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結果

  1. 該不會

    簡單樸實 Sharkoon BW9000 擎天者 不專業開箱

    外箱正面一覽,Sharkoon 一貫的黑白紙箱 可安裝 360mm 冷排,相容於長 43 公分以內的顯卡 機殼正面一覽 底下有個簡單的 sharkoon 字樣 正面採用消光塑膠再透過兩側金屬網孔進氣 提供 2 組 5.25" 擴充槽 前置面板設計在頂部,提供 USB 2.0 x 2、USB 3.0 x 2 Power 鍵為短行程的類型,Reset 鍵需要用其他東西戳 面板 PCB 固定在面板上,拆卸時要注意線材 前方預先安裝兩顆 14 公分扇並加上防塵濾網...
  2. 該不會

    有感視覺系 技嘉 GTX 970 Xtreme Gaming 4G

    技嘉的 Xtreme Gaming 算是一個新的高階型號,跟其他品牌一樣都是打著電競這樣的如意算盤 雖然比較詭異的是一開始居然是先出現在 950 這樣的中階卡,不過該來的還是會來 前陣子終於也推出像是 GTX 970、980 這樣的高階型號 卡片本身基於原有 windforce 三風扇散熱方案下去進行性能以及視覺上的強化 而顯示核心跟以往 SOC 系列相同,透過 Gauntlet Sorting 特挑來保證超頻後的穩定性 同時新的 Xtreme Gaming 也針對以往常被抱怨的氧化問題增加了航太等級的鍍膜處理來增加抵抗力...
  3. 該不會

    入門單路金牌 全漢金鈦極 V 550w 簡單開箱

    金鈦極 V (AURUM V) 是全漢今年推出的一款入門金牌電源供應器 其名稱中的 V 大概是 Value 也就是超值版的意思 作為另外一款金鈦極 S 的入門款,除了風扇部分由原先的三洋電機調整為 ADDA 之外 架構以及輸出配置上均相同,價格則稍微下修到跟目前金鈦極 II 差不多的範圍 外盒正面一覽,同樣是黑金配色紙盒 通過 80 Plus 金牌認證,提供五年保固 (兩年換新) 標榜採用全日系電解電容,跟金鈦極 S 一樣是單路 12V 配置,提供兩組 PCIe 6+2 pin 對於遊戲主機裝機來說也比較方便一些...
  4. 該不會

    Skylake 新風貌 ASRock Fatal1ty Z170 Gaming K6 簡單小測

    我直接 offset 300mv,燒機時電壓大約落在 1.2v,不過沒試過最低多少可以穩跑就是
  5. 該不會

    Skylake 新風貌 ASRock Fatal1ty Z170 Gaming K6 簡單小測

    cpumark 99 預設,score : 693 cpumark 99 oc 4.5,score:809
  6. 該不會

    Skylake 新風貌 ASRock Fatal1ty Z170 Gaming K6 簡單小測

    隨著前一陣子的 NDA 解禁,新的 Skylake 平台也就正式登場,在主機板部分也跟往年一樣,首波僅有最高階的 Z170 主機板,而相較於沒有在台灣發布的 Broadwell 以及上一代的 Haswell,除了腳位更換為 LGA1151 之外,製程以及架構的更新也讓人期待能夠帶來什麼樣的改變。 不過以往我通常是在玩其他家的板子居多,這次換個口味,來張 ASRock Fatal1ty Z170 Gaming K6。 首先看到包裝正面,支援 SLi 以及 CrossFire 不在話下,同時相容於剛推出的 Windows 10。 雖然 ASRock...
  7. 該不會

    無聊就是要泛舟阿,當 GTX 960 遇上戰艦世界

    說到戰遊網 (wargaming.net),應該不少人都有聽過坦克世界 (World of Tanks) ,無論是遊戲的內容以及載具與場景的刻畫,在目前的多人連線的載具策略遊戲算是相當有水準的,除了坦克之外同時也有姊妹作,開飛機的戰機世界 (World of Warplanes) 以及 7 月初正式開放 open beta 的戰艦世界 (World of Warships),不過由於個人算是空中載具白癡,在 battlefield 頂多也只開直升機,僅止於知道但沒有實際玩過,而戰艦世界則是前陣子朋友分享圖片的時候才想起這款遊戲的存在。...
  8. 該不會

    性能不凡售價親民 ASUS Zenfone 2 簡單開箱

    耶嘿,湊熱鬧一下 (被打) 其實拿到 Zenfone 2 大概接近一個月左右了,就整體來說其實有好有壞 這邊也就不用什麼性能怪獸之類的聳動標題,畢竟我自己在用 OnePlus One...論版本論硬體,老實說沒什麼差異 新的 zf2 為了 cover 之前 zenfone 系列的所有階級,又分成好幾個版本,但都叫做 Zenfone 2 從最低階 的 ZE550CL (5" 720p 2G/16G)、稍微大一點的 ZE550ML (5.5" 720p, 2G/16G, 2G/32G) 以及比較有話題性的 ZE551ML (5.5" 1080p 2G/32G...
  9. 該不會

    睽違已久的遊戲大作,當 GTX 970 遇上 GTA V

    你是說什麼圖片阿 ?!?!
  10. 該不會

    睽違已久的遊戲大作,當 GTX 970 遇上 GTA V

    雖然歷經數度延期,GTA V 的 PC 版總算是在前些陣子正式亮相 相較於家用主機來說晚了蠻長的一段時間,看實況畫面實在是心癢癢 然而畫質就是一切阿 !!! 說到這款大作的 PC 版,不得不提一下上一代,也就是 GTA IV 當初的最佳化調整並不是相當理想,導致原先硬體需求就不低的情況下 需要使用相當高檔的配備才勉強可以跑出比較好的效果,也造就了一波換機潮 而在新的 GTA V,從國外的第一手評測來看 似乎就比 GTA IV 來的親民許多,不過對於某些玩家來說,升級之路依然不可迴避 就以目前顯卡的價位帶分布來說,GTX 960 與...
  11. 該不會

    Bitfenix AEGIS 宙斯之盾簡單開箱

    Bitfenix AEGIS 這款機殼大約是在去年的 Computex 隨著另外一款 Pandora 首次亮相並在最近正式發布 命名上源自神話裡,宙斯所持的盾牌..........沒錯,他不只會發射閃電火,他也有了盾牌 無論是官方命名的宙斯之盾也好,念起來像是阿基師也好 相信很多玩家對於這串英文單字的熟悉程度都源自於世紀帝國的快速建造密技 究竟他會不會像密技一樣可以快速裝好...........不是這次的重點 (靠杯 !) 開玩笑的,不裝機難道要拿來當椅子坐嗎ww 外箱部分為一般的紙箱 如同之前的情報,外箱上也預留了無螢幕版本的...
  12. 該不會

    輕巧便攜 華碩 Zenbook UX305 簡單開箱

    有沒有熱賣我是不知道 XD 不過以這價位來說,外觀、規格都算是蠻不錯的
  13. 該不會

    輕巧便攜 華碩 Zenbook UX305 簡單開箱

    其實猶豫要不要換筆電已經有一段時間 手上也依舊在用 09 年的 macbook pro,加了 ram、換了 SSD 依舊頭好壯壯 真要說有什麼遺憾大概就是發熱量還有 cpu 老了 eclipse 跟 Android Studio build 起東西來就是慢了那麼一些 在板上看到有人分享新入手的 UX305 看了一下幾個重點還蠻符合需求,下班等到回過神來手邊已經有一台了 XD 由於記憶體跟新的 mba 一樣都是焊死無法擴充 規格上選擇搭載 Intel Core M 5Y71 的 8G RAM、256G SSD 的版本 內容物包含...
  14. 該不會

    單卡極速體驗 OCZ RevoDrive 350 480G

    隨著 SSD 的性能演進,SATA3 所提供的頻寬早已不堪使用, 就以目前較為常見的解決方案來說,有傳統 PCI-E、新的小型化 M.2 以及 SATA-Express, 不過無論是線材方面或是可選購的產品數量來說,都是前兩者較具優勢, 其中使用 PCI-E 通道的產品更可透過轉卡,使用在 Intel 9 系列之前沒有 M.2 介面的主機板上, 不過這邊讓我們將時間稍微倒轉,為了滿足追求極限的玩家以及企業級運算用途, 早在很久之前就有 SSD 廠商推出 PCI-E 介面的高速產品,就是先前 Toshiba 收購的 OCZ。 OCZ 這款 RevoDrive 350...
  15. 該不會

    酷冷梟鷹 ASUS GeForce GTX 750Ti STRIX 簡單小測

    ASUS 的 STRIX 系列除了高階的 GTX 970、980 以及上一代的 GTX 780 出現外 這張 GTX 750Ti 則是目前唯一一張比較偏向入門等級的卡 不過也因為 750Ti 本身的功耗優勢,發熱量不大,讓卡片能夠有更多的靜音機會 首先看到包裝正面 支援 G-Sync 且同樣具備 0dB 停轉功能 內容物包含顯示卡本體、驅動光碟以及說明書 卡片正面一覽 同樣在風扇上貼了瞳孔貼紙,外框部分為塑膠材質 輸出介面部分提供 DVI-I、HDMI 以及 DisplayPort...
  16. 該不會

    不要讓玩家不開心,當 ASUS GTX 970 STRIX 遇上 FARCRY 4

    Nvidia 在 2014 第三季所推出的 GeForce GTX 970 與 980 算是為顯卡市場投下了一個震撼彈 原先認為受到 TSMC 影響,N A 兩家新卡都可能要推延至 2015,總算是有人跳出來打破僵局 新的 GTX 900 系列除了令人驚豔的性能與能源效率上的突破之外,售價也算是相當有誠意,跟國外報價差不多 想當初 GTX Titan 出來一張 30k,現在只要 10k 出頭就可以獲得同樣的效能 這也造成上市初期一卡難求,缺貨到一個不行 不過運氣還算不錯,後來從朋友那入手了一張華碩的 GeForce GTX 970 STRIX...
  17. 該不會

    讓敵人無所遁形 Roccat Kave XTD Stereo Military Edition 簡單開箱

    在早期剛進入台灣市場的時候,Roccat 推出了一款實體 5.1 聲道的高階遊戲耳機 Kave 採用多單體配置加上線控,整合各聲道獨立調整也是相當少見的設計 不過既然是高階,售價上相對來說就不是那麼親民,所以今年除了 Kave XTD 5.1 的改版外 在 Q3 也發布了新款的 Kave XTD Stereo 與 Military Edition 的特殊塗裝版本 首先看到包裝正面 從中間透明部分可以看到內建線控功能 除了標準版的 Kave XTD Stereo 之外 Military Edition 共有 Desert...
  18. 該不會

    EVGA GeForce GT 740 1GB SC 簡單小測

    隨著 Intel 內顯的普及化 A N 兩家某種程度上都可以感覺到這幾年在低階入門以及 HTPC 用卡部分數量減少 雖然 Intel 每次推出新一代處理器都會吹噓自己家內顯 不過有在玩遊戲的朋友應該都知道,話聽一聽就好 真的要玩遊戲還是認份買張顯卡比較實在些,免得越玩越賭藍 今天要測試的這張卡是前陣子才發布的 EVGA GeForce GT 740 SC 1GB 有在關注顯卡市場的玩家對於這張卡的前世今生應該挺清楚的 XD 基本上是由上一代的 GTX 650 演變而來 好吧不說廢話,看圖吧 首先看到包裝正面...
  19. 該不會

    入門級SSD!OCZ ARC 100 240GB 測試

    非 SF 系列裡面算是不錯的新選擇
  20. 該不會

    低調內斂 Sharkoon MASK 隱密者靜音版簡單開箱

    在挑選機殼的時候除了外觀順眼以及體積大小之外 散熱好壞以及安不安靜有時候也是很個麻煩的取捨問題 或許一方面是這幾年主流平台在功耗上的優化讓各廠比較有意願推出靜音機殼 (謎:最好是!?) 除了前陣子 CM 所推出的新版 Silencio 系列外 Sharkoon 旋剛最近也則針對去年所發布的 MASK 隱密者進行改版 推出所謂的 Silent Edition 靜音特別版 首先看到外箱正面 側邊則是一些比較細部的規格列表 機殼正面一覽 塑膠面板細看可以發現類似髮絲紋的處理 門板部分採用按壓式的開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