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結果

  1. shadowsfall.tw

    私有雲分享輕鬆建立,Drobo 5N2 NAS 開箱測試

    NAS 對於現在的不少電腦使用者來說已經不是什麼很新鮮的工具,不管是採用各家大廠的成機,或是使用開源自組 NAS 的使用者都所在多有,不過 NAS 對於一般消費者來說最大的門檻應該還是在初始設定上的困難;雖然眾家廠商不斷地都有對設定的簡易化坐一定程度的努力,但不少人看到 RAID、iSCSI 等艱澀名詞多少還是有點畏懼。 近期恰巧遇到要幫家中長輩公司導入 NAS 作為集中儲存檔案之用,一開始首選自然還是想起了Q、S、A 等 NAS 大廠。但由於公司職員大部分都有一定年紀,對於 NAS 設定等進階的電腦操作自然是困難重重,更不用說未來的擴容、或是硬碟降級重建等操作。 而有著先前評估...
  2. shadowsfall.tw

    D2D 導入入門級產品,全漢聖武士 HEXA 85+ 350W 電源供應器開箱測試

    雖然高性能的 CPU、GPU 的性能與耗電量持續攀升,不過對於絕大多數的 daily user 來說,文書、影音等需求大部分都還是在 400 瓦以下的功耗居多。也許是因為需求簡單、功耗不高的關係,絕大部分的低瓦電源目前還是以簡單的二次側單磁性放大為大宗,無緣於時下流行的 D2D 穩壓。 不過隨著提供 D2D 控制器方案的廠商增加,平價化的方案也已出現一段時日;全漢決定在入門電源的區塊先行卡位,推出了 350W 卻帶有 DC to DC 穩壓的入門級產品聖武士,用來取代販售已久的黑武士系列,讓全漢目幾乎所有需求的產品,都能夠享用到 D2D 穩壓設計在 crossload...
  3. shadowsfall.tw

    凱華 BOX 機械軸導入,視博通 Phantom 幻影機械式鍵盤開箱測試

    在 Cherry 的 MX 機械式鍵軸專利到期以後,一系列採用類似結構的 Cherry clone產品便以低價策略搶占平價機械式鍵盤市場,其中中國的凱華軸算是非常常見的選項之一,過去也開箱過一些使用凱華軸的鍵盤,不得不說在手感上確實也是有個八成像;不過在個人經驗中,這類的 clone 產品,除了常被詬病的耐用性、按壓手感不一致、臭軸等問題以外,大概就是可能因軸體精度不夠而導致的晃動手感,這些問題也是大部分比較偏好採用 Cherry 生產軸體的鍵盤的緣故。 在今年的 COMPUTEX 展會中,凱華展出了旗下新的 BOX 鍵軸,主要特色就是將原本 Cherry MX...
  4. shadowsfall.tw

    入門水冷機殼新選,Thermaltake Core G21 TG 強化玻璃機殼開箱測試

    水冷、RGB 等視覺風潮持續延燒,一些平價的自組水冷方案也越發常見,也因此內裝簡單、安裝彈性高,並且有透明測板的機殼產品也成為不少人追逐的對象。 Thermaltake 也算是在這領域投入得早的廠商,對於視覺、水冷的相關配套產品規劃也算是熟門熟路,前一段時間推出了 Core G21 TG 機殼,鎖定了改裝入門使用者,提供有彈性,價格不算太高的產品;型號中的 TG 則是說明了使用強化玻璃 Tempered Glass 作為側板。透過實際的開箱與安裝分享心得 產品外箱:簡單的介紹了產品樣貌、分解外觀,以及內部尺寸、配件規格,外箱印上了 Tt 自己的 LCS 水冷認證標。...
  5. shadowsfall.tw

    平價金牌全模上身,SAMA 先馬 Armour 750W 電源供應器拆解開箱

    先馬品牌一般來說較給人有印象的大部分都還是機殼產品,除了自有品牌產品以外,也有很多品牌是找 SAMA 代工;在台灣的代理商主要也都是以引進機殼產品為主。不過除了機殼產品以外,SAMA 也像絕大部分的周邊廠商一樣,同時也有電源產品,過去兩年 SAMA 來台參加 Computex 也都有相關的展示;台灣的代理商也早已低調的引進 SAMA 的電源產品試水溫,引進了 SAMA 的 ARMOUR 系列電源。 Armour 系列電源主要主打金牌轉換效率與全模組設計,以及 DC-DC...
  6. shadowsfall.tw

    RGB 風扇大方搭載,Cooler Master Masterbox Lite 5 RGB 機殼開箱測試

    Cooler Master 近年改打 Maker、個性化等熱門話題,推出了不少產品同時更新了產品線,紛紛以 “Master” 為名推出產品,如鍵盤的 Masterkeys;CM 招牌的機殼產品也如是,從高階的 Mastercase 由上而下,在中低階、入門的部分就是以 Masterbox 為名推出一系列產品,內裝上也與過去 CM 產品有點不同,設計的角度更多著重在於視覺、改裝的的寬容度等部分,提供改裝者不少的彈性。 這次入手的是 Masterbox 系列中的 LITE 5 RGB,從名字中的 “LITE” 就能知道主推平價區間的改裝機殼。仔細區分下,整個 LITE 5 是分為...
  7. shadowsfall.tw

    擴張周邊產品線,全漢 FSP AC601 Windale 6 散熱器開箱測試

    過往都是以電源產品為主的全漢,也推出過一些機殼等同質性的其他周邊產品,不過大致上都比較偏向是 C+P 組合販售,或是作活動的贈品居多。 不過從今年開始,全漢開始在機殼、散熱等周邊產品上增加了一些新產品,產品的樣貌也稍微擺脫了過去贈品般的樣貌,開始比較像是可以獨立販售的產品了,首波推出試水溫的是數款機殼產品,隨後就推出了這次測試的散熱器 Windale 系列產品,看的出來的確是有要認真搞好充實周邊產品齊全度的打算。 首波 Windale 系列散熱器共推出兩款,分別為 Windale 6、Windale 4,對應到不同的熱導管數量,解熱能力也有所不同,這次測試的 Windale 6...
  8. shadowsfall.tw

    力求簡單易用,Drobo 5Dt DAS 外接儲存裝置開箱測試

    雖然說 NAS 為主的儲存裝置在家庭或是辦公環境已經是使用的主流,但目前大部分停留在 GbE 的網路布建則是大大的限制了傳輸速率表現,對於影音編輯等等大量 IO 存取的場合,還是會以直接連接電腦的 DAS 為主要;另外在 macbook幾乎都有 USB 3 或是 Thunderblot 等高速介面但沒有原生 RJ45 的情形之下,DAS 也是有其存在必要與市場存在。 於 2005 年成立,原名為 Data Robotics 的 Drobo ,其實早已有代理商低調的引入台灣,不過直到近期產品線走向齊全以後,開始在台灣進行較為強力的推廣。比起一些傳統 NAS、DAS...
  9. shadowsfall.tw

    極簡機殼小改版,Anidees AI5S 機殼開箱測試

    先前曾經入手由 Anidees 所出品的 AI5 機殼,其簡約的外觀以及各種合理的配置相當合個人胃口,也因此開箱文內給了還不錯的評價,網路上一些討論也對其簡潔的配置有著相當的好感。 而在前一段時間,Anidees 推出了 AI5S 機殼,沿用了 AI5 系列的名號,應該也是類似風格的機殼,從查詢的到的資料來看也正是如此,同樣是簡約造型,並且內在也更加的精簡、縮小尺寸,價格上也更加的平價。 於是入手透過一系列的開箱,試裝來看看與先代 AI5 機殼有何異同。 產品外箱:維持一貫的包裝風格,外箱印刷提示型號為 AI5S。...
  10. shadowsfall.tw

    Polaris 優化加持,撼訊紅魔 Red Devil Golden Sample RX 580 顯示卡開箱測試

    過超久才發現沒上 img tag XD,重新補上內容 --- 從 AMD Polaris 系列顯示晶片發售至今的情況來看,這系列 GPU 靠著不錯的 CP 值以及 Fluid Motion 等實用的加值技術,的確是展現出了很好的競爭力,不過最早的 Polaris 10系列,也就是 RX470、480 等,因為晶圓廠技術問題,功耗問題一直是被關注的焦點,製程多少也影響了 Polaris 的時脈能有多快;在 AMD 將繼續以 GF 為主力GPU生產廠商的情形下,著手進行製程的優化也成為了研發的要點,另一方面也是進一步挖掘 Polaris GPU 架構本身的實力,這可能是 RX...
  11. shadowsfall.tw

    Polaris 優化加持,撼訊紅魔 Red Devil Golden Sample RX 580 顯示卡開箱測試

    對阿,還是卡一個 GF AMD 間的協議,要有多少在那生產的問題
  12. shadowsfall.tw

    Polaris 優化加持,撼訊紅魔 Red Devil Golden Sample RX 580 顯示卡開箱測試

    從 AMD Polaris 系列顯示晶片發售至今的情況來看,這系列 GPU 靠著不錯的 CP 值以及 Fluid Motion 等實用的加值技術,的確是展現出了很好的競爭力,不過最早的 Polaris 10系列,也就是 RX470、480 等,因為晶圓廠技術問題,功耗問題一直是被關注的焦點,製程多少也影響了 Polaris 的時脈能有多快;在 AMD 將繼續以 GF 為主力GPU生產廠商的情形下,面對了更未來的 VEGA GPU,著手進行製程的優化也成為了研發的要點,另一方面也是進一步挖掘 Polaris GPU 架構本身的實力,這可能是 RX 500 系列的發表依然是基於...
  13. shadowsfall.tw

    (開箱) 全漢FSP"銀之魂" 650W銀牌直出便宜大瓦數方案

    架構上已經完全不同,PSU 基本上沒有重開問題,目前裝給朋友的反應也都正常
  14. shadowsfall.tw

    終於迎來裝機新秀,全漢銀之魂 RA2 550W 電源開箱測試 (並與GX比拚)

    全漢銀之魂系列用來接續早先熱賣的黑騎士系列,導入 DC-DC 模組提升性能的同時也解決了黑騎士過去的一些問題,用來主攻遊戲/預算導向,需要在較低價格下具有一定性能或是較大瓦數的產品。 不過可惜的是雖然早早已經有消息,不過產品的推出時程上卻是以瓦數偏大的 650W、750W 先行,到前一段時間才真正地看到需求量較高的 450W、550W 等主流瓦數,正式鋪貨的時間相較之下是晚了其他的競品不少,原因也可能是因為採用架構上與高瓦有區別,而在生產排程上作的妥協。 不過遲到總比不到好,取得了 550W 版本的銀之魂來進行簡單的開箱測試,並且與目前也相當火紅的友商競品做一些簡單的負載測試對比。...
  15. shadowsfall.tw

    RGB 裝飾自成一格,Gigabyte H270-Gaming 3 主機板開箱測試

    技嘉在新世代的平臺也跟友商一樣,把旗下的主機板、顯示卡家族重新整合,旗艦市場導入了 AORUS 品牌;而原先主打中階市場,能見度算是很高的 G1 系列主版,則是導入了新系列 Gigabyte Gaming 來接替。新產品除了原先就有的 AMP-UP、DAC-UP 等獨門設計以外,更大量的導入了 RGB 設計。而這次取得的 Gigabyte H270-Gaming 3 就正是重新整合後的產品,命名上比起過去 G1 Gaming 時期各種紛亂的型號,目前的 lineup 貌似是整齊劃一了不少。 不過以目前的大RGB時代,誰家產品有 RGB LED 、燈條 port...
  16. shadowsfall.tw

    分離式人體工學設計,Mistel Barocco MD600 機械式鍵盤開箱測試

    對於會長期接觸鍵盤輸入工作的使用者,使用一把順手、舒適,而且不會對手腕造成過度操勞的鍵盤變成相當重要的事情。在過去市場上曾經有不少的人體工學鍵盤能見於市,左右手區域具有夾角或是更自由的分離式設計,搭配上手托以更輕鬆的姿勢讓長時間輸入對手腕的壓力可以有效降低。 另外也有為數不少的使用者,出於喜好或是由於工作空間有限、或常會連接筆電進行輸入,因此也會偏向喜使用尺寸、精簡化的鍵盤,例如說相當出名的 HHKB,或是台灣的 KBTalking Pure等族繁不及備載。 新興品牌 Mistel 的 Barocco MD600 鍵盤就是有著以上兩種特色的產品,約 60%...
  17. shadowsfall.tw

    企業級充氦下放 NAS 碟,HGST Deskstar NAS 8TB 硬碟簡測

    雖然說雞蛋不要放在同一個籃子裡,儲存分散風險一直是資料保存的真理,但是現代人產生資料的速度之快,籃子也只能越選越大… 也因此 NAS 內安裝 6TB 以上的硬碟也的確是越來越多。但目前消費級的容量主要最大到 6TB 左右,要突破這個容量的產品,除了 SMR 技術的硬碟以外,就只能朝向一些企業級產品,例如 HGST 充氦技術的 Ultrastar He 系列。 不過廠商大概也是看到了潛在的商機,HGST 日前推出了屬於消費級系列的 Deskstar NAS 的新產品,8TB 容量,提供三年保固;雖然被列在消費級產品,但卻具備了 Ultrastar He 才有的 Helio...
  18. shadowsfall.tw

    ROG、STRIX 進一步整合,ASUS ROG STRIX Z270F Gaming 主機板開箱測試

    ASUS 近來積極的調整版卡的品牌戰略,不斷的調整、整合旗下不同面向的品牌產品線,除了原本的 Channel 板會在今年開始重新定名為 Prime 系列,另外就是原先的 STRIX 合併到 ROG 部門之下,成為 ROG STRIX,合併之後首先推出的是 VGA 產品,以及 X99 平台主機板,在 Intel Kabylake 處理器平台推出後才推出一個較完整的主機板系列。其實 STRIX 納入了 ROG 體系之下,剛好可以一次收納了 ROG 本身的 Ranger、以及 Pro Gaming 這系列在定位、價格都很接近的主機板產品,把資源做比較有效的整合。 ROG STRIX...
  19. shadowsfall.tw

    輔助風扇強化整體散熱,Cryorig A80 一體式水冷散熱器開箱測試

    一體式水冷近來因為簡單的安裝,可接受的效能加上整體噪音略低於空冷,因此還是有一定的市場。不過水冷式散熱最大的問題,是雖然能夠壓制 CPU 的發熱,但周邊 VRM 供電的熱量因為缺乏氣流導引,而造成溫度較高,如果是高耗電CPU或是超頻狀態下這樣的狀況會更加嚴重,也因此很多分立式水冷玩家通常會加裝 Full Cover 水冷頭或是 VRM 的專用水冷頭,但 AIO 水冷使用者就只能另闢蹊徑去處理這問題,像是選擇 VRM 帶風扇的型號,或是USB風扇等方法來輔助。 Cryorig A80 AIO 水冷最大的特色,就是針對這個問題提出了簡單的解決方案。透過外掛的風扇提供氣流讓 VRM...
  20. shadowsfall.tw

    架構、性能升級,全漢銀之魂 RA2-650W 電源供應器開箱測試

    目前惡操之下是還好好的工作著,算是有相當巨幅的進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