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卡評測

MSI RTX 4070 Gaming X Trio 開箱測試

目前 MSI RTX 4070 專版有 Ventus 2X OC、Ventus 3X、Ventus 3X OC 以及 Gaming X Trio 四款販售,其中前面三張 Ventus 系列都是建議售價的20990元,這樣感覺 3X OC 是比較划算,畢竟三風扇又有超頻,不過好像是限時的優惠就是。而 RTX 4070 Gaming X Trio 則是22990元,當然這兩千塊的差異,在於有著更強的散熱器、燈效,以及更高的時脈。

MSI RTX 4070 Gaming X Trio 的核心基礎時脈為 1920MHz,Boost 2610MHz,透過 MSI Center 的 Extreme 模式則可以到 2625MHz,相較於公版 2475MHz 超頻了 6%。記憶體則是維持 21Gbps。
01.jpg


RTX 4070 Gaming X Trio 主要特色,與 Ti 的 Gaming X Trio 散熱器一樣,採用 TRI FROZR 3 的散熱設計,搭配 TORX FAN 5.0 新版風扇,特殊的扇葉相連以及傾角設計可增加空氣壓力以及風量,在與 GPU 、記憶體接觸的部分則是採鍍鎳銅底,並搭配熱導管進行散熱。
02.jpg


配件有支撐架、說明書、2個 8pin 轉 16pin 12VHPWR 接頭。
03.jpg


RTX 4070 Gaming X Trio 外觀與 RTX 4070 Gaming X Trio 是差不多,不過散熱鰭片面積有相當差異, Ti 版直接是3個槽,厚度 62mm ,而非 Ti 則是2.5個槽 52mm。
04.jpg


06.jpg


風扇與框架設計則是相同的,三顆 TORX FAN 5.0,風扇罩略微超出外殼,以延長風的通道,使氣流穩且更順暢地通過風扇。前罩下方的突起凹口有助於減少再循環,進而提高氣流穩定性並降低一些噪音。
05.jpg


扇葉外緣三片相連,而且有特殊傾角設計,可增加空氣壓力以及進風量。
07.jpg


與 GPU、記憶體接觸的部分為銅鍍鎳基座,並搭配6根熱導管貫穿於鰭片散熱。
08.jpg


後方是採半封閉式。
09.jpg


頂部有 MSI 與 GEFORCE RTX 字樣。龍紋與 MSI 的部分有 RGB 燈效。
10.jpg


有金屬背板,強化並兼具散熱效果。
11.jpg


有大大的後窗開孔,正常安裝於機殼能廢熱可以往上排。
12.jpg


相較於 Ti 版並沒有雙 BIOS 設計,不過依舊可以使用 MSI CENTER 來進行調用超頻。電源的部分是採用 12VHPWR 接頭。
13.jpg


輸出埠有3個 DP、1個 HDMI。
14.jpg


燈效可以透過 MSI CENTER 軟體來進行控制。
15.jpg


16.jpg


17.jpg

測試平台
CPU: Intel Core i9-13900K
CPU Cooler: MSI MEG CORELIQUID S360
RAM: G.SKILL Trident Z5 RGB DDR5-6800 16GBx2
MB: GIGABYTE Z790 AERO G
VGA: MSI RTX 4070 Gaming X Trio
SSD: GIGABYTE AORUS RAID SSD 2TB
PSU: InWin 1065W
OS: Windows 11

基本 Benchmark 效能
Fire Strike Extreme:21686
Graphics Score:21915
21.jpg


x1.png


Fire Strike Ultra:10665
Graphics Score:10282
22.jpg


x2.png


Time Spy:18707
Graphics Score:18402
23.jpg


x3.png


Time Spy Extreme:9107
Graphics Score:8719
24.jpg


x4.png


Speed Way:4540
25.jpg


x5.png


Port Royal:11383
26.jpg


x6.png


DirectX Raytracing:52.14 FPS
27.jpg


x7.png


DLSS 2 (4K Performance)
off:23.59 FPS
on:64.88 FPS
28.jpg


x8.png


DLSS 3 (4K Performance)
off:23.37 FPS
on:109.11 FPS
29.jpg


x9.png


遊戲效能
分別測試 1080p、2K、4K 三種解析度,以下遊戲皆為圖形設定最高,無 DLSS,有光追開光追,多數是使用遊戲自帶的 Benchmark 進行測試。

1920×1080
x10.png


2560×1440
x11.png


3840×2160
x12.png


DLSS 3 遊戲效能
實測4款有支援 DLSS 3 的遊戲,《電馭叛客2077》、《F1 2022》、《極限競速 地平線5》、《瘟疫傳說:安魂曲》。遊戲畫質設定為套用最高,DLSS 3 開啟,並設為 Performance ,分別測試 1080p、2K、4K 三種解析度差異。
x13.png


功耗與溫度測試
功耗的部分使用 NVIDIA PCAT 工具進行測試,MSI RTX 4070 Gaming X Trio 待機約 17W。待機時溫度 GPU 為 41.7度,Hot Spot 為 47.7度,記憶體溫度 46度,風扇轉速 0%,未達到工作溫度。
31.jpg


功耗測試的部分,負載測試使用《電馭叛客2077》開啟 DLSS 3 與關閉的差異,以及 Furmark 燒機。

待機 :17W
《電馭叛客2077》DLSS off:184W
《電馭叛客2077》DLSS on:193W
Furmark:212W
x15.png


Furmark 進行燒機測試10分鐘,GPU 溫度 64.5度,Hot spot 76.6度,記憶體溫度 56度,風扇轉速54%,測得平均張298,最大302,差異很小,並沒有因溫度控制而掉速。
32.jpg


x14.png


Stable Diffusion webUI AI 繪圖效能
使用本地端 Stable Diffusion webUI 進行 AI 繪圖測試,繪圖資訊如下
Steps: 40, Sampler: DPM++ SDE Karras, CFG scale: 20, Seed: 149120564, Face restoration: None, Size: 768×512, Model hash: 0d27c62ffa, Model: realdosmix_, Clip skip: 2
30.jpg


RTX 4070 約18秒繪製完成。
x16.png


小結
RTX 4070 在 NVIDIA 官方定位於 2K 解析度,基本上一些遊戲大作即便不支援或不開 DLSS 都能夠順跑,要跑 4K 當然也可以,犧牲一些畫質或是直接打開 DLSS 3 或 2 來提升效能,例如比較明顯差異的是 《電馭叛客2077》,4K 加上光追不開 DLSS 3 的情況下只有17張,而打開 DLSS 3 Performance 可以達到70張以上,效能增加了3倍。

MSI RTX 4070 Gaming X Trio 為超頻版本 Boost 2610MHz ,透過 MSI Center 可以套用 Extreme 到 2625MHz,相較於標準版預設大概是多出 6%,在效能上可以看到與標準版的 PNY RTX 4070 XLR8 Gaming 差異,遊戲上最多大概是高出 5% 左右,當然這並不是絕對值。

另外在溫度控制上 MSI RTX 4070 Gaming X Trio 是要好許多,畢竟用料上與價格是有一些差異的,Furmark 燒機控制在65度左右,記憶體溫度也不高只56度,風扇轉速54%並不高,還有相當手動可調空間。
感謝大大分享測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