旋剛 Sharkoon 在上個月底推出了一款新型的機殼-「MASK」,中文命名為 隱密者。如同它的名稱,MASK採用相當低調簡約的風格設計,有點像是目前大多的靜音機箱的風格,不過MASK有點不太一樣,雖然較密閉型的設計多少也能夠阻隔一些聲音,不過它並非是以靜音為訴求,而是以防塵為主。
Sharkoon MASK隱密者其實與先前推出的Bulldozer 摧毀者架構相同,內部可以說是一模一樣,只是差在兩者截然不同的外觀造型。
MASK隱密者的規格及特色,下方詳述。
Sharkoon MASK 很難聯想到先前推出的 Bulldozer 摧毀者,因為兩者外觀差異很大,MASK屬於相當低調的設計,側板以及頂部都沒有開孔,面板則是看似平整,其實是稍微有一點角度。
面板的部份有點斜角設計,整體看起來簡約帶點時尚的感覺。
另一側板也是平整無任何開孔。
面板的上半部是一門片設計,右側按壓可以打開。
在面板的左右以及下側溝槽內有許多通風開孔。
門片右側按壓可開啟,裡面有1個3.5吋、2個5.25吋擴充槽。
5.25吋的檔板可以直接從外部拆卸,兩側按壓即可拆下,很方便!
檔板內側有鋪上濾棉。
機殼頂部則是沒有任何開孔,且相當平整無造型。
IO的部份則是在前端。
中間為電源開關及指示燈,兩側則是採防塵蓋設計,直接按壓就可以打開,左側有1個USB3.0、2個USB2.0,右側有reset鍵、耳麥孔、1個USB3.0。
後側的部份有預留兩個水冷孔。
側板後方有提把造型,方便拆卸時施力。
配件的部份,4組2.5吋硬碟安裝支架、3組3.5吋硬碟安裝支架、螺絲工具包、整線用束帶。
內部整體採黑化烤漆,眼尖的同學應該可以發現,架構上是跟Bulldozer 摧毀者相同。
安裝底板周圍有三個大面積走線開孔。
走線空間幾近2公分。
頂部不支援風扇。
後側預裝1顆12公分風扇,擴充卡槽的部份有七個,檔板有開通風孔,採用一般螺絲固定。
底部也有大面積的蜂巢狀開孔。
3.5吋外露有1個(透過5.25吋轉接架)、5.25吋有2個,3.5吋最多可安裝7個,2.5吋最多可支援4個,中間硬碟架是可以拆卸或變更支援尺寸。
5.25吋採用免螺絲安裝設計,安裝很簡單,到位之後就會卡住。拆卸只需要按壓就可以抽出,比較麻煩一點的是兩側都有裝置。
硬碟的部份,中間側板為可拆設計。
在側板上方有兩顆手轉螺絲固定。
硬碟側板拆卸後就可以增加顯卡安裝空間,或是增加內部的散熱。
也可以往外側移,直接換裝支援7顆3.5吋裝置。
面板拆卸的方式與一般機殼相同,底部稍微用力往外拉出。不過得注意上方有IO接線,拉出時請小心溫柔。
在面板內側預裝2顆12公分風扇,濾網的部份是直接安裝在風扇上方。
底部電源供應器以及中間位置都有可拆濾網。
濾網雖然陽春了點,但起碼是可以直接從外面拆下清潔。
腳墊的部份質感還不錯,有點類似音響設備的腳墊。
接著實際試裝一下...
CPU 8PIN可以通過背板沒問題,開孔有點剛好,稍擠,但橋一下角度就ok。
CPU散熱器為Cooler Master的TPC812,高度為16.3公分,看起來應該是沒什麼問題,官方支援數據為17公分整。
顯卡使用AMD HD 6950公版,長度為27.5公分,官方支援數據為32.5公分,若拆掉硬碟側板可以達41.5公分。高階長卡沒問題!
USB3.0 19PIN接頭上有附掛一USB2.0的接頭,就算是沒有USB3.0的舊型主機板使用也不浪費。
硬碟安裝的部份很簡單,2.5吋以及3.5吋都使用免螺絲滑軌支架。兩側合上支撐架推入軌道固定即可。
標準的9孔ATX主機板安裝順手,走線孔的空間也很寬敞。
背部有將近兩公分的走線空間,不糾結的情況下不整線也可以蓋上側板沒問題。
燈效....只有電源及硬碟訊號燈這兩顆啦...畢竟是低調機殼。
小結
Sharkoon MASK 隱密者與先前所介紹的Bulldozer 摧毀者兩者規格上是大同小異,不過在外觀上MASK屬於低調防塵取向,整體外觀設計較為簡約樸素,與Bulldozer 摧毀者的粗礦外型是完全迥異的風格。MASK 擴充性及支援的部份算相當齊全,有4個USB(2個3.0規格)、5.25/3.5/2.5吋免螺絲安裝、可拆式硬碟架、支援17公分以下塔型散熱器、高階顯卡,另外IO的部份還加上了便利的防塵蓋設計。至於散熱的部份,MASK雖然是防塵取向,整體的開孔不多,但出廠就預裝3顆12公分風扇算是誠意十足。
Sharkoon MASK隱密者其實與先前推出的Bulldozer 摧毀者架構相同,內部可以說是一模一樣,只是差在兩者截然不同的外觀造型。

MASK隱密者的規格及特色,下方詳述。

Sharkoon MASK 很難聯想到先前推出的 Bulldozer 摧毀者,因為兩者外觀差異很大,MASK屬於相當低調的設計,側板以及頂部都沒有開孔,面板則是看似平整,其實是稍微有一點角度。

面板的部份有點斜角設計,整體看起來簡約帶點時尚的感覺。

另一側板也是平整無任何開孔。

面板的上半部是一門片設計,右側按壓可以打開。

在面板的左右以及下側溝槽內有許多通風開孔。

門片右側按壓可開啟,裡面有1個3.5吋、2個5.25吋擴充槽。

5.25吋的檔板可以直接從外部拆卸,兩側按壓即可拆下,很方便!

檔板內側有鋪上濾棉。

機殼頂部則是沒有任何開孔,且相當平整無造型。

IO的部份則是在前端。

中間為電源開關及指示燈,兩側則是採防塵蓋設計,直接按壓就可以打開,左側有1個USB3.0、2個USB2.0,右側有reset鍵、耳麥孔、1個USB3.0。

後側的部份有預留兩個水冷孔。

側板後方有提把造型,方便拆卸時施力。

配件的部份,4組2.5吋硬碟安裝支架、3組3.5吋硬碟安裝支架、螺絲工具包、整線用束帶。

內部整體採黑化烤漆,眼尖的同學應該可以發現,架構上是跟Bulldozer 摧毀者相同。

安裝底板周圍有三個大面積走線開孔。

走線空間幾近2公分。

頂部不支援風扇。

後側預裝1顆12公分風扇,擴充卡槽的部份有七個,檔板有開通風孔,採用一般螺絲固定。

底部也有大面積的蜂巢狀開孔。

3.5吋外露有1個(透過5.25吋轉接架)、5.25吋有2個,3.5吋最多可安裝7個,2.5吋最多可支援4個,中間硬碟架是可以拆卸或變更支援尺寸。

5.25吋採用免螺絲安裝設計,安裝很簡單,到位之後就會卡住。拆卸只需要按壓就可以抽出,比較麻煩一點的是兩側都有裝置。

硬碟的部份,中間側板為可拆設計。

在側板上方有兩顆手轉螺絲固定。

硬碟側板拆卸後就可以增加顯卡安裝空間,或是增加內部的散熱。

也可以往外側移,直接換裝支援7顆3.5吋裝置。

面板拆卸的方式與一般機殼相同,底部稍微用力往外拉出。不過得注意上方有IO接線,拉出時請小心溫柔。

在面板內側預裝2顆12公分風扇,濾網的部份是直接安裝在風扇上方。

底部電源供應器以及中間位置都有可拆濾網。

濾網雖然陽春了點,但起碼是可以直接從外面拆下清潔。

腳墊的部份質感還不錯,有點類似音響設備的腳墊。

接著實際試裝一下...
CPU 8PIN可以通過背板沒問題,開孔有點剛好,稍擠,但橋一下角度就ok。

CPU散熱器為Cooler Master的TPC812,高度為16.3公分,看起來應該是沒什麼問題,官方支援數據為17公分整。

顯卡使用AMD HD 6950公版,長度為27.5公分,官方支援數據為32.5公分,若拆掉硬碟側板可以達41.5公分。高階長卡沒問題!

USB3.0 19PIN接頭上有附掛一USB2.0的接頭,就算是沒有USB3.0的舊型主機板使用也不浪費。

硬碟安裝的部份很簡單,2.5吋以及3.5吋都使用免螺絲滑軌支架。兩側合上支撐架推入軌道固定即可。



標準的9孔ATX主機板安裝順手,走線孔的空間也很寬敞。

背部有將近兩公分的走線空間,不糾結的情況下不整線也可以蓋上側板沒問題。

燈效....只有電源及硬碟訊號燈這兩顆啦...畢竟是低調機殼。

小結
Sharkoon MASK 隱密者與先前所介紹的Bulldozer 摧毀者兩者規格上是大同小異,不過在外觀上MASK屬於低調防塵取向,整體外觀設計較為簡約樸素,與Bulldozer 摧毀者的粗礦外型是完全迥異的風格。MASK 擴充性及支援的部份算相當齊全,有4個USB(2個3.0規格)、5.25/3.5/2.5吋免螺絲安裝、可拆式硬碟架、支援17公分以下塔型散熱器、高階顯卡,另外IO的部份還加上了便利的防塵蓋設計。至於散熱的部份,MASK雖然是防塵取向,整體的開孔不多,但出廠就預裝3顆12公分風扇算是誠意十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