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加入
- 3/1/07
- 訊息
- 589
- 互動分數
- 0
- 點數
- 16
- 年齡
- 41
小弟最後還是敗入技嘉AMD6950(17號中午在台中NOVA找不到GTX570)
先跟各位大大說聲抱歉 好長一段時間(被鎖3個月 放出來後)只取資源 完全無貢獻
軟體數據 顯卡拆裝網上很多 單就心得分享(手機照片傷眼勿見怪)
測試房間硬體
測試軟體存放主機
對6900系列價格,效能,功耗還算OK可接受,唯一不滿意就是溫度控制太差
第一天測試就發現,AMD6900系列待機溫度高過ATI5870-3~5度 測試中更高達6~8度
經過3天9小時(17-18-19)測試,觀察,比對,手觸,調整做出結論(手機照片傷眼勿見怪)
6900系列後方出風口設計只開一半,內部尾段只開一小孔,外加上背蓋導致高溫全集中在背面電路板GPU固定架後方均熱板內,高解析特效下風扇轉70%還是無法順利將高溫排出...
小弟只好做出調整,顯示卡板背蓋拆下,機殼PCI擋板上6公分1500轉風扇,對著GPU後段正上方往電路板
再經2小時"電暖爐"伺候測試(ATI5870第2天朋友取回),比對自己手抄紙上的ATI5870vs6950數據後非常滿意^^2天7小時全程只比5870高1~2度
拆裝背板蓋注意事項 必需物品
全程戴上靜電環 雙手上手扒雞透明超薄手套
購買一般"扁的"主機板墊片X10 黑軟"橡膠"墊片X10 一般扁的墊片在上,黑軟橡膠在下貼電路板
有兩孔旁邊焊點要注意 請自行用指甲刀修剪黑軟橡膠墊片
背蓋板10顆螺絲中有"兩顆比較矮"裝回10顆螺絲時,墊片跟螺絲中間還有空間又鎖不下去,一定要停手"請找對的孔位"崩牙不負責...
機殼後PCI擋板這顆風扇,因機殼主機零主件不同,請網友自行配對適合周邊
必須物品 車用雙面3M膠帶 小束帶
3M雙面膠緩衝PCI金屬中間風扇震動,PCI擋板上鎖處固定用
小束帶 連接PCI擋板用
CPU散熱器後鰭片 有一半貼3M透氣膠帶 把風導向GPU架上方前方12轉8架增加冷風量(降風切聲) 幫硬碟降溫 GPU鼓風扇也有足夠進氣 順便吹炮兒上中型導熱鋁鰭片(開機20鐘摸鰭片是溫的 有用過這牌就知道原因)再由機殼後方PCI黏的風扇抽出(7公分風扇x2 PCI這面整個挖空跟後7公分黏一起降共振風切聲)
保固不保固 鼓風扇吵不吵 當不當機 運行高階程式軟體順不順
想拆不拆不一定有事 放著考慮 不保證顯卡旁主板 炮兒等電容晶體夏天不一定沒事
網友可看看就好 小弟單純分享本人測試數據,拆裝經驗 3Q~
先跟各位大大說聲抱歉 好長一段時間(被鎖3個月 放出來後)只取資源 完全無貢獻
軟體數據 顯卡拆裝網上很多 單就心得分享(手機照片傷眼勿見怪)
測試房間硬體
測試軟體存放主機
對6900系列價格,效能,功耗還算OK可接受,唯一不滿意就是溫度控制太差
第一天測試就發現,AMD6900系列待機溫度高過ATI5870-3~5度 測試中更高達6~8度
經過3天9小時(17-18-19)測試,觀察,比對,手觸,調整做出結論(手機照片傷眼勿見怪)
6900系列後方出風口設計只開一半,內部尾段只開一小孔,外加上背蓋導致高溫全集中在背面電路板GPU固定架後方均熱板內,高解析特效下風扇轉70%還是無法順利將高溫排出...
小弟只好做出調整,顯示卡板背蓋拆下,機殼PCI擋板上6公分1500轉風扇,對著GPU後段正上方往電路板
再經2小時"電暖爐"伺候測試(ATI5870第2天朋友取回),比對自己手抄紙上的ATI5870vs6950數據後非常滿意^^2天7小時全程只比5870高1~2度
拆裝背板蓋注意事項 必需物品
全程戴上靜電環 雙手上手扒雞透明超薄手套
購買一般"扁的"主機板墊片X10 黑軟"橡膠"墊片X10 一般扁的墊片在上,黑軟橡膠在下貼電路板
有兩孔旁邊焊點要注意 請自行用指甲刀修剪黑軟橡膠墊片
背蓋板10顆螺絲中有"兩顆比較矮"裝回10顆螺絲時,墊片跟螺絲中間還有空間又鎖不下去,一定要停手"請找對的孔位"崩牙不負責...
機殼後PCI擋板這顆風扇,因機殼主機零主件不同,請網友自行配對適合周邊
必須物品 車用雙面3M膠帶 小束帶
3M雙面膠緩衝PCI金屬中間風扇震動,PCI擋板上鎖處固定用
小束帶 連接PCI擋板用

CPU散熱器後鰭片 有一半貼3M透氣膠帶 把風導向GPU架上方前方12轉8架增加冷風量(降風切聲) 幫硬碟降溫 GPU鼓風扇也有足夠進氣 順便吹炮兒上中型導熱鋁鰭片(開機20鐘摸鰭片是溫的 有用過這牌就知道原因)再由機殼後方PCI黏的風扇抽出(7公分風扇x2 PCI這面整個挖空跟後7公分黏一起降共振風切聲)
保固不保固 鼓風扇吵不吵 當不當機 運行高階程式軟體順不順
想拆不拆不一定有事 放著考慮 不保證顯卡旁主板 炮兒等電容晶體夏天不一定沒事
網友可看看就好 小弟單純分享本人測試數據,拆裝經驗 3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