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很想組一台 mini-itx 當 server,我也相信 mini-itx 市場很大,比 micro-ATX 還大,至少
在公司及家庭還有五年的時間。
x86 pc 界是全世界各家公司耕耘的園地,優點是彈性,什麼都有,缺點是大家訂一個
「較寬」的標準,讓大家都能進來玩,所以沒辦法最精簡。最近就是為了組最小體積的
mini-itx 主機很傷腦筋,找到的最小體積也比 apple mac mini 大了快一倍。
其實 mini-itx 這種規格的 pc 要從客戶層面去分割來決定最終產品的外觀比較好,而且主
機殼要由主機板廠來設計搭配,或者根本就不要太彈性(小體積才是最主要考量),除了
cpu 跟 ram 之外,都不要給 user 變更,這樣才能最佳化 mini-itx 的最終產品。
小 pc 的 user 可分為要高效能的,另一群則是不需要高效能的,這種 user 應該不少。
這種 user 不會再插卡,所以他不需要 20cm 高的 mini-itx 機殼,20x20x7 (cm) 的機殼
大小就很夠了。cooler master Elite-110 260 x 208 x 280 mm(WxHxD)這機殼就很
不適合這樣的 user,幾百瓦的 power 也用不到。20x20x7 這種小機殼, cpu 用 i3-4340(54W)
就很強了。
mini-itx 機殼及 power 最好由主機板廠主導的原因是,通風孔位、硬碟位置、空間及
其他散熱考量。每家主機板的 cpu 位置都不同,機殼散熱孔不一定會對到主機板的
cpu 風扇。機殼若由主機板廠主導設計,就能把主機板跟機殼做最佳的一體設計,
說不定能做到接近 mac mini 的大小。notebook 都能做那麼薄了,mini-itx 機殼及
power 的設計不算什麼。當主機板跟機殼能 100% match,組裝完全不費腦筋時,
市場就會很快出來,不會像現在龜步。
從頭到尾一條龍的設計才是最佳的,可是,台灣的主機板廠腦筋好像還沒開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