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加入
- 5/10/12
- 訊息
- 2,978
- 互動分數
- 8
- 點數
- 38
最新一期超級電腦500強排行榜上,NVIDIA Tesla加速計算表現平平,風頭被新崛起的Intel Xeon Phi輔助處理器給搶了過去,不過致力於高性能計算的NVIDIA也有絕招:CUDA 5.5已經結束了內部Beta測試,進入RC候選發佈階段。
CUDA 5.5最大的變化當屬首次提供了對ARM架構的完整支援,可在ARM平臺上進行原生編譯,而不再局限於x86。
同時,新版本還引入了交叉編譯(cross compilation),ARM Binary既可以在ARM系統上原生執行,也可以在更快的x86系統上執行。
這背後就是NVIDIA在努力打造的“CUDA on ARM”。此前的GTC 2013技術大會上,NVIDIA就向大家展示了一個名為Kayla的開發平臺,基於Tegra 3處理器、GK117圖形核心,目的就是讓大家上手在ARM架構上進行CUDA開發,為明年的Logan Tegra 5做準備,後者將成為第一款支持CUDA的移動處理器。
CUDA on ARM的意義是很深遠的。首先在消費領域,NVIDIA希望通過此舉發揮其SoC的計算能力,推動Tegra處理器的深入發展,就像他們在PC上做的那樣。其次在高性能計算領域,NVIDIA肯定想完全基於自家平臺搭建系統,而不再讓Tesla計算卡依附在Intel/AMD x86處理器上。
CUDA 5.5還對MPI進行了優化,包括在所有Linux發行版本上更快的Hyper-Q、MPI負載優先順序區分等等,並增加了嚮導式的性能分析優化。
CUDA 5.5 RC候選版官方下載:
https://developer.nvidia.com/cuda-pre-production
資料來源~
CUDA 5.5最大的變化當屬首次提供了對ARM架構的完整支援,可在ARM平臺上進行原生編譯,而不再局限於x86。
同時,新版本還引入了交叉編譯(cross compilation),ARM Binary既可以在ARM系統上原生執行,也可以在更快的x86系統上執行。

這背後就是NVIDIA在努力打造的“CUDA on ARM”。此前的GTC 2013技術大會上,NVIDIA就向大家展示了一個名為Kayla的開發平臺,基於Tegra 3處理器、GK117圖形核心,目的就是讓大家上手在ARM架構上進行CUDA開發,為明年的Logan Tegra 5做準備,後者將成為第一款支持CUDA的移動處理器。
CUDA on ARM的意義是很深遠的。首先在消費領域,NVIDIA希望通過此舉發揮其SoC的計算能力,推動Tegra處理器的深入發展,就像他們在PC上做的那樣。其次在高性能計算領域,NVIDIA肯定想完全基於自家平臺搭建系統,而不再讓Tesla計算卡依附在Intel/AMD x86處理器上。
CUDA 5.5還對MPI進行了優化,包括在所有Linux發行版本上更快的Hyper-Q、MPI負載優先順序區分等等,並增加了嚮導式的性能分析優化。
CUDA 5.5 RC候選版官方下載:
https://developer.nvidia.com/cuda-pre-production

資料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