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結果

  1. J

    GTX 650 改版再出擊 Galaxy 影馳 GT740 OC 1GB

    GeForce GT 740 雖然屬於 700 系列,但是不同於 GTX 750/750 Ti 使用最新的 Maxwell 架構,還是繼續沿用 Kepler 架構,但是效能是比 GT 640 還要優異,畢竟使用的核心與 GTX 650 相同,雖然頻率低了一些, 但是 Galaxy GT740 OC 1GB 免除額外的 PCIe 6-pin 電源輸入,在中低階等級的顯示卡有更好的應用,不但基本的文書處理也能跑一些輕度的遊戲都不會有問題,讓裝機卡不再是雞肋的印象。 Galaxy GT740 OC 1GB 外包裝風格與同系列產品相同。 特色包含提供 GDDR5...
  2. J

    ROG 英雄再現 ASUS MAXIMUS VII HERO

    由於文章無法編輯, 所以點出有部分錯誤的地方 使用波浪型設計的是 M6H, 而 M7H 並沒有, 所以我眼殘了QQ 再來就是未來也不會有支援 SATA mode 的 M.2 SSD ,完全是因為考量到 PCIe mode 的 M.2 SSD 效能才有優勢
  3. J

    ROG 英雄再現 ASUS MAXIMUS VII HERO

    MAXIMUS VI HERO 在 Z87 平台首次誕生,定位為 Republic of Gamers 入門階級的主機板,市場對 HERO 的反應還算不錯,證明 ROG 還是需要一些入門款的產品讓更多玩家能夠體驗。而 HERO 在這次 Z97 平台也不會缺席,推出了 MAXIMUS VII HERO (M7H) ,另外也有更入門款的 MAXIMUS VII RANGER , HERO 和 RANGER 走線設計基本上是相同,只有電感用料以及配置設計上有些許不同。 首先可以看一下 ROG 產品線的定位,在 ATX 規格中 HERO 和 RANGER 是被定在同一階級。...
  4. J

    加入主流設計元素,保有伺服器精神 SUPERMICRO C7Z97-OCE

    除了自身使用的電腦之外,測試平台都使用 SUPERMICRO C7Z97-OCE ,不外乎就是實體按鈕方便以及debug 燈能夠及時了解硬體問題所在,所以對於硬體或超頻玩家而言是一張蠻友善的產品,也給了不錯的好印象。 從 C7Z87-OCE 不難看出 SUPERMICRO 美超微想要跨足到家用市場領域,但是還是有很多設計面是用伺服器產品的思維去設計,與實際家用產品還是有一點點的差距,然而在 9 系列又在推出 SUPERMICRO C7Z97-OCE ,不但造型設計上進步不少,連 UEFI BIOS 設計上面更是大改變。 包裝風格沒甚麼改變,還是將各種技術和優點直接 show...
  5. J

    千錘百鍊盔甲再進化 ASUS SABERTOOTH Z97 MARK 1

    畢竟tuf不是主打oc, 所以在供電部分會比較中規中矩 至於ROG的black wing電感誰品質比較高...m7h使用black wing電感, 而m7r(ranger)則是用tuf的New alloy Choke, 照產品定位來說, black wing應該是比較好
  6. J

    SAMA 影子戰士 開箱裝機分享

    每次看到室友的電腦都是用裸測架放在地上,深怕去踢到不然就是會受到灰塵甚至液體的干擾,終於在勸說之下趕快買一組機殼安裝,千挑萬選終於找到一組價格還不賴,外型也是尬意機殼,揮別把系統放在地上而且沒甚麼保護的日子了 SAMA 影子戰士包裝就比較普通,順道提一下 SAMA 是左岸的機殼和 PSU 的牌子,目前由視博通代理 所支援的規格一覽,主要還是要看一下 CPU cooler 高度和 VGA 的長度,另外還有搭配兩顆風扇,以及控轉調整設計和讀卡機 將機殼取出,鏡面部分都有使用塑膠膜保護,雖然現在看不太出來外型 膠膜撕掉後,不難看出有...
  7. J

    超低功耗 Bay Trail 四核心平台 ASRock 華擎 Q1900B-ITX

    對於大部分的 HTPC 或 BT 動物機,甚至是處理一些簡單文書的系統,相信 intel 新架構的 Bay-Trail 能夠足以應付。 ASRock Q1900B-ITX 搭載超低功耗 intel Celeon J1900 四核心,核心頻率為 2 GHz ,而動態最高頻率為 2.4 GHz ,在記憶體部分可以支援雙通道 DDR3L 1333 ,而 TDP 只有 10W ,完全是為了低功耗平台而生的處理器。另外 Q1900B-ITX 所需要使用的記憶體規格為 SO-DIMM ,是筆記型電腦使用的記憶體模組,由名稱型號就可以了解尺寸為 ITX 規格。 從文中測試中可以得知 ASRock...
  8. J

    千錘百鍊盔甲再進化 ASUS SABERTOOTH Z97 MARK 1

    Z97 的誕生當然少不了 ASUS TUF 系列,令人注目的特色就是全盔甲化的設計、軍規用料和防塵設計以及針對溫度控管,雖然 Z97 的改變並不是太多,但是 SABERTOOTH Z97 MARK 1 特別帶來 Dust de-fan 、 TUF ICe 和 Thermal Radar 2 的改變升級。 TUF 系列的 SABERTOOTH Z97 又再細分 Mark 1 和 Mark 2 , Mark 1 是完整功能以及配備的版本,而 Mark 2 則是拿掉部分特色規格進而降低產品定位讓其他玩家可以入手 TUF 系列產品,就類似 ROG 在上一代推出的 Hero...
  9. J

    六根8mm鍍鎳熱導管POWER現身 Thermalright 利民 TRUE Spirit 140 Power

    利民 Thermalright 在電腦散熱器方面絕對是佼佼者,然而 TRUE Spirit 真魂系列更是高 CP 值的選擇,也有不同尺寸 90/120/140 可以選擇,這次要介紹的真魂 TRUE Spirit 140 Power 就是真魂 140 針對從 6mm 變成 8mm ,另外在外型上也有小小的改變,頂部做了黑化的處理,其他就直接看圖說故事。 下方的圖示就是得到各種獎,也就是 Thermalright 的產品就是各種好 側邊為 TRUE Spirit 140 Power 的特色介紹,主要就是六根 8mm 的熱導管...
  10. J

    主機板 APFG 2014 華碩玩家俱樂部 -- Z97 主機板升級登場

    相信大家都知道這次的 Haswell-refresh 處理器帶給各位並沒有太大的驚喜,甚至 Z97 平台也是使用 DDR3 還沒上到 DDR4 ,但是在資料傳輸方面卻是有一些小進步,如 M.2 (NGFF) 以及 SATA-Express ,這些都是使用 PCIe 的傳輸協定去提升讀寫速度,打破 SATAIII 6 Gbps 的極限,讓讀寫速度不會受困於 550 Mbps 左右,另外 ASUS 在 Z97 平台上的軟硬體上都有做些小改進以及改善,甚至連主機板視覺塗裝的美學設計都加入進去,雖然 Z97 可能了無新意,剩下就是看各家板廠的能力如何讓消費者買單。 華碩 ASUS...
  11. J

    刷寶囉!重返暗黑3奪魂之鐮 Galaxy GeForce GTX 750 Ti GC

    前陣子把自己的 GTX 670 丟給老弟用,結果為了要玩暗黑破壞神3 暗黑之鐮,就直接拜了一張 Galaxy GTX 750 Ti GC ,或許會問為什麼不拿 R9 270 ,因為對 AMD 沒愛而且玩 NBA 2K14 畫質開到最高會有說不出來的頓,另外 GeForce Experience 真的用了就回不去了,廢話不多說就直接分享 Galaxy GTX 750 Ti GC 的開箱分享以及測試。 說實在 Galaxy 會用正妹當封面也蠻特別的,但絕對不會只是正妹就讓哥出手 標示簡單的規格,當然也有三年保固,另外它需要額外的 PCIe 6PIN 輔助電源...
  12. J

    對戰神兵泰坦 Galaxy GeForce GTX 750 GC

    近期比較新的顯示卡為 GTX 750 以及 GTX 750 Ti ,而公版 GTX 750 在核心頻率設計為 1020MHz , 但是文中要介紹的 Galaxy GeForce GTX 750 GC 在核心頻率直接提升至 1110MHz ,另外 Galaxy GeForce GTX 750 GC 比較可惜有額外設置 PCIE 6PIN 電源輸入,但相對地玩家可以自行超頻突破 PCIE 單純只提供 75W 的限制,另外最後會使用 ShadowPlay 錄製一段 GTX 750 GC 運行 Titanfall 的遊戲體驗。 顯示卡本體一覽,看起來頗有未來科技設計感...
  13. J

    技嘉 Gigabyte GTX 650 入門 GTX 顯示卡開箱分享

    6850應該還是可以玩D3吧
  14. J

    大螢幕又有筆,平民新選擇 ASUS fonepad Note 6

    看到大螢幕的尺寸的手機,又搭上了電磁觸碰筆,然後名字裡面有 Note 字樣,不難讓人聯想到 SAMSUNG 的產品,但是 ASUS 偏偏也要來摻一腳,更把名字命名為 fonepad Note 6 ,不知道之後三星 Note 出到第六代會怎樣,被華碩卡死啦啦啦。 ASUS fonepad Note 6 採用六吋 Full HD IPS 螢幕, CPU 使用 Intel Atom Z2580 2GHz 雙核心, RAM 則是採用 2GB 配置,以及一支電磁觸碰筆支援,另外還有前置雙喇叭的支援, fonepad Note 6 就直接看下列介紹吧。 外盒就很一般,很華碩...
  15. J

    華碩 ASUS GTX 750 Ti OC 開箱分享&超頻測試

    相信中階市場都是各家廠商的必爭之地,以 NVIDIA 中階市場目前就為 Maxwell 新架構的 GTX 750/750 Ti 莫屬,以 GTX 750 Ti 來說,根據公版為短 PCB 以及不加 6PIN 為特色,但是大部分的廠商還是為了 performance 將 PCB 拉長、換上效能較好的散熱器以及背道而馳的加入 6PIN ,不過在於耗電方面是不會因為加入 6PIN 而提升,只會帶來額外電源輸入接頭罷了。 這次要介紹的是 ASUS GTX 750 Ti OC ,本身已經將頻率從 1020MHz 提升至 1072MHz ,接著最後也會不加壓超頻至 1200MHz...
  16. J

    Maxwell架構先鋒,中階繼承者 GIGABYTE GeForce GTX 750

    NVIDIA 於陣子推出新架構 Maxwell 顯示卡,目前只有 GeForce GTX 750/750TI 主流中階等級的顯示卡,從公版的 GTX 750 得知拜 Maxwell 新架構所賜,可以免除額外的 6PIN 電源輸入,完完全全只需要單靠 PCI Express 所提供的 75W 就可以得到 Kepler 架構的 650TI 的效能,但是令人比較惋惜的部分為大部份廠商為了要追求更好的效能還是將 6PIN 加上去。至於為什麼會稱GTX 750 或 GTX 750TI 為中階繼承者呢?因為從 Fermi 架構 GTX 550TI 到 Kepler 架構的 GTX...
  17. J

    外型中庸內裝不簡單 Cooler Master N500

    Cooler Master N 系列機殼上市以來,在市場上有不錯的響應,去光華商場看到不少人都是選擇 N 系列的產品, Cooler Master N500 算是 N 系列中的二當家,上面只有一款 N600 壓陣,然而 N500 與 N300 的外型較為相似,有別其他的 N 系列面板,這次要介紹是 Cooler Master N500 豪華版,側邊是採用透明側板,接下來就直接看圖說故事吧。 N500 外箱和其他 N 系列相同使用牛皮紙箱,畢竟只有高階 N600 採用彩色外箱 歸類為中型直立機殼 size ,足以可以應付中高階的系統 N500...
  18. J

    實用文書機好選擇 ASRock B85M PRO4

    因為工作原因需要組一台文書機,終於快可以將公司配的 PC 丟到一旁了,最後選擇 ASRock B85M PRO4 當作文書機的主機板,搭載 Intel Pentium G3220 達到高 CP 值的文書機 (都比公司自家的 CPU 產品還要好...) ,先介紹 B85M PRO4 給各位參考參考。 ASRock 這一世代的封面都一樣,使用 A-style 的 logo 當作主打 個人認為全省到府收送真的很方便,尤其是家住偏遠地區的時候,現在華擎在台北和高雄也有快速維修點了,想趕快修好搞定就來這求救 當然也希望盡量不要用到保固的時候啦 背面就是...
  19. J

    全日系電容改版再出發 Cooler Master GXII PRO 550W

    前陣子推出的 GXII 系列,許多玩家會 challenge 為什麼不是用全日系電容,或許 Cooler Master 有其他考量而沒有讓 GXII 使用日系電容,但是 Cooler Master 的確有聽到玩家們的聲音推出 GXII PRO 系列,不但因應大眾的需求改成全系電容外,價格也和 GXII 系列一樣,換句話說就是升級改版不加價。 包裝和 GXII 系列很像,加了 PRO 去辨別,不同瓦數都會在盒上清楚標示,這次要介紹的是 GXII PRO 550W 80 PLUS 銅牌認證, 100% 全日系電容以及五年的保固...
  20. J

    技嘉 Gigabyte GTX 650 入門 GTX 顯示卡開箱分享

    最近朋友要升級顯示卡來玩遊戲,因為非常死忠於 NVIDIA ,所以指定要N家的顯示卡,看了一下估價網站就選擇 GTX 系列最入門的 GTX 650 ,剛好技嘉的 GTX 650 1G 還有搭配活動現金折價500元,另外也有送古劍奇譚2的體驗序號,就直接幫朋友下手了,雖然 GTX 650 已經上市有一陣子,但還是簡單開箱分享一下,順便檢測有沒有問題。 技嘉 GTX 600 系列包裝都是這種風格,而且封面的目珠換成野獸還怪物的 主打散熱搭載 100mm 大風扇 ,而且是 OC 版本 最近買顯卡都有送遊戲,這張可以送美金50元的兩款遊戲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