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結果

  1. 該不會

    鳳凰愛吃黑蘋果 Gigabyte B250N Phoenix-WIFI 簡單開箱

    作為入門等級的主機板,從 Ivy Bridge 時期出現的 B 系列晶片組一直都是蠻受歡迎的組合,不過或許一方面也因為 200 系列與 Kabylake 處理器都能夠與上一代互相通用,各大廠就沒有翻新一些較為小眾或是同質性較高的板子,這次的 B250 ITX 主機板選擇就不怎麼多,台灣目前比較容易入手的除了微星的 B250I Gaming Pro AC 之外,大概就剩下本次入手的技嘉 B250N Phoenix-WIFI,兩者價差不大,規格上是 B250N Phoenix-WIFI 來的好些,I/O...
  2. 該不會

    氦氣填裝加持 HGST Deskstar NAS 8TB 簡單小測

    以前都覺得硬碟買差不多容量就好,反正還有插槽跟空間可以裝,不過隨著用電腦的時間一長 手邊的硬碟也慢慢的增加到分裝到 HTPC 跟 NAS 上也不太夠用的狀況 最近便開始著手在汰換一些以前買的 1T 或是 2T 硬碟 除了前些陣子買的一批 Seagate 6T 硬碟外 這次入手的 HGST Deskstar NAS 8TB 算是手邊目前單顆容量最大的硬碟 外盒正面一覽 從型號上也不難理解 Deskstar NAS 8TB 主要面向 NAS 系統使用所設計 但也不像部分標榜 NAS 用途的硬碟會選擇將轉速降低至 5400 或是 5900 轉 這款 8TB...
  3. 該不會

    黑白雙色高階新生 ASRock Z270 Taichi 簡單小測

    雖然嚴格來說,太極系列不算是第一次露臉,在新的 Z270 Killer SLI 登場前就已經有 X99 Taichi 相較於 Killer 系列定位在 Entry Level,本次的 Taichi 屬於較高階的產品 HEDT 以外的晶片組自然也就只有採用 Z270 與 X370 的型號 某種程度上補足了這次沒有出現 OC Formula 系列所缺乏的高階空缺 外盒正面一覽,採用象徵太極的黑白雙色與齒輪圖案 盒子也少見的加上了提把設計,雖然跟內容物無關但拿起來感覺比較良好 背面不免俗放了不少特色介紹,包含兩組 Intel Gigabit 網路、內建 802.11ac...
  4. 該不會

    小巧簡易設計 Drobo 5N NAS 簡單開箱

    Drobo 這個儲存裝置品牌其實引進台灣也有段時間了,一方面可能因為他們家除了 2.5" 的 mini 之外沒有推出比較少 bay 數的產品,在市場上的能見度不高。不過就以儲存面相來看國外倒是有著不錯的評價。前些陣子便入手了一台 Drobo 5N 來備份圖片跟部份的 project 檔案。 外箱正面一覽,設計相當簡潔,沒有額外的文字或圖案說明。 背面則是標上使用環境、內容物以及連接介面。 安裝說明附在配件盒上,步驟也很少,僅需裝好 Drobo Dashboard,插入硬碟、網路線,接上電源,其他部分軟體會自動偵測同一區網內的 Drobo NAS。...
  5. 該不會

    [硬體] 大電量與雙鏡頭 ASUS Zenfone 3 Zoom 簡單開箱

    Zenfone 3 Zoom 算是目前入手的第二款 3 代的 Zenfone 手機 在外型與先前入手的 ZE520KL 有相當大的差別 改用金屬機身加上雙鏡頭配置,螢幕也轉為 AMOLED 面板 相機除了加入了雙鏡頭配置,內部的感應器也更新為 IMX362 雖然處理器依舊是採用 Snapdragon 625 搭配 4G/64G 的記憶體與容量組合 不過電池提升至幾乎兩倍,來到 5000mAh,相當暴力 對於喜歡用手機看影片或是玩遊戲的人來說整天用下來應該也都很充足 外盒正面一覽 內容物包含手機本體、退卡針、變壓器、Type-C 傳輸線、耳機以及說明書...
  6. 該不會

    沉穩大師風格 Cooler Master MasterKeys Pro L RGB 機械式鍵盤簡單開箱

    雖然家裡的電腦在前幾年都已經陸續換成機械式鍵盤 不過放在客廳的是早期 Ducky 出的 1087XM ALPS 綠軸 功能堪用但打起字的聲音相當粗暴 (汗),回家半夜想用都沒辦法 XD 先前也有一把白光版的 MasterKeys,原先想等到 TKL 有貨再入手 RGB 版本 只是 MasterKeys Pro S 實在等的有點太久,趁著 Pro L 茶軸有現貨就趕緊拿一把帶回家 外盒正面一覽 這次入手的是 108 key 全尺寸的 Pro L 採用 Cherry MX RGB 茶軸,預設鍵帽為英文配置,目前有多送輸入區的 41 key 中文鍵帽...
  7. 該不會

    平價大瓦數 Antec NX550 簡單開箱

    NX 系列是 Antec 在今年新增的入門等級電源 在瓦數方面的設定倒是跟以往不太相同,僅提供 550w 及 650w 兩款 某種程度上可以解讀成減少先前某些品牌 450w 搭配特定平台與顯卡 使用一段時間有機會出現重開問題的疑慮 姑且不去探究問題到底是在誰身上,直接就給你大瓦數總沒話說 全日系的用料加上 2k 以下的價格算是還蠻有競爭力的 不過想當然爾,轉換效率部分就維持在 80 PLUS 銅牌等級 包裝正面一覽 標榜通過 80 Plus 銅牌認證,原廠 5 年保固,2 年換新,用料方面也是一樣提供全日系電容...
  8. 該不會

    靈活二合一 ASUS Transformer mini T102HA 簡單小測

    Transformer mini (T102HA) 算是華碩先前推出 T100HA 變形筆電的後繼款 除了外殼改成金屬材質以及硬體配置上的調整 整體依舊是鍵盤底座可拆卸的 2in1 機種,但固定方式倒是改成類似 Surface Pro 的磁吸式設計 雖然規格部分當然是比 surface 來的弱,不過也只是拿用來上上網看看 youtube 應該難不倒他 首先看到包裝正面,可以看到 T102HA 跟 T303UA 一樣都具備後側的無段落摺疊支架 獨立放置播影片或是搭配鍵盤使用都還算方便 內容物包含筆電本體、變壓器、micro USB 線材還有說明書...
  9. 該不會

    平價也有 RGB ASRock Z270 Killer SLI 簡單開箱

    當大家都在大張旗鼓宣傳 200 系列主機板的同時 ASRock 倒是採取比較低調的作法 並在既有的產品線之外推出了新款的 Killer 分支,也就是 Z270 Killer SLI 除了價格設定相對親民外,導入 RGB 燈光以及雙組 M.2 來說算是相當有誠意 包裝正面一覽 支援新的 Kabylake 處理器、雙卡 SLI 或 Crossfire 背面則是幾個主要的特色介紹 針對超頻所需要的記憶體穩定度,Z270 Killer SLI 採用 Planes On Outer Layers 設計來改善電性表現 此外雖然產品名稱內帶有...
  10. 該不會

    省電也能打 Game Gigabyte GTX 1050 Ti G1 Gaming 4G 簡單開箱

    Nvidia 的 750 Ti 與後來的 970 一樣都算是市場上蠻長青的卡 公版免插 6pin 設計、短卡身加上一定的遊戲表現讓他在輕度遊戲機以及 HTPC 上都有不錯的發展 即便後來有推出 950,不過在功耗及售價上並不屬於同一個水平,也就留給了 750 Ti 一個存活空間 而 Nvidia 在前陣子推出 TDP 75w 的 1050 Ti 某種程度上才算是真正的接班人 除了 4G VRAM 對於目前主流大作有比較寬裕的空間之外 補上 750Ti 所缺少的 HDMI 2.0 對於有 4K 播放需求的人來說也是再好不過 而技嘉的 1050 Ti...
  11. 該不會

    北極星的逆襲 Gigabyte Radeon RX470 G1 Gaming 4G

    RX470 作為 AMD 目前在 400 系列中第二高階的產品 除了北極星架構的顯示晶片在性能與功耗方面相較於上一代有著長遠的進步 價格部分也設定在一般玩家比較常入手的範圍,各大廠均推出了一兩張代表性的卡 像是 Sapphire 的 Nitro 系列、具備魔法陣背板俗稱芸芸卡的 PowerColor Red Devil RX470 等 技嘉也選擇推出具備 RGB 燈光的 RX470 G1 Gaming 雖然說不像自家旗艦的 Xtreme Gaming 系列搭載三風扇散熱方案 較短的卡身搭配強化背板某種程度上也取得安裝相容度以及性能的平衡點...
  12. 該不會

    Lexking 雷斯特 LKB-7130 復古打字機鍵盤簡單開箱

    對於比較進階的玩家來說,一般的全尺寸或是 TKL 的 80% 鍵盤已經不太能夠滿足 不少人轉往可程式化、可自訂 layout 的 60% 鍵盤,可玩性高又可以自己控制 cost 網拍上也都可以看到一些 60%、80% 甚至是帶 RGB 燈的 PCB 方案可以選擇 甚至也有代組代刷的服務,搭配各種機械軸、鍵帽以及配件組合出專屬於自己的鍵盤 不過對於比較一般的使用者來說 GH60 這類的 60% 鍵盤雖然可以利用不同 layer 提供全尺寸鍵盤具備的按鍵 但在操作上跟原本就有方向鍵的 TKL 或是 race 等 82 key 鍵盤比起來還是有那麼一些差距...
  13. 該不會

    升級加量不加價 ASRock B150M Pro4V 簡單開箱

    ASRock 這張 B150M Pro4V 算是 Pro4S 的小改款 除了顯示介面增加,可支援內顯三螢幕輸出之外 對於目前越來越容易取得的 M.2 SSD,新的 Pro4V 也加入了 M.2 插槽 趁這幾天放颱風假來個快速裝機 包裝正面一覽 雖然是 B150 裡面比較便宜的板子,還是有 4 年保固 背面則是一些特色介紹跟規格列表 相較於先前同級的 B150M Pro4S 其中一個不同的地方在於 Pro4V 提供了一組 M.2 插槽,多多少少可以預留一點安裝彈性 內容物包含主機板本體、I/O...
  14. 該不會

    質感大升級 ASUS ZenFone 3 簡單開箱

    新的 ZenFone 3 對於華碩來說算是一個比較大的改變,無論是外觀、價位帶以及產品分支定位都有一些調整 除了高階的 ZenFone 3 Deluxe 跟大螢幕的 ZenFone 3 Ultra 之外 比較入門的 ZenFone 3 也分成了 5.2 吋、3G/32G 的 ZE520KL 以及 5.5 吋、4G/64G 的 ZE552KL 跟上一代的 ZenFone 2 比起來,無論是 5.2 或是 5.5 吋版本,都多了點什麼,也拿掉了部分東西 像是新的三混對焦以及白平衡感應器、更強的相機模組目前越來越普及的指紋感應器 然而快充在這代只有 Ultra...
  15. 該不會

    保固升級再下一城 Gigabyte GeForce GTX 1070 Xtreme Gaming 簡單開箱

    在首波 Nvidia GTX 1070 自製卡上市的同時,技嘉除了既有的 G1 Gaming 系列之外 在 9 系列首次亮相的 Xtreme Gaming 旗艦顯卡也沒有缺席新的戰場 技嘉同時也在 GTX 1070 Xtreme Gaming 採用新款的 windforce 均流疊合散熱方案 一方面將搭載的 3 組 8 公分風扇加大成 10 公分 同時外觀方面也做了一點變化,取消了上一代頗具特色的風扇外環燈光 改成了一個代表 Xtreme 的 X 字樣燈條搭配側面的發光字樣與 logo 做法上有好有壞,但對於原本喜歡這造型的人來說就殘念了...
  16. 該不會

    轉吧七彩霓虹燈! ASUS B150I PRO GAMING WIFI AURA 簡單開箱

    在前些陣子,華碩終於推出了 B 系列晶片組的 ITX 主機板 B150I PRO GAMING WIFI AURA 除了售價並沒有預期的那麼高之外 由於隸屬於 PRO GAMING 這個主打電競的系列分支,在視覺上也導入了現在主流的 RGB 燈光配置 首先看到包裝正面 有送戰艦世界 15 天加值帳號跟船 背面有比較詳細的 I/O 配置跟特色介紹 除了前幾代 PRO GAMING 主機板就有的 SupremeFX 音效跟 Sonic Radar 機能之外 這次最主要就是加入 AURA RGB 燈光...
  17. 該不會

    輕鬆突破重圍 GTX 970 實測虹彩六號:圍攻行動

    圍攻行動這款遊戲大概是在去年 12 月正式推出 不過說實話筆者並沒有太關注他,一方面是年底同時出了 fallout 4 以及 COD : BO3 這兩款大作 另一方面是虹彩六號與其他第一人稱射擊遊戲有著很顯著的不同,他很強調戰術運用跟配合 對於筆者這種喜歡 solo 的人來說就不是那麼有愛 (小時候玩過一代,但從來沒完成過任務 XDDDD) 一直到某天看人家貼魯蛋跟老皮它們實況被查水表的影片才想起來有這款遊戲 言歸正傳,這代的虹彩六號與過往有著比較大的不同,由於主打多人連線,圍攻行動本身並沒有單機劇情...
  18. 該不會

    貼圖資源怪獸 ? GTX 970 實測 Call of Duty : Black Ops 3

    Call of Duty 跟 Battlefield 算是目前兩個分庭抗禮的 FPS 大作 無論是 COD 引人入勝的劇情、簡單快節奏的多人遊戲 或是 Battlefield 優異的畫面與物理特效表現,兩款遊戲各有其擁護者 而 Activision 也在去年 12 月初正式發布 Black Ops 3 (BO3),黑色行動的續作 這個系列也算是少數 COD 會推出官方中文化的遊戲 以下將會使用 GTX 970 來進行遊戲測試 測試平台: CPU:Intel Core i5 6400 MB:Gigabyte H170N-WIFI...
  19. 該不會

    廢土求生指南 ? 當 GeForce GTX 970 遇上 Fallout 4

    上個月初所發行的 fallout 4 想必是不少遊戲玩家盼望已久的系列續作,距離上一代作品已經有 5 年之久 從發售前的預購以及各種宣傳可以看到不少玩家對於這款作品的期待 由於同樣是 Bethesda 這家遊戲公司所開發的遊戲,遊戲引擎基於另一款相當知名的大作 也就是上古卷軸 5 : skyrim 所採用的 creation engine 作為基礎,改良了照明系統以及一些技術 既然都提到上古卷軸了,後續的第三方模組支援也是讓人相當期待 從這個地方來看也就不難理解 nvidia 會在 GTX 970 以上的卡才推出一小波的遊戲贈送活動 底下會針對遊戲畫質及效能調整進行一些測試...
  20. 該不會

    簡單樸實 Sharkoon BW9000 擎天者 不專業開箱

    外箱正面一覽,Sharkoon 一貫的黑白紙箱 可安裝 360mm 冷排,相容於長 43 公分以內的顯卡 機殼正面一覽 底下有個簡單的 sharkoon 字樣 正面採用消光塑膠再透過兩側金屬網孔進氣 提供 2 組 5.25" 擴充槽 前置面板設計在頂部,提供 USB 2.0 x 2、USB 3.0 x 2 Power 鍵為短行程的類型,Reset 鍵需要用其他東西戳 面板 PCB 固定在面板上,拆卸時要注意線材 前方預先安裝兩顆 14 公分扇並加上防塵濾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