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加入
- 12/19/04
- 訊息
- 11,405
- 互動分數
- 231
- 點數
- 63
外箱特寫
原廠規格
全機鏡面鋼琴烤漆...完蛋了..才一開始就捨不得把保護膠撕掉了;em44;
透明側板搭配純白色系~質感無與倫比
換個角度..為了避免只穿 _ _ 的我入鏡...只好犧牲部份照片美感了:lkl:
電競時代的來臨..這耳機架也是不可缺手的設計!!
以前沒耳機的我..不覺得這有啥..現在隨手放.就覺得好恐怖.萬一把線壓到怎辦 ><
後方I/O採標準7根插槽配置.兩邊側板可選擇快拆或是加上手轉螺絲
內裝全鋼琴白...除了讚嘆.還是讚嘆...
前方預裝兩組14公分風扇..一個半採前進氣至系統.另外半個補強電源供應器及硬碟散熱
上方可支援三組12公分風扇或是水冷排
這是我看過做工最細的後檔片..連這小種地方也沒疏忽掉..真的只有一句話形容..那叫"可圈可點" :MMM:
透氣鐵網採外包覆倒折.比純鐵網或挖洞設計強度上好非常多.更不用提一堆..不小心碰到就掉下去的設計
接下來看看更細的部份..
前方雙14公分風扇及濾網.採磁吸固定.前面板非常好拆.但又固定勞靠:MMM:
設計者為了補強磁吸固定的缺點...前面板還特地設計一個固定卡筍..真的是眉眉角角!!
面板雖然不是採鋼製.但烤漆相當漂亮.塑膠味的感覺大幅下降..純造就一種質感
一拆開面板就覺得有文章..果然.連前置USB/USB3的用料都沒話講...黑色PCB搭配雙螺絲固定
訊號線採前方倒折回拉...降低裝機時不小心用力不當拉壞的問題..
機殼設計再完美.對一般使用者來說.只要這種小地方壞掉..除了換殼.可以說是別無選擇..
以前在門市..就常遇到前USB孔插爛了.來求救...
上方三組12風扇固定孔及純白色濾網
上蓋特地採側方進氣設計.避免異動直接進入機殼內或冷排中..重點是..弄得好漂亮阿!!
回個神..開始來看看另一個角度
最基本走線等設計.可以說該顧的都顧到了.束線固定勾等都有預留
硬碟架採用單一方向固定.是這咖機殼為了美觀所做的犧牲.但側板易拆.則略為補強這方面的不足
光碟固定卡榫及前面上方兩組硬碟架
硬碟架設計概念也不錯..可左右推開約0.5公分.讓硬碟安裝不必把硬碟架折到快斷氣.
運氣不好..還會傷到硬碟的螺牙..
當然..基本的2.5吋SSD螺絲固定孔是一定要預留的!!
實際裝上硬碟後..真的覺得...設計者是真的用心在設計產品
很多設計開發過程中的東西.其實概念都很好.但礙於成本等考量.
最後都會"調整".這情況...在Turbine7000上..可以說完全看不到!!
下方硬碟架採3+6設計.右邊為SSD固態硬碟固定架..
更另我訝異的是..拿下一代的U.2 SSD來裝..竟然都考量到了..
(U.2 SSD裝置我取得的產品為NDA內.故無法秀照片給大家看..)
不過一般高度的SSD則會有些鬆動.雖然側邊可用螺絲固定.但裝上電源供應器後
會不好鎖(雖然SSD固態硬碟也沒有振動的問題啦..只是我比較龜毛 XD )
下方電源供應器進氣孔濾網!!
以及加高的固定底座及加大的吸震軟墊.相信..很多的人的軟墊都會挪一挪就掉了吧
HBT的設計者..應該也看到這問題了.
後方排風濾網.一樣採磁吸固定.一樣採同一色調.消費者可以需求決定是否加裝
(理論上.如果是空氣外排.則可以不必.這是為了讓對流設計讓消費者使用更彈性..誰知道你要進氣還排風 @@")
上方濾網拆卸也相當簡單...
好久沒有寫機殼介紹了.HBT這咖Turbine700
剛好讓隔了相當長時間沒注意市面上機殼演變的自己.來個大震撼
慢慢的外觀上的改變.消費者的需求.開始往上提升
這咖機殼雖然沒有一些市面上強調變化多端
但該注意的細節卻是相當的可圈可點.
除了設計"大氣美觀"以外...我只有可圈可點四個字 給與最高評價!
原廠規格
全機鏡面鋼琴烤漆...完蛋了..才一開始就捨不得把保護膠撕掉了;em44;
透明側板搭配純白色系~質感無與倫比
換個角度..為了避免只穿 _ _ 的我入鏡...只好犧牲部份照片美感了:lkl:
電競時代的來臨..這耳機架也是不可缺手的設計!!
以前沒耳機的我..不覺得這有啥..現在隨手放.就覺得好恐怖.萬一把線壓到怎辦 ><
後方I/O採標準7根插槽配置.兩邊側板可選擇快拆或是加上手轉螺絲
內裝全鋼琴白...除了讚嘆.還是讚嘆...
前方預裝兩組14公分風扇..一個半採前進氣至系統.另外半個補強電源供應器及硬碟散熱
上方可支援三組12公分風扇或是水冷排
這是我看過做工最細的後檔片..連這小種地方也沒疏忽掉..真的只有一句話形容..那叫"可圈可點" :MMM:
透氣鐵網採外包覆倒折.比純鐵網或挖洞設計強度上好非常多.更不用提一堆..不小心碰到就掉下去的設計
接下來看看更細的部份..
前方雙14公分風扇及濾網.採磁吸固定.前面板非常好拆.但又固定勞靠:MMM:
設計者為了補強磁吸固定的缺點...前面板還特地設計一個固定卡筍..真的是眉眉角角!!
面板雖然不是採鋼製.但烤漆相當漂亮.塑膠味的感覺大幅下降..純造就一種質感
一拆開面板就覺得有文章..果然.連前置USB/USB3的用料都沒話講...黑色PCB搭配雙螺絲固定
訊號線採前方倒折回拉...降低裝機時不小心用力不當拉壞的問題..
機殼設計再完美.對一般使用者來說.只要這種小地方壞掉..除了換殼.可以說是別無選擇..
以前在門市..就常遇到前USB孔插爛了.來求救...
上方三組12風扇固定孔及純白色濾網
上蓋特地採側方進氣設計.避免異動直接進入機殼內或冷排中..重點是..弄得好漂亮阿!!
回個神..開始來看看另一個角度
最基本走線等設計.可以說該顧的都顧到了.束線固定勾等都有預留
硬碟架採用單一方向固定.是這咖機殼為了美觀所做的犧牲.但側板易拆.則略為補強這方面的不足
光碟固定卡榫及前面上方兩組硬碟架
硬碟架設計概念也不錯..可左右推開約0.5公分.讓硬碟安裝不必把硬碟架折到快斷氣.
運氣不好..還會傷到硬碟的螺牙..
當然..基本的2.5吋SSD螺絲固定孔是一定要預留的!!
實際裝上硬碟後..真的覺得...設計者是真的用心在設計產品
很多設計開發過程中的東西.其實概念都很好.但礙於成本等考量.
最後都會"調整".這情況...在Turbine7000上..可以說完全看不到!!
下方硬碟架採3+6設計.右邊為SSD固態硬碟固定架..
更另我訝異的是..拿下一代的U.2 SSD來裝..竟然都考量到了..
(U.2 SSD裝置我取得的產品為NDA內.故無法秀照片給大家看..)
不過一般高度的SSD則會有些鬆動.雖然側邊可用螺絲固定.但裝上電源供應器後
會不好鎖(雖然SSD固態硬碟也沒有振動的問題啦..只是我比較龜毛 XD )
下方電源供應器進氣孔濾網!!
以及加高的固定底座及加大的吸震軟墊.相信..很多的人的軟墊都會挪一挪就掉了吧
HBT的設計者..應該也看到這問題了.
後方排風濾網.一樣採磁吸固定.一樣採同一色調.消費者可以需求決定是否加裝
(理論上.如果是空氣外排.則可以不必.這是為了讓對流設計讓消費者使用更彈性..誰知道你要進氣還排風 @@")
上方濾網拆卸也相當簡單...
好久沒有寫機殼介紹了.HBT這咖Turbine700
剛好讓隔了相當長時間沒注意市面上機殼演變的自己.來個大震撼
慢慢的外觀上的改變.消費者的需求.開始往上提升
這咖機殼雖然沒有一些市面上強調變化多端
但該注意的細節卻是相當的可圈可點.
除了設計"大氣美觀"以外...我只有可圈可點四個字 給與最高評價!
由板主最後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