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結果

  1. J

    微星 MSI GTX 760 TWIN FROZR GAMING OC 電競中高階顯示卡開箱測試

    NVIDIA GEFORCE GTX 760 目前為 GTX 700 系列中最入門的等級,效能大概介於 GTX 660Ti 和 GTX 670 之間,可惜 GTX 760 的核心還是使用 GK-104 ,擁有 1152 CUDA 處理器,這次要介紹的是微星 MSI GTX 760 TWIN FROZR GAMING OC ,在預設下的核心頻率以及 Boost 頻率分別為 1020MHz 和 1185MHz ,記憶體部分搭載 256bit GDDR5 2GB ,算是一張實用的中高階電競遊戲級顯示卡。 微星 MSI 在 GAMING SERIES...
  2. J

    AMD 中階殺手馳騁戰地風雲4 ASUS R9 270 Direct CU II OC

    如果內行的玩家就知道 R9 270 就只是 R9 270X 的降頻版本,核心並沒有閹割,主要只有將頻率降低而已,這次要介紹的華碩 ASUS R9 270 Direct CU II OC 將核心頻率和 boost 頻率提升至 950MHz 和 975MHz ,雖然和公版 R9 270X 的 boos 頻率 1050MHz 還有一點點小差距,不過還是可以透過玩家自行超頻變成公版原生頻率的 R9 270X 。 由外盒就知道是超頻版本並且搭載 Direct CU II 散熱器,至於封面設計就一樣是三爪 內容配件一覽: 說明書、驅動光碟、 DVI 轉 VGA 以及...
  3. J

    華碩玩家俱樂部 APFG 2013 Q4 System - 平板手機筆電,創新結合

    又到秋冬之時,華碩 ASUS 在 2013 Q4 推出了不少新產品,所謂的 System 部分用很簡單的區分就是,需要電池的產品都是 System ,例如平板、手機以及筆電。一進華碩大門報到後,就可以看到已經有許多玩家對新產品感興趣,紛紛拍起照來。 其中讓我感興趣之一的產品就是 Fonepad Note 6 ,從七吋 fonepad 縮到六吋並加入筆,也將 RAM 提升到 2GB 首先來看看 New Padfone Infinity ,外型上是沒有改變,但是 CPU 以及鏡頭卻是有升級 這個側掀皮套,剛好家人使用 PFI...
  4. J

    平價半模組銅牌電源供應器 Cooler Master G450M

    158161 目前在電源供應器挑選,消費者都已經將 80 PLUS 納入必要考慮的條件之一,以現在大部分都喜歡從銅牌 80 PLUS 當作基本盤,不但可以增加轉換效率也能夠降低不必要的能源損耗造成廢熱或噪音。 Cooler Master 銅牌等級的產品已經有 GX 系列,但是為非模組化的線材,這次推出 GM 系列,採用半模組線材的規格,目前 GM 系列已經推出了 450W 、 550W 以及 650W 不同瓦數的 PSU 供玩家選擇。 這次要介紹的是 Cooler Master G450M ,是 GM 系列最入門款 G450M...
  5. J

    主流消費級硬碟 WD 藍標 1TB WD10EZEX 簡單測試

    只有購買過藍標aaks 640 這次使用到 1tb 藍標 突然覺得數據變好棒
  6. J

    主流消費級硬碟 WD 藍標 1TB WD10EZEX 簡單測試

    在 SSD 高效能的壓迫下, HDD 高容量的優點還是不少系統必備品項,當然 HDD 也不是隨便亂選,不但要挑廠牌也要選擇不同效能的硬碟,這次要介紹的是 WD 的藍標單碟 1TB ,型號為 WD10EZEX ,藍標的硬碟最適合一般大眾使用的主流等級,剛好手邊也有兩顆 WD 藍標 640GB 的 WD6400AAKS 硬碟,就與最新版的藍標 1TB WD10EZEX 測試相比。 藍色的標籤很明顯標示是 Blue 等級,單碟 1TB 容量搭配 64MB 緩衝記憶體 硬碟的背後就是 PCB SATA 6.0Gb/s 傳輸規格 左起為...
  7. J

    歷久彌新經典款 Cooler Master CM 690 III

    第一代真的很難清... 幾乎要把整台解體
  8. J

    歷久彌新經典款 Cooler Master CM 690 III

    身為一位喜愛 Cooler Master 的玩家,曾經買過 CM 690 和 CM 690 II Advanced White ,現在已經推出 CM 690 III 當然不能缺席,經典的全衝孔網設計以及兩側的銀色邊條,完完全全就是 CM 690 的獨到特色,就來看看進階到第三代有什麼進步。 比較高檔的產品都使用彩色外盒,即使把型號遮住也知道是經典 CM 690 系列產品 最多支援三組 200mm 風扇、 240mm 水冷系統 以及 高達十組 SSD 不過,正常人怎麼會有這麼多 SSD 可以裝... 背面則是 CM 690 III...
  9. J

    高速狂飆極致體驗 ADATA威剛 XPG V2 DDR3-2400 16GB

    因為是讀取XMP參數, 正常來說應該是參數固定的 相同的DIMM在不同主機板上應該都會有不一樣的效能 看其他相同的DIMM在別的平台上的成績...很明顯是被MB拖累
  10. J

    技嘉 GIGABYTE GTX 760 WINDFORCE OC 2GB 戰地風雲4測試分享

    NVIDIA GTX 760 的效能與上一代 GTX 670 在於伯仲之間,但是有更良好的功耗,也補齊 GTX 670 以及 GTX 660Ti 之間的空缺。這次要介紹的是技嘉 GIGABYTE GTX 760 WINDFORCE OC 2GB REV 2.0 ,搭載 WINDFORCE 三風扇散熱系統以及高效能複合式熱導管,因為超頻版本的原因核心時脈和 boost 時脈從 980/1033 提升至 1085/1150 ,就來測試 GIGABYTE GTX 760 WINDFORCE OC 2GB REV 2.0的基本效能,以及是否能順暢執行最新還在測試的戰地風雲4。...
  11. J

    高速狂飆極致體驗 ADATA威剛 XPG V2 DDR3-2400 16GB

    看來主機板影響dimm的效能還蠻明顯的... 一分錢一分貨!!!!!!!!!!!!!!!!
  12. J

    入門金牌半模組電源供應器 Cooler Master V450S

    是六項...我數錯了:( thanks
  13. J

    入門金牌半模組電源供應器 Cooler Master V450S

    目前使用者在沒有特別低的預算考量上,普遍已經將 80 PLUS 金牌的電源供應器納入選擇的名單內, Cooler Master 推出 VS 系列金牌電源供應器,並且為半模組化的設計,更為重要的是轉換效率已經接近白金等級,價格也非常吸引人,首先可以參考 techpowerup 所評測同系列的 V550S 文章 ( http://www.techpowerup.com/reviews/CoolerMaster/V550S/ ) 在 40% load 的時候,轉換效率高達 93.29% (from techpowerup) 平均風扇造成的噪音只有 33.92 dBA...
  14. J

    熱導管加均熱板輕量化散熱器 Cooler Master TPC 612

    Cooler Master 前陣子推出令人驚豔的高階空冷散熱器 TPC 812 ,熱導管與均熱板的組合確實散熱效能更為強悍,這次推出輕量化的 TPC 812 就是 TPC 612 ,體積縮小並且將熱導管縮減為四根,當然主打的均熱板技術是原封保留下來,經過輕量化的 TPC 612 更能應用在不同的系統上,不再局限於高階或高耗能的系統,讓更多玩家可以可以體驗均熱板以及熱導管散熱器的組合。 外盒包裝採用經典的白底紫邊設計 TPC 612 可以應用在各種平台上,產品特色就是散熱效率佳、採用均熱板以及純銅底座...
  15. J

    高速狂飆極致體驗 ADATA威剛 XPG V2 DDR3-2400 16GB

    因應 INTEL 第四代處理器以及 Z87 平台,記憶體可以發揮的機會就更多了, ADATA 威剛推出新款 XPG V2 系列,沿用金色的散熱片配色以及銀白色的鑽石切割紋路,讓記憶體樣子非常吸睛,但也不是空有其表,透過嚴選特挑的顆粒,保證讓玩家的系統可以超頻至 DDR3-2400 ,帶給玩家快速的體驗,廢話不多說,直接看圖說故事。 採用兩條 8GB 所組成 16GB 的 KIT 包裝,上方也清楚標示規格為 DDR3-2400 16GB 除了顆粒需要經過挑選外, PCB 上的疊構也是需要講究,提高內層銅箔的厚度...
  16. J

    HD7730 vs. GT640 - 兩千元等級裝機顯示卡選擇

    不好意思, GALAXY GT640 1GB DDR5 LP 的記憶體頻寬為 64 bit
  17. J

    HD7730 vs. GT640 - 兩千元等級裝機顯示卡選擇

    Radeon HD 7730 推出無疑是對兩千元等級的市場丟下震撼彈,剛好因應的對手為 NVIDIA GT 640 ,在低階卡會出現顯示卡記憶體是採用 GDDR3 或 GDDR5 ,如果沒有其他的考量當然就是選擇 GDDR5 ,這次則會拿出微星 MSI R7730-1GD5V1 和影馳 GALAXY GT640 1GB DDR5 LP 對打,兩張卡都是採用 GDDR5 且價位也大概相差一百元,就提供給需要的玩家做一個簡單的參考。 首先,先簡單介紹的兩張卡的規格,上為7730 ,下為640 微星 MSI R7730-1GD5V1 顯示晶片:AMD HD7730...
  18. J

    CM Strom Pitch 貪狼星 電競耳道式耳機簡單分享

    本來隨身耳機使用 Padfone 搭配的耳道式耳機,自從將 Padfone 送給娘親後,買了一支小米2S卻沒有附贈耳機,剛好最近喜愛的 CM Strom 出了一款電競耳道式耳機 Pitch 貪狼星,二話不說就馬上入手了,也簡單給各位開箱以及心得分享 外盒下方標註 GAMING EARPHONES 電競耳機,和一般的耳罩式電競耳機有些差別 對於收納非常方便的扁線,搭配騷包的火紅色,令人不注意也難 外盒背後就是 Pitch 的產品特色以及詳細規格 先別管內包裝了,那不是重點 配件有音源輸入和輸出分接線材接、另外兩種 size...
  19. J

    K系列新成員報到 Cooler Master K282

    147540 Cooler Master K系列這次推出新產品 K282 ,有分為透側版本以及網孔版本,K系列在價格上皆為千元出頭,全黑化的造型以及支援 USB 3.0 ,讓玩家不需要為了省錢而挑選一些便宜的雜牌機殼 外箱使用牛皮紙箱,就非常的一般,反正外箱也不是拿來裝機的 ?1 K282 的特色,支援 USB 3.0 、可以安裝高階顯卡以及容納7顆硬碟 版本為透側,其他都是搭配 PSU 的版本,不過台灣也很少見有這種販售組合 背面則是 K282 的詳盡規格 每次買新品,拆開包裝就有驚喜的感覺 K2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