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加入
- 8/26/21
- 訊息
- 164
- 互動分數
- 5
- 點數
- 18
海景房機殼在僅幾年廣受大家喜愛,許多品牌也都相繼推出了融入自家設計元素的多種款式海景殼,但是如果問到誰帶起海景殼這股旋風,大家八九不離十都會說是LIAN LI;而LIAN LI當前也靠著O11 DYNAMIC機殼打響名號,後續也衍伸出許多版本;
而其中一款廣受緊湊型機殼玩家喜愛的就是O11D MINI,在維持能夠安裝ATX主機板的框架下盡可能地將整個機殼體積縮小,讓許多家裡桌子空間不夠大的玩家也能擁有一咖海景機殼可以選擇;而2025年LIAN LI時隔多年也終於更新了這款經典的迷你海景殼,除了在硬體相容性上更加完整外,也加入了許多新設計在裡面,本次筆者也有收到一咖要來開箱,而2代的型號名稱也很直覺,完整型號為:LIAN LI O11 DYNAMIC MINI V2 WHITE。
另一面則放上機殼側面與後方視角的線條圖並搭配的機殼的三圍尺寸。
側面則會放上機殼的MODEL名稱與顏色字樣,玩家可以先從這邊查看內部機殼的顏色。
首先是一個直立顯卡轉接架和一本說明書,LIAN LI的機殼在安裝上有許多巧思跟細節設計,筆者也建議玩家在安裝前可以先閱讀一下,另外這代O11D MINI V2也將PCIe插槽模組化,可以將原廠預先安裝的整組拆下來更換成直立的支架。
另外也有提供顯卡支撐架,其實)11D MINI V2內部就已經有預先安裝一個,不過LIAN LI提供另外一種方案讓玩家選擇,後面組裝篇章會跟各位說如何安裝。
最後則是感謝購買小卡以及LIAN LI使用已久的阿嬤藥盒, 而機殼內部所需要用到的螺絲出廠時會直接封成一包,因此也有提供隔板可以分類。
玩家可以將螺絲包拆開後,利用分類盒裡面的隔板來將螺絲分類。
尺寸(深×寬×高):423.6 x 273.3 x 391.95 mm
材質:2.0 mm鋁板、1 mm網孔面板、4.0mm強化玻璃
可安裝主機板種類:ATX、M-ATX、Mini-ITX、背插ATX
PCIE擴充槽:5個
硬碟擴充數:MB後方擋板(2 x 2.5吋SATA SSD)、硬碟架(2 x 3.5吋HDD or 2 x 2.5吋SATA SSD)
顯示卡長度限制:400 mm
CPU散熱器高度限制:160 mm
電源:ATX(200 mm以下)
頂部風扇安裝空間:3 x 120 mm或2 x 140 mm
側面風扇安裝空間:2 x 120 mm
底部風扇安裝空間:3 x 120 mm
後方風扇安裝空間:1 x 120 mm
頂部冷排長度:240/280/360 mm(使用280 mm水冷需要將主機板降一檔)
側面冷排長度:240 mm
前置I/O埠:2 x USB3.0 Type-A、1 x USB3.2 Type-C、1 x 3.5mm複合音頻孔、開機按鈕
防塵濾網:1 x 底部
這次2代LIAN LI也直接取消了A柱的設計,為了避免機殼的兩面玻璃在運送途中因為震動造成玻璃擠壓發生破裂,因此在正面與側面玻璃銜接處同樣有放上膠條當緩衝。
正面的玻璃是一整片的設計,在側面、頂部以及底部則有白邊的設計去遮住風扇框架的區域。
機殼I/O出廠時預設安裝在底部右側,由左至有分別有3.5mm複合音頻孔、2 x USB3.0 Type-A、1 x USB3.2 Type-C以及開機按鍵;另外這塊I/O有採用模組化設計,可以改裝到別的位置上,稍後會提到。
來到頂部,這次O11D MINI V2終於又回到以前幾代O11D系列機殼獨特的長條狀散熱孔洞設計,而筆者覺得這也是當時O11D機殼的特色之一,後續一些型號可能是成本考量而採用很常見的沖刷網孔,就相對可惜許多,這次總算是又放回來了。
頂部有兩塊頂蓋,其中一塊是上面提到負責提供機殼散熱的區域,另一塊的前端則有預先挖一個長條狀孔洞,並且也有先塞入一個模塊來擋住,而這邊也是O11D MINI V2另一個可以安裝I/O的區域,後面組裝篇章會再提到如何從底部改裝到頂部。
接著來到底部,4個角落皆有放上白色的止滑墊片,另外比較特殊的是前端與後端分別個用一個鋁製金屬支架來強化機殼底部的支撐性。
底部有附上防塵濾網,採用後拉滑軌式設計,可單獨拆下來進行水洗清理。
接著來到背面,O11D MINI V2側面同樣可安裝風扇,因此有散熱孔洞的設計,並且造型與頂部的相同,一樣採用的長條狀挖孔設計;而後方則是因應電源供應器散熱用的沖刷網孔面板,另外也做了外凸設計,後續會提到外凸的原因。
來到後方,O11D MINI V2為經典的雙艙式的設計,主艙在右側,副艙則在左邊;而副艙上方為電源安裝區,下方則是硬碟支架。
O11D MINI V2後方維持能夠安裝1顆120 mm規格風扇的兼容性,另外散熱孔洞也與頂部、背板有對應到。
如果玩家安裝的是M-ATX主機板,那麼O11D MINI V2有提供類似O11D EVO RGB可以讓主機板安裝在兩種不同高度的設計,為了因應兩檔高度的位移,後方I/O孔洞就保留比較長的長度,因此後方也有提供一個擋片來遮住剩餘的區域。
頂部散熱網孔面板有兩個防脫落螺絲做固定,旋轉後往後拉即可拆除上蓋。
頂蓋與機殼本體還有額外放上螺絲與對應的凹槽做固定。
頂蓋內側有防塵濾網,不過是直接黏在上面,為不可拆設計,如果需要清洗就直接整個面板拿去沖洗。
另外頂部的風扇安裝支架也是可拆式設計,將5顆固定螺絲都轉下來即可將頂部風扇支架拆除。
這邊放上拆下來的支架圖,這個支架可以安裝3 x 120 mm或2 x 140 mm的風扇,而水冷部分則是240 mm、280 mm以及360 mm;特別需要注意的是,如果玩家是安裝M-ATX主機板搭配280 mm或是水冷排較厚的水冷散熱器,主機板就需要往下降一檔來安裝。
前面有提到O11D MINI V2的I/O可以改裝到頂部側邊的頂蓋前端,因此側邊頂蓋也同樣為可拆式設計,與散熱頂蓋拆法相同,後方防脫落螺絲轉鬆後往後拉即可拆下來。
機殼背板採用無螺絲設計,頂部採用定位柱與金屬球型卡扣的組合來固定。
金屬背板前端針對側面風扇散熱的挖孔內側同樣有附上防塵濾網,並且與頂部同樣是黏在上面無法單獨拆下來清理,需要整片面板拿去清洗。
背板後方有針對電源散熱進行部分面積的沖刷網孔設計,並且也額外將網孔面板區域向外推了一點,而這主要原因是讓O11D MINI V2能夠兼容到ATX規格的電源。
側面玻璃後方同樣有防脫落螺絲固定,並搭配一個撥片可以協助玩家進行側面玻璃的拆除。
側面玻璃前端上緣除了定位柱之外還有放上一塊磁鐵來提供磁吸式的固定。
底部勾片有做防脫落設計,不會一拆下來就掉下來,不過筆者依舊建議在拆側面玻璃時還是盡量讓機殼躺著會比較安全跟保險。
這邊放上前端玻璃的防脫落示意圖,底部的凹槽會先跟鐵片撐住,避免使用者拆玻璃時不小心就撞到地面。
接著來看到主艙區域,O11D MINI V2在主機板相容性上依舊維持最大可安裝到ATX規格主機板,並且也支援ATX規格的背插式主機板。
前面有提到,主機板後方I/O槽有預留一個可變更位置的擋片,主要原因就是O11D MINI V2針對M-ATX主機板有提供可安裝兩種不同高度的設計,而機殼在出廠時預設會先安裝好ATX主機板的鎖孔,因此上半部的底座則是在高檔的位置,如果玩家想要往下降,可搭配LIAN LI提供的配件進行改裝。
側面風扇安裝支架也同樣維持可安裝2顆120 mm的風扇,另外上下兩端則分別預先安裝一個擋片,可防止風流從其他地方流失掉。
而擋片本身也是可拆式設計,並且LIAN LI也提供3種不同安裝高度可以選擇,稍後組裝篇章會再提到如何選擇。
在側面風扇支架前面有附上一個顯卡支撐架,並且支撐面也有附上墊片來做緩衝;右側則有兩個螺絲做固定,並且LIAN LI也有預先保留多個孔位,讓玩家可依照自身的顯卡長度來調整支撐的位置。
這次V2版有一項更新的設計就是在顯卡支撐架旁邊有挖了一個孔洞,並且孔洞從正面穿到背面,主要設計目的為由於本身較緊湊,主機板安裝位底部與側面的寬度比較難塞入顯卡供電線與主機板相關線材,因此特別挖了一個孔洞可以讓顯卡供電線穿到機殼底部再繞到後面接上電源。
PCIe插槽部分也因為體積關係,從一般常見的7個縮減成5個,因此要特別注意自身的主機板第一條PCIe插槽是否為較高的設計;如果玩家安裝的主機板第一條PCIe是較高會使用到常規7槽的第1槽設計,那麼O11D MINI V2就無法支援。
接下來是這次O11D MINI V2的另一項具有高度辨識度的設計,過往的海景殼底部風扇都是與地面平行,而這次LIAN LI將底部風扇支架採用傾斜10度的設計,LIAN LI也特別說明這樣的設計能夠讓底部風流直接引導至顯卡,提供更好的散熱效果。
而這樣的設計也讓機殼背面底部多了一點高度,LIAN LI表示這樣也有助於玩家進行機殼的搬運。
底部風扇支架本身也是可拆式設計,將左右兩側的螺絲都轉下來即可將支架拆下來;而底部的風扇支架一樣是維持可以安裝3顆120 mm風扇的設計。
來到副艙區,基本上O11D MINI V2與過往的O11D系列機殼設計上非常相似,中間依舊有一塊多功能擋板;後方的配置上也維持電源在上,硬碟在下的方式。
擋板正中間也同樣有預先安裝一塊印有LIAN LI商標LOGO的名牌。。
不過這片檔板並沒有採用轉軸的設計,而是在頂部用一個螺絲做固定。
接著就將檔板拆除來看機殼內部,這邊就直接先放上示意圖。
機殼頂部區域有預先放上兩條魔鬼氈束線帶讓玩家可以整理CPU供電線以及頂部水冷、風扇等線材。
這次V2另外一項新設計就是預先搭載了主機板24-PIN的支撐架,有裝機經驗的玩家應該都知道,在安裝24-PIN時,線材繞到後面都會往下垂,因此LIAN LI在背面就設置了一個支撐片,讓24-PIN供電線不會往下垂,在視覺效果上會更好看。
如果有關注第一代O11D MINI的玩家都知道,O11D MINI第一代最可惜的地方就是電源不支援ATX規格的電源,而這也讓許多組高階硬體的玩家望而卻步;而2代也終於改善了這項缺點,而LIAN LI採用的方式就是在盡可能維持機殼整體寬度的情況下增加了一個電源轉接支架,並且在背板上有一塊區域稍微往外推一些來達成,也因此上面介紹背板時有一塊區域是沖刷網孔並且有外凸的設計。
電源轉接支架後方頂部有使用兩個螺絲固定,底部則是有溝槽來定位安裝。
這邊就將電源轉接支架先拆下來給玩家看一下,稍後會介紹如何安裝。
最後是硬碟支架部分,同樣有提供兩個,側面也都分別有蜂巢式的挖孔來提供硬碟散熱。
設計上與之前開箱的O11 VISION COMPACT拆裝設計類似,兩個硬碟架主要是由下圖藍框的螺絲做固定,轉開後往上推即可將硬碟架拆下來。
這次硬碟支架也有特殊的設計,支架本身為可開闔的方式,內部可安裝1顆2.5吋的SATA SSD或是3.5吋HDD,另外LIAN LI也說明如果玩家沒有硬碟安裝需求,也可以當作背面藏線的空間使用。
將兩個硬碟支架都拆下來之後,可以看到內側跟底部都有多條魔鬼氈束線帶可以進行整線。
來到機殼I/O線材,分別有USB 3.0 Type-A、USB 3.2 Type-C、音頻以及F_PANEL共4條,顏色部分也都有跟機殼顏色對應到;雖然F_PANEL本身也只有一組開機鍵的線材,不過依舊整合成一個接頭,本身PIN腳有防呆設計,玩家也不用額外花時間查詢主機板的針腳定義。
最後筆者就放上將所有可拆的支架都拆下來之後的示意圖,接下來就會開始進行機殼的組裝介紹。
將螺絲轉開後,就可以將整個I/O模組推出來;如果玩家希望搬運這個機殼有更好的施力點,也可以將I/O模組改裝到頂部,底部這邊就留一個洞可以比較方便的抬起機殼。
在I/O模組背面還有兩個螺絲固定,主要的設計是因為如果I/O模組要改裝到機殼頂部,LIAN LI官方建議I/O線可以從下圖中右側的出線口改到左側。
接著來到頂部側板,前端一樣有預先安裝一個擋板,並且同樣有2個螺絲做固定。
同樣先將實心擋板拆下來,玩家也可以將這塊擋板安裝回原本底部的區域。
這邊就放上將I/O模組改裝到機殼頂部的結果,本次筆者也按照LIAN LI官方的建議將I/O線改成從左側孔洞出線,這樣也可以順沿著左側往下,不會擋到側面風扇的進氣效率,也可以避免線材被風扇吸進去。
前面有介紹到,O11D MINI V2的PCIe擋板整組也是模組可拆式設計,需要先將下圖中的4個(藍框處)固定螺絲轉下來即可將整個PCIe擋板拆下來。
接著就可以直接換上直立式PCIe插槽,LIAN LI也預先處理好鎖孔,對好位置後直接鎖上去即可。
再來是側面風扇,V2同樣維持可安裝2顆120 mm的風扇,不過因為因為在高度上又稍微增加了一點點,因此LIAN LI也在頂部和底部各增加了一塊擋板來遮住剩餘的部分,除了美觀之外,也能防止氣流從上下兩端流出去。
而這兩塊擋板都是可拆式設計,如果玩家希望風扇整體高度在較低的位置,就可以將檔板拆下來換到上面,風扇的位置也隨之降低;當然玩家也可以將風扇的高度調整成較高的位置。
接著安裝主機板,本次筆者一樣是安裝ATX來測試O11D MINI V2的安裝體驗,可以發現底部會幾乎切齊,留給底部線材走線的空間相當有限;因此筆者也會建議先將底部可連接的線材都接上再進行後續的組裝。
最後方一樣可以安裝一顆120 mm的風扇,本此筆者就用LIAN LI前陣子剛推出的SL-INF WIRELESS風扇來展示,而LIAN LI家機殼側面的框架也是筆者一直覺得稍微可惜的地方,不確定是否是為了維持機殼框架的強度,因此風扇安裝位側面的區域都比較寬,變相會擋到積木風扇的燈效,如果這邊框架的厚度可以跟下方PCIe插槽一樣打薄就會更完美。
再來是電源的部分,前面有提到這次V2版本解決了1代的無法安裝ATX主機板的小缺點,主要就是透過轉接支架來實現,這邊是搭配之前開箱的LIAN LI EDGE GOLD EG0850G WHITE,主要是要注意電源安裝的位置跟風扇方向。
接著再將整組支架安裝上機殼就完成電源的組裝了;另外V2也支援了ATX背插式主機板,因此電源安裝位也有些許的下降來避免跟主機板頂部線材有空間上的衝突。
本次LIAN LI也提供了無線的Strimer來給筆者組裝,這邊先展示24-PIN,可以發現因為背面有一個支撐架撐住厚重的RGB模組線,因此不會像大部分的機殼一樣有下垂的狀況,而這樣的視覺效果也會更好看。
除了機殼內部有預先安裝一個橫插用的顯卡支撐架以外,如果玩家是將顯卡改成直立式的方式,也可以將原本的顯卡支撐架拆掉,改用額外提供的直立式顯卡用支撐架,組裝方式也很簡單,底部的風扇先安裝好之後,再將支撐架安裝在風扇上方,並且鎖孔也已經有預先規劃好可以安裝在兩顆風扇之間;接著再利用最大顆的螺絲來調整支撐架的高度即可。
機殼背面擋板的SATA SSD安裝方式也與過往的O11D系列機殼相同,先從配件盒裡面拿出白色的減震墊,接著用螺絲固定在SSD上方。
接著對應好擋板上方較大的孔洞後,往小圓孔的方向移就安裝好SATA SSD了,非常簡單快速。
副艙的硬碟架可安裝2.5吋SATA SSD或是3.5吋HDD;如果是安裝HDD的話,LIAN LI也已經預先安裝好減震墊在硬碟架上面,直接用螺絲固定即可,中間4個圓孔則是提供給SATA SSD使用的,這邊也同樣直接放上安裝HDD的示意圖。
水冷部分也是搭配前陣子開箱的LIAN LI HYDROSHIFT II LCD-C 360R WHITE,在長度上幾乎相同,基本上沒有可以微調的空間;另外筆者這次的安裝順序是先將頂部支架拆下來,鎖上水冷排之後再將頂部支架安裝回去,這樣子的安裝順序會比較輕鬆。
在頂部的供電線部分,因為頂部支架有安裝140 mm風扇的寬度,因此水冷不會跟CPU供電線有擠壓的狀況,不過因為O11D MINI V2本身沒有額外挑高,所以安裝上去會完全擋住主機板頂部的接線空間,因此筆者也會建議水冷的線材也要先接上主機板再將頂部支架安裝回去。
另一個筆者遇到的需要注意的點就是,因為後方同樣是搭配SL-INF WIRELESS風扇,並且轉接器是安裝在頂部,原先筆者後方風扇鎖在偏高的位置,就發生了頂部冷排最後一顆風扇會撞到後方風扇,因此需要將後方的風扇高度稍微降低一些。
最後安裝顯卡,LIAN LI一樣有額外提供一條12V-2x6的無線Strimer給筆者組裝,由於底部本身預留的空間不足,因此在主機板F_PNAEL接口的下方有特別挖了一個孔洞讓顯卡供電線可以從底部穿梭;另外就是筆者本次是安裝比較小張的4070 SUPER,因此供電接口也比較左側,就會發生無線Strimer偏左的情況,如果是三風扇的顯卡,PCB板會比較長,就比較不會有這麼彆扭。
這邊也簡單展示一下顯卡改成直立式的方式,這邊要特別注意,筆者在蒐集一些國外媒體的開箱時有看到,如果玩家是安裝塔散或是水冷頭尺寸較大的水冷,外加顯卡是越肩較高的高階顯卡就會互相卡到,玩家在組裝前需要稍微模擬一下,或是多查詢相關資料,避免多花了錢。
最後筆者就放上整台主機安裝完成的結果圖給大家參考,另外筆者是將機殼的I/O改裝到頂部,由於這次並沒有安裝硬碟,因此背面的整線空間相當充裕。
除了純色的照片之外,筆者也錄製了一段隨機挑選不同燈效的展示影片,可以簡單看一下LIAN LI最新的無線系列產品燈效的威力。
網址:
以上就是LIAN LI O11 DYNAMIC MINI V2 WHITE的開箱與組裝展示拉~~
首先是內部設計上LIAN LI維持MINI系列的設計精隨,僅微幅增加機殼三圍來增加硬體兼容性,並加入了一些新的設計元素,其中包含可調整側面風扇高度並搭配可拆式擋板來減少風流的流失、M-ATX主機板有兩種高度可以選擇、將底部風扇支架調整成斜角10度來…等,另外最主要的就是解決了1代不能安裝ATX電源這點缺失;
在組裝的心得上,筆者會覺得這咖MINI V2裝M-ATX主機板才會是比較好的選擇,主要是底部預留給ATX主機板接線的空間真的不是那麼充足,如果是組裝經驗較不足的玩家,可能就會一直重複拆拆裝裝;再來是水冷,本次搭配2代HydroShift水冷主要遇到需要注意的就是安裝順序,筆者會強烈建議先將頂部風扇支架拆下來將水冷排鎖上去,並且在裝回頂部前也要預先將主機板頂部相關線材先接好,避免安裝上頂部水冷後幾乎沒有操作空間;接著是顯卡,這也是筆者覺得如果對這咖機殼有興趣的玩家最需要注意的點,在一般橫插的情況下,因為O11D MINI V2直接取消第一槽的設計,因此如果玩家本身主機板的第一條PCIe插槽是比較靠近CPU插槽的布局,那麼就沒辦法安裝顯卡了,唯一解決方法就是改走直立式這條路;
在外觀上,O11D MINI V2最讓筆者覺得很值得提到的就是側面、頂部與後方的散熱挖孔終於又改回了早期O11系列那種經典且獨特的長條狀挖孔設計;近1、2年的O11D系列機殼或許是成本上的考量,很多都是沖刷網孔面板,並且也取消了防塵網,而筆者在之前開箱O11 VISION COMPACT的時候也有跟LIAN LI官方人員談到此事,希望LIAN LI能夠改回原先那種有特色的設計,就算貴幾百塊也無妨,而這次MINI V2也終於更改了這個設計並搭配防塵網,讓這咖機殼又有種回到最初的感動的那種感覺;
最後則是價格的部分,最近LIAN LI在機殼售價上也是越來越殺,前陣子推出的V100不到2000塊,這次O11D MINI V2甚至也不到3000塊,讓那些有預算限制的玩家也有機會體驗LIAN LI的海景機殼;除了本次筆者開箱的無風扇版本之外,LIAN LI這次也推出了預先搭載5顆風扇的吳光風扇FLOW版本,並且也有獲得PPLP實驗室的散熱測試認證,在售價上也同樣壓在3000元之內,顏色上也是黑白兩色可以選擇,如果玩家預算有限,但又想要組裝LIAN LI引以為傲的O11D系列機殼,那麼O11D MINI V2就會是一個很不錯的選擇。
而其中一款廣受緊湊型機殼玩家喜愛的就是O11D MINI,在維持能夠安裝ATX主機板的框架下盡可能地將整個機殼體積縮小,讓許多家裡桌子空間不夠大的玩家也能擁有一咖海景機殼可以選擇;而2025年LIAN LI時隔多年也終於更新了這款經典的迷你海景殼,除了在硬體相容性上更加完整外,也加入了許多新設計在裡面,本次筆者也有收到一咖要來開箱,而2代的型號名稱也很直覺,完整型號為:LIAN LI O11 DYNAMIC MINI V2 WHITE。

===== 開箱 =====
同樣先從外箱開始看起,正面中間印上了O11D MINI V2的線條形象圖,中間上方有完整的型號名稱,並且V2額外用黑底來區分,型號下方有放上精準調整尺寸,優雅高效的標語;左下角則放上這款機殼定位為僅有45L緊湊的中塔機殼。
另一面則放上機殼側面與後方視角的線條圖並搭配的機殼的三圍尺寸。

側面則會放上機殼的MODEL名稱與顏色字樣,玩家可以先從這邊查看內部機殼的顏色。

===== 配件 =====
由於O11D MINI V2的配件也很多樣,因此同樣有額外使用一個素色紙盒包裝。
首先是一個直立顯卡轉接架和一本說明書,LIAN LI的機殼在安裝上有許多巧思跟細節設計,筆者也建議玩家在安裝前可以先閱讀一下,另外這代O11D MINI V2也將PCIe插槽模組化,可以將原廠預先安裝的整組拆下來更換成直立的支架。

另外也有提供顯卡支撐架,其實)11D MINI V2內部就已經有預先安裝一個,不過LIAN LI提供另外一種方案讓玩家選擇,後面組裝篇章會跟各位說如何安裝。

最後則是感謝購買小卡以及LIAN LI使用已久的阿嬤藥盒, 而機殼內部所需要用到的螺絲出廠時會直接封成一包,因此也有提供隔板可以分類。

玩家可以將螺絲包拆開後,利用分類盒裡面的隔板來將螺絲分類。

===== LIAN LI O11 DYNAMIC MINI V2 WHITE =====
開頭同樣先放上MINI V2的相關規格給大家參考:尺寸(深×寬×高):423.6 x 273.3 x 391.95 mm
材質:2.0 mm鋁板、1 mm網孔面板、4.0mm強化玻璃
可安裝主機板種類:ATX、M-ATX、Mini-ITX、背插ATX
PCIE擴充槽:5個
硬碟擴充數:MB後方擋板(2 x 2.5吋SATA SSD)、硬碟架(2 x 3.5吋HDD or 2 x 2.5吋SATA SSD)
顯示卡長度限制:400 mm
CPU散熱器高度限制:160 mm
電源:ATX(200 mm以下)
頂部風扇安裝空間:3 x 120 mm或2 x 140 mm
側面風扇安裝空間:2 x 120 mm
底部風扇安裝空間:3 x 120 mm
後方風扇安裝空間:1 x 120 mm
頂部冷排長度:240/280/360 mm(使用280 mm水冷需要將主機板降一檔)
側面冷排長度:240 mm
前置I/O埠:2 x USB3.0 Type-A、1 x USB3.2 Type-C、1 x 3.5mm複合音頻孔、開機按鈕
防塵濾網:1 x 底部

這次2代LIAN LI也直接取消了A柱的設計,為了避免機殼的兩面玻璃在運送途中因為震動造成玻璃擠壓發生破裂,因此在正面與側面玻璃銜接處同樣有放上膠條當緩衝。

正面的玻璃是一整片的設計,在側面、頂部以及底部則有白邊的設計去遮住風扇框架的區域。

機殼I/O出廠時預設安裝在底部右側,由左至有分別有3.5mm複合音頻孔、2 x USB3.0 Type-A、1 x USB3.2 Type-C以及開機按鍵;另外這塊I/O有採用模組化設計,可以改裝到別的位置上,稍後會提到。

來到頂部,這次O11D MINI V2終於又回到以前幾代O11D系列機殼獨特的長條狀散熱孔洞設計,而筆者覺得這也是當時O11D機殼的特色之一,後續一些型號可能是成本考量而採用很常見的沖刷網孔,就相對可惜許多,這次總算是又放回來了。

頂部有兩塊頂蓋,其中一塊是上面提到負責提供機殼散熱的區域,另一塊的前端則有預先挖一個長條狀孔洞,並且也有先塞入一個模塊來擋住,而這邊也是O11D MINI V2另一個可以安裝I/O的區域,後面組裝篇章會再提到如何從底部改裝到頂部。

接著來到底部,4個角落皆有放上白色的止滑墊片,另外比較特殊的是前端與後端分別個用一個鋁製金屬支架來強化機殼底部的支撐性。

底部有附上防塵濾網,採用後拉滑軌式設計,可單獨拆下來進行水洗清理。

接著來到背面,O11D MINI V2側面同樣可安裝風扇,因此有散熱孔洞的設計,並且造型與頂部的相同,一樣採用的長條狀挖孔設計;而後方則是因應電源供應器散熱用的沖刷網孔面板,另外也做了外凸設計,後續會提到外凸的原因。

來到後方,O11D MINI V2為經典的雙艙式的設計,主艙在右側,副艙則在左邊;而副艙上方為電源安裝區,下方則是硬碟支架。

O11D MINI V2後方維持能夠安裝1顆120 mm規格風扇的兼容性,另外散熱孔洞也與頂部、背板有對應到。

如果玩家安裝的是M-ATX主機板,那麼O11D MINI V2有提供類似O11D EVO RGB可以讓主機板安裝在兩種不同高度的設計,為了因應兩檔高度的位移,後方I/O孔洞就保留比較長的長度,因此後方也有提供一個擋片來遮住剩餘的區域。

頂部散熱網孔面板有兩個防脫落螺絲做固定,旋轉後往後拉即可拆除上蓋。

頂蓋與機殼本體還有額外放上螺絲與對應的凹槽做固定。

頂蓋內側有防塵濾網,不過是直接黏在上面,為不可拆設計,如果需要清洗就直接整個面板拿去沖洗。

另外頂部的風扇安裝支架也是可拆式設計,將5顆固定螺絲都轉下來即可將頂部風扇支架拆除。

這邊放上拆下來的支架圖,這個支架可以安裝3 x 120 mm或2 x 140 mm的風扇,而水冷部分則是240 mm、280 mm以及360 mm;特別需要注意的是,如果玩家是安裝M-ATX主機板搭配280 mm或是水冷排較厚的水冷散熱器,主機板就需要往下降一檔來安裝。

前面有提到O11D MINI V2的I/O可以改裝到頂部側邊的頂蓋前端,因此側邊頂蓋也同樣為可拆式設計,與散熱頂蓋拆法相同,後方防脫落螺絲轉鬆後往後拉即可拆下來。

機殼背板採用無螺絲設計,頂部採用定位柱與金屬球型卡扣的組合來固定。

金屬背板前端針對側面風扇散熱的挖孔內側同樣有附上防塵濾網,並且與頂部同樣是黏在上面無法單獨拆下來清理,需要整片面板拿去清洗。

背板後方有針對電源散熱進行部分面積的沖刷網孔設計,並且也額外將網孔面板區域向外推了一點,而這主要原因是讓O11D MINI V2能夠兼容到ATX規格的電源。

側面玻璃後方同樣有防脫落螺絲固定,並搭配一個撥片可以協助玩家進行側面玻璃的拆除。

側面玻璃前端上緣除了定位柱之外還有放上一塊磁鐵來提供磁吸式的固定。

底部勾片有做防脫落設計,不會一拆下來就掉下來,不過筆者依舊建議在拆側面玻璃時還是盡量讓機殼躺著會比較安全跟保險。

這邊放上前端玻璃的防脫落示意圖,底部的凹槽會先跟鐵片撐住,避免使用者拆玻璃時不小心就撞到地面。

接著來看到主艙區域,O11D MINI V2在主機板相容性上依舊維持最大可安裝到ATX規格主機板,並且也支援ATX規格的背插式主機板。

前面有提到,主機板後方I/O槽有預留一個可變更位置的擋片,主要原因就是O11D MINI V2針對M-ATX主機板有提供可安裝兩種不同高度的設計,而機殼在出廠時預設會先安裝好ATX主機板的鎖孔,因此上半部的底座則是在高檔的位置,如果玩家想要往下降,可搭配LIAN LI提供的配件進行改裝。

側面風扇安裝支架也同樣維持可安裝2顆120 mm的風扇,另外上下兩端則分別預先安裝一個擋片,可防止風流從其他地方流失掉。

而擋片本身也是可拆式設計,並且LIAN LI也提供3種不同安裝高度可以選擇,稍後組裝篇章會再提到如何選擇。

在側面風扇支架前面有附上一個顯卡支撐架,並且支撐面也有附上墊片來做緩衝;右側則有兩個螺絲做固定,並且LIAN LI也有預先保留多個孔位,讓玩家可依照自身的顯卡長度來調整支撐的位置。

這次V2版有一項更新的設計就是在顯卡支撐架旁邊有挖了一個孔洞,並且孔洞從正面穿到背面,主要設計目的為由於本身較緊湊,主機板安裝位底部與側面的寬度比較難塞入顯卡供電線與主機板相關線材,因此特別挖了一個孔洞可以讓顯卡供電線穿到機殼底部再繞到後面接上電源。

PCIe插槽部分也因為體積關係,從一般常見的7個縮減成5個,因此要特別注意自身的主機板第一條PCIe插槽是否為較高的設計;如果玩家安裝的主機板第一條PCIe是較高會使用到常規7槽的第1槽設計,那麼O11D MINI V2就無法支援。

接下來是這次O11D MINI V2的另一項具有高度辨識度的設計,過往的海景殼底部風扇都是與地面平行,而這次LIAN LI將底部風扇支架採用傾斜10度的設計,LIAN LI也特別說明這樣的設計能夠讓底部風流直接引導至顯卡,提供更好的散熱效果。

而這樣的設計也讓機殼背面底部多了一點高度,LIAN LI表示這樣也有助於玩家進行機殼的搬運。

底部風扇支架本身也是可拆式設計,將左右兩側的螺絲都轉下來即可將支架拆下來;而底部的風扇支架一樣是維持可以安裝3顆120 mm風扇的設計。

來到副艙區,基本上O11D MINI V2與過往的O11D系列機殼設計上非常相似,中間依舊有一塊多功能擋板;後方的配置上也維持電源在上,硬碟在下的方式。

擋板正中間也同樣有預先安裝一塊印有LIAN LI商標LOGO的名牌。。

不過這片檔板並沒有採用轉軸的設計,而是在頂部用一個螺絲做固定。

接著就將檔板拆除來看機殼內部,這邊就直接先放上示意圖。

機殼頂部區域有預先放上兩條魔鬼氈束線帶讓玩家可以整理CPU供電線以及頂部水冷、風扇等線材。

這次V2另外一項新設計就是預先搭載了主機板24-PIN的支撐架,有裝機經驗的玩家應該都知道,在安裝24-PIN時,線材繞到後面都會往下垂,因此LIAN LI在背面就設置了一個支撐片,讓24-PIN供電線不會往下垂,在視覺效果上會更好看。

如果有關注第一代O11D MINI的玩家都知道,O11D MINI第一代最可惜的地方就是電源不支援ATX規格的電源,而這也讓許多組高階硬體的玩家望而卻步;而2代也終於改善了這項缺點,而LIAN LI採用的方式就是在盡可能維持機殼整體寬度的情況下增加了一個電源轉接支架,並且在背板上有一塊區域稍微往外推一些來達成,也因此上面介紹背板時有一塊區域是沖刷網孔並且有外凸的設計。

電源轉接支架後方頂部有使用兩個螺絲固定,底部則是有溝槽來定位安裝。

這邊就將電源轉接支架先拆下來給玩家看一下,稍後會介紹如何安裝。

最後是硬碟支架部分,同樣有提供兩個,側面也都分別有蜂巢式的挖孔來提供硬碟散熱。

設計上與之前開箱的O11 VISION COMPACT拆裝設計類似,兩個硬碟架主要是由下圖藍框的螺絲做固定,轉開後往上推即可將硬碟架拆下來。

這次硬碟支架也有特殊的設計,支架本身為可開闔的方式,內部可安裝1顆2.5吋的SATA SSD或是3.5吋HDD,另外LIAN LI也說明如果玩家沒有硬碟安裝需求,也可以當作背面藏線的空間使用。

將兩個硬碟支架都拆下來之後,可以看到內側跟底部都有多條魔鬼氈束線帶可以進行整線。

來到機殼I/O線材,分別有USB 3.0 Type-A、USB 3.2 Type-C、音頻以及F_PANEL共4條,顏色部分也都有跟機殼顏色對應到;雖然F_PANEL本身也只有一組開機鍵的線材,不過依舊整合成一個接頭,本身PIN腳有防呆設計,玩家也不用額外花時間查詢主機板的針腳定義。

最後筆者就放上將所有可拆的支架都拆下來之後的示意圖,接下來就會開始進行機殼的組裝介紹。

===== 組裝展示 =====
首先講解如何進行機殼I/O的模組轉移,I/O模組本身出廠預設會先安裝在底部,而在機殼內部會有4個螺絲(藍框處)進行固定,需要先將4螺絲都轉下來才可將模組抽出來。
將螺絲轉開後,就可以將整個I/O模組推出來;如果玩家希望搬運這個機殼有更好的施力點,也可以將I/O模組改裝到頂部,底部這邊就留一個洞可以比較方便的抬起機殼。

在I/O模組背面還有兩個螺絲固定,主要的設計是因為如果I/O模組要改裝到機殼頂部,LIAN LI官方建議I/O線可以從下圖中右側的出線口改到左側。

接著來到頂部側板,前端一樣有預先安裝一個擋板,並且同樣有2個螺絲做固定。

同樣先將實心擋板拆下來,玩家也可以將這塊擋板安裝回原本底部的區域。

這邊就放上將I/O模組改裝到機殼頂部的結果,本次筆者也按照LIAN LI官方的建議將I/O線改成從左側孔洞出線,這樣也可以順沿著左側往下,不會擋到側面風扇的進氣效率,也可以避免線材被風扇吸進去。

前面有介紹到,O11D MINI V2的PCIe擋板整組也是模組可拆式設計,需要先將下圖中的4個(藍框處)固定螺絲轉下來即可將整個PCIe擋板拆下來。

接著就可以直接換上直立式PCIe插槽,LIAN LI也預先處理好鎖孔,對好位置後直接鎖上去即可。

再來是側面風扇,V2同樣維持可安裝2顆120 mm的風扇,不過因為因為在高度上又稍微增加了一點點,因此LIAN LI也在頂部和底部各增加了一塊擋板來遮住剩餘的部分,除了美觀之外,也能防止氣流從上下兩端流出去。

而這兩塊擋板都是可拆式設計,如果玩家希望風扇整體高度在較低的位置,就可以將檔板拆下來換到上面,風扇的位置也隨之降低;當然玩家也可以將風扇的高度調整成較高的位置。

接著安裝主機板,本次筆者一樣是安裝ATX來測試O11D MINI V2的安裝體驗,可以發現底部會幾乎切齊,留給底部線材走線的空間相當有限;因此筆者也會建議先將底部可連接的線材都接上再進行後續的組裝。

最後方一樣可以安裝一顆120 mm的風扇,本此筆者就用LIAN LI前陣子剛推出的SL-INF WIRELESS風扇來展示,而LIAN LI家機殼側面的框架也是筆者一直覺得稍微可惜的地方,不確定是否是為了維持機殼框架的強度,因此風扇安裝位側面的區域都比較寬,變相會擋到積木風扇的燈效,如果這邊框架的厚度可以跟下方PCIe插槽一樣打薄就會更完美。

再來是電源的部分,前面有提到這次V2版本解決了1代的無法安裝ATX主機板的小缺點,主要就是透過轉接支架來實現,這邊是搭配之前開箱的LIAN LI EDGE GOLD EG0850G WHITE,主要是要注意電源安裝的位置跟風扇方向。

接著再將整組支架安裝上機殼就完成電源的組裝了;另外V2也支援了ATX背插式主機板,因此電源安裝位也有些許的下降來避免跟主機板頂部線材有空間上的衝突。

本次LIAN LI也提供了無線的Strimer來給筆者組裝,這邊先展示24-PIN,可以發現因為背面有一個支撐架撐住厚重的RGB模組線,因此不會像大部分的機殼一樣有下垂的狀況,而這樣的視覺效果也會更好看。

除了機殼內部有預先安裝一個橫插用的顯卡支撐架以外,如果玩家是將顯卡改成直立式的方式,也可以將原本的顯卡支撐架拆掉,改用額外提供的直立式顯卡用支撐架,組裝方式也很簡單,底部的風扇先安裝好之後,再將支撐架安裝在風扇上方,並且鎖孔也已經有預先規劃好可以安裝在兩顆風扇之間;接著再利用最大顆的螺絲來調整支撐架的高度即可。

機殼背面擋板的SATA SSD安裝方式也與過往的O11D系列機殼相同,先從配件盒裡面拿出白色的減震墊,接著用螺絲固定在SSD上方。

接著對應好擋板上方較大的孔洞後,往小圓孔的方向移就安裝好SATA SSD了,非常簡單快速。

副艙的硬碟架可安裝2.5吋SATA SSD或是3.5吋HDD;如果是安裝HDD的話,LIAN LI也已經預先安裝好減震墊在硬碟架上面,直接用螺絲固定即可,中間4個圓孔則是提供給SATA SSD使用的,這邊也同樣直接放上安裝HDD的示意圖。

水冷部分也是搭配前陣子開箱的LIAN LI HYDROSHIFT II LCD-C 360R WHITE,在長度上幾乎相同,基本上沒有可以微調的空間;另外筆者這次的安裝順序是先將頂部支架拆下來,鎖上水冷排之後再將頂部支架安裝回去,這樣子的安裝順序會比較輕鬆。

在頂部的供電線部分,因為頂部支架有安裝140 mm風扇的寬度,因此水冷不會跟CPU供電線有擠壓的狀況,不過因為O11D MINI V2本身沒有額外挑高,所以安裝上去會完全擋住主機板頂部的接線空間,因此筆者也會建議水冷的線材也要先接上主機板再將頂部支架安裝回去。

另一個筆者遇到的需要注意的點就是,因為後方同樣是搭配SL-INF WIRELESS風扇,並且轉接器是安裝在頂部,原先筆者後方風扇鎖在偏高的位置,就發生了頂部冷排最後一顆風扇會撞到後方風扇,因此需要將後方的風扇高度稍微降低一些。

最後安裝顯卡,LIAN LI一樣有額外提供一條12V-2x6的無線Strimer給筆者組裝,由於底部本身預留的空間不足,因此在主機板F_PNAEL接口的下方有特別挖了一個孔洞讓顯卡供電線可以從底部穿梭;另外就是筆者本次是安裝比較小張的4070 SUPER,因此供電接口也比較左側,就會發生無線Strimer偏左的情況,如果是三風扇的顯卡,PCB板會比較長,就比較不會有這麼彆扭。

這邊也簡單展示一下顯卡改成直立式的方式,這邊要特別注意,筆者在蒐集一些國外媒體的開箱時有看到,如果玩家是安裝塔散或是水冷頭尺寸較大的水冷,外加顯卡是越肩較高的高階顯卡就會互相卡到,玩家在組裝前需要稍微模擬一下,或是多查詢相關資料,避免多花了錢。

最後筆者就放上整台主機安裝完成的結果圖給大家參考,另外筆者是將機殼的I/O改裝到頂部,由於這次並沒有安裝硬碟,因此背面的整線空間相當充裕。


===== 燈效展示 =====
由於筆者手上並沒有1代O11D MINI,因此也比較無法比較兩咖機殼之間的散熱差異;而筆者覺得既然本次都搭配了LIAN LI目前燈效最強的SL-INF WIRELESS風扇與WIRELESS STRIMER了,我想大家對於燈效應該會更感興趣,這邊筆者就放上幾張整機相同顏色的圖片給大家觀賞,讀者們比較喜歡哪種純色呢?




除了純色的照片之外,筆者也錄製了一段隨機挑選不同燈效的展示影片,可以簡單看一下LIAN LI最新的無線系列產品燈效的威力。
網址:
===== 總結 =====

以上就是LIAN LI O11 DYNAMIC MINI V2 WHITE的開箱與組裝展示拉~~
首先是內部設計上LIAN LI維持MINI系列的設計精隨,僅微幅增加機殼三圍來增加硬體兼容性,並加入了一些新的設計元素,其中包含可調整側面風扇高度並搭配可拆式擋板來減少風流的流失、M-ATX主機板有兩種高度可以選擇、將底部風扇支架調整成斜角10度來…等,另外最主要的就是解決了1代不能安裝ATX電源這點缺失;
在組裝的心得上,筆者會覺得這咖MINI V2裝M-ATX主機板才會是比較好的選擇,主要是底部預留給ATX主機板接線的空間真的不是那麼充足,如果是組裝經驗較不足的玩家,可能就會一直重複拆拆裝裝;再來是水冷,本次搭配2代HydroShift水冷主要遇到需要注意的就是安裝順序,筆者會強烈建議先將頂部風扇支架拆下來將水冷排鎖上去,並且在裝回頂部前也要預先將主機板頂部相關線材先接好,避免安裝上頂部水冷後幾乎沒有操作空間;接著是顯卡,這也是筆者覺得如果對這咖機殼有興趣的玩家最需要注意的點,在一般橫插的情況下,因為O11D MINI V2直接取消第一槽的設計,因此如果玩家本身主機板的第一條PCIe插槽是比較靠近CPU插槽的布局,那麼就沒辦法安裝顯卡了,唯一解決方法就是改走直立式這條路;
在外觀上,O11D MINI V2最讓筆者覺得很值得提到的就是側面、頂部與後方的散熱挖孔終於又改回了早期O11系列那種經典且獨特的長條狀挖孔設計;近1、2年的O11D系列機殼或許是成本上的考量,很多都是沖刷網孔面板,並且也取消了防塵網,而筆者在之前開箱O11 VISION COMPACT的時候也有跟LIAN LI官方人員談到此事,希望LIAN LI能夠改回原先那種有特色的設計,就算貴幾百塊也無妨,而這次MINI V2也終於更改了這個設計並搭配防塵網,讓這咖機殼又有種回到最初的感動的那種感覺;
最後則是價格的部分,最近LIAN LI在機殼售價上也是越來越殺,前陣子推出的V100不到2000塊,這次O11D MINI V2甚至也不到3000塊,讓那些有預算限制的玩家也有機會體驗LIAN LI的海景機殼;除了本次筆者開箱的無風扇版本之外,LIAN LI這次也推出了預先搭載5顆風扇的吳光風扇FLOW版本,並且也有獲得PPLP實驗室的散熱測試認證,在售價上也同樣壓在3000元之內,顏色上也是黑白兩色可以選擇,如果玩家預算有限,但又想要組裝LIAN LI引以為傲的O11D系列機殼,那麼O11D MINI V2就會是一個很不錯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