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只加壓NB Voltage
應該是沒用吧!
早期的主機板超頻選項是一步一步開放的
AM2+ 沒有CPU-NB Voltage 應該是正常的
這個2000~2600 就是好的晶片組與壞的晶片組之間的差距(官方宣稱能達到5200 其實從CPUZ看來就是2000MHZ)
其實慢慢看的懂 CPU生廠的步調了
以晶片生產方式
HT-LINK 1000MHZ(AM2) 1600MHZ(AM2+) 2000(AM3) 2600(AM3+)
維基百科說
HT-LINK 分別1.0 2.0 3.0 3.1
最大可以達成3200MHZ
所以選9XX系列晶片組 可以超頻HT-LINK 至3000MHZ 我都不會很驚訝!
因為我本身就是利用AM2+晶片組能力 下去超頻AM2 HT-LINK的
超頻本身是建立在晶片組能力身上的
HT-LINK 對測試軟體可能不明顯
但根據使用者反應 有很大的影響效果!(不然市面上精簡的舊晶片 還是能夠上AM3+ 只是HT-LINK限制在1000MHZ以內 本身晶片能力的問題)
根據本人親測
HT-LINK可以有效降低CPU使用率(因為我有AM2和AM2+的版子昧)
不過
如果仔細的想 這一系列早在很多年前就規劃好 預備著(原型機) 之後量產需克服良率問題 皆不納入考量
跟INTEL比起來 研發團隊和實行能力就是不一樣
你想一個架構 很容易就發行和短短就結束其壽命(1156 和P4 423一樣讓人無言)
整個AM2 AM2+ AM3 AM3+
我想就再AM3+之後 畫下一個句點了吧!
接下來
應該是會放在FMX(繼續相容嗎? 要繼續相容的話就是提升外頻的時候 請看775的演變歷史 )
不繼續相容的話
那就是依然做100外頻 但要推到桌機10~12核心(我想AM3都推到8核心了 FMX不推8以上 說不過 依舊是弱弱的核心 不過明年重點是PCI-E 3.0)
775就是做一堆U
然後測U的外頻反應(根據外頻越高下 其頻率會越下降且記憶體控制器變濫)
找出頻率可上的最高點
訂定晶片組能上的頻率最高點 優化
特挑過 體質特好 都賣很貴!(這時你會想選普通體質還是特挑體質 唉!難走的一條路)
也就是它是叫你買 AM3+啦!因為AM2+ 記憶體控制器的緣故
(從根本想起這不就是同系列的產品 只是體質不同 越晚出來體質越好 不管是CPU還是晶片組)
CPU研發和銷售策略
通常是不同的團隊(消費者只要撿好康 與逢低買進 看個人判斷)
不管A迷還是I迷 叫囂 咒罵 性能碰壁或是效能侷限!?
他們還是繼續出與繼續定市場價位(當然還有代理商 關於記憶體保固問題 竟然可以扯出代理商跟2手商之間的利益糾葛 嘿嘿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