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結果

  1. shadowsfall.tw

    架構、性能升級,全漢銀之魂 RA2-650W 電源供應器開箱測試

    全漢 AURUM 架構產品推出已久,雖然轉換效率不錯,但其架構已漸無法跟上目前單一電壓越來越偏重的發展,性能無法跟上連帶造成其銀牌產品也受到不少影響。雖說也很快推出了具有 LLC+D2D 轉換的較高性能產品,但價格定位上還是較高一點,也造成在平價大瓦產品上的真空。在他廠紛紛推出銅牌效率加上 D2D 轉換平價電源的同時,FSP 就苦無對應的產品能夠做出回應。 不過這個區間的缺空終於也有對應的型號出現,同樣主打預算較為緊湊的價位帶,推出了具有銀牌效率,名字聽起來像是向動漫作品致敬的銀之魂系列。雖然產品英文名與黑騎士同樣共用了 RAIDER、RA...
  2. shadowsfall.tw

    Push-Pin 簡單安裝,be quiet! Pure Rock Slim 散熱器開箱測試

    小塔式散熱器在目前的入門裝機情境還是有一定的魅力,對於現在一般家用 CPU,或是日常小超頻的應用來說,便宜卻能夠有一定的壓制力的小塔,可能才是目前不滿於 Box Fan 表現而進行更換的使用者的最主要選擇。 實際上目前也有不少相當老牌的小塔產品,如 Cooler Master 的TX3、Thermalright 的 TS90M 可供選購;這次測試的則是比較另類、年輕一點的產品,來自 be quiet ! 的 Pure Rock Silm 。是 BQT 產品線中比較入門的款式,其中的一個特點為使用了常見於 box fan 的按壓式 push pin...
  3. shadowsfall.tw

    平價 RX470 比拚,撼訊紅龍版 RX470 4GB 對決微星鎧甲虎 RX470 Armor 4GB

    AMD 的 Polaris 系列晶片雖然在頂級性能的場域上還是沒辦法力壓友商,對於曾經也很愛用 AMD GPU 的使用者來說,看到寄予厚望的全新產品卻沒有帶來壓倒性的勝利也多少是有些遺憾。但自發表至今的數個月的產品布局,還是可以看到 AMD 還是利用了過去一向拿手的,在非旗艦產品上效能、價位上的卡位來集中火力在市場較大的主流市場而非高階地段,也的確在各式各樣的統計中看到了 Polaris 發表後的市佔率也是有著不錯的提升。...
  4. shadowsfall.tw

    NVMe SSD 中堅對決,Toshiba OCZ RD400 256GB 對戰 Plextor M8PeG 256GB

    NVMe SSD 目前大致上還是被設定在高性能、高價位的位置,但市場的激烈競爭看起來是有讓價格親民化的腳步有比較快一些;加上廠商有意無意的力推 NVMe 規格讓 600P 這樣使用 3D TLC 但性能也還有一定程度的平價產品也很快的進入消費市場。不過話雖如此,受消費者青睞的 NVMe SDD,應該還是以 MLC NAND 為主、性能較高的產品為最主要。 在這級距中最受青睞的,應該就屬 OCZ RD400 以及略晚發表的 M8Pe 系列產品,兩者都提供了不錯的性能,在價格上也很接近;而在台灣的售價 Plextor 身為在地廠商也給台灣消費者能以很不錯的價格入手 M8Pe,而...
  5. shadowsfall.tw

    LEXKING LKB-7130 68 鍵打字機鍵盤 "代理版" 簡單開箱心得

    這把打字機鍵盤不用說太多大家應該都很熟悉了,68Key 小尺寸加上類似打字機造型的鍵帽與無上蓋設計,應該不少人第一次看見就相當生火想要入手。但從最早的集資預購版本開始就不斷的歷經風風雨雨,也算是另類的累積不少知名度。 手上的這個版本,如同標題所說是來自於代理商視博通的版本,上市初期就是主打”調整到位”,解決早期版本的不少問題後上市。在保固處理的信譽方面,視博通也向來有著不錯的評價,所以這部分倒應該不需要太過擔心。不過對於最早花錢預購的 USER 來說,心中的感覺應該是有點複雜吧…。 產品外包裝:簡單的紙盒包裝,貼紙說明使用鍵軸與燈色。手上這把是凱華紅軸藍光。...
  6. shadowsfall.tw

    支援 AURA 燈光控制機能,BitFenix 火鳥 Aurora 透側機殼開箱測試

    隨著支援 RGB LED 發光的裝置越來越多,從鍵鼠、機殼乃至於主機板、顯卡等核心組件,可以說選擇越來越多樣化。但不同品牌、產品間各自的發光控制都有不同,各自為政的發光在營造一體感上總是麻煩些。當然也有廠商如 NZXT 的 HUE+ 提供了還不錯的控制整合方案,但對於核心零組件端的發光控制就也還是要分頭進行。 BitFenix 則是採取了另一種做法,主動配合核心零組件端的規格,對 ASUS 所採用的 AURA 發光技術上進行支援,在 LED 燈條的電壓規格以及腳位上完全支援,代表著主機板與機殼內部的燈光效果將能夠同步控制,除了燈光能夠同步以外,控制也更簡化,是個不錯的想法。...
  7. shadowsfall.tw

    多變燈光特效與外接風扇設計,ASUS ROG STRIX GTX1060 6GB 顯示卡開箱測試

    這一兩年來 “RGB” 這個關鍵字從一開始的外部周邊開始走進了版卡核心組件上,幾乎各家都有自己的 RGB LED 發光設計的產品。而 ASUS 當然也不意外的推出一系列搭載以 AURA 為名的 RGB 燈光系統產品,當然針對了系列產品也提供了不同產品間效果同步的功能,達到同步一致的效果。 這次開箱測試的也是有搭載 AURA 燈光特效的 GTX1060 顯示卡 ROG STRIX-GTX1060-O6G-GAMING,在 STRIX 系列整合入 ROG 品牌之下之後,STRIX 便肩起了電競議題、中階產品的位置,提供除了ROG Maxtrix...
  8. shadowsfall.tw

    重返台灣市場首作,XFX XTR 750W 金牌全模組化電源供應器開箱測試

    XFX 品牌過去曾於 2009 年短暫進入台灣市場,當時代理商引進台灣的產品是以 XFX 較具知名度的主機板、顯示卡為主。但短暫進入之後在產品的齊全度以及保固條款上難以與耕耘台灣已久的在地大廠競爭而後退出台灣市場。 但近來 XFX 決定重回台灣市場,在低調的建立 Facebook fanpage 之後很快地進入了目前知名實體通路進行販售,在台灣的代理商則是由碁立國際進行銷售、保固、行銷。XFX 重返台灣市場的首款產品為 XTR 系列電源供應器,並非是耕耘更久的版卡產品;但可喜的是據聞 XFX...
  9. shadowsfall.tw

    擁抱 NVMe 新世代,Toshiba OCZ RD400 1TB SSD 開箱測試

    隨著 Skylake 平台普及化,代表著考慮到 SSD 的高速性能所開發的 NVMe 控制介面也在消費級市場開始被廣泛的支援,可以說是完全解放了 SSD 應有的高速性能。而產品端也從過去 PMC 控制器等針對企業級應用的規劃,到了現在三星、INTEL、乃至於 Toshiba、Plextor 等廠也都推出了面向消費級市場的 NVMe SSD,讓更需要高速的使用者不再只是受限於 AHCI、SATA 3 等限制 SSD 表現的規格,在 I/O 性能需求完全解放。 近來再度整合,成為 Toshiba 子品牌的 Toshiba OCZ,自然也早已規劃好 NVMe SSD...
  10. shadowsfall.tw

    Pascal 架構初嚐,中階戰將 Gigabyte GTX 1060 G1 Gaming 顯示卡開箱測試

    比起 AMD 風波不斷的 Polaris,NVIDIA 所推出的 Pascal 似乎在這次的夏季 GPU 大戰中走的比較平穩些;就不同性能的產品布局上 NV 似乎也較面面俱到,接下來就是看 AMD 如何更好的擺脫超抽等功耗層面的陰影,以及未來能不能進一步發揮全新架構的實力。 而在 Pascal 的部分,大部分人比較在意的大概還是 GTX 1070、1060 這些瞄準中、中高階市場的產品。GP106 核心基本的規格為 2GPC、共 1280 個 CUDA Cores,具備 192bit 記憶體匯流排;推出搭載了 6GB VRAM,還算合理的核心、記憶體匯流排調整,加上 Pascal...
  11. shadowsfall.tw

    雙電源、挑高設計,Anidees AI8 高塔式機殼開箱測試

    同樣是來自 Anidees 的作品,如果說早先開箱測試過的 AI5 是簡約、緊湊的設計,那同梯的 AI-8 機殼就是改走擴充、進氣強化的另一種方向。AI8 在外觀上具有現在較為少見,較高且短的機身設計,不過在擴充性上倒是相當的充足,除了可以有多樣的水冷配置以外,也能夠裝入 E-ATX 大小的主版;還有現今較為少見的雙 PSU 擴充能力,得以因應不同類型玩家的在規劃上的不同需求來進行配置。透過簡單的開箱以及試裝來進行介紹以及心得。 產品外箱:印上 Anidees 品牌以及型號。 外觀一覽:手上這款為透側版本,視窗範圍相當的大;外觀是一貫的簡潔風格,面板的轉角造型風格與...
  12. shadowsfall.tw

    OCZ Trion 150 480GB 耐久性初步驗證

    繼前一段時間對 TR150 的寫入耐久初步測試之後,下一步即是完成當初設定的目標,讓總寫入量達到超過整個 TR150 系列所設定的最大表定 TBW - 240TBW。 測試的方式維持相同,使用了 Anvil Storage Test 內建的耐久性工具,以非可壓縮資料不斷的寫入,從 5/1 開始進行,直到 5/17 日結束,寫入量 93TB,總寫入量來到 8089217*32MB,約 246TB 左右的寫入量,恰巧超過了 240TB 的數值;不算進寫入放大等因素去粗略估算 PE 大約是在 500 左右。 測試結束之後使用一次 Trim 指令,重新開機進入系統以後 idle...
  13. shadowsfall.tw

    散熱、靜音雙能,平價向 Antec P9 Window 機殼開箱測試

    Antec 的 Performance One 系列機殼向來都是該公司的中堅款式,橫跨了高到低價位幾乎都有其對應產品。除了評價向來不差的高階產品以外,P100 為首的平價系列作以合理的價格加上充足的靜音與空間配置成為近期不少人裝機的首選。 近期 Antec 推出了幾種新機殼,P9 Window 正是其中一款,而主打能在靜音、擴充、效能都可以有相當表現的特色看起來相當的吸引人;在外觀上繼承了 Performance One 產品一貫的低調外觀,但搭上了能夠展示內在零件的透明側板;在價格上更是偏向平價產品級距。諸多特色更令人想探究其內在與功能配置,是否真如文宣般所提及般的全面?...
  14. shadowsfall.tw

    全漢平價金牌新利器,Hydro X 黑爵士X 550W 電源供應器開箱測試

    全漢於 2011 推出的 Aurum 金鈦極電源架構也已上市五個年頭,早期頗具好評,但隨著電腦平台的改變,這架構也漸露老態。於是全漢也從原先的主動鉗位搭配 Group regulate 穩壓的設計,開始轉向目前主流的 LLC 搭配 DC-DC 穩壓的組合,從最早的 Aurum Pro、皇鈦極 FM 等高階產品,來到 Hydro G 黑爵士對應中、中高階市場。雖然黑爵士發售初期受到風扇轉速設定的困擾而有召回的事件,但其實輸出性能也已證明能夠很好的對應目前的系統平台,在召回之後目前也沒聽到相關的抱怨,算是安全下庄了。 但 Hydro G 最低的瓦數配置為 650W...
  15. shadowsfall.tw

    DC-DC 設計普及化,Bitfenix Formula 600W 銅牌電源供應器開箱測試

    近期電腦平台、顯示卡對於電力抽取的要求越來越高,且都集中在 12V 抽取的情況下,使用 DC-DC 生成電力的電源方案因為在交叉負載表現較佳,受到使用者的青睞。而現今 DC-DC 控制器成本降低也讓原先只會在高價、高效率的電源供應器出現的 DC-DC 結構也可以在平價、效率相對低的銅、銀牌產品上出現。 在電源供應器產品沉寂有段時間的 BitFenix 也針對了這塊市場,推出了新產品 Formula 系列電源供應器,主打就是銅牌、平價,但搭載了 DC-DC 生成 3.3V、5V 供電的設計。保固方面也提供了5年保固,以及特定通路商快換的服務。...
  16. shadowsfall.tw

    OCZ Trion 150 480GB 耐久性初步驗證

    TLC SSD 目前主要的問題還是集中在 NAND Flash本身的壽命,再來就是寫入性能上,雖然目前透過了SLC Buffer加速、 OP 空間、控制器糾錯能力的提升,甚至是 NAND 廠方在 NAND 出廠時的特挑等各種努力來提升,種種的方法都是致力於提升 TLC 在實際使用上的耐用度。 幸運的是,看起來目前絕大部分使用 TLC 的固態硬碟產品,在以上因素的幫忙之下,在一些媒體的評測中都表現出還不算太差的耐用度,小容量的 120GB、240GB 的耐用性結果也都是超過了不少人的預期。 這次的測試,則是挑選 TLC 產品比較多人感興趣的 480GB 級距容量,來進行...
  17. shadowsfall.tw

    簡約、扎實設計,Anidees AI-5 機殼開箱測試

    周邊製造商 Anidees 投入台灣市場也有段時間,雖然主要還是以 Raspberry Pi 以及 USB Charger 等周邊產品較為人所知,但 PC 機殼產品也是慢慢打入市場,繼早先開箱介紹過的 AI7 機殼之後,前一段時間也推出了 AI5、AI8 等不同風格的機殼來投入戰場。 這次開箱測試的正是 AI5 機殼,作為一款號稱支援水冷的 ATX 機殼,在體積上卻是相當精巧,與 AI7 的寬體矮胖風格截然不同。 AI5 外箱: AI5本體一覽:拿到的版本為具有透明側版;外觀上偏方正簡潔,最明顯的特徵為前面進風處的網孔設計,也能看得出整體體積不算大。...
  18. shadowsfall.tw

    入門級 SSD 比拚,OCZ Trion 150、Plextor M6V 性能對戰

    台系控制器方案在入門等級市場的能見度越來越高,尤其是在 TLC NAND 的導入越來越多之後,價格便宜、支援性廣且絕大部分都已經針對 TLC 進行功能性優化的台廠控制器自然受到廠商青睞。這似乎也說明在正確的產品定位上,台廠方案提供的性能表現也能讓人接受。 這次進行測試的產品都是如此,前一段時間新推出的 OCZ Trion 150 控制器具有 Phison PS3110-S10 八通道控制器的內在加上 Toshiba、OCZ 的自家韌體調校,NAND 為 Toshiba A15nm eTLC;Plextor M6V 則是有一小段時間前的產物,使用了 SMI SM2246EN...
  19. shadowsfall.tw

    獨門設計平價化,Cyrorig H7 塔式散熱器開箱測試

    先前入手了幾款來自 Cryorig 的塔式散熱器 R1 Ultimate 以及 H5,兩款都在其價格帶有著挺獨到的散熱設計與不錯的性能表現,在做工、價位與包裝設計等體驗上也都有令人印象深刻的地方。 H7 瞄準的價格帶是千元以下的中低階市場,主要的特徵在於尺寸上縮小到使用 120mm 風扇的級距,熱管配置也減少到三支。不過鰭片部分還是有導入 Hive Fin 蜂巢式設計,以及相當長的 3+3 年保固。接下來就簡單的開箱測試來看看 H7 的表現。 產品外包裝:一貫的精緻彩盒印刷,打開上蓋印有註冊以延伸保固的提醒,另外盒背面印有散熱器以及搭載風扇 QF120 的性能諸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