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比較想知道 單核心效能.
其實這還真的是困難點
伺服器 走多核心運算 行之有年了.
之前
傳出 FM(X) 要推出10核新的桌機10C10T
結果傳聞腰斬了(我比較喜歡小道消息)
不難 了解
DIY很多人組 INTEL的原因
因為在桌機軟體 普遍跑得是單核心效能高的軟體
AMD不被看中 也是想當然爾爾
所以買AMD 一定會靠超頻 拉高時脈 彌補單核心效能不足的問題
其實還不如這樣說
INTEL的定價
使AMD有能力 在之中"見縫插針"
只要想辦法克服 作業系統的困境 『見註解1』
所以即使是使用不完整核心
對多工軟體 根本沒什麼差別
但有一好(多工優勢)
就有一壞(單核心效能更低落)
不完整核心 意味著
在同時脈下 為原本單核心效能的百比之多少?
只能靠拉高時脈 彌補單核心效能
但
拉高時脈 又要兼顧功耗
形成
使用完整核心 在同樣的製程下 無法做出多核心(以前的AMD 和現在的INTEL)
使用不完整核心 提昇多核心的同時 又同時面對單核心效能低落
但不用
比製程技術 又輸對方一程 且架構單核心效能 頂多是打成持平(如今的AMD)
所以
INTEL不斷的製程精進
AMD 製程輸得同時 又要贏得漂亮
就是做與對手不一樣的產品
如:APU
多核心..
我想不完整核心技術 是製程無法前進的好幫手
兩家在我看來是差不多的
同樣受限於功耗125W 95W
註解1:
作業系統的困境
由於作業系統對於一棵處理器分配有?條執行緒
而執行緒的運作 就是執行 等待 傳回
多工作業 就是用軟體拆解 執行 等待 傳回
導致一棵核心無法完全運用
最後發展出多核心處理器 來彌補作業系統的缺失
其中 也不管幾核心的單核心效能 是否高低
而是要有越多核心為最先要訣
這樣說其實也蠻矛盾的
桌機逐步往多核心發展.....
伺服器更加的伺服器......
應該早就有人研究出到底 單核心強 還是多核心運用為主流
只是軟體....就是多工作業系統的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