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瘋狂測試] 4870 上 T-RAD2 and S1 敗家深入剖析指南 !

william傳奇

~Biker~
已加入
1/8/08
訊息
772
互動分數
0
點數
0
年齡
34
最近陸陸續續敗了許多東西,為了打造出一台兼具效能及省電的Folding@Home 24小時運算電腦

當然之前已敗入8800GT,PPD跑起來有5760!!!高興,但是這張顯示卡玩起遊戲來就感到相當無力

於是託朋友的福,他電腦要升級前先幫他買好顯示卡!!!沒錯4870 1G GDDR5 ,看到技嘉女王才敗的哈!
003.jpg


該有的配件說明書都在,此4870 1G 為公版卡設計
004.jpg


帥氣的貼紙,公版卡設計,顧名思義!!散熱設計的不好,即使有良好的散熱效能卻會帶來極大的噪音
005.jpg


為了解決高階卡4870發熱量的問題,跑去改@軍團敗入利民,主打的散熱聖品!
010.jpg


T-Rad2,太超過了喔"T"!!外觀盒子相當的短小!!俗話說得好:短小精幹
011.jpg


打開盒子配備接齊全,先來看看說明書的介紹吧
018.jpg


看完就會安裝嚕~~很詳細的圖解...英文要學好呀!!!
020.jpg


六根6mm導熱管,光是看這彎管的技術!!!真是工藝美學呀
034.jpg


導熱管電鍍上一層鎳,確保長期使用下不受外在因素,而影響導熱能力
042.jpg


導管收尾部分也相當完美
051.jpg


散熱鰭片非常緊密,間隔大約3.5mm
046.jpg


翻過來看,有一區塊的鰭片特別低,這邊設計是為了不會卡到電容/電感等元件
061.jpg


現在先把目光轉移到4870-1G吧
007.jpg


使用本卡之前請先準備好!!雙6PIN PCI-E電源接頭,建議至少500W以上POWER來使用
009.jpg


好險我有魔族525W,內附有6+2PIN PCI-E電源接頭*2,夠4780用嚕!!
064.jpg


好啦二話不說,先把你這原廠散熱器拆下來好好清理一番
165.jpg


熟悉的電源供應模組區,似乎跟4870 512版本設計一樣,三相供電給核心,另兩相供電給記憶體
072.jpg


RV770核心,台積電55nm製成,小小一顆DIE,發熱量卻相當驚人
068.jpg


使用急凍王CK4960指夾油散熱膏
066.jpg


指甲油塗起來相當好使用
076.jpg


接下來把附的散熱片顆粒,通通貼上去吧
169.jpg


供電模組區域,能貼的都貼上去,增加散熱面積
095.jpg


記憶體的部分也貼牢固
093.jpg


整體看起來相當不錯
096.jpg


接下來把螺絲鎖上T-RAD2上,依照說明書把黑色軟墊放在上面
104.jpg


接下來把大顆手轉螺絲,鎖上去記得先放白色墊片
106.jpg


這邊請特別注意,利民的特殊設計,可讓使用著調整螺絲鬆緊,來增加磅數
107.jpg


但是絕對不能鎖過頭,太超過的話會造成PCB凹版,甚至壓壞DIE
108.jpg



螺絲轉得太緊,會讓DIE緊密的貼住散熱器接觸表面,但是卻會造成永久的傷害...不過還好利民的散熱器還夠堅硬

只留下吻跡...ATI字樣在上面.....,如果在HDT導管上的話,會凹一塊下去的
059.jpg


確定都鎖好後就大功告成啦,準備上風扇吧
112.jpg


獨特的鰭片設計,讓氣流通過鰭片後,馬上通過散熱顆粒,達到雙重散熱效果
187.jpg


T-RAD2跟4870差不多長
179.jpg


導熱管這邊有點KISS到I/O嚕
180.jpg


可惜4870的電容太短小,其實一般電容是卡不到的
185.jpg


測試一:使用ADDA 9公分風扇兩顆 1600rpm
114.jpg


測試二:使用ADDA 12公分風扇 2500rpm(實際測得為2300rpm)
115.jpg


拿出配件包裡面的9顆小螺絲其中一顆當備用
117.jpg


務必使用小螺絲起子,穿過風扇螺絲孔再把小螺絲放上去鎖緊
116.jpg


雙9公分風扇鎖上去的樣子
121.jpg


接下來上12公分風扇吧
170.jpg


拿出內附的兩個超長螺絲
171.jpg


還有鐵絲勾,先穿進那個小洞後
172.jpg


再把另一邊勾住就完成了
174.jpg


上12公分的樣子
176.jpg


實驗對照組:AC S1,拿出保存已久的超值S1散熱器
125.jpg


即使導熱館看起來變色了,大致上影響不大
127.jpg


S1的散熱鰭片,很稀疏,但相對的可以讓更多氣流通過
131.jpg


測試3: S1上 9公分風扇兩顆
141.jpg


測試4: S1 上9+12公分風扇
138.jpg


先來個原廠散熱測試吧,測試條件:

室溫:26度 機箱內蓋側板,後12公分往後吹,上14公分往上吹,PCI檔板入冷風

GPU核心時脈:820MHz(預設750MHz) 記憶體時脈:1000MHz(預設900MHz)
081.jpg



全程測試皆已Crysis末日之戰:獵殺悍將 測試軟體,特效全開 DX10 8XAA,使用地圖為:ambush(遊戲剛開始畫面) LOOP為:3

因為此測試軟體可讓顯示卡持續處於高附載狀態下,雖然Vantage也可,但因轉換時等待過久,會讓顯示卡休息一下
217.jpg


先來個待機吧,我把原廠的風扇調到39%,此時風扇轉速來到2600PRM,非常的吵!!

待機~~~GPU:50度 Shader:56度 記憶體:63度 VRM溫度:54度


燒機~~GPU:68度 Shader:77度 記憶體:80度 VRM溫度:81度,不知有沒有發現記憶體跟VRM溫度差不多!!!!


原廠的VRM與記憶體散熱設計,是全都連在一起所以要熱就大家一起熱!!!
166.jpg


接下來上S1 9+9公分風扇吧
163.jpg



可以發現S1裝上風扇後,占掉兩個SOLT,看似可以裝得下另一張PCI卡,但是裝上去後風扇就完全吸不到風嚕!!!
164.jpg



AC S1上雙9公分風扇(1600rpm) 待機~~GPU:43度 Shader:49度 記憶體:64度 VRM:59度 (點圖可看大圖)



燒機~~GPU:60度 記憶體:89度 Shader:70度 VRM:103度


發現9+9不夠力!!!改用上9(1600rpm)+12(1500rpm)公分風扇

待機~~GPU:40度 Shader:47度 記憶體:61度 VRM:56度


燒機~~GPU:58度 Shader:67度 記憶體:82度 VRM:98度


9公分(1600rpm)+12公分(1500rpm)還是不夠力嗎?? 12公分改用(2300rpm)暴力扇來也

待機~~GPU:40度 Shader:46度 記憶體:61度 VRM:54度


燒機~~GPU:56度 Shader:64度 記憶體:80度 VRM:92度 ~~終於VRM供電模組降到100度以下了!!不過2300rpm很吵的!!


上面歷經一整晚的轟炸測試!!每次跑Crysis測試時真的轟炸連連!!!

其實在上面測試其中有遇到兩次破圖的情形!!應該是VRM溫度實在太高所導致大約超過105度就破圖

為了解決VRM溫度無法排除的問題,找出之前超大條散熱片!!!
203.jpg



連一整排SMD電容也不放過
209.jpg



後面也是
194.jpg



電源輸入端
193.jpg



這邊也不放過
208.jpg



這下貼得滿滿的應該不會給我破圖了吧~~上吧T-RAD2征服4870這張怪物!!!
192.jpg



T-RAD2上機發現後,只占到兩個SOLT,下面那個還可以安裝介面卡,而風扇是可以吸到風的

不免發現T-RAD2本體只占半個SOLT,占最大的還是風扇本身!!
213.jpg



T-RAD2 上雙9 公分(1600rpm)

待機~~GPU:43度 Shader:47度 記憶體:53度 VRM:61度 記憶體溫度有明顯下降了


燒機~~GPU:54度 Shader:60度 記憶體:67度 VRM:102度 跟AC S1比起來已有明顯差距


T-RAD2 改上12公分(2300rpm) 風扇很吵!!!

待機~~GPU:42度 Shader:45.5度 記憶體:52度 VRM:58度


燒機~~GPU:52度 Shader:60.5度 記憶體:66.5度 VRM:100度


T-RAD2 改上12公分(1500rpm) 安靜多嚕

待機~~GPU:44.5度 Shader:48.5度 記憶體:55度 VRM:61度


燒機~~GPU:60度 Shader:65.5度 記憶體:71.5度 VRM:114度 !!沒錯你沒看錯VRM真的飆到114度,而且完全沒有破圖情形


整理一下待機跟燒機的圖表,從圖表中可以發現,S1跟T-RAD2 待機狀態下GPU/Shader/VRM溫度差異不大

差異最大的就是記憶體得部分,同樣是9+9(1600rpm)T-RAD2比S1記憶體低了9度


在燒機測試中,分別以雙9公分風扇對比,T-RAD2的溫度表現上都比S1要來的好

GPU少了6度 記憶體更是少了22度 Sharder少了10度 VRM則少了1度


接下來看12公分風扇的數據,待機時S1 9+12不管低轉速,還是高轉速,溫度皆差不多

同樣的情形再T-RAD2也是一樣,待機分不出差別


來到燒機狀態!!!當T-RAD2搭配低轉速時,效能明顯不彰,只有記憶體小贏一點

當T-RAD2搭配高轉速時,不僅效果好且比S1 9+12(2300rpm)還要低上許多,除了VRM以外


心得:

從上面四張圖表找出兼具靜音與散熱效能的他配方式,由T-RAD2 搭配雙9公分獲勝

即使是S1 9+9(1600rpm) 或是9+12(1500rpm)皆無法打贏T-RAD2!!

如果不怕吵的人,可以使用T-RAD2搭配12公分高轉速風扇,因為連S1 9+12(2300rpm)也只好認輸>_<

至於為何T-RAD2在VRM表現不如S1好,甚至出現114度的可怕溫度,這是因為在測試T-RAD2時

把供電區的元件,原本獨立一小塊的散熱顆粒改用加長版散熱顆粒,就是要熱就一起熱!!!

從軟體測溫看起來溫度很可怕,但是使用起來卻相當穩定,為何改變此實驗的變因??!!!!!

因為原本使用S1去吹那些小塊散熱顆粒時,VRM超過105~107度就馬上破圖....

原本要重新測試VRM區域溫度,但是.....4870已宣告陣亡......

結論:

雖然原廠散熱器也可加減使用,但是相對的卻要忍受極大的噪音!!

而T-RAD2 帶給玩家安靜又具超頻性能,雖然供電模組溫度沒辦法壓下去

但也不影響整體超頻性能!在T-RAD2測試時改用大塊面積之散熱片,導致整個VRM區域一起熱起來

但是相當意外的即使在114度下也可穩定運作,如要降低此區塊溫度,可把記憶體時脈調回(預設:900MHz)

大家一定很想知道使用T-RAD2的極限在哪??其實GPU可以上:850MHz,不過原廠散熱上850MHz燒機時會不穩..所以後面的測試都改成820MHz來跑.

T-rad2 的售價也較 S1 貴出許多,S1 也是有著非常高的CP值,兩者怎麼選就看大家了..

對我而言~~現在最重要的是.......................................送修顯卡 -_-|| ..



優點:

1.6跟6mm導熱管

2.緊密的散熱鰭片

3.輕薄短小,占半個SOLT

4.可同時安裝雙9公分風扇

5.特殊氣流設計,讓氣流迅速通過,記憶體散熱顆粒表面

6.搭配雙9公分風扇,兼具效能與靜音

缺點:

1.搭配單12公分風扇,散熱效果不盡理想

2.獨立式散熱,針對供電模組部分,無法有效的壓制溫度

3.雖然螺絲設計可讓使用著自行增加磅數,但過多會造成凹板
 

f123k

一般般會員
已加入
5/23/08
訊息
59
互動分數
0
點數
6
真的是很詳細的測試...
居然搞到顯卡掛掉....果然是高手高手高高手
小弟也是用了T-RAD2+9800GTX不過卻發現燒機的溫度似乎壓不下來
不知道是不是因為鰭片太密了...風量過去的太少的因故
 

william傳奇

~Biker~
已加入
1/8/08
訊息
772
互動分數
0
點數
0
年齡
34
真的是很詳細的測試...
居然搞到顯卡掛掉....果然是高手高手高高手
小弟也是用了T-RAD2+9800GTX不過卻發現燒機的溫度似乎壓不下來
不知道是不是因為鰭片太密了...風量過去的太少的因故

你是用雙9公分風扇嗎 轉速最好在1500rpm~2000rpm 其實這樣的風量絕對可以過得去
你要不要試著重裝一下 螺絲施壓要適度 只要完整跟DIE接觸到 6跟導熱管會把熱能迅速傳導過去
 

=TOP=

榮譽會員
已加入
6/20/06
訊息
2,304
互動分數
1
點數
36
年齡
44
介紹的非常詳細...:MMM:

謝謝分享測試!
 

小男孩

榮譽會員
已加入
7/5/08
訊息
2,443
互動分數
1
點數
38
年齡
40
;rr; ︰「很不錯的測試,威廉大辛苦了!然後顯卡也辛苦了...」
 

berry0105

一般般會員
已加入
7/16/05
訊息
181
互動分數
0
點數
0
很詳細的測試,大大辛苦了,4870的VRM溫度還真是高,改了散熱器燒機還是會破百,
難怪有人改了散熱器就無法正常使用,沒把握改好的還是只能忍受原廠風扇的噪音了;em44;
 

clusslin

一般般會員
已加入
12/6/03
訊息
763
互動分數
4
點數
18
這散熱器沒背板可惜了
 

cloud3975

初級會員
已加入
1/8/07
訊息
31
互動分數
0
點數
0
好讚的測試阿~
剛好在這兩款散熱做決擇= =
很有參考價值~
謝謝
 

虛空

榮譽會員
已加入
9/20/05
訊息
3,028
互動分數
0
點數
0
精彩的測試~看來還是原廠乖乖使用就好

RV770都很耐高熱

似乎VRM散熱才是HD4800要注意的地方
 

clusslin

一般般會員
已加入
12/6/03
訊息
763
互動分數
4
點數
18
VRM散熱改了之後反而變差,應該是貼片散熱片差的關係吧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