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M 1000 極致靜音 水冷測試數據篇 + 蕃外追加篇

mmarlboroo

進階會員
已加入
10/9/08
訊息
404
互動分數
0
點數
16
是不是覺得這篇文章標題怪怪的捏~.~
偶亂打的

乘明天放假一天的機會,馬上來發測試數據給大家參考



話說到底靜音和溫度能不能同時兼顧配搭呢? 這個問題也困擾小弟很久, 現在來看看結果吧~


本次測試採用 Lian Li 測溫線面版Lian Li TR-5A , 該面版支援4組溫控線,4組風扇調節

以下是兩張測溫線圖





CPU

CPU_resize.jpg








RAM

RAM_resize.jpg







室溫 ;face12;;face12;這個是牆上的鐘附帶的溫度計,比較老舊了,希望還準吧

_resize-1.jpg








接著來看看這次的主角

35.jpg


36.jpg


start11_resize.jpg


start1_resize.jpg


start2_resize.jpg


_resize-2.jpg


YCJ_resize.jpg


__resize.jpg






開始測試, 先觀看主機 IDLE 溫度

30149920.jpg






硬碟區解說圖樣

_resize.jpg


2_resize-1.jpg







次乃DIY MODING 三寶,推薦給大家

左一是3M [工業] 用雙面膠布, 黏黏指數破表,幾乎什麼都黏,而且超強
右一是尼龍材料繃帶,雙面AB,A黏B,非膠水類繃帶,可以重複重複重複。。。。。。。一直拆裝使用,超實用
中間是電工膠布大家都知道
MODING_DIY_resize.jpg






先來跑一跑POWER,確定夠力

2009-05-02-19h50-VCore.jpg


2009-05-02-19h50-Volt12.jpg


2009-05-02-19h50-Volt3.jpg













PART ONE: 串燒 CPU


預設2.66Ghz, 超3.2Ghz 串燒

先來一下3DMARK 06熱身
CPU32GHZ_EVER_TEMP.jpg







接著用著名的ORTHOS串燒軟體, 燒20分鐘[開2只燒Stress CPU]

ORTHOR_32G_CPU_3_resize.jpg







燒20分鐘時水溫

ORTHOR_32G_CPU_20__resize.jpg







什麼? 不夠?

那來超3.6Ghz 繼續串燒一一一()一()一()一()一()一

CPU36GHZ_ORTHOS_20MIN.jpg


36G3_resize.jpg



差不多就這樣了,這顆U能超到3.92Ghz,但電壓要拉到1.55v,也不可能常用















你以為就這樣完了嗎???

還沒唷,接下來串燒GPU

正在燒3D MARK 06中的即時溫度顯示

3DMARK_LOADING_resize.jpg





突然看到好吃的奇異果,中場來吃一吃

1_resize.jpg







然後來馬上玩變態的FurMark

FURVGA_resize.jpg


FurMark燒了20分鐘後的溫度,可以在畫面看到,顯示卡上升并固定在48度c左右

FUR20VGA_resize.jpg





阿~吃好又看到好大一顆奶。。。哦不對。。。是橙。。。繼續吃
2_resize.jpg





結論︰ 水冷和空冷的根本分別是水冷在系統全力操作時能把溫度壓制很低,以我這咖為例,平均能壓制在50度c以下,然後不管我怎麼操都很難超過55度c(當然cpu超到4G時候,核心溫度應該會超過55度)



優點︰ 在雙層加大碼吸音棉的加持下,655MCP的6檔極速時發出的高音被完美壓制,最後只有2個120mm靜音扇和一個 80mm智慧扇在轉在轉,我晚點可能再換80mm靜音扇來看看效果,至於POWER裡面的120mm風扇直接被忽視,因為在POWER殼---->雙層吸音面----->機殼的3層阻隔下,完全消失了;face12;。 至於灰塵,我加裝了裡外兩層濾網,其他看的到的縫隙,都被我用吸音棉封了,相信至少可以一年OR MORE 不用清理:PPP::PPP: 。 另外,因為這咖的硬碟區封閉設計,我觀察不管機箱主機版區溫度多少,硬碟都維持在38~41度,整場測試下來,竟然完全沒改變。

此次測試,溫度其實有點令我意外,燒了2只ORTHOS溫度竟然就給我升2度,不過燒GPU時候,卻給我升到快50度,果然 當代的GPU已經發展到機箱內熱源最猛的地步了





缺點︰ 價格 。 至少對小弟我來說是比較奢侈的價格。幾萬台幣跑不掉。
























你以為這樣就完了嗎???????? 那你就錯了












[蕃外篇]))))))))))))))))))))))))))))))))))))))


111_resize.jpg





113_resize.jpg





114_resize.jpg





115_resize.jpg






117_resize.jpg
 
最後編輯:
關於機殼內部設計和裝備
請移駕機殼區我有發貼
謝謝
 
其實CPU和GPU的溫度還是用軟體來看比較準 , 水溫38度CPU燒機40度 , 小弟有點給他不太相信@@
以室溫22度來說 , 這種水溫是有些過高了 , 建議加裝冷排^^
 
其實CPU和GPU的溫度還是用軟體來看比較準 , 水溫38度CPU燒機40度 , 小弟有點給他不太相信@@
以室溫22度來說 , 這種水溫是有些過高了 , 建議加裝冷排^^

軟體我用everest看過,cpu溫度比我用測溫線測的還低3~4度c捏

不過GPU核心溫度倒是比測溫線高3~4度c左右,記憶體溫度異常的低

冷排的話,小弟已經安裝1 x 120.2Thermochill厚排 + 120.2 Blick Ice Pro薄排

IDLE(以下今天早上比較冷的室溫下,顯卡有超)

123-1.jpg
 
最後編輯:
你是不是依然覺得奇怪呢?

好吧,我們再去bios看看

首先水溫現在是30度c

DSCF6774_resize.jpg




然後bios幾度呢??
DSCF6772_resize.jpg







面版cpu顯示幾度呢? 跟bios一樣 33度c
DSCF6771_resize.jpg






[FONT="楷体"]1︰機殼下面有2.5cm的高度,吸冷風不是問題
2︰水道設計上我特意加長了水管總長度,目的加大水量總吸熱率。
打個比方,假設我水冷系統內有水冷1公升,再假設1公升水總吸熱量=10熱量單位
那麼,如果水溫上升的話,惟一的理由就是, 當1公升水吸收超過10單位熱量而散熱排又不能及時消散熱量時,溫度上升。 換句話來說就是水冷液是的傳導熱量和容納熱量中介物,散熱冷排是專門負責消散熱量的裝置,原理也是靠風扇。

因此,當冷風從底部吸入,經過硬碟區80mm風扇透過blick ice散熱排吹向主機版,然後底部第二120mm風扇直接往上方吹向Thermochill散熱排, 當然底部120mm風扇吸冷風是經過2層濾網,因此出風量絕對滿足不了上方風扇,所以會從機箱後面濾網處被動吸入冷風,這樣又順便帶走cpu處熱量。

雖然小弟沒設計機殼外置冷排令效能下降,而且機殼內是熱風吹冷排,但這些讓步是效能和視覺效果的平衡,最後證明這樣設計在熱量散發方面已經幾乎跟水冷液吸熱量達成平衡。 所以當熱量從cpu產生一直到被消滅過程中,溫度并沒上升很多。cpu核心溫度和水溫大概像差5~8度c左右,當然如果安裝更多冷排,對流設計更合理,這個溫度相差值還會縮小,但就像世界上沒絕對零度,和電源power轉換率不可能達成100%的道理一樣,核心和水溫還是會有溫度相差值,其最終原因有兩點,1︰溫度產生和傳遞,經過金屬和液體,那需要時間,不管時間多快,都需要時間。 2︰ 世界上不可能設計出完美的水冷頭,即時冷頭內水道設計再小,水阻再大,泵再猛,還是不可能達到完美狀態。


以上,鄙人對水冷系統極不專業的理解[/FONT]
 
最後編輯:
你是不是依然覺得奇怪呢?

其實小弟不是懷疑你的測試方式 , 而是您的某樣測溫硬體或軟體一定存在著極大的誤差, E6系列
3.6G ORTHOS燒機20分鐘跟待機一模一樣水溫都只相差2.3度 , 這應該不是正常的水冷頭可以辦
到的事情;x;

小弟用E8400 4G模擬 E6 3.6G的發熱量 , 一樣用ORTHOS燒機同時用4種測溫軟體監測 :

i349_E84004GORTHOR25M.JPG


CPU核心與水冷液溫差約15-20度 , 水冷液溫度不管用電子溫度計或是水銀溫度計量都是一樣的 ,
所以可以排除水溫的誤差 , 當然小弟的測試也未必100%準確 , 還是需要其他網兄提供類似的數據
參考 :)
 
最後編輯:
打中文太慢, 睡覺時間到了.

It’s possible to have a temperature delta of 2 degrees in this case. The problem lies with the Black Ice rad. Due to the density of the fins, Black Ice rads require high static pressure fans to suppress the temperature. Since the 8 cm fan does not generate decent amount of static pressure and is not directly attached to the rad, the Black Ice rad simply fails as a heat exchange device.

This is most likely the reason your water temperature is a lot warmer than the ambient room temperature. If you put a thermometer in your case and run the same test again, it should observe a similar temperature to your water temp.

On the other hand, the heat exchange efficiency of the PA120.2 is quite clear in this case.
 
打中文太慢, 睡覺時間到了.

It’s possible to have a temperature delta of 2 degrees in this case. The problem lies with the Black Ice rad. Due to the density of the fins, Black Ice rads require high static pressure fans to suppress the temperature. Since the 8 cm fan does not generate decent amount of static pressure and is not directly attached to the rad, the Black Ice rad simply fails as a heat exchange device.

This is most likely the reason your water temperature is a lot warmer than the ambient room temperature. If you put a thermometer in your case and run the same test again, it should observe a similar temperature to your water temp.

On the other hand, the heat exchange efficiency of the PA120.2 is quite clear in this case.

經過WestieRocks指出,好像的確是這樣唷

可能這是內置排的通病吧

可我又不想外置

還是說把black ice放主機版下面,然後風扇往下面吹,但那樣又會跟PA120.2搶風,真頭痛

換120mm風扇嗎?但硬碟區那邊只放的下100mm風扇,風扇加轉速又會有噪音

或許我去換100mm風扇來試試看

謝謝WestieRocks大,受益良多
 
圖掛了但不能編輯=.=

版主幫刪了吧

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