首先是這次開箱的主題-Seagate FireCude 520N,一如Seagate的FireCuda的外包裝,採用經典的火龍形象,效能以及容量的部分也都一目了然,並和其他FireCuda的系列商品一樣,同樣支持資料救援服務,而我這次則是購入了1TB的版本。
接下來看一下主角的本體,相較於傳統的2280來說,2230相對體積小很多,看起來真的非常小巧可愛,能夠在如此小的體積裡面塞入1TB的檔案,只能說很深刻的感受到科技的進步。
而在撕開貼紙後,就可以看到520N的主控,採用的是群聯的PS5021-E21-48這款主控晶片,另外採用了單顆Micron ICCIG94AYA的B47R FortisFlash顆粒,在用料上維持FireCuda一貫的高水準。
接下來進入安裝過程,雖然說網路上已經有很多教學了,不過還是在這裡做一個流程講解,首先我們需要準備的東西有:
1.Micro記憶卡 or 隨身碟
(如果是後者,會需要注意是否為Type C接口,如果不是的話則需要轉接頭或底座)
2.十字起子002
3.撬棒 or Picks(建議準備)
4.要更換的SSD
而一開始我們要先在官方網站下載還原映像檔:Steam 客服 :: Steam Deck 復原指示說明
並利用Rufus或其他軟體製作還原隨身碟,接著就可以正式進入拆卸過程。
先確定Steam Deck確實關機後,翻到背面,將後面的8顆螺絲拆開,需要注意的是,背面一共有四長四短的螺絲,分別位於紅圈以及藍圈位置,在安裝時記得不要搞錯。
成功拆卸以後,就可以利用Pick或撬棒將主機撬開,撬開以後,接下來要將主機左邊的鐵片拆卸掉,同樣將紅圈處的螺絲拆卸後,將銀色貼紙移開還會有一個螺絲需要卸掉,之後就可以將鐵片移開,就能夠看到下方的SSD插槽了。
而在拔除SSD以前,記得先將Steam Deck的電源拔除,以免在安裝時通電導致主機燒壞,接下來將舊的SSD拔除,並將新的SSD套上金屬套後,插入插槽並鎖回螺絲,就可以進行復原的動作。
接下來照著步驟安裝回去後,就可以進行開機,利用按下 “-”以及Power鍵後,就可以選擇開機磁碟,此時就可以選擇開機磁碟,選擇自己有安裝映像檔的來源即可。
開機後會進到桌面,接著選擇Re-image Steam Deck,並按下Proceed,就會進入恢復c系統的過程,跑完以後就能夠正常使用Steam Deck了,至於雙系統的部分這裡就不再贅述。
接下來看一下Steam的儲存空間選項,就可以看到空間變成了1TB,接下來進入桌面模式跑一下效能測試,由於Linux版本並沒有Crystaldiskmark的關係,所以這裡用KDiskMark來替代進行測試:
經過了幾次測試後,速度大約在3500mb/s上下,沒辦法到包裝上的4800mb/s的原因,推測可能是因為考慮到散熱所做的限制,畢竟目前Steam Deck在散熱上確實跟一般PC以及家用主機沒辦法相比,不過這樣的速度,以玩遊戲來說也是絕對夠用了。
以上就是這次Seagate 520N的開箱介紹與Steam Deck更換硬碟的分享,雖然說目前官方Steam Deck已經沒有64GB的最高CP值購買選項,新版的OLED版也式從512GB起跳,與1TB的版本也僅差3000左右的金額,差異並不大,所以如果要更換SSD的話,就會建議直接直上2TB這個選項,畢竟現在的遊戲容量越來越大,加上如果有雙系統需求的話,僅有1TB真的只能算是勉強可用而已。
而做為一款遊戲掌機,雖然有ROG Ally這個強大的對手,但Steam Deck仍然算是CP值相當高的選擇,畢竟Steam OS的UI真的是相當優秀,況且也能夠透過安裝雙系統的方式,讓其變成一台Windows與SteamOS兼具的掌機,也同時能夠支援與PS5主機串流遊戲功能,以能夠隨時隨地遊玩各種3A大作來說真的是非常不錯的選擇,只希望下一代Steam Deck能夠在電池效能及畫質上能夠有更大的突破,那麼真的就完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