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TI首批DX11顯卡 Radeon HD5870 公版測試

soothepain

full loading
已加入
9/17/03
訊息
20,740
互動分數
1,916
點數
113
網站
www.coolaler.com
AMD 最近(23日)推出新一代的顯示卡「ATI Radeon HD5800系列」,採用最新的40nm製程,核心代號為Cypress,這是全球第一款支援DirectX 11的繪圖處理器。率先推出的為ATI Radeon HD 5870與ATI Radeon HD 5850兩款顯示卡,所搭載的記憶體均為1GB GDDR5,官方所訂的市場售價為400美金(HD5870)及300美金(HD5850)以下。

此次所拿到的樣品是比較高階的ATI Radeon HD 5870,從下圖規格比較可以看出前一代的HD4870與其差異。40nm製程核心、兩倍的串流處理器、更高的頻寬、時脈,甚至待機時的功耗更是大大的降低了不少。
41.jpg


ATI Radeon HD 5870樣品,也就是公版卡,剛上市的HD 5870大多會以這個型態(散熱器)出現,散熱器的外殼會貼上自家的貼紙。
01.jpg


HD 5870的公版散熱器採用萬年渦流扇,包覆了整張卡,看起來相當密不透風,不經令人起疑,這樣真的有辦法散熱?不過可以肯定的是高轉速的噪音絕對不減。
02.jpg


HD 5870卡本身相當的長,超出一般ATX主板的長度,大概市售一般的標準機殼安裝都會有困難,如果要在機殼內安裝這張巨無霸,務必注意到機殼內的安裝空間。
03.jpg


背部的背板原本以為是塑膠材質,用摸的實在覺得很像是塑膠,不過經過牙齒一咬,確定為金屬材質...應該有防止PCB板變形或是散熱(?)的功用。
04.jpg


HD 5870最高的耗電量為188W,需外接兩個6pin電源。後側的兩個開孔是用來吸進冷空氣,然後由檔板散熱孔排出。
05.jpg


支援CrossFireX多顯卡技術。
06.jpg


HD 5870的背板有個ATI RADEON的mark,倒反是有原因的,如果它是裝在機殼內,從透側就可以看到這個正向的mark。
07.jpg


HD 5870的輸出埠,雙DVI、HDMI、DisplayPort。HD 5800系列在輸出的部份有一個新的技術「ATI Eyefinity」,一般市售的HD5870及HD5850可以輸出1~3個螢幕,可以打造多螢幕以及無縫的遊戲或工作環境,另外值得一提的是HD5870還有另外一個多螢幕專用的版本「HD 5870 Eyefinity6」,可以支援到六個螢幕,混合垂直或是水平排列,任你搭配。
08.jpg


透過ATI Eyefinity技術,可以打造多畫面的遊戲環境,甚至將螢幕直立拼接使用。
42.jpg


使用HD 5870 Eyefinity6的版本可以支援到六顆螢幕。
43.jpg


包的密不透風當然是要拆下來看看,裡面倒底有什麼不同。
09.jpg


HD 5870的散熱器其實跟先前的版本都大同小異,背面的幾顆螺絲旋下就可以拆下,散熱器的構造也大多相同,銅底接觸面加上鰭片與熱導管。
10.jpg


裸卡的正面。
11.jpg


核心晶片,代號為Cypress。預設的時脈為850MHz。
12.jpg


記憶體採用Samsung GDDR5 1GB,預設時脈為1200MHz。
13.jpg


供電的部份。
14.jpg


高規格的顯示卡也需要配合高階的平台使用才能真正發揮實力,以下分別使用 AMD Phenom II及INTEL Core i7 ( 1366 )兩款平台做比較測試,因兩者平台在價格及基本效能都有差異,並沒有刻意打壓某家。

測試平台
pf.jpg


測試之前先來看看GPU-Z及顯卡資訊。目前最新版本的GPU-Z及CPU-Z都尚無完整資訊,不過可得正確得知時脈為850/1200MHz。
21.jpg


CPU-Z資訊,左為Pheom II X4 955超頻至3.6GHz,右為Core i7 Extreme 975超頻至4GHz。
p2_cpuz.jpg
i7_cpuz.jpg


3Dmark06
xls_3d06.jpg


3Dmark Vantage
xls_3dv.jpg


H.A.W.X 鷹戰X,解析度1680x1050,特效全開或最高,DX10.1的部分設為on。
xls_hawx.jpg


惡靈古堡5 benchmark,解析度1680x1050,特效全開或最高。
xls_bio5.jpg


Phenom II X4 955超頻至3.6GHz感覺還是無法滿足HD5870,3Dmark06在開啟反鋸齒的降幅相當少,換到Core i7 Extreme 975(oc 4GHz)的平台之後,分數明顯都有明顯提昇,尤其是關閉反鋸齒的測試總分差了五千多。遊戲的部份,AMD的平台在DX9的表現明顯輸Intel不少,不過在DX10的測試結果差異明顯縮小許多。


如需要完整測試圖請至討論連結....

 

附件

  • amd_ati_hd5870.jpg
    amd_ati_hd5870.jpg
    18.7 KB · 人氣: 131
最後編輯: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