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 eljohnchiu 一般般會員 已加入 7/19/04 訊息 87 互動分數 0 點數 6 8/31/15 #1 最近計畫升級 2011E5 V3的平台主要是音樂平台功能 cpu的選擇想配合記憶體的高時脈低延遲 當使用同ㄧ組記憶體組在調高時脈與降低延遲下 那款cpu會有比較好的超頻特性 在這裡請教諸位超頻好手 謝謝指點
最近計畫升級 2011E5 V3的平台主要是音樂平台功能 cpu的選擇想配合記憶體的高時脈低延遲 當使用同ㄧ組記憶體組在調高時脈與降低延遲下 那款cpu會有比較好的超頻特性 在這裡請教諸位超頻好手 謝謝指點
K kanakaoaoi 進階會員 已加入 7/21/05 訊息 288 互動分數 5 點數 18 網站 valid.x86.fr 8/31/15 #2 XEON E5 V3 沒在超頻的 請選 5960X
kkkokkk0 榮譽會員 已加入 7/14/04 訊息 3,363 互動分數 6 點數 38 年齡 43 8/31/15 #4 沒人超XEON E5 V3的RAM,RAM穩定比較重要,一個線程的效能就比超RAM來的多
K kanakaoaoi 進階會員 已加入 7/21/05 訊息 288 互動分數 5 點數 18 網站 valid.x86.fr 8/31/15 #5 eljohnchiu 說: 最近計畫升級 2011E5 V3的平台主要是音樂平台功能 cpu的選擇想配合記憶體的高時脈低延遲 當使用同ㄧ組記憶體組在調高時脈與降低延遲下 那款cpu會有比較好的超頻特性 在這裡請教諸位超頻好手 謝謝指點 按一下展開…… 這還用超嗎 0.0
eljohnchiu 說: 最近計畫升級 2011E5 V3的平台主要是音樂平台功能 cpu的選擇想配合記憶體的高時脈低延遲 當使用同ㄧ組記憶體組在調高時脈與降低延遲下 那款cpu會有比較好的超頻特性 在這裡請教諸位超頻好手 謝謝指點 按一下展開…… 這還用超嗎 0.0
E eljohnchiu 一般般會員 已加入 7/19/04 訊息 87 互動分數 0 點數 6 9/1/15 #6 因為這種音樂平台會將音樂檔放在Ramdisk 內所以低電壓低延遲是追求好聲音的必要手段,我不會超cpu 因為超頻的cpu不會有好聲音但如果記憶體的體質好例如原來ddr-2133 cl 15-15-36 搭配好一點的處理器便可以跑 2400 cl 14-14-32就絕對可以有更好的聲音 因為自己從北木核心2.4G over clock 到3.6G 後就不玩超頻時過境遷不知道現在的平台如果要上述的特性 在選定記憶體後是否會因CPU的不同特性會有更佳的餘裕度~~~如果不是有相關連的特性當然就再從其他地方想辦法
因為這種音樂平台會將音樂檔放在Ramdisk 內所以低電壓低延遲是追求好聲音的必要手段,我不會超cpu 因為超頻的cpu不會有好聲音但如果記憶體的體質好例如原來ddr-2133 cl 15-15-36 搭配好一點的處理器便可以跑 2400 cl 14-14-32就絕對可以有更好的聲音 因為自己從北木核心2.4G over clock 到3.6G 後就不玩超頻時過境遷不知道現在的平台如果要上述的特性 在選定記憶體後是否會因CPU的不同特性會有更佳的餘裕度~~~如果不是有相關連的特性當然就再從其他地方想辦法
K ken21 永不上線 已加入 11/18/07 訊息 1,424 互動分數 0 點數 36 9/3/15 #7 RAMDisk要看播放器屬哪種讀取方式,有邊讀邊放及預先載入記憶體,其中預先載入記憶體又有隨機排列及循序排列(如JPLAY),預先載入則RAMDisk可能多此一舉,不過這理論的東西還是耳聽為憑 記憶體低延遲我試過聲音比較細膩,但感覺少了什麼,暫時想不出形容詞,我是設定高延遲 頻率和電壓方面有大神測試,有最佳設定,太高或太低都不好 http://blog.sina.com.cn/s/blog_72b3301c0101kazx.html E系列CPU定位在伺服器方面,原則上以穩定為主,很少開放超頻,要有好效能得付出更多金錢,前提是播放器支援多核心
RAMDisk要看播放器屬哪種讀取方式,有邊讀邊放及預先載入記憶體,其中預先載入記憶體又有隨機排列及循序排列(如JPLAY),預先載入則RAMDisk可能多此一舉,不過這理論的東西還是耳聽為憑 記憶體低延遲我試過聲音比較細膩,但感覺少了什麼,暫時想不出形容詞,我是設定高延遲 頻率和電壓方面有大神測試,有最佳設定,太高或太低都不好 http://blog.sina.com.cn/s/blog_72b3301c0101kazx.html E系列CPU定位在伺服器方面,原則上以穩定為主,很少開放超頻,要有好效能得付出更多金錢,前提是播放器支援多核心
E eljohnchiu 一般般會員 已加入 7/19/04 訊息 87 互動分數 0 點數 6 9/4/15 #8 玩電腦音樂平台的系統要區分數位端與類比端 低延遲算是數位端穩定為前提儘可能的低是提高精準度的方向絕對沒錯 但也須類比端的調整以彌補中低頻切割低頻後聽感會偏高阻尼的走向 通常數位端改變後至少要調整3-4個參數來匹配 才會有真正提高泛音的密度 外加個超低音系統如Velody DD+ 就是個很好用的optimal的工具
玩電腦音樂平台的系統要區分數位端與類比端 低延遲算是數位端穩定為前提儘可能的低是提高精準度的方向絕對沒錯 但也須類比端的調整以彌補中低頻切割低頻後聽感會偏高阻尼的走向 通常數位端改變後至少要調整3-4個參數來匹配 才會有真正提高泛音的密度 外加個超低音系統如Velody DD+ 就是個很好用的optimal的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