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頭先回顧一下Thunderbolt發展史,在2011年由Intel所推出,印象中那幾年在評測高階主機板或筆記型電腦時,偶爾會看到搭載Thunderbolt 1或2的Mini DisplayPort接孔的設計。
直到2015年Thunderbolt 3導入Type-C接孔後,後續能見度逐年緩步提升,不過當年Type-C也不過早一年推出,所以能見度也不高就是了。
接著是2020年Thunderbolt 4與去年推出的最新Thunderbolt 5,主要特色都是運用當下的最高頻寬傳輸規格,應用到影像、菊鏈、資料等使用情境,以下TB為Thunderbolt簡稱。

TB5主要特色有雙向傳輸最高達80 Gbps、單向傳輸最高達120 Gbps、最高240W快速充電、4K最高240Hz更新率、最多支援5個Thunderbolt菊鍊,比上一代TB4有些規格提升不少。
首先看到OWC推出Envoy Ultra Thunderbolt 5外接式SSD,有2TB與4TB版本。
由大型黑色鋁製散熱外殼,強調靜音無風扇。

尺寸為19.5cm x 7.1cm x 2.0cm,重量約327公克,底部有緩衝軟墊與電源燈號。

效能測試使用目前市場上支援TB5規格及認證的MSI Titan 18 HX AI旗艦級筆記型電腦,內建2個TB5接孔。

Windows內USB頁面中可以看到目前的雙向頻寬為80 / 80 Gbps。

CrystalDiskMark:
SEQ1M Q8T1 Read – 6005 MB/s,Write – 5005.04 MB/s;
ATTO Disk Benchmark:
Read最高約5.74 GB/s,Write最高約4.94 GB/s;
使用期間最低溫度約46度,運行測試軟體時最高溫為53度。

AJA System Test:
Read – 6339 MB/s,Write – 5904 MB/s

TxBENCH:
Sequential Max Q32T1 Read – 5613.79 MB/s,Write – 5112.677 MB/s;

CrystalDiskMark最高連續讀寫達6000與5900 MB/s、AJA System Test最高讀也達到6300與5900 MB/s,都超越上一代TB4頻寬40 Gbps與測試效能約3000~3900 MB/s的表現。
不清楚此款外接盒內部搭載的PCIe 4.0 SSD型號與規格如何,不過若能使用更高規格的SSD,確實有機會達到TB5的80 Gbps頻寬上限。
接著是CalDigit推出的Element 5 Hub,支援Thunderbolt 3~5的 Mac與USB4、USB4 v2、USB-C等設備,最多可連接4個TB5裝置。
內容物有Element 5 Hub、TB5連接線、底部軟墊、180W變壓器與電源線。

主要I/O在機身兩側,圖中左側為TB5 / USB4 v2支援90W接孔。
中央左起3 x TB5 / USB 4 v2 (支援螢幕與15W供電)、USB-A (10Gb/s) 7.5W、20V 9A 180W電源輸入。

另一側IO左起2 x USB-C (10Gb/s) 7.5W不支援螢幕、2 x USB-A (10Gb/s) 7.5W。
金屬外殼機身質感佳,底部軟墊可隨使用環境安裝在上下兩面。

直到2015年Thunderbolt 3導入Type-C接孔後,後續能見度逐年緩步提升,不過當年Type-C也不過早一年推出,所以能見度也不高就是了。
接著是2020年Thunderbolt 4與去年推出的最新Thunderbolt 5,主要特色都是運用當下的最高頻寬傳輸規格,應用到影像、菊鏈、資料等使用情境,以下TB為Thunderbolt簡稱。

TB5主要特色有雙向傳輸最高達80 Gbps、單向傳輸最高達120 Gbps、最高240W快速充電、4K最高240Hz更新率、最多支援5個Thunderbolt菊鍊,比上一代TB4有些規格提升不少。
首先看到OWC推出Envoy Ultra Thunderbolt 5外接式SSD,有2TB與4TB版本。
由大型黑色鋁製散熱外殼,強調靜音無風扇。

尺寸為19.5cm x 7.1cm x 2.0cm,重量約327公克,底部有緩衝軟墊與電源燈號。

效能測試使用目前市場上支援TB5規格及認證的MSI Titan 18 HX AI旗艦級筆記型電腦,內建2個TB5接孔。

Windows內USB頁面中可以看到目前的雙向頻寬為80 / 80 Gbps。

CrystalDiskMark:
SEQ1M Q8T1 Read – 6005 MB/s,Write – 5005.04 MB/s;
ATTO Disk Benchmark:
Read最高約5.74 GB/s,Write最高約4.94 GB/s;
使用期間最低溫度約46度,運行測試軟體時最高溫為53度。

AJA System Test:
Read – 6339 MB/s,Write – 5904 MB/s

TxBENCH:
Sequential Max Q32T1 Read – 5613.79 MB/s,Write – 5112.677 MB/s;

CrystalDiskMark最高連續讀寫達6000與5900 MB/s、AJA System Test最高讀也達到6300與5900 MB/s,都超越上一代TB4頻寬40 Gbps與測試效能約3000~3900 MB/s的表現。
不清楚此款外接盒內部搭載的PCIe 4.0 SSD型號與規格如何,不過若能使用更高規格的SSD,確實有機會達到TB5的80 Gbps頻寬上限。
接著是CalDigit推出的Element 5 Hub,支援Thunderbolt 3~5的 Mac與USB4、USB4 v2、USB-C等設備,最多可連接4個TB5裝置。
內容物有Element 5 Hub、TB5連接線、底部軟墊、180W變壓器與電源線。

主要I/O在機身兩側,圖中左側為TB5 / USB4 v2支援90W接孔。
中央左起3 x TB5 / USB 4 v2 (支援螢幕與15W供電)、USB-A (10Gb/s) 7.5W、20V 9A 180W電源輸入。

另一側IO左起2 x USB-C (10Gb/s) 7.5W不支援螢幕、2 x USB-A (10Gb/s) 7.5W。
金屬外殼機身質感佳,底部軟墊可隨使用環境安裝在上下兩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