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攝影100年

  • 主題發起人 主題發起人 ST-15K.3
  • 開始日期 開始日期

ST-15K.3

我是恐龍..
已加入
9/18/03
訊息
21,575
互動分數
26
點數
48
年齡
46
網站
www.coolaler.com
世界攝影100年

●1900年 國際鏡頭制造商巴黎會議商定鏡頭光圈級數統一。
●1901年 伊斯曼柯達公司成立。
●1902年 美國耶魯大學開始有了新聞攝影課。
●1902年 美國攝影家斯蒂格利茨組織“攝影分離派”,使美國攝影界摒棄了19世紀以來模仿歐洲學院式藝術的傳統。20世紀初,藝術攝影中心從英國轉移到美國。
●1904年 英國《每日鏡報》成為世界上第一家用照片報道新聞的報紙。1904年9月30日 日本《旭日新聞》刊登照片,為日本報刊刊登照片之始。
●1906年 德國化學家制出第一批對所有顏色都能感光的黑白“全色”片(膠片與干版)。
●1909年 海因發表兩套童工照片直接影響了美國關於童工的立法。以推動社會變革為己任的寫實派攝影家把鏡頭對准人和社會,海因是其代表人物。
●1912年 伊斯曼柯達公司發售袖珍柯達相機。
●1914年 美國開始在護照上貼用像片。
●1916年 伊斯曼柯達公司生產出第一台具有測距器的相機。
●1917年 伊斯曼柯達公司開發出航空照相機及航空攝影所用軟片,廣泛用於第一次世界大戰。
●1917年 美國攝影家科伯恩拍出第一批抽象照片,名為“旋渦照片”。1919年世界攝影出現新的流派——抽象主義攝影。
●1919年8月27日 列寧簽署命令,把俄國攝影、電影工商業收歸國有,之后,蘇聯把這一天當作蘇聯攝影的誕生日。
●20世紀20年代 德國攝影家哈特菲爾德運用剪輯照片作政治宣傳。
●1921年 匈牙利攝影家莫霍伊——納吉,嘗試不用照相機的抽象攝影,后發表《繪畫-攝影-電影》、《新的視覺》等文。他的理論與實驗對20世紀中葉西方攝影、美術及應用美術有很大的影響。
●1921年 美國超現實主義攝影家曼-雷把多種平面的、立體的不透明物,放在感光紙上曝光和顯影,制作出“光影圖像”。1929年他發明“中途曝光”技術。
●1921年 伊斯曼柯達公司制出第一批放大機。
●1922年 小機身、大口徑(f2-f1.8)鏡頭的Er-manox相機在德國出世。在徠卡相機出世前釵h攝影記者使用它。
●1924年 德國巴納克設計的徠卡A型相機,由德國徠茲公司生產,次年上市。這是攝影上的一次革命。
●1926年 德國徠茲公司專為放映35mm幻燈片而設計的放映機問世。
●1926年 伊斯曼柯達公司全色感光片問世。
●1927年現實主義攝影先驅匈牙利攝影家M-慕卡西拍攝的《非洲男孩》影響重大。他拍攝的模特兒照片,被奉為現代時裝攝影的“前導、先驅”。
●1928年 德國攝影家、被稱為“新聞攝影之父”的薩樂蒙用小型相機偷拍一個轟動一時的謀殺案宣判場面而成名。
●1929年 德國弗蘭克與海德克公司制出祿徠福徠相機。
●1929年 美國攝影家韋斯頓“強烈的現實主義”攝影作品在德國斯圖加特舉辦的“膠片與攝影”國際影展中引起轟動。
●1930年 蘇聯生產第一批相機“第一號攝影通訊員”。1934年,又生產135“費特”型照相機。1935年初,蘇聯擁有50萬台相機。
●1930-1937年 底片感光度從13定提高到21定。
●1931年 第八屆國際攝影會議,決定以DIN(德國工業標准規格)為感光材料感光度術語。
●1931年 美國埃杰頓發明電子閃光燈,他把閃光燈與照相機連動,將釵h肉眼無法覺察的動作拍攝下來。
●1931年 法國攝影家卡蒂埃-布勒鬆,開始了在世界各地的抓拍攝影。世界攝影中採用“抓拍”的方法,真實、自然地反映社會生活的“堪的派”應運而生。
●1932年 德國蔡司-伊康公司制成康泰斯相機,裝有疊影取景器,把取景與對焦結合起來﹔鏡頭口徑擴大,並附可換的長、短鏡頭。
●1932年 愛克發彩色膠片問世。
●1932年 美國攝影家組織“f64攝影小組”成立。它后來使美國成為世界現實主義攝影的中心。
●1932年 美國著名風光攝影家安塞爾-亞當斯參加“f64小組”的發起。1940年,他在舊金山加利福尼亞美術學院建立了美國第一個攝影系,把攝影作為一門專業教授。同年,他在紐約市現代藝術館籌建了世界上第一個攝影作品收藏館。他發明了“分區曝光法”。
●1933年 日本人御手洗毅籌建了佳能公司的前身——“相機光學研究所”。1935年 日本佳能公司開始生產佳能牌35毫米焦點平面快門相機。
●1934年 伊斯曼公司制造出彩色軟片。
●1935年 美國女攝影家蘭格受雇於美國政府“農業安全管理局”。她拍攝的數以千計發表於報刊的大蕭條時期受害者的照片,對后來的紀實攝影及新聞攝影發生重要影響。
●1935年 人像攝影家優素福-卡什被任命為加拿大政府官方人像攝影師。
●1935年 可用於任何相機的一次曝光彩色膠片出現。最先上市的是柯達幻燈片。
●1935年1月1日 美聯社開始照片傳真,美國從此進入照片傳真時代。
●1935年 哥杜斯基與曼納斯成斥旍謋X柯達克羅姆彩色反轉片。兩年后,愛克發彩卷開始生產。
●1936年 美國“攝影同盟會”建立,提倡紀實攝影。
●1937年 第一張用柯達彩色正片拍攝的現場新聞照片《德國飛船興登堡號墜毀》,刊登於5月23日紐約《星期日鏡報》上。
●1941年 柯達彩色負片問世。
●1941年 彩色膠卷開始上市,但感光度,僅達ISO32。到60年代,彩色膠卷的高感光度有了突破。
●1942年 代表美國新聞工作最高成就的美國普利策新聞獎(1917年始創)增加最佳新聞攝影獎。
●1947年 美國物理學家蘭德發明一次成像攝影術及一種能在60秒鐘拍出一張完成沖印的照片的照相機——“波拉羅伊德”。這一發明被認為是攝影術的“一次空前革命”。1963年,他又制出一次成像彩色片。
●1948年 日本富士彩色負片問世。尼康相機研制成央C
●1953年 英國依爾福公司開始發售依爾福HP-3(ISO27,ASA400°)膠卷。
●1956年 世界新聞攝影荷蘭基金會組織的一年一度世界新聞攝影比賽,在阿姆斯特丹舉行。
●1957年 威廉-C-米勒拍攝的天鵝座星雲,開辟了通向太空的彩色攝影之路。
●1959年 美國福朗-拜克制造的第一個供135相機使用的36-82mm變焦鏡頭問世。
●1960年 日本旭光學工業公司發明通過鏡頭的內測光技術,使35毫米相機開始了自動化發展階段。
●1963年 美國波拉羅伊德公司研究組制造出第一批即顯彩色材料,曝光一分鐘后,即可以從相機中拉出一張彩色照片。
●1965年 瑞典攝影家倫納特-尼爾森開始用攝影紀錄人類生命最早期的各個階段。
●1969年 美國阿波羅11號首次登月成央C宇航員阿姆斯特朗用特制的哈蘇500EL型相機拍攝了其同伴在月球上活動的照片。
●1972年 柯達公司推出小得像一包香煙似的新型照相機。袖珍攝影的時代來到了。
●1976年 佳能AE-1型35毫米單鏡頭反光照相機問世,這是世界上第一架內置中央處理器(CPU)的相機。
●1977年 美能達XD7型35毫米自動曝光單鏡頭反光照相機問世,這是世界上第一架具有三種曝光方式的單反相機(可實現光圈優先和快門速度優先兩種方式自動曝光,也可手控曝光)。
●1978年,《日本經濟新聞》、巴黎《國際先驅論壇報》、美國《紐約時報》等,相繼使用電子計算機編稿、排字及激光照相和整版報紙傳真,提高報紙出版質量和速度。1986年10月,我國新華社安裝兩套EPD型電腦圖片處理系統。
●1978年 美國建成全球性國際衛星通訊網,包括中國在內的88個國家的170個地面站利用它。
●1978年,日本京都大學研究人員用500千伏電子顯微鏡,第一次拍攝成打滮し氻@?花青染料的分子結構。
●70年代以來 科學家不斷探索攝影對於科研的作用,把照相機與望遠鏡、顯微鏡、電子技術、遙感技術等巧妙結合起來,攝影成了科學的特別敏銳的第三雙眼睛。“高速攝影”、“電腦攝影”相繼出現。
●1978年 世界上第一架具有自動聚焦弁鄋熒茯蛨驉X—日本柯尼卡C35AF自動對焦相機上市。彩色片的還原性、寬容度、顆粒度、保存性、閃光質量都有較大改造。感光度提高到ISO1600、3200。
●1986年 日本佳能、尼康、美能達、柯尼卡等電子磁盤相機出現。
●1987年 拍完24張彩照即可隨意丟棄的相機在日本問世。
●1989年 為紀念攝影術發明150周年,聯合國總部特發行郵票及首日封。
●1996年 世界五大公司(柯達、尼康、佳能、富士、美能達)APS小型相機研制成央C
●1997年 日本富士120相機首次實現自動調焦。
●1998年 日本東京旭光學公司推出世界第一部AF120單反相機—賓得645N。
●1998年 日本富士公司首次在彩色負片上使用四感光層技術,這是感光材料上的又一次突破。
●1998年 佳能EOS3首創45點眼控對焦系統,為自動對焦技術樹立了新的標准。
 
真是年年有大事阿.....
尤其1937年意義重大的感覺

和我在看NATIONAL介紹的時候一樣

彩色相片的問世經過了很大的掙扎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