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最近Mini-ITX主機板的需求還不算少,尤其是H55晶片組的推出,不少主機板廠都有Mini-ITX的規格推出。基本上Intel H55晶片主機板搭配Clarkdale含有GPU在內的處理器都會是很強的文書機或多媒體播放機,像筆者就有不少朋友替家裡組裝家庭劇院PC就是選H55,內顯雖然並不是很強大,但應付一些文書、影音、多媒體播放等等都游刃有餘。
ECS最近也推出了Mini-ITX規格大小的H55主機板,型號為「H55H-I」,外盒看起來小巧還挺有質感的。右上角居然有Tom's Hardware的Best for Mini-ITX Gaming?是不是如此就往下看測試吧!
ECS H55H-I搭載了獨家一些相當便利的軟體:eJIFFY快速開機、eBLU線上更新BIOS、eDLU線上更新Driver。
開箱!盒子比較小的關係,跟以往主機板外盒開啟方式不一樣。主機板跟配件另外放。
H55H-I的配件簡單,有兩條SATA線、檔板、軟體光碟、說明書、快速手冊。
H55H-I採用Mini-ITX的大小規格,主機板上面的基本元件配置也與一般ATX或M-ATX規格不同。這樣的主機板配色讓我想起了已經在DIY界消失的EPoX。
CPU的部分採用LGA 1156腳位,支援Core i5/i3 Clarkdale處理器。
記憶體的部份採用DDR3規格,有兩個DIMM,可支援最高8GB(4GBx2)
主機板上還有一支PCI Express x16的插槽,如果內顯不夠還可透過顯示卡擴充。
提供4個SATA2的插槽。
背面IO的部份,6 x USB、1 x eSATA、DVI、HDMI、D-SUB、RJ45網路接口、同軸、光纖、8聲道(ALC892)。
測試平台
CPU: Intel Core i5 655K
CPU Cooler: Jetart
RAM: GSKILL DDR3 1600MHz 2GBx2
MB: ECS H55H-I
VGA: on CPU(Clarkdale)
HDD: Seagate SATA 1TB
PSU: SuperFlower Gold 90+ 400W
OS: Windows 7 64bit
基本測試
先來點基本預設值測試,以下的電壓2.22V絕對是誤判,真的話這就神奇了!BIOS內所抓到的預設電壓為1.296V。
Windows 7 效能評等:4.9 以最低的分數決定,也就是圖形的部份,內建的Clarkdale可想而知。
SuperPI 1M:13.136s
CPUmark99:495
SuperPI 32M:12m35.385s
Nuclearus Multi Core :11941
Memory Benchmark
Read:9063 MB/s
Write:9706 MB/s
Copy:10376 MB/s
CINEBENCH R10
1 CPU:4492
x CPU:9962
OpenGL:2139
CINEBENCH R11.5
OpenGL:1.81fps
CPU:2.65pts
3Dmark06:1747
SM2.0:532
HDR/SM3.0:693
CPU:3440
1080P影片播放
1920x1080的影片格式,CPU使用率大約是1~5%之間。
遊戲測試,因為內顯並非以遊戲為主,僅測一款快打旋風4。
解析度:1280x800 / 特效:最低或關 / 反鋸齒:關閉
平均:29.63 FPS
以快打旋風4這款遊戲來說平均50~60張以上會比較順暢一點,29.63算是不及格,但是要對付一般線上或低需求的遊戲應該是ok的。
功耗的部份,以OCCT的PSU測試為準,CPU+GPU燒機測試。
全機待機:48W
OCCT燒機:116W
基本上正常使用,要使CPU+GPU全速是不太可能,一般使用功耗最高應該不超過100W。
接下來是超頻測試的部份,ECS這張H55H-ITX主機板仍然保有BIOS內超頻的選項,大部分都可以調整,記憶體、倍頻、外頻、GPU時脈、電壓...等等。
因為所搭配的這顆處理器是不鎖倍頻的Core i5 655K,直接調整倍頻24-->30,30倍頻雖然不加壓可以直開進Windows桌面,但測試有些多工會不穩定,以下是CPU直接加0.1V。括弧後為預設值的成績。
SuperPI 1M:10.545s(13.136s)
CPUmark99:620(495)
SuperPI 32M:10m31.640s(12m35.385s)
Nuclearus Multi Core :15599(11941)
Memory Benchmark
Read:9182 MB/s(9063 MB/s)
Write:9816 MB/s(9706 MB/s)
Copy:10504 MB/s(10376 MB/s)
CINEBENCH R10
1 CPU:5585(4492)
x CPU:12625(9962)
OpenGL:2156(2139)
CINEBENCH R11.5
OpenGL:2.18fps(1.81fps)
CPU:3.31pts(2.65pts)
3Dmark06:1757(1747)
SM2.0:531(532)
HDR/SM3.0:695(693)
CPU:4264(3440)
最後當然要來個燒機以茲證明是穩定的,ORTHOS一小時沒有錯誤過測。還是得在提一下CPU的2.22V是誤判,實際上是1.296V+0.1V。
功耗的部份。
全機待機:51W(48W)
OCCT燒機:135W(116W)
超頻待機的部份僅多出了3W,不過在全負載時要多出將近20W。
除了3D效能及記憶體頻寬之外,大部分效能在超頻之後都有19~30%的增進。
ECS這次重回台灣市場,主機板感覺比起以前要進步很多,例如BIOS可以直接在Windows內線上更新,以及eJIFFY快速開機使用...等,這雖然是目前主板廠幾乎都有的功能,但也顯示這次ECS應該不是來沾個醬油就跑的決心。不過還是有些小地方需要改進,如CPU電壓顯示誤判、BIOS的設定不夠直覺化...等等,雖都不影響到效能及平常使用,但是若真的要打入DIY使用者的心,這些小細節都會是相當大的關鍵。
ECS最近也推出了Mini-ITX規格大小的H55主機板,型號為「H55H-I」,外盒看起來小巧還挺有質感的。右上角居然有Tom's Hardware的Best for Mini-ITX Gaming?是不是如此就往下看測試吧!

ECS H55H-I搭載了獨家一些相當便利的軟體:eJIFFY快速開機、eBLU線上更新BIOS、eDLU線上更新Driver。

開箱!盒子比較小的關係,跟以往主機板外盒開啟方式不一樣。主機板跟配件另外放。


H55H-I的配件簡單,有兩條SATA線、檔板、軟體光碟、說明書、快速手冊。

H55H-I採用Mini-ITX的大小規格,主機板上面的基本元件配置也與一般ATX或M-ATX規格不同。這樣的主機板配色讓我想起了已經在DIY界消失的EPoX。

CPU的部分採用LGA 1156腳位,支援Core i5/i3 Clarkdale處理器。

記憶體的部份採用DDR3規格,有兩個DIMM,可支援最高8GB(4GBx2)

主機板上還有一支PCI Express x16的插槽,如果內顯不夠還可透過顯示卡擴充。

提供4個SATA2的插槽。

背面IO的部份,6 x USB、1 x eSATA、DVI、HDMI、D-SUB、RJ45網路接口、同軸、光纖、8聲道(ALC892)。

測試平台
CPU: Intel Core i5 655K
CPU Cooler: Jetart
RAM: GSKILL DDR3 1600MHz 2GBx2
MB: ECS H55H-I
VGA: on CPU(Clarkdale)
HDD: Seagate SATA 1TB
PSU: SuperFlower Gold 90+ 400W
OS: Windows 7 64bit
基本測試
先來點基本預設值測試,以下的電壓2.22V絕對是誤判,真的話這就神奇了!BIOS內所抓到的預設電壓為1.296V。
Windows 7 效能評等:4.9 以最低的分數決定,也就是圖形的部份,內建的Clarkdale可想而知。

SuperPI 1M:13.136s
CPUmark99:495

SuperPI 32M:12m35.385s

Nuclearus Multi Core :11941

Memory Benchmark
Read:9063 MB/s
Write:9706 MB/s
Copy:10376 MB/s

CINEBENCH R10
1 CPU:4492
x CPU:9962
OpenGL:2139

CINEBENCH R11.5
OpenGL:1.81fps
CPU:2.65pts

3Dmark06:1747
SM2.0:532
HDR/SM3.0:693
CPU:3440

1080P影片播放
1920x1080的影片格式,CPU使用率大約是1~5%之間。

遊戲測試,因為內顯並非以遊戲為主,僅測一款快打旋風4。
解析度:1280x800 / 特效:最低或關 / 反鋸齒:關閉
平均:29.63 FPS

以快打旋風4這款遊戲來說平均50~60張以上會比較順暢一點,29.63算是不及格,但是要對付一般線上或低需求的遊戲應該是ok的。
功耗的部份,以OCCT的PSU測試為準,CPU+GPU燒機測試。
全機待機:48W

OCCT燒機:116W

基本上正常使用,要使CPU+GPU全速是不太可能,一般使用功耗最高應該不超過100W。
接下來是超頻測試的部份,ECS這張H55H-ITX主機板仍然保有BIOS內超頻的選項,大部分都可以調整,記憶體、倍頻、外頻、GPU時脈、電壓...等等。
因為所搭配的這顆處理器是不鎖倍頻的Core i5 655K,直接調整倍頻24-->30,30倍頻雖然不加壓可以直開進Windows桌面,但測試有些多工會不穩定,以下是CPU直接加0.1V。括弧後為預設值的成績。
SuperPI 1M:10.545s(13.136s)
CPUmark99:620(495)

SuperPI 32M:10m31.640s(12m35.385s)

Nuclearus Multi Core :15599(11941)

Memory Benchmark
Read:9182 MB/s(9063 MB/s)
Write:9816 MB/s(9706 MB/s)
Copy:10504 MB/s(10376 MB/s)

CINEBENCH R10
1 CPU:5585(4492)
x CPU:12625(9962)
OpenGL:2156(2139)

CINEBENCH R11.5
OpenGL:2.18fps(1.81fps)
CPU:3.31pts(2.65pts)

3Dmark06:1757(1747)
SM2.0:531(532)
HDR/SM3.0:695(693)
CPU:4264(3440)

最後當然要來個燒機以茲證明是穩定的,ORTHOS一小時沒有錯誤過測。還是得在提一下CPU的2.22V是誤判,實際上是1.296V+0.1V。

功耗的部份。
全機待機:51W(48W)

OCCT燒機:135W(116W)

超頻待機的部份僅多出了3W,不過在全負載時要多出將近20W。
除了3D效能及記憶體頻寬之外,大部分效能在超頻之後都有19~30%的增進。
ECS這次重回台灣市場,主機板感覺比起以前要進步很多,例如BIOS可以直接在Windows內線上更新,以及eJIFFY快速開機使用...等,這雖然是目前主板廠幾乎都有的功能,但也顯示這次ECS應該不是來沾個醬油就跑的決心。不過還是有些小地方需要改進,如CPU電壓顯示誤判、BIOS的設定不夠直覺化...等等,雖都不影響到效能及平常使用,但是若真的要打入DIY使用者的心,這些小細節都會是相當大的關鍵。
附件
最後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