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tel 全新18A製程原本被寄予厚望,希望藉此重振公司高端晶片製造競爭力,並挑戰台積電(TSMC)在先進製程領域的領先地位。然而,最新消息指出,這項先進製程在品質控管上面臨重大困難。

知情人士透露,Intel 自去年底起開始測試 18A 製程下的 Panther Lake 晶片,當時良品率僅約 5%,今年夏季提升至約 10%,仍遠低於理想的量產標準。一般來說,Intel 希望在晶片大量生產前達到至少 50% 的良品率,並在 70% 至 80% 良品率時才能真正獲利。
Intel 為了打造 18A 製程,投資數十億美元,包括新廠建設及現有工廠升級。18A 製程結合了新一代晶體管設計與更高效的電力傳輸技術,原計畫於2025年量產搭載該技術的 Panther Lake 筆電晶片,進一步擴大代工業務,期望在設計與製造端都能有所突破。不過良率這麼低,應該短時間很難有所突破,不知道會不會使得 Panther Lake 筆電難產,或屆時只是先發布給大家看看,還是先硬著頭皮賠錢賣。
不過,由於 18A 製程同時引入多項複雜新技術,製造難度大增,部分內部人士形容這是一次「Hail Mary」(美式足球最後一搏)式的冒險。缺陷率過高,使得良品率提升非常緩慢,也意味著 Intel 短期內難以靠這款晶片賺錢。
Intel 財務長 David Zinsner 於7月受訪時表示,良品率正持續改善,預計年底可達量產水準,但目前的良品率尚無法實現利潤最大化,公司仍需加強製程優化。若良品率持續低迷,Intel 可能被迫以較低利潤甚至虧損的價格銷售晶片,以維持市場競爭力。
此外,Intel 仍部分依賴台積電代工後續產品 Nova Lake,顯示公司在先進製程路線上仍面臨不少挑戰。整體而言,Intel 在恢復先進晶片製造優勢的路上,仍須克服技術與良率瓶頸,才能真正與台積電一較高下。
來源

知情人士透露,Intel 自去年底起開始測試 18A 製程下的 Panther Lake 晶片,當時良品率僅約 5%,今年夏季提升至約 10%,仍遠低於理想的量產標準。一般來說,Intel 希望在晶片大量生產前達到至少 50% 的良品率,並在 70% 至 80% 良品率時才能真正獲利。
Intel 為了打造 18A 製程,投資數十億美元,包括新廠建設及現有工廠升級。18A 製程結合了新一代晶體管設計與更高效的電力傳輸技術,原計畫於2025年量產搭載該技術的 Panther Lake 筆電晶片,進一步擴大代工業務,期望在設計與製造端都能有所突破。不過良率這麼低,應該短時間很難有所突破,不知道會不會使得 Panther Lake 筆電難產,或屆時只是先發布給大家看看,還是先硬著頭皮賠錢賣。
不過,由於 18A 製程同時引入多項複雜新技術,製造難度大增,部分內部人士形容這是一次「Hail Mary」(美式足球最後一搏)式的冒險。缺陷率過高,使得良品率提升非常緩慢,也意味著 Intel 短期內難以靠這款晶片賺錢。
Intel 財務長 David Zinsner 於7月受訪時表示,良品率正持續改善,預計年底可達量產水準,但目前的良品率尚無法實現利潤最大化,公司仍需加強製程優化。若良品率持續低迷,Intel 可能被迫以較低利潤甚至虧損的價格銷售晶片,以維持市場競爭力。
此外,Intel 仍部分依賴台積電代工後續產品 Nova Lake,顯示公司在先進製程路線上仍面臨不少挑戰。整體而言,Intel 在恢復先進晶片製造優勢的路上,仍須克服技術與良率瓶頸,才能真正與台積電一較高下。
來源